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瘦子小張
-
2 # 犀牛I徒手健身
【增肌訓練中出現最多的兩個問題&你應該知道的增肌技巧】
我把你的問題分為兩大點,因為除了要清楚訓練重量和訓練次數這方面的問題,你還要學習一些增肌的訓練技巧,這樣可以讓你的增肌之旅事半功倍。
所以希望偏瘦的小夥伴,還有想增肌的小夥伴認真閱讀今天的文章。
我是white犀牛!接下來為你詳細解答
-
3 # 林風武道崇麟子
正常要知道你1RM數值,這個定義為“1RM就是做一次反覆做出最大的重量。常規上講每個力量動作要做8RM到12RM。其實不然,我主張做任何一種力量動作方法,主張做到力竭。前提是不要做超負荷的力量動作。超負荷大重量會傷身體,對身體百害無意義。本身能承受最大化重量即可。比如你做啞鈴飛鳥,槓鈴臥推,槓鈴深蹲等力量練習,都可以遵循這個原理,做到大重量低次數,慢速度長位移。配合呼吸,放鬆的時候吸氣,發力的時候呼氣。切忌憋氣做力量訓練。
-
4 # 健身日記
首先講一個概念,什麼是RM
RM英文全稱Repetition Maximum,能重複的最大次數
它通常不單獨使用,前面總會跟一個數字
例如:12RM,即在當前的重量下能夠最多重複12次動作反覆
舉個例子,某人用60KG的重量進行臥推,最多能夠推12次就達到力竭
那麼這個60KG對於這個訓練者的胸肌而言就是12RM的重量
為什麼要說RM呢
想象一下健身房兩個人,一個是大肌霸,一個是普通人
普通人想跟大肌霸請教如何把手臂練粗
大肌霸說我用30KG的槓鈴每組做12次很有感覺
這個時候普通人也來嘗試用30KG的槓鈴做12次,結果可想而知,他根本舉不動
如果大肌霸說,我做的是12RM的訓練,你也可以嘗試一下
那普通人只需要知道12RM是什麼意思,就知道如何選擇了
好了,說了那麼多廢話,進入正題
根據健身者的目的不同,大概可以將訓練目的分為三大類
以絕對力量為訓練目的:
訓練負荷:1RM~5RM
訓練組數:1~3組
組間休息:2分鐘以上,負荷越大休息時間越長
以肌肥大為訓練目的:
訓練負荷:6RM~12RM
訓練組數:3~6組
組間休息:30秒~90秒
以肌耐力為訓練目的:
訓練負荷:12RM~20RM
訓練組數:3~6組
組間休息:30秒左右
另外,小肌群不建議進行1RM~5RM訓練
以上是一般性訓練指導,除了以上的指導,你可能還會接觸到其他訓練技巧
比如:當我們想要夯實肌肉的基礎的時候
我們可以採用金字塔訓練法:每組重量遞增,次數遞減
例如:第一組進行10RM臥推,第二組8RM,第三組6RM
這樣既滿足肌肥大訓練,同時也能增加肌肉力量
另外,你看一些健美運動員在進行小肌群鍛鍊的時候
會採用一些輕重量多次數的訓練方式
這些進階的技巧,你最少也要經過半年左右系統化的訓練之後才去瞭解學習
否則就變成還沒學會走,都已經開始跑了
-
5 # 我是周勇呀
增肌訓練每組最好是八到十二個,重量最好是你最大重量的80%,最大重量就是你這個動作只能做一個的重量叫最大重量!
-
6 # 行遠健身
增肌鍛鍊時每塊肌肉做3-6個動作,每個動作做3-6組,每組做6-12次,最多15次,這是適合絕大多數人和絕大多數情況的動作數、組數和次數,一些比較少見的鍛鍊方法可以使用不同的重量、組數和次數。肩、前臂等小肌群每組次數可以稍多一點,可以做15-20次。
增肌鍛鍊要使用大重量鍛鍊,一般使用6-12RM重量,RM重量是指每次能使用的最大重量,比如臥推最多能推起80公斤做一次,80公斤就是1RM,能做12次,就是12RM。RM重量要想精確計算,在沒有專業裝置和教練的情況下會比較危險,我都是估算RM重量。
下圖是以臥推70公斤為基礎,推算的RM重量,百度RM計算器,就能搜到肌肉網的RM計算器。
鍛鍊時如果出現力竭,可以找人輔助鍛鍊,或者降低次數和組數,也可以降低重量。另外不要糾結重量,更要注意肌肉發力感,良好的肌肉發力感比重量更加重要。
如果使用超級組、21響禮炮等鍛鍊方法時,重量要根據情況調整重量。
-
7 # 滄海人間健身增肌每組動作做多少個合適?多大重量最好?在於增肌訓練的具體目的、自身的訓練能力、以及實時的狀態等。說到健身增肌,有必要說一下健美術語RM,RM,是英文Repetition Maximum的縮寫,意為“最大重量的重複次數”;60kg的重量進行槓鈴臥推訓練,10次力竭,那麼60kg的重量,就是訓練者臥推的10RM重量。健身增肌為目的力量訓練,應做大重量,少次數訓練,具體到肌力訓練、肌肉體積訓練,就訓練的重量/次數而言,又各有偏重:1-5RM訓練重在發展肌力;6-12RM訓練重在發展肌肉體積。增肌訓練者,訓練初始應首先熟悉不同部位的不同訓練方式,比如,哪些訓練是練胸的,哪些訓練是練腿的,並從輕重量做起,適應訓練,掌握不同器械的正確使用;然後根據訓練的具體目的和自身的能力選取相應的重量/次數,循序漸進訓練。
-
8 # 咕咚健康小助手
下次去健身房的時候,你不妨花5分鐘觀察一下週圍那些正在訓練的人.他們通常每個練習做3一5組,然後轉到下一個練習,又做3一5組。我不知是該笑他們的無知還是同情他們的無助。
“你為什麼練這麼多組?““噢!我一直都是這樣訓練的”,這是健美運動的基本要求“,“健美明星都是這樣練的”……答案還有很多。你同意嗎?
反正我是不同意的。我不認為他們的進步會專人滿意。在這篇短文裡,我將介紹給你一種效果更好的,能迅速增大肌肉塊的訓練方法。
五年裡,為了找到這樣一種方法,我貪婪地收集健美書刊,仔細研究健美明星們的訓練計劃並加以模仿,結果並不專人滿意,我很少或幾於沒有取得什麼進步。
後來,我向麥克?門澤爾求教,從而開始了真正高效的健美訓練。(注:麥克?門澤爾是與施瓦辛格、湯姆?普拉茲等人齊名的老一輩健美明星。退役後,他致力於推廣其獨特的健美訓練理論,對健美運動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其《快速發達肌肉法》一文曾在健美界引起巨大轟動,連多里安?那茨都說:沒有麥克?門澤爾的訓練理論,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
記得讀完他的《快速發達肌肉潔》後,我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我立即訂購了他的全部訓練教材和錄影帶,並打電話給他訴說自己的仰慕之情。在保持電話聯絡兩年多後,我終於能在他的親自指導下訓練了。這使我成了大強度訓練的忠實信徒,並獲得了ANB重量級健美冠軍。
聽起來有點像天方夜譚,但大強度的每個動作一組做到力竭的訓練(OSF訓練法)的確是使我成為冠軍的秘密武器。
強度這個詞是用來描述訓練努力程度的。以槓鈴彎舉為例,假設你有能力用100磅做10次,而你每次訓練也僅做10次,你的肌肉就不能進一步發揮潛力。為了使肌肉生長,你必須超越極限,比如做11或12次。這種高強度的刺激是肌肉生長的必要條件。
然而,我們在健身房裡經常看到的是這樣的景象:許多人用預定的次數一一一也許是12次一一一做4組彎舉,並在4組中用同樣的重量。做同樣的次數。他們所做的,只是在低於肌肉極限能力之下的無謂勞動。
為了確保訓練的高強度,對每組的最後一次應格外注意。傾盡全力的最後一次是開啟肌肉生長機制閘門的開關。一旦你達到了完全力竭,就沒有必要再畫蛇添足地多練一組,這不僅沒必要,而且也十分危險,否則等待你的將是惱人的過度訓練。
-
9 # 碳水怪獸
肌肥大訓練建議70%~80%最大重量,每組8~12RM,RM的意思就是最大力竭次數,一個動作在某個重量下,做12次非常吃力了甚至無法做第13次。每個動作4~6組,每個部位6~8個動作為益,力求多角度、深層次的刺激肌肉纖維,使其超量恢復,來實現增肌的目地。訓練計劃可以看我上一篇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10 # 大嘴娛樂巴
研究表明:1-5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增粗,發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長不明顯;10-15RM的負荷訓練肌纖維增粗不明顯,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長進。其中RM表示在某個負荷量能做的最多的重複次數。建議每組做8次左右。
我們知道我們選擇的重量或重或輕都不利於增肌,每一個重量不可能適用於任何人。這就需要我們瞭解自己的極限重量是多少。比如說,你深蹲時,在自己最好的狀態下,能深蹲多少公斤。在我們知道了自己的極限重量後,新手的話一般選擇極限重量的60%左右就可以了,中等水平的健身愛好者可以選擇極限重量的70%到80%,而有著一定經驗高水平的健身愛好者可以選擇90%左右。增肌是一個漫長而辛苦的過程,每一個增肌成功的健身愛好者都付出了很多。唯有堅持的走下去,前方的曙光終究會來臨。加油^0^~
-
11 # 健康力量顧問
增肌訓練不僅要關注次數,還要關注力竭組、肌肉受力時間兩個因素。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影響增肌訓練的這些因素。
增肌的最佳次數範圍這個問題是健身人士最常問的問題。次數範圍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純力量訓練=每組1-5次增肌訓練=每組6-14次
肌耐力訓練=每組15-25次
練習次數如果離純力量和肌耐力訓練要求的次數越遠,你在這兩種訓練的進步就越小。但增肌訓練的次數範圍就很廣,最佳次數在8-12次。建議嘗試不同的次數,然後從不同的訓練次數中獲益。
增肌訓練中力竭組的作用增肌訓練的另一個關鍵點是練到力竭,因為增肌有兩個要素,代謝壓力和負載重量。用來增肌的負載重量,次數範圍切勿過高或過低。練到力竭可導致代謝壓力,每個動作的最後一組做到力竭即可,記住不要每組都做到力竭,否則會影響訓練質量,並造成訓練過度。
增肌訓練中的肌肉受力時間除了關注次數,還要關注肌肉受力時間,每次動作應該持續3-4秒,但很多人往往都做得過快。下面是三種次數範圍的持續時間:
純力量訓練=4-20秒
增肌訓練=24-56秒
肌耐力訓練=60-100秒
肌肉受力的總時間應與你的訓練目標一致,建議嘗試不同的肌肉受力時間,然後選擇最佳的時間訓練即可。
肌耐力訓練對純力量與增肌訓練有好處肌耐力訓練有助於增強毛細血管的密度,給予肌肉更多的氧供應,還能放鬆肌腱、韌帶、骨骼。在做中高強度力量訓練時,這些組織可以從大負荷的訓練中得到更快的恢復。建議大家在完成一個增肌計劃後,做一個肌耐力訓練計劃,使身體得到最大限度的放鬆,以應對下一個更高強度的增肌計劃。
-
12 # AX猛虎健身
健身增肌訓練,就是要肌肥大,經過試驗和評估,目前認為每組12下的重量,最適合肌肉增長。
一般認為
肌肉力量訓練最好是1-6rm
增肌訓練最好是8-12rm
耐力訓練最好是15-20rm
所以想要健身增肌,就用每組12下的重量進行
做多少組,一般沒有一個定量
新手每個部位訓練6-12組
一般是6-8組
rm的意思是你能做完動作的最大重量
1rm就是你的極限力量,用這個力量你只能做一次
12rm就是你用這個重量可以做12下,並且達到力竭
猛虎健身,把科學知識融入健身訓練!
-
13 # 樂天派1136411627
從理論上講,是4組,每組8到10次。
但是,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健美運動員,練胸肌,都是採用大重量和輕重量結合的方式。
組數和次數為了既刺激快速肌纖維又刺激慢速肌纖維,我每週把一個上胸部訓練用於有氧訓練模式,每個練習4組,每組25次。另一次訓練為無氧增塊訓練模式,每個練習4組,每組6一8次。訓練後至少有3天的恢復時間,否則會過度訓練
-
14 # 黨叔聊減肥
如果是純粹的練肌肥大階段,那麼每組次數控制在8-12次,重量選擇在最大力量的百分之75左右。
超級組訓練,金字塔訓練,迴圈訓練,垂直載荷訓練,水平載荷訓練,分割法訓練等等,根據你自己感興趣的比較適合的再去重新系統的訓練,相信你會找到新的收穫。
-
15 # 我是嗨到最晚男銀
首先講一個概念,什麼是RM
RM英文全稱Repetition Maximum,能重複的最大次數
它通常不單獨使用,前面總會跟一個數字
例如:12RM,即在當前的重量下能夠最多重複12次動作反覆
舉個例子,某人用60KG的重量進行臥推,最多能夠推12次就達到力竭
那麼這個60KG對於這個訓練者的胸肌而言就是12RM的重量
為什麼要說RM呢
想象一下健身房兩個人,一個是大肌霸,一個是普通人
普通人想跟大肌霸請教如何把手臂練粗
大肌霸說我用30KG的槓鈴每組做12次很有感覺
這個時候普通人也來嘗試用30KG的槓鈴做12次,結果可想而知,他根本舉不動
如果大肌霸說,我做的是12RM的訓練,你也可以嘗試一下
那普通人只需要知道12RM是什麼意思,就知道如何選擇了
好了,說了那麼多廢話,進入正題
根據健身者的目的不同,大概可以將訓練目的分為三大類
以絕對力量為訓練目的:
訓練負荷:1RM~5RM
訓練組數:1~3組
組間休息:2分鐘以上,負荷越大休息時間越長
以肌肥大為訓練目的:
訓練負荷:6RM~12RM
訓練組數:3~6組
組間休息:30秒~90秒
以肌耐力為訓練目的:
訓練負荷:12RM~20RM
訓練組數:3~6組
組間休息:30秒左右
另外,小肌群不建議進行1RM~5RM訓練
以上是一般性訓練指導,除了以上的指導,你可能還會接觸到其他訓練技巧
比如:當我們想要夯實肌肉的基礎的時候
我們可以採用金字塔訓練法:每組重量遞增,次數遞減
例如:第一組進行10RM臥推,第二組8RM,第三組6RM
這樣既滿足肌肥大訓練,同時也能增加肌肉力量
另外,你看一些健美運動員在進行小肌群鍛鍊的時候
會採用一些輕重量多次數的訓練方式
這些進階的技巧,你最少也要經過半年左右系統化的訓練之後才去瞭解學習
否則就變成還沒學會走,都已經開始跑了
回覆列表
1.大重量、中等重量交替練習
大重量指的是你能承受的最大重量,中等重量是最大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大重量 3到6次、多組數、 屬於是力量訓練,中等重量 8至12次 屬於常規肌肥大訓練,力量的增長是適應重量,重量越大刺激越深,這一句話我認為很有道理!
如果是三分化的訓練方式,訓練計劃可以這樣來安排,前一個迴圈力量訓練,後一個迴圈肌肥大訓練,以此類推嘛,五分化訓練方式的話一週肌肥大一週力量訓練。
2.訓練動作放慢,學會主動讓肌肉收縮
在做訓練動作時可以在自身能夠控制的前提下放慢速度,感受肌肉的持續受力、拉伸以及收縮,學會控制肌肉主動收縮,這樣可以顯著的提升肌肉的泵感!
3.每次訓練動作的軌跡儘可能的讓它長一些
比如說臥推,在發力起落時有一條運動軌跡,上的時候可以在自身舒服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推到最頂端,下放時儘可能放到最低端,充分最大化的拉伸肌肉,可以使其更加的飽滿,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身體舒服能夠適應,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