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荷露團珠

    首先,我們來談談題目說的這個備受爭議,是不是事實。

    一般情況,藝術上有爭議的事物,都是出現了錯誤,或者不適合時代,有違人倫常理,藝術規律等等方面,才會出現爭議這個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題主說,京劇男旦,備受爭議,那麼他們爭議的點是什麼呢?對不對?

    男扮女裝嗎?

    那麼有一個常識性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藝術的真實性到底是什麼?

    藝術概論說:“藝術是現實生活的昇華提煉,不是現實生活的複製”。

    那麼一些人,你們爭議男旦為了什麼?就因為在舞臺上的,男人飾演了女人就戳了你們貌似“道德倫理”的肺管子了嗎?

    可是,藝術是生活嗎?電影上男女躺一起行夫妻之事,那就是戲,難不成你們這些看不慣的人,你們若拍電影,拍夫妻生活,都要讓真的夫妻去演嗎?

    藝術就是藝術,生活就是生活,藝術不是生活,生活的原型也代替不了藝術!這是常識!你們爭論的一些常識,上學的時候,老師沒給你們講過嗎?還是你們老師就是個只會烙燒餅的裁縫?

    還有人說,女人演旦角更合適那是本色演出,那更是胡扯!藝術,特別是京劇藝術,它的表演特性是在一系列程式虛擬的框架下的表演,沒有苦練,無論男女那都是勝任不了的,現在為什麼一些武戲都壓縮了,一些難度較大的戲都不演了,女旦堅持不下來!

    另外,戲曲的化妝都是很厚的油彩,舞臺上能很好的遮掩性別,49年以後,禁止男旦,可是女旦由著性子折騰卻把京劇折騰的苟延殘喘,女旦一個流派也沒創出來!這就是你們認為的女旦優勢嗎?

    有人說女旦漂亮,先不說現在的化妝技術,只要是這男藝人底子好,畫出來那真是雌雄難辨,就是女旦真的漂亮,你進戲曲的劇場裡看啥去了?這一點不懂你談什麼戲曲?看臉蛋嗎?電影更清楚,月份牌掛曆更接近,何必難受那老遠去費勁巴拉地瞅人家李勝素,史依弘的那迷迷糊糊的臉蛋!所以,不懂戲曲的直男癌,還是繞行的好,對戲,對你都好,這是忠告。

    所以,我們必須看清楚,如果到了今天這種無聊的與藝術見解豪不沾邊的論調,還在大行其道,那麼京劇死也是必然。

    還是那句話:男旦女旦,演的好就是好旦,演不好,無論男女都是廢蛋!

  • 2 # 置喙鳥

    追根溯源,男旦產生於清末。正值京劇風糜大半個中國。但封建禮教不允許男女同臺。所以必須有男扮女裝的演員代替。這是男旦的來歷。

    直至民國初年,北京富連成戲校也依舊規不招收女學員。其實民國初年女性大多數依舊是禸外有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連工作都不參加,到歲數好嫁人。哪有正常人家女兒學戲的。

    上世紀三十年代,評了四大名旦。梅蘭芳等聲名遠揚,家喻戶曉。當時已開始有女演員從事旦角兒演出。男旦已無培養的必要。所以只有極少數嗓音特質的男人才偶而出演男旦的角兒色。

    當男旦得有聲帶特質。少數男生聲帶長度少於正常男性。接近女性。才能發生類似女性聲腔。比如臺灣歌手張雨生就是如比。他的嗓音極高亢,一般男士是發不出來的。

    靠練是沒用的。一般男生髮尖音只是靠憋嗓子,聲難聽,沒法長時間正常歌唱。

    如今有真女旦演員足夠。如不是極有天賦的男演員是走不通這條路的。因為一張票也賣不出去。

    只有李玉剛那樣,辦上妝比不少真女了還漂亮,唱出戲歌來比不少一般旦角還美。才能立有自己一席之地。而且是國家一級演員。但他是唱歌的。

    今後能吃這碗飯的,只能是極少數人。

    不信,你數數除了胡文閣,還有誰?

  • 3 # T寶來

    任何一種角色都是角色,誰都可以演唱!每個人對每個事物看法不同,可以理解嘛,何談什麼爭議!誰參與爭議了?!我認為,觀眾多,聽眾多,就是對角色的認可!

  • 4 # 使用者5930961326

    現在還扮男旦的人一般心理都有病,天下本來就是陰陽互為存在的,男就是男,女就是女,但有些男人非要把自己弄的不男不女,陰陽不分,令人十分討厭!不以為恥,反以為美,這不是明擺著心理有病嗎。

  • 5 # 京劇道場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京劇是怎麼樣一種藝術。簡單地說京劇是一種寫意藝術,寫意性是它最大的特點。比如演員手裡拿根馬鞭就可以表現很多上馬、下馬、策馬而行等等很多內容,但是舞臺上是沒有馬的。這個寫意的特徵與中國其他傳統文化,比如繪畫、中醫、中餐等有很多本質上的類似。

    寫意藝術是一個整體,它也包括演員性別的寫意性。我們看到的只是舞臺上的寫意人物,而男女性別是寫實的東西,在京劇舞臺上是完全可以忽略的。京劇舞臺表演的人物並非生活中的人物,而且藝術化的人物、是京劇藝術化的寫意人物,它都是使用京劇的手段來塑造。如果非要強調必須男演男,女演女,那麼花臉誰來演?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臉上長圖畫的人啊!

    現在通常的說法是京劇誕生的階段女人不能上臺,所以旦角才讓男人扮演,所以現在已經男女平等了,就應該男演男,女演女。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可能在京劇形成過程中受到一定的侷限,京劇就形成了這樣的傳統。問題是京劇在發展過程中,男演員在旦角這個行當上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形成了男性旦角表演的體系和準則,並且達到了很高的水準,簡單地認為旦角就是應該由女性演員來扮演對繼承京劇傳統是誤解和有害的。

  • 6 # 晉A閒雲野鶴

    在舊中國辛亥革命以前,中國婦女一直受封建專制壓迫。纏足惡習使婦女致殘,根本無法參予社會活動。不準婦女學習文化更是愚化婦女的手段,婦女從小纏足怎麼可能唱戲?男旦興起其實正是緣於戲劇角色需求應運而生的怪胎。從男旦的誕生那一刻起就完全可以折射出中國封建社會的愚蠢與頑固!

    當然在這種人為因素干擾困惑下,男旦的表演儘可能地去模仿展現女性的優美身段,在唱腔上使用假嗓音。直到民國四大名旦的勝出讓這些男旦們盡展豐恣!也登上了絕頂。

    我們用今天的眼光重新審視這種文化傳承便會發現這種藝術其實是一種病態美!從京劇旦角的形成歷史看。中國文化本身就是病態的!這涉及到XX與社會的方方面面。

    男女性別的區別在嗓音條件等方面有著天然的區別!拿今天的李勝素與梅蘭芳所唱“貴妃醉酒"一段來比對!究竟是哪個唱的更動聽?遺老遺少們一定會違心說出李勝素怎麼能和梅大師作比較呢!事實上我們請專業的聲樂教授們來作個評判!科學嚴謹地講!必然是真實女聲的演唱水平遠高於大師的假聲!

    男旦在今天正隨著京劇的不景氣逐漸退出舞臺,只有少數個別演員尚在堅持!面對京劇藝術頻臨消亡的嚴酷現實,戲劇革命是唯一解救方案。若想單憑男旦,女花臉,女鬚生等異性客串手斷來吸引觀眾迴流是不可能的事情。人才濟濟的大中國,優秀女旦多了去。所以說男旦退出是京劇未來必然趨勢!更何況京劇到底還能走多遠?

    2019.3.13.即興作答于山西太原!

  • 7 # 河南戲曲梨園網

    讓我說,只要有男士喜歡戲曲,就保留,現在地方戲也有好多男旦,畢竟這也算傳播戲曲藝術嘛,因為現在好多年輕人不喜歡戲曲,多一個人喜歡就會多一位觀眾,看戲的大多都是老年人,小朋友都很少。

  • 8 # 琴聲秦韻14028

    京劇起源於清朝皇帝泓歷(五十五)年,1790年當年八十歲的乾隆皇帝大壽,當時戲劇界很有名望的"四大徽班"三慶,四喜,和春,春臺晉京為乾隆祝壽演出,盛況空前!名噪一時!引起達官貴人,平民百姓的一致認可和支援!後來四大班定居京城,與京地方的漢調班子合作演出後來誕生了京劇!直到清晚期慈禧太后掌權京劇都被列為宮廷戲!慈禧本人甚至化妝著彩演出,足見京劇在當時的社會上地位還是比較高的,雞立鶴群,技壓群芳!雖說京劇也就二百年曆史,因為它的起點高,因地域京城而出名,加之舊時宮廷寵愛,備受人們喜愛,卽使到現在京劇仍然是國劇,也被稱為`“國粹"!舊中國的藝人社會地位低下,被稱為戲子,屬於下九流類,所以舊社會很少有女人從藝的,大多屬於男扮女裝,女人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這都是封建社會的對女人歧視和不公!二十年代京劇脫穎而出了`四大名旦`以梅蘭芳,程豔秋,尚小云,荀慧生!名震京城!說起‘四大名旦"在中國的戲曲史上卻實樹立了光輝的里程碑!他們是時代的產物,至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戲曲人,他們創造性的發展了京劇藝術,使戲曲藝術桃李滿天下,人才輩出!令人敬仰!從現今社會看戲曲的發展前景,確實不能令人樂觀!文化娛樂在飛速發展,傳統戲曲文化被邊緣化,基層戲曲藝人以農村廟會,紅白事為生存出路,有些地方市,縣劇團倒閉,解散自謀生路,或搭個體演藝班子走穴,省,市藝校生源匱乏,卽使免學雜費,學員也是廖廖無幾,所以說現在只要有年輕一代喜歡戲劇行業,不管是男學旦,女學生,我們持雙手贊成!不必糾結性別問題了,這樣可以告慰“四大名旦的在天之靈了!祝願戲曲事業在以習主席新時代特色的指引下,走向繁榮輝煌!

  • 9 # 冬天過了就是春

    當然該保留,這是中國梨園界的一大特色藝術,幾百年了,保留的這麼好,應該發揚光大。培養後備接班人,把它繼承下來。

  • 10 # 0飛哥0

    京劇男旦是特定時期的產物。那時女人不能拋頭露面,所以,戲曲裡的一些女性角色就由男人來承擔,因此湧現出一大批優秀藝術家,比如王瑤卿、四大名旦,把女性角色塑造的淋漓盡致,再有男性用小嗓唱,有些音域是女性演員所沒有的,雌中有雄,別有一番風韻,但這也是與生俱來的,男旦演員幾乎都是眉清目秀,唇紅齒白,傻大黑粗演不來,起碼外形就不過關。

    再有就是青衣唱腔的委婉優美,清脆俏麗,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聽著過癮解渴。至於有的人說男旦都是娘娘腔、同性戀,那只是一種偏見,不排除有的演員帶相,舉手投足女性化十足,但那畢竟是少數,一個劇種百花齊放、行當齊全,才有竟爭力,才能推陳出新,不斷完善,才有生命力。

  • 11 # 何處是家鄉

    表演方面,我認為郭德綱先生的兩句話說的非常重要,不論是傳統的戲劇或曲藝,還是現代的舞蹈、音樂、影視等所有藝術門類,我認為這兩句話都適用。

    第一句是——沒有任何一種藝術形式是所有人都喜歡的;

    第二句是——一名有票房保證的演員未必就是好演員,但一位不能賣錢的演員一定不是好演員,商演能否成功是評價演員最重要的標準。

    所有戲劇表演,都有“男旦”這種形式,京劇、評劇、歌劇之類的傳統劇種中都有,只是民國時京劇出了幾位特有藝術風格和藝術水平的大家,才讓人們一說“男旦”就會提到“梅尚程荀”。過去還有個四小名旦也都是“男旦”,最著名的是張君秋先生。包括話劇也是男旦為主,包括青年周恩來也演過男旦。

    現代藝術,專業男旦表演很難再能受到觀眾認可。小瀋陽、文松之類的喜劇演員,會選擇淡化性別的形式,也就是,角色還是男人,但儘量加入女性行為、語言和思維方式,從而讓觀眾開心大笑。真正的專業男旦表演,被觀眾認可的只有李玉剛一人算成功。

    藝術表演只有觀眾認可這一條出路,任何其它方式都很難維持,不論你多麼努力表演,不論你在某類藝術表演方面得到哪位大家的肯定,都不如觀眾認可更實在。

    對於傳統藝術,臺灣演員李立群先生說過一句話我特別認可,他說“文化來的時候是悄悄的,誰也不知道;文化走的時候也是悄悄的,任何人想留住也會非常困難”。

  • 12 # 行學組

    什麼時候,什麼人,以什麼方式爭議過,男旦的存在?

    京劇本身是一種藝術,而且是一種歷久彌新,讓許多人非常痴迷的藝術。生旦淨末醜五大行當,在傳統的京劇戲班中,基本上都是由男人來扮演。

    最著名的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都是男人,其他的比如張君秋等,也都是男性藝術家。在過去那個軍閥混亂的年代。正是因為男旦的普遍存在,才確保了京劇能夠持續發展,而且並不像其他藝術類,充滿了很多混亂的,不堪的,女藝人被欺凌的場面,很大程度上確保了藝術終歸是藝術的本質。

    大家關注的很多是花旦青衣,如果你認真注意京劇的老旦,龔雲普,李多奎,其實也都是男旦。

    我個人沒有看到多少關於男旦的爭議。倒是因為後來出了一個李玉剛。李玉剛到底能不能歸入到男旦的行列,可能是一件有爭議的事情。但是如果因為一個李玉剛,就對傳統的男旦藝術產生爭議,這不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了嗎?

    我們必須承認,在新時代,更多的女性藝人,秉承著傳統的京劇藝術,同時自身更容易演繹女性的美,在很大程度上將京劇的旦角藝術發揚得更加光大。

    畢竟這是新時代,不再是過去傳統守舊的時期,因此,男旦從業人員大大減少,這充分說明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腳步巨大,但是如果因此就說,男旦存在爭議,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我們期待李玉剛繼續反串唱好他的歌曲,但是李玉剛不算男旦,除非他認認真真唱一出完整的京劇。

    我們期待豐富多彩的京劇舞臺上有更多女藝術家如李維康、張火丁、李勝素。

    同時我們也期待舞臺上再現梅尚程荀等男旦藝術家。

    這本就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

  • 13 # 元元的天下

    關於京劇"男旦"這行,曾經的"四大名旦"在藝術上達到了巔峰,"通天教主”王瑤卿有很精闢的"一字評語”:梅蘭芳的"相",程硯秋的"唱”,尚小云"棒“,荀慧生的"浪",給世人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尤其是梅蘭芳的表演,同期文人在傳統中推陳出新,加上個人的天賦不僅成為"男旦”這行,而且是中國戲曲藝術的代表,當仁不讓的殿堂級大師,至今無人超越的戲界李太白。他留下了許多至今令人賞心悅目的經典作品,如《貴妃醉酒》、《思凡》《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

    即便如此,在當時梅蘭芳所代表的"男旦"這一行,依然飽受爭議。作為上世紀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的魯迅,就曾反對和批評"男扮女裝",先後寫下《花邊文學.略論梅蘭芳及其他》《花邊文學.誰在沒落》《花邊文學.論梅蘭芳藝術》《墳.論照相之類》多篇言詞激烈的文章,對男旦進行否定。

    魯迅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傳統文人"密不可分,僅管也有視死如歸的忠臣烈士,但他們中大多數是虛弱的文人氣質。封建社會科舉制,"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造就了"百無一用"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形象。

    作為接受現代自然科學洗禮,學醫出生的魯迅,在他所處的時代,被蔑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積貧積弱,極其需要陽剛之氣來振奮民族精神,在他看來男子的陽剛之氣被閹割成女性的陰柔之美,是病態而虛弱的不足稱道,批評華人的"審美眼睛"情趣不高。魯迅和梅先生並無私怨。

    他說梅蘭芳"未經士大夫幫忙所做的戲,自然是俗的,甚至於猥下、骯髒。但是潑辣、有生氣。待列化為‘天女’高貴了,然而從此死板了,矜持得可憐。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林妹妹,我想大多數人是倒不如看一個活潑漂亮的村女,她和我們相近。"

    他強調戲曲要有生氣,人們應該以科學的藝術觀去審視,拋棄社會現實中不健康病態的東西,而不是把"紅腫當作豔若桃李去欣賞"。

    這樣便不難理解為什麼"女扮男裝",比如英姿勃發的花木蘭形象,包括魯迅在內整個社會都容易接受,甚至是加以讚美的了。

    在戲曲的誕生過程中,由於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原不許女性演戲,或男女同臺演出,才有"反串"男女角色存在,所以"男旦"的產生,從源上說只是無可奈何的替代品,而非藝術的需要,這是反對者強調的主要原因。

    反對者們認為在男女平等的當今,性別差異彼此不同,哪怕有優秀的男旦能以假亂真,但終是假鳳虛凰,從藝術性和美感來講,男旦並不比女旦更佔優勢。

    再者現代有影響優秀男旦,在整個傳統戲曲行業低迷的狀態下,有影響男旦除了梅葆玖和宋長榮,乏善可陳後繼少人。

    再加上傳統京劇男旦藝術,容易濫觴成簡單的"男扮女裝",成為滿足部份低俗心理觀眾的商品化演出,脫離藝術的本質是對美的追求,因而飽受詬病也難免了。

    那麼京劇男旦應不應該保留呢?元元以為還是應該的。因為男旦別樣的美,作為藝術是有生命力的。

    所有的藝術都有其虛假的一面,光影可使繪畫攝影作品產生時空的虛幻,而戲曲影視中好人可以扮演壞人,比如陳強的南霸天叫人恨之入骨,這也是形似與神似的成功,為什麼男人不可以演女人呢?不僅可拓寬戲路,其以假亂真強調藝術性的虛假,可以讓觀眾產生錯覺感受到別樣的美,有何不可為呢?

    當年梅蘭芳曾代表中國戲曲界出訪諸國,受到熱情追捧,看不懂戲中故事的外華人,因其表演之美而加以接受,今人對京劇男旦表演又何必多苛求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隔壁的狗一天到晚叫個不停,很是困擾,有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