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上老漁

    關於藝術其實是文化理念的差異和欣賞著力點的問題。以下乃不才關於藝術欣賞的兩則小文。發在這裡權作回答可否?

    2009-03-02 07:16:11

    關於欣賞

    在這裡細細地品味畢加索的藝術, 就象回味一種不能用語言描述的夢境。那遊移不定的線條, 扭曲幻變的形式。那熱情奔放的色塊, 以及那如痴似醉且充滿活力的人物造象。是西班牙舞娘們扭動的腰肢, 是被紅色逗怒的公牛, 是對現實世界質疑的眼球, 是面對機械文明的壓抑而產生的情緒渲洩, 是生命的徬徨, 是精神反抗, 是憧憬, 是夢想, 是批判, 是吶喊。總之這一切來的是那麼自由自在, 是那麼無拒無束, 那麼自然而然。這一切似乎都是發生在生命的情緒狀態之中。象山澗的溪流激濺的水珠, 更象一地被西風漫卷的樹葉, 抑或如非洲土著臉上的油泥, 叢林中獅子們狂奔後的鼻息。亦如夾裹著詩意的中國京劇的臉譜, 以及宗教藝術的肢移。總之, 是一種非常自我情緒渲洩。反觀我們當今行世的作品, 卻在那裡與持幣者,“睸眼兒拋盡, 杏腮兒紅。”與權力者“曲意奉迎造作夠, 換得金屋藏嬌娥。”對現實生活的冷漠麻木, 在酒紅燈綠, 軟香膩意中良知喪盡。無怪乎陳傳席先生驚歎時下畫壇, 出作品而不出畫家, 更不用說巨匠大師了。

    欣賞本身就是一門藝術, 國人的習慣是看懂, 很多時侯是被誤導了。視覺藝術是一門官能刺激的藝術。藝術家透過他所掌握的種種技能來闡述其內心世界的幽秘, 並且將其轉化為, 線形色彩的情緒宣洩。從而達到激越讀者的興趣目的, 進而共同完成藝術作品的移情作用。筆者曾在一篇小文中提到:“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心靈的秘密, 誰讀懂了藝術, 無疑誰就掌握了開啟藝術家內心世界的鑰匙。”歌德與弗爾蔓談藝時也說:“在藝術作品的面前, 就象站在國王的面前一樣, 你不要急於向國王發問, 要默默等待國王訊問。”亦即是說, 站在藝術作品的面前, 緊要是,不要急於去弄懂它。而是要用心默默地去品讀它, 一遍又一遍地讀, 不厭其煩地讀。有一天, 它終於開口, 向你講述有關它的秘密。那你也就真正地走近了大師, 進入了玄妙藝術典堂, 敲開了藝術家心靈的大門。

  • 2 # 濃淡任由冰雪中

    西方藝術與東方藝術不同之處,西方以技術造形為主,而東方藝術以文化為軸心,貫穿詩心,書心,畫心的詩意。我個人認為,畫為35分,詩為30分,書法30分.印章印泥為5分,那麼,畢加索的畫無論技術傳神可滿分35分。也就是說,畢的作品有30分的欣賞價值。中國畫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比如詩30分,書法30分,畫35分,為滿分,還有印章,印泥5分共100分。兩者之間,無論文化底蘊,欣賞的內容及意境,當然是100分的藝術價值高許多。今之一大部人,不是真明白的明,而是名家的名,(不知真懂還是裝懂)。用西方一套一套慣用的藝術詞彙,自欺欺人,也欺外行人。當然我這樣講得罪了一大批油畫家。[大笑]我只代表個人,如果是本土藝術都欣賞不了,去欣賞外國人的東西,那他的美學一定是不健康不正常的審美觀。另,西方的人體畫,大同小異,風格類同,千篇一律的色彩,毫無新意,捧著十六,七世紀的一點文藝復興的本錢至今,其實都是重複,基本都是行畫一型別。沒詩賦的題撥,沒書法的流暢樸拙的線條,沒有王維遠樹如煙的含蓄美只有一幅畫,儘量畫得精微,但與中國畫豐富的文化內涵,多樣性的文化組合美,相比之下,可見高低。大家認為如何?[大笑][大笑]

  • 3 # 老鐵視界

    您說的藝術是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家的作品分古典的、現代的、當代的,比如說古典的藝術多是宗教壁畫、雕塑為代表的,想想古希臘或者古埃及的雕塑多數是寫實的我們基本能看懂,而進一步發展,就出現了抽象,藝術家把具像的透過自己的理解,變成抽象的,如“吶喊”“日出”及梵高的“星空”等等,這是藝術史發現的必然,中國的國畫也是通過了類似的發展過程,從寫實到寫意等變化,畢加索是透過色塊、幾何圖形來繪畫的,也是藝術的一種。其實藝術分很多,類似電影、小說,有的時候我們也沒看懂,但它們也是藝術。看不懂的原因一般說可能是我們的藝術修為不夠,再就是藝術家表達不清。看不懂的多是抽象的、觀念的,表達作者思想活動的,但最好的藝術作品還是要和觀看者產生共鳴的好,我們看不懂的,不一定其他人看不懂。謝邀!

  • 4 # 子非魚00111

    藝術本就是小眾藝術,是屬於上層建築,沒有一定的基礎還真的是看不懂,繪畫藝術基本上屬於特殊行業,搞藝術的人也都是在這一方面有著特殊的敏銳的感知力的人,他們要做的是把屬於這上層建築的美提煉出來,解釋給大眾看,至於有多少觀眾能看的懂,大部分取決於大眾的文化基礎如何,能不能和畫家在某一點達到共鳴。也不要說畢加索的那些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的畫,就是國畫的那種意境也不是所有人可以理解的。比如八大山人的畫,他的畫面往往只是一條翻著白眼的魚或者翻著白眼的鳥,可是他的畫裡的意義並不是畫面上的那麼簡單,要看懂他的畫必須看懂他畫裡的題詞,這些題詞和畫面結合起來,才能大概理解得了他的畫的意思,而那些提詞,大多是偈語,由於八大山人特殊的生活經歷,他入道又出道的心路歷程也不是我們所能理解和體會的,所以他的作品一般人是看不懂的,但不能因為大多數人看不懂就否定了八大山人的超高的藝術價值。同理,西方藝術發展到現在,不要說畢加索,很多的超現實主義畫家的畫很多人都看不懂,能欣賞的來的總是那麼很少一部分人,這之前他們肯定具備了了解這些繪畫作品和畫家的知識,對藝術史的發展也有一定的瞭解,所以要想欣賞藝術就要充實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審美意識,這樣你就不會對著畢加索的《亞威農少女》發出“這畫的是什麼啊,一點也不美”這樣的感嘆了。《亞威農少女》這幅作品在畢加索的繪畫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畢加索繪畫風格向立體主義創作的轉折點,畫面中的人體看上去象幾何圖形一樣被分割,扭曲。你們想不到的是這幅畫畫的“紅燈區”的妓女們在招搖過市,搔首弄姿的招攬生意時的情景,這裡不排除有些人已經染有病毒。這副畫是告誡男人們,珍愛生命,遠離這些女人們。

    繪畫藝術是一種特殊專業,它綜合了畫家的藝術修養和許多的繪畫專業知識,俗話說的好隔行如隔山,作為“外行”的我們確實有些看不懂,但只要有興趣,努力認真的去學習,就一定會跟上大師的腳步的。

  • 5 # 布穀公社

    這個問題有一個核心點,就是將畢加索作為案例列舉出來,那麼,我們就從畢加索的作品開始分析什麼是大眾“看不懂的藝術”,以及“我們為什麼看不懂”的原因。

    我們先打個通俗的比喻,你跟一個陌生人第一次見面,見面還沒有交流,就讓你開始全面、正確地評價他,你覺得這個可能嗎?

    顯然不能。

    所謂的大眾看不懂的藝術,其實跟這個比喻很類似,就是我們不瞭解它,所以才說看不懂。

    再舉個例子,中國的書法藝術中,人們一般比較容易接受楷書或者行書,因為這兩種字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常見到,應用也廣泛,所以見多了,就看得懂,也懂得欣賞。

    但是一旦出現飄逸靈動的草書,我們還是一樣會失語,就不知道如何評價了。

    現在,我們來說說畢加索的作品。實際上,從畢加索開始,他代表了20世紀現代主義繪畫開端,並引領了大半個世紀的潮流,從某種意義上講,畢加索代表了現代主義,也代表了什麼是看不懂的藝術。

    當然,這僅僅是對中國觀眾來說。

    在西方觀眾的眼裡,畢加索從學習印象派開始,還對後印象派、野獸派的風格加以學習和利用,形成了自己風格——立體主義。

    反觀國內的觀眾,我們除了對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等油畫看得懂之外,再往後急速變革與發展的20世紀的初期到20世紀70年代,中國由於種種的歷史原因,我們的藝術家在這段藝術歷程上,我們是缺席的。

    所以,沒有藝術家的傳播,當然也不會有看得懂的觀眾,問題就出現在這裡。

  • 6 # 手機使用者5847900982

    畢加索就是看不懂的藝術代表,不是大眾美術鑑賞水平低的原因,而是美術繪畫脫離群眾,走向極端,是對美術繪畫的扭曲,就像中國現在流行的醜書一樣。

  • 7 # 聞魯生

    何以人物側面畫像,居然出現兩隻耳朵?畢加索不假思索地申辯:那麼,人有幾隻耳朵?難道我畫錯了?顯然,五花八門之流派、經天緯地之藝術,歸根結底還是個哲學命題。據此觀點“看懂了”抑或“看不懂”,都挺正常。正經論及藝術,本身就是一個漫無邊際空泛概念。華人不慣西洋藝術審美,西人不解東方繪畫風情,猶如餐桌上的筷勺對刀叉,決出勝負又哪能?國畫偕同書法、金石、詩歌、戲曲、舞蹈、雕塑等等諸項藝術“師出同門”,因為隱含其後的哲理,便是和諧自然萬物。難道畢加索妄圖擺脫地球超脫自然?是的,蓋因生活設定了太多不允太多不許,筆墨便插上了思想飛翔的翅膀。抵此,俺的笨口拙舌或已回答了題主所問 —— 藝術並不介意你的看懂與否,它只珍愛自己的翅膀。

  • 8 # 狼主1970

    畢加索即蒲松齡筆下之金和尚,食穢之痴,被譽至聖之舉。皇帝新裝,諂媚之所共諛。

    繪畫藝術,美之昇華;文化造詣,底蘊含珠。每每觀之,賞心悅目。融情懷古,拍案驚奇。

    先以正搏名,後行醜亂道。仰其者揚其玄妙,期共列同輝。購其者神乎其技,盼投資翻倍。

    所謂野獸,畫面色彩誇張全無美感;所謂抽象,人體支離令人一望生嫌。

    精神分裂者之分裂畫作,畫如行屍,競成各種主義之宿主,釋意鑑賞之流,是褻瀆大眾之觀感?還是為藏者吶喊吸金?

    筆下之少女,可配於欣賞者為妻,以酬妄論玄妙,自高之流。

    相信所謂價值,矇蔽不了欣賞藝術的眼睛。茅廁之紙,亦潔於此類塗鴉。大浪淘沙,茶餘之一笑爾。

  • 9 # 觀念納入形象

    藝術的門類有很多種,既然提問者提到了畢加索那就針對繪畫藝術來說一下吧!

    藝術的起源一般有“遊戲說”、“巫術說”、“模仿說”、“表現說”、“勞動說”這五種說法,也就是說藝術的定義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答案。

    油畫一般分為客觀再現為主導思想的方向和主觀表現為主導思想方向,這樣兩種思想方向。說白了,客觀再現就是那樣普通大眾嘴裡經常說的“畫的好像呀”、“像真的一樣”!這樣的表達方式。大眾能看懂的是藝術流派包括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學院主義、印象主義等代表畫家有籍裡柯的《梅杜薩之筏》、米勒的《拾穗》等;

    主觀表現則是剛才提主嘴裡所說的看不懂的是畢加索、馬蒂斯、高更、蒙德里安等大師的流派。

    米勒的畫是藝術,同樣畢加索和蒙德里安的作品同樣也是藝術,他們藝術語言的不同來可能自於社會的進步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藝術屬於精神文化層面的東西一定是受物質文化決定和影響。

    我想對提主說,藝術的迷人之處就在於他的百花齊放,是技術更是藝術家思想的昇華!如果想看懂這些表現主義藝術形式,需要加強對美學的認識和相關理論知識的研習!最後呼籲一下國內能對美術基礎教育重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食物對乳腺癌患者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