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18-8-1
14
回覆列表
  • 1 # 腦血管醫生孫永安

    腦癱的典型症狀就是會出現運動發育落後,表現為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兩方面。患兒會在三個月的時候還不能夠抬頭,到了一歲的時候不能獨立的站立或者是行走,所以腦癱的患兒是會比同齡正常的孩子發育要遲緩。腦癱的患兒在新生兒期間,還會表現為動作減少、吸允能力變差,正常的孩子在三個月左右的時候就能夠時而踢腿或者是交叉的踢腿,但是腦癱的患兒這種踢腿的動作是會明顯減少的。而且腦癱的患兒還會出現肌張力異常。

  • 2 # 平安喜樂喵

    小兒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是一種神經傷殘綜合症。腦癱主要是運動模式的異常。臨床主要表現是肌張力問題、運動的落後及異常的姿勢。

    由於腦癱兒童家長缺乏這方面的知識,雖然發現了孩子的某些異常,但出於僥倖心理或因為對疾病的潛意識的拒絕,沒能引起足夠重視,甚至誤認為是缺鈣,致使腦癱患兒錯過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時機,十分令人惋惜。其實只要細心觀察是可以發現的,下面是有關腦癱病早期發現的資料,可供參考。

    1.吃奶無力、經常嗆奶,哭聲微弱或陣陣尖叫、呼吸障礙、進食差者;

    2.生後3個月還無站立或邁步表示者;

    3.嬰兒過百天還不能抬頭,4-5個月挺胸時頭仍搖擺不定者;

    4.抓東西:嬰兒在出生3-5個月時看東西要伸手去抓,如5個月以後還不能抓或只用一隻手抓者應懷疑;

    5.面部表情:一般生後4-6週會笑,以後認人,痙攣型腦癱近於無表情,手中徐動型腦癱常愁眉苦臉的樣子,遲緩型腦癱對父母的呼喚無反應;

    6.發育比別的孩子晚,4-5個月不會翻身,8個月不會坐,以後學站時雙腳併攏,腳尖著地,甚至出現兩腿交叉,或不能坐站、表情呆滯等,或全身發軟無力或四肢發緊,硬挺易驚,動作過多或過少者;

    7.嬰兒期撫養十分費勁、過分鬧人,安撫往往無效,陣陣打挺:或十分省心,不哭少動、不喂則不吃。

    8.還有其它一些症狀可能還需幾年以後才發現,如不會坐、站、行,不會抓東西、翻身,不會正常咀嚼和吞嚥,不能正常講話,流涎,孩子穩定性差,左右兩側不對稱,手足下垂,剪刀步,斜頸,斜視等。

    9.換尿布、穿衣服很費勁。

    要知道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上述全部症狀,如果經常發生則要引起注意,做到早期發現早期康復。因為腦癱的最佳治療時機是嬰兒8個月以前。

  • 3 # 北京仁愛堂客服

    腦癱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有的表現為發音不清或者口吃,有的還表現為失語症,能夠理解別人的話,但自己無法表達,有的表現為語言表達困難或者構語困難

  • 4 # 中醫客服孫力

    腦癱的患者症狀還是非常的明顯的,伴有及張力障礙,語言不清,智力低下,行動困難等問題的出現,在治療上可以採用祛萎益腦湯治療

  • 5 # 為了陪伴而來

    主要症狀有運動障礙、姿勢障礙、智力障礙、語言障礙、視聽覺障礙、生長髮育障礙、牙齒髮育障礙、情緒和行為障礙或癲癇,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

    併發症

    有39%~50%的腦癱兒童由於大腦內的固定病灶而誘發癲癇,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 6 # 使用者102291540828

    (1)運動落後和主動運動減少:正常小兒3個月時俯臥位時會抬頭,仰臥位時有踢腿動作,而腦癱患兒很少有這些動作。

      正常小兒4~5個月時能主動伸手觸物,而腦癱患兒上肢活動很少。

      (2)肌張力異常:腦癱患兒比正常兒張力低或增高。

      (3)姿勢異常:腦癱患兒經常有頭向後仰,6個月坐位時後倒,兩腿夾緊,把尿和更換尿布困難等等。1

      (4)反射異常:正常小兒頭部位置忽然放低有擁抱反射(如驚嚇一樣表現),一般6個月以後消失,而腦癱患兒不消失。還有其他各種反射異常。

  • 7 # 仁愛堂中醫王常在

    孩子身體發硬,流口水,撒尿時把不開雙腿。三個月還不能抬頭,四個月不能自己將手放到自己嘴邊,六個月還不能翻身,八個月還不會坐。都是腦癱早期症狀的表現。

  • 8 # 使用者92813437132

     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 4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2.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 診斷為腦癱。

      3.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6 個月時叫名無反應,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4.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5.哺乳困難,生後不會吸吮,吸吮無力或拒乳,吸吮後疲乏無力,經常出現嗆咳、吐奶現象,嘴不能很好閉合,體重增加不良。.

      6.固定姿勢,小兒出生後十分安靜,哭聲微弱或持續哭鬧。往往是由於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倒U字形姿 勢等。在生後一個月就可見到。

      7.不笑:如果2個月不能微笑、4個月不能大聲笑,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個月還不能張開,或拇指內收,尤其是一側上肢存在,有重要診斷意義。

      9.身體扭轉:3-4個月的嬰兒如有身體扭轉,往往提示錐體外系損傷。

      10.頭不穩定:如4個月俯臥不能抬頭或坐位時頭不能豎直,往往是腦損傷的重要標誌。

      11.斜視:3-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個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診斷為智力低下或腦癱。

      13.注視手:6個月以後仍然存在,可考慮為智力低下。

      14.小兒易驚:抽搐、尖叫或煩躁不安。

      15.自發運動少或不動或易打挺,全身鬆軟、肌肉鬆弛或全身發硬,經常從襁褓中竄出去

      有些腦損傷較輕微,在嬰兒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但在嬰兒後半期(6-12個月)。則有一些其他症狀表現:

      1.不能翻身6個月以後還不能翻身,有診斷意義。

      2.不使用下肢 6-7個月不用下肢短暫地支援體重

      3.不用單手 7-10個月的嬰兒不用單手抓玩。

      4.手笨 手的精細動作,如捏小東西、解釦、繫腰帶不靈活,不協調,在7-10個月出現 有診斷意義。

      5.不能獨坐 7個月不能獨坐。

      6.不能抓站 10個月不能抓站。

      7.不會與人再見 10個月以後有診斷意義。

      8.使用腳尖站立 10個月還用腳尖站立。

      9.不能邁步 13-15個月以後,還不會邁步。

      10.流口水及"吃手" 12個月以後有診斷價值。1

  • 9 # 壹號中醫

    腦癱(小兒腦性癱瘓):通常指出生一個月內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或腦發育異常所導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所以腦癱通常都是指幼兒患的病。

    這個病很厲害,患上的也是很讓人痛心,基本身體殘缺。頭為六陽之首,又是大腦中樞所在的區域,因此頭部患病,往往會牽動全身的其他部位。

    臨床上腦癱患者主要有:不能自理,雙拳緊握,右臂彎曲,緊張時手舞足蹈,四肢僵硬,斜頸斜視,流口水,吞嚥困難,弓角反張,不會說話,不能吃飯, 經常煩躁,咬手等不同程度的症狀。但是該病不會遺傳,不會傳染,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預防腦癱要從母體懷孕起就要做足功課。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是優於其他系統發展的,而胎兒依賴母體生存,故孕婦的健康及營養狀況與胎兒的生長髮育關係密切,這就需要積極開展早期產前檢查、胎兒預測,開展優生優育宣傳教育,做好圍產期保健工作。另外,孕婦應戒除吸菸、喝酒、長時間用電腦等不良嗜好。

    腦癱的治療也是相當的棘手,但是治療思路也不是完全沒有。可以把腦癱、癲癇、狂犬病發作一起串聯起來研究看待,中醫重點也是要從修復高階神經系統去考慮才有出路,完全恢復可能性很低,恢復到基本能生活自理估計有些希望。

      

  • 10 # 醫學微視

    【嬰幼兒出現哪些症狀家長就要早點警惕腦癱的可能?】

    主講人:任世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兒童健康中心顧問 教授;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微迴圈研究室主任;曾任北京市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兒童發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康復醫學會兒童腦癱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兒童腦癱康復國際合作中心客座教授;《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雜誌編委。

  • 11 # 兒科醫生王東記

    腦癱是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致的綜合症。

    腦癱患者的典型症狀

    姿勢障礙: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如足尖著地;剪刀步、內翻足畸形;內翻足畸形等。

    運動障礙: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的 則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

    智力障礙:患有腦癱的患者智力正常的約佔1/4。

    語言障礙:語言表達困難,發音不清楚或口吃。

    視聽覺障礙:內斜視;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困難。

    生長髮育障礙:矮小。

    牙齒髮育障礙:牙齒質地疏鬆、易折,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或流口水等。

    情緒和行為障礙:固執任性易怒、孤僻,情緒波動大。

    溫馨提示:腦癱是一種危害極大的頑疾,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腦癱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癒。

  • 12 # 小魚兒於小楚

    典型症狀

    患兒突然僵硬:在某些體位,如在仰臥位時給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體或擁抱他時感到困難。鬆軟:嬰兒的頭頸鬆軟抬不起頭來。將他懸空抱時,他的四肢下垂。嬰兒很少活動。發育遲緩:學會抬頭、坐和運用雙手卻遲於同齡孩子,可能用身體某一部分多於另一部分,如:有些患兒常用一隻手而不用雙手。進食差:吸和吞嚥差。舌頭常將奶和食物推出。閉嘴困難。異常行為:可能好哭、易激怒、睡眠差,或者非常安靜,睡得太多,或者3個月時還不會笑。

    診斷依據

    腦癱的表現由於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種各樣,但早期多見:腦癱嬰兒(6個月以內)的早期症狀。

    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

    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2.身體發硬

    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診斷為腦癱。

    3.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

    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6個月時叫名無反應,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4.頭圍異常

    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 13 # 厲害了我的話

    之前瞭解過,下肢畸形,單側腦癱,走路不穩,墊腳,不能蹲下,走路搖擺。一般國內是fspr 痙攣緩解手術配合系統康復,必要時做跟腱延長和韌帶移位。都是在醫院瞭解到的,不過手術費用挺高的。訓練康復要跟一輩子了!關愛腦癱,關愛這樣需要渴望正常的孩子們!

  • 14 # 使用者1939182355228476

    1.吃奶無力、經常嗆奶,哭聲微弱或陣陣尖叫、呼吸障礙、進食差者;

    2.生後3個月還無站立或邁步表示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膽囊炎,膽結石的病人的飲食有哪些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