-
1 # 人生如戲888
-
2 # 長河日圓1
梅子黃時
簷間滴雨
嶺上晴雲
樹間初日
人家正樂
燒芹煮筍
-
3 # 五子龍女
朋友,對不起!孩子要拿手機寫作業,請朋友諒解。
《三衢道中》是南宋詩人曾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梅子黃時日日晴,
小溪泛舟卻山行。
綠蔭不減來時路,
添得黃鸝四五聲。
《三衢道中》寫的是初夏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愉快的心情。首句寫的是出行的時間,次句寫出行路線,第三句寫綠蔭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減登山時的濃郁,這句也說明是初夏時期。第四句寫黃鸝聲。為三衢山行的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和竟趣。
這是一首紀行詩,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的韻味。作者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光,而且詩人愉快的心情也栩栩如生,讓人領略到平的意趣。讀此詩讓人心情敞亮,如身臨其境。
-
4 # 禮行天下2020
首先,我們先來看下原文《三衢道中》
梅子黃時日日晴,
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
添得黃鸝四五聲。
先看第一句:“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黃梅天),是在每年6、7月份的東南季風帶來的太平洋暖溼氣流,經過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臺灣地區、日本中南部以及韓國南部等地出現的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
再看第三四句寫“綠陰”,即蒼綠的樹陰,還有“黃鸝”,俗稱黃鶯,在中國為夏候鳥。由此也能推知是夏季。
古代很多詩人詞人都喜歡把黃鸝寫到自己的作品中,並且都是寫的夏季。例如:
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杜甫《絕句》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唐·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唐·杜牧《江南春》 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唐·金昌緒《春怨》 黃鸝顏色已可愛,舌端啞吒如嬌嬰。——宋·歐陽修《啼鳥》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宋·晏殊《破陣子》
《三衢道中》是南宋詩人曾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首句寫出行時間,次句寫出行路線,第三句寫綠陰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減登山時的濃郁,第四句寫黃鶯聲,路邊綠林中又增添了幾聲悅耳的黃鶯的鳴叫聲,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和意趣。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作者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略到平的意趣。
詩還有個特點,就是透過對比融入感情。詩將往年陰雨連綿的黃梅天與眼下的晴朗對比;將來時的綠樹及山林的幽靜與眼前的綠樹與黃鶯叫聲對比,於是產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詩又全用景語,渾然天成,描繪了浙西山區初夏的秀麗景色;雖然沒有鋪寫自己的感情,卻在景物的描繪中鍥入了自己愉快歡悅的心情。
-
5 # 使用者振華
很明顯詩人開篇首先交代了出行的時間,“梅子黃時”,即陰曆四至五月。以我之見這是一首紀行詩,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寫詩人行於三衢山道中的見聞感受。首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黃梅天),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一爽,遊興愈濃。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於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遊興。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來時路”將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致猶濃,故能注意到歸途有黃鸝助興,由此可見出此作構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作者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略到平的意趣。 詩還有個特點,就是透過對比融入感情。詩將往年陰雨連綿的黃梅天與眼下的晴朗對比;將來時的綠樹及山林的幽靜與眼前的綠樹與黃鶯叫聲對比,於是產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詩又全用景語,渾然天成,描繪了浙西山區初夏的秀麗景色;雖然沒有鋪寫自己的感情,卻在景物的描繪中鍥入了自己愉快歡悅的心情。
-
6 # 飯後停
詩的首聯“ 梅子黃時日日晴”便可推知是初夏,三衢山位於今浙江省常山縣,當地,梅子成熟時節為農曆五月份左右,正值初夏時分。
-
7 # 滄浪有話說
大家好,我是滄浪,不請自來,向各位學習。
談這首詩前,先說一下作者曾幾。曾幾,字吉甫,南宋著名詩人,出生於宦官世家,他爹和他幾個哥都入朝為官!曾幾是陸游的老師,其詩作不用奇字偏韻,風格清淡,生動活潑。
01 如何推知初夏
先看這首詩: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開篇第一句裡面的“梅子黃時”就告訴了我們寫這首詩時的節令。瞭解江南氣候的都知道,梅黃時間為芒種到小暑期間。這個問題,學過初中地理的都很明白,不用多解釋。
02 詩意解讀
這首詩是寫浙西山區初夏景色的絕句。本來是梅雨季節,卻出現了日日晴的好天氣,詩人乘小船進山遊玩,當溪水無法行船後,又棄舟上岸沿著山路而上。山路兩側,和來時溪水兩岸一樣,綠樹成蔭。沒有山外的喧囂,黃鸝的叫聲格外清晰!
這首詩用詞明快自然,生動易懂。雖然沒有一句是寫自己心情,卻透過天氣、綠蔭、鳥鳴等景物描寫,表達了自己歡愉的心情!
-
8 # 且聽豐吟
三衢道中
梅子黃時日日晴,
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蔭不減來時路,
添得黃鸝四五聲。
這是南宋詩人曾幾創作的。詩中第一句最能看出詩句所描繪的季節。“梅子黃時日日晴”,梅子黃時一般是在南方的四五月份,也就是在初夏。
四五月份是南方梅子成熟的季節,而這個季節一般是陰雨連綿的天氣,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梅雨時節。可是詩人所去的那幾日天氣卻出奇的好,一連幾天都是晴天。歷史上曾幾是一個特別愛遊山玩水的大詩人,這樣難得的好時節,自然不會放過。
於是他乘著一艘小船,沿著小溪漂流而下。小溪到達盡頭之後,詩人仍然興致勃勃,於是轉而上岸走山路,繼續前行。邊走邊欣賞周圍的美景,卻發現一路綠樹成蔭,景緻絲毫不比來時路上的景緻差。更為難得的是路上幾聲黃鸝的叫聲,在林中迴盪,讓寂靜的山林平添幾分生氣。
回覆列表
從梅子黃時吧,再就是綠蔭,黃鸝。我覺得梅子黃時最恰當吧,梅子黃時一般在五月,也就是初夏。
1.詩作寫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鬆愉快的心情。首句寫出行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指五月。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這些都是初夏的景物,由此可以推斷出是初夏。
2.“綠陰不減來時路”,這一句緊承上句之“山行”寫歸路之“綠陰”,詩人在這裡用“來時路”巧妙地將筆墨悄然過渡到描寫歸程上來。眼前這美麗如畫的“綠陰”比來時的小溪兩岸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加濃郁,寫得涼爽,寫得寧靜,寫出了詩人輕鬆愉悅的內心感受。“添得黃鸝四五聲”,這一句將意境描寫推到極致,將詩人舒暢愉悅之情懷推至頂峰,使作品之主題更臻完善。在山路的綠樹濃蔭中,婉轉著黃鶯那悠揚悅耳的歌聲,為三衢山路宜人的景緻增添了無窮的意趣與生機,同時也更好地流露了詩人寄情山水的愉悅情懷。“添得”二字用得巧妙,透過形象的描寫暗示了雖是遊賞歸途,然而仍然興致濃郁。作者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