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茫茫人海中尋找有緣人
-
2 # 江河潮流
現在過春節的習俗都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大致都一樣。
一、除夕夜放鞭炮,慶祝新春佳節到來。
a、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
b、“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含義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佈新,是農曆年最後的一個晚上。
C、故此,除舊佈新,消災祈福就成了除夕夜所有活動的主題。
d、團圓飯共守歲。
e、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俗。
e、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f、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g、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h、貼春聯貼門神。
門神,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茶、鬱壘。東漢應劭的《風俗通》 中引《黃帝書》說:上古的時候,有神茶、鬱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
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
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
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
後來,人們便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茶、鬱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
二、春節就是為了萬家團圓之佳期。
α、春節要和家人一起過,有老人的和老人在一起,帶上自己的小孩,沒有小孩的帶上男女朋友。單身者的話,也早點回去陪伴雙親。
b、過年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陪父母和長輩在身邊,一起吃飯,一起做菜,一起拉家常、喝酒、看電視等等,就公特別幸福。
C、此外,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d、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
e、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f、今天許多地方還儲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g、全家人都是隻管吃、喝、玩 、樂,盡歡顏。
h、這就是迎來新年,增添了一歲,加歲加福,萬事稱心如意。
三、看望老人。
a、像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也應經常去看望他們,過年講究一家團圓。
b、不能少任何一個人。因此,在遠方的外公外婆,一定要去看看。
C、總是想著外公外婆年紀大了,不知道能活幾年,年輕人又在外地工作,一年難得回家一趟,對於老人來講,應該也是盼望了一年才盼兒孫回家。
d、因此,無論多忙,回家看看。
e、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
f、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g、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
h、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四、短期旅行。
a、雖然過年外出並不是中國的傳統,但對於長年在家的朋友來說,此時可以帶著家人來個短期旅行。
b、比如,爬爬山(過年吃的多)消耗些卡路里防止肥胖。看看風景,帶家人看看世界,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c、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d、年前準備。按中國人的習慣,每年一到陰曆十二月(俗稱臘月),就到了準備過年的時候了。
e、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
f、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g、特別是臘月二十三要祭灶,“臘月二十三,灶王老爺上西天。”
h、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人們都要祭灶,人們供灶王已經供了2000多年。
五、傳說灶君老爺是原始社會管理火種的人,也有的說是炎帝、神農、蘇吉利、張子郭等。
a、給灶王爺上供的目的是讓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而祭灶用的就是關東糖。
b、有一種說法是:關東糖是粘的,粘住灶君的嘴,上了天就什麼也不說了。
c、或者說他只說好話,甜話了。除糖以外,祭灶的時候還要預備清水、草糧,這是給灶王的馬吃的。
d、過去祭灶的時候不準婦女參加。
e、親戚聚會。
f、當然,過年是少不了上門拜年的,除了拜年外,還應該多跟長輩同輩多交流,聊聊生活,工作,來年的計劃等等,都可以多聊聊。
9、少吹牛,多說實話,有用的建議。比打牌來的實在。
h、互通訊息,來年相助共同致富,經商、做生意,達到雙贏效果。
六、 同學聚會。
a、出來工作之後,很多同學已經很少聯絡的了。有小學同學、初中同學、高中同學以及大學同學。光同學聚會,就可以聚好幾天。
b、特別是小學同學更能聚到一起,因為一般都是同村同鄉的。平時大家都在外面工作打拼,過年聚到一塊,玩些孩時的遊戲,重返兒童時期,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C、初一之後,幾乎每天都有相應的節俗,但又都是元旦的延續。
d、比如,正月初二這天(北方地區為正月初四),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
e、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
f、北方在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
g、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
h、在這一天裡,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
七、制定個來年計劃。
新年了,一年的結束,新的一年的開始,趁這個假期,定個積極向上的計劃吧。
a、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年的開頭,可以好好規劃下來年的目標。
b、到了初五,有了一些獨立的節俗,如送窮、開市等等。
C、春節期間,古人還祭灶天、寫對聯、做豆腐、割年肉、磕頭、耍球、跳猴等活動。
d、當代許多中國人已經習慣了在除夕晚看春節聯歡晚會,其實古代也有春節聯歡晚會,只不過沒有電視直播。
e、古代,在春節期間,大街上會出現遊行的隊伍,且各朝代各地區都不一樣:有的會演社戲,有的會舞龍舞獅。
g、這種遊行,有的地方稱其為“演春”。
八、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
a、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
b、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
C、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
d、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
e、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f、正月初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
g、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
h、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再到親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等。
-
3 # Diseases_Wroking
初一給本家的拜年
初二回孃家
初三去幾個姑家拜年
初三姥爺生日,正好給幾個舅舅拜年
初五就回婆家了
初六坐一天的車回工作地方
初七上班
-
4 # 叫我哥就行
我今年感覺的一個字,就是累。身累心累,打不起精神,和上班可不一樣。我寧願去上班。大年三十我收拾屋子,打掃衛生。老婆在店裡,回來就歇息一陣子,我做的飯,一會兒她又起來,炒了幾個菜。看著晚會,吃著飯,該包的水餃。初一也沒有起床很早,十點出的門,開始了拜年串門征途。一直到初四晚上才停下來,我初五上班。然後,老婆孩子繼續串門。這個年,過得一點自己的時間都沒有了。走親戚,串門子,吃飯,打牌。真是一刻沒得閒,自己的時間沒有,還感覺累,再累著,平常不大走動的,或是經常來往的,你得禮數到了,所以我覺得,走一家和攻破一個堡壘一樣樣的感覺。
小時候過年,長大了過年,現在過年,都截然不同了。年也隨著我們的長大,一年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一個任務,是嗎?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感受,這就是長大的話題吧!
回覆列表
首先是緝拜自己的祖先,宰豬殺羊,打年糕。備好年前的貨物,張燈結綵。題對聯,走親竄友,給父母親買新衣送禮,送上最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