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書法探微

    弘一法師年輕時候未出家的作品依舊是穩紮穩打的楷書路子,所以從其出家之後的作品中能夠看出間架結構的穩定。出家後改變最大的就是其線條的感覺,線條恢復到篆隸的圓筆上。古意濃厚。附弘一法師1931年作品

  • 2 # 松風閣書法日講

    一、欣賞書法作品之難

    我覺得你這樣的感覺一點都沒錯,弘一法師就是那樣的人,弘一法師的作品也是這樣。或者說書法作品歷來如此,他只能給人以模糊的意象,而不是清晰具體的存在,這也是我們欣賞書法的難點,重點所在。

    我們可以整體感知這一幅作品具體的好,他好在什麼樣子,但是具體哪裡是他變的好,是他讓人感覺非常好,這又是另外一番功夫了。

    二、拆分

    我們可以從書法的筆法、結構、章法三個層面來分析為什麼或者是怎樣去感知一個作家、一個書法家的書法作品。

    三、筆法分析

    弘一法師的字型筆法以及筆畫造型,非常細膩溫潤,而且你在弘一法師的作品裡根本就看不到任何方硬或者尖銳的東西存在。每一個筆畫都是那樣溫潤秀雅,外表非常潤滑,每一點稜角,因此,沒一個筆畫都像是被拋了光,上了蠟的寶石珠玉,閃閃發光,非常惹眼,這也是他的書法顯得溫潤的原因。

    四、結構分析

    弘一法師在結字方面,尤其是漢字筆畫的造型處理方面,簡直是一個天才的人物,為了表現自己心目中那種淡泊功利、與世無爭、忘我之境的精神狀態。在書寫的過程中,著意將一個字的結構故意寫散,筆畫相對縮小,因此在一個字之中也留有縫隙和餘地,者是非常明智的舉動。這樣一來,弘一法師在看似漫不經心的書寫中,透露自己內心的情感世界,那種天人合一、毫無波瀾的心境,便顯得淋漓盡致。

    雖然鬆散的結構非常令人乏味,也顯得很幼稚。但是弘一法師畢竟是弘一法師,這樣的處理。非但沒有乏味,而且還繞有情趣,顯得非常有童趣、童真。這大概也是佛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吧,崇尚天真自然。捻花而笑,參悟佛禪。

    五、章法分析

    弘一法師在章法上的處理基本上和筆法是一致的,沒有可以找尋齊整,沒有刻意安排,而是隨性自然,自然地書寫流淌,讓自己的真摯感情伴隨書寫的過程滲透在作品黑白線條的世界裡。這一點也使得他的作品有一種超脫不俗之氣撲面而來。

  • 3 # 我鑫飛翔1

    細品弘一法師的作品,清秀安雅,自然灑脫,讓人心生靜意,有種空靈感,讓人去除浮躁。給人傳達了一種安靜,脫俗,空靈的意境,給人心靈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洗禮。不僅僅是寫字,達到了以書傳意,把書法寫活了,可謂書法的最高境界。

  • 4 # 陶永祥書法

    當弘一還是李叔同的時候,筆下呈現的是比較典型的魏碑面目,結體嚴謹,用筆勁利,把寫字當作書法來對待。當李叔同成了弘一,參透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禪機,把書法只當作寫字來對待,摒棄、迴避一切與法則有關的東西。因此說,書為心畫,評價弘一法師的書法,只有聯絡其本人的生命實踐,才能有所洞見,不能簡單地以好與不好來下結論。

  • 5 # 筆下春風

    這是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留下的四個字--“悲欣交集”,理解和評價一個人的書法應該和時代背景以及個人經歷聯絡起來,縱觀大師一生,少年風流倜儻,中年受三皈依,號弘一,在虎跑寺正式出家。大師一生造詣極高,動亂的年代,他的內心是平淡、恬靜、衝逸的,他的作品難見稜角,這就是外人所臨摹不出來的,當一個人的涵養極高時,就有一種外在的力量,讓人敬畏,我想弘一法師的書法作品應該和他本人一樣高尚,一樣令人敬畏。

  • 6 # 愛我中華文明

    高山流水 又見悲欣——追緬弘一老人圓寂75週年

    弘一大師俗名李叔同,他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諸多藝術的造詣,尤為難得的,是他一生始終恪守奉行 “士先器識而後文藝” 的藝術觀。這對當下藝術領域的發展,以及精神傳承等,都有非常難得的現實意義。李叔同出家以後,棄捨諸藝,獨書法不廢,並將此作為利益世間的善巧方便。

    弘一大師說:“朽人的字就是法”。一心說:“我的法就是字”。

    一心,1971年生,弘一研究專家。多年來,一心一直在用一顆靠近弘一大師的心,來降伏自己的心。

    究竟什麼是弘一大師的內心?什麼是弘一大師的精神?在弘體童真稚拙的外形裡,包裹著百歲長者的大智慧;在去盡鉛華的簡約的線條內,有著百鍊鋼化繞指柔的張力;在通篇看似漫不經心的佈局中,每個字有如論道君子般的從容。一心希望透過他所創作的弘體書法作品,帶觀眾進入淨、靜、敬的狀態,這也是尋味藝術之道。

    本次將展出84件作品,展覽以一心的書法為顯軸,並以裝裱、影像作品為隱軸,穿插並陳,呈現弘公至真至簡之道。

    此主題的靈感來自有感於弘一大師一生敦品勵德,士先器識而後文藝之高尚情操。師出家後以書法為方便,普利十方,悲心未已。其後期獨創的弘體書法與其自身的人格水乳交融,溶於一體。

    “弘書演道”蘊含二義

    其一,大師晚年嘗夫子自道:"朽人的字就是法。"其書與道,確實難分彼此。大師法號弘一,法名演音。此處"弘書"即指弘一之書,"演道"即指演音之道。合之即是:弘一之書,即是演音之道。

    其二,前人已往,來者不息。弘一精神崇高的人文價值有待後人去挖掘、繼承、弘揚、推演,並薪火相傳。是為"弘書演道"主題的緣起和立意所在。

    該作以方正為佈局,不偏不倚,以喻恭敬;略款,以示無我;鈐印於中,以顯正心。

  • 7 # 人文智慧

    弘一大師的字,是標準的僧人字型。脫俗氣質。

    沒有煙火,沒有燥戾。平和,柔和,圓融,自然。

    讓看到他字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種心靈上的感受。

    以字度人。

  • 8 # 風過無痕165077470

    李叔同的字叫空靈體,此後我私下管他叫和尚體,就像道士們寫的字,大家又是一個基本差別不大的味!後來很多和尚跟著學,譬如已故的武漢歸元寺昌明主持,等等!個人覺得學起來還是沒有正統六體的難度,因為它不拘泥於每筆筆畫的到位,而是在稚拙中表現自然和隨意,加上字出至於出家人之手,自然讓人體會到獨有的禪意。也不必非說那就是什麼字的本真!在書法藝術的高度上嘛,個人覺得和正統書法根本難以比肩!只不過是他對於書法藝術的又一種不同的理解和認識而已……

  • 9 # 薪火之路傳薪火

    清微淡遠,不著塵煙。

    瘦勁通達,平和內斂。

    悲憫蒼生,心燈點燃。

    無上清涼,沉靜安然。

    品弘一法師書法有感

  • 10 # 翰墨因緣

    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書法藝術作品的風格好在是與他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思想境界,是完美結合的,是神、型統一的。每一筆,每一劃,都顯得空靈、質樸、與世無爭,沒有稜角。而又全是中鋒行筆,所思所想一覽無餘,盡無雜念,晨鈡暮鼓,甘於寂寞,以自然造化為師,以脫離世俗功利之心痴心翰墨,獨樹一幟,自成一格,形成了沖淡、質樸、天然絕塵的藝術風格。是近現代的一代大家。

  • 11 # 愚言7

    個人看法,弘一早年在北碑,篆刻等上用力最勤,又以家道殷富,翩翩公子氣十足,在父死奉母移居滬上後亦嘗組詩社,攜妓遊,青年的書碑氣十足,和其庶出而欲求功的身世有關。及長,東洋遊學,廣獵西方話劇,油畫,音樂,文學等門類且皆有建樹,便又開闊開眼界,更進一階。至中年,病痛常擾,由東洋邪教而入佛門,本無意為書,舍世俗氣而神氣自得,精神四射轉為內斂,由濟世轉而為慈悲,似無法而無一筆非法,實是早歲美學實踐及觀點的昇華。

  • 12 # 找不著東南西北先生

    我覺得弘一法師的書法好在一個字:靜。

    首先,弘一法師的字不會像其他書家的那麼起伏跌宕,章法和結字也不追求大起大落,博人眼球,心境越靜,越覺得他的字好。

    其次,我們不能用一般的書法用筆要求來看他的字,其他書家的字出鋒藏鋒並用,而弘一法師的基本都是藏鋒,而且他後期的書法在一定程度上與鍾繇小楷類似。弘一法師不是不能寫大起大落和厚重的字,而是,他不想寫,看看他臨過的魏碑就知道了!

    最後,如果你學識足夠,你就知道他的字好在什麼地方了。我不是佛教信眾,所以我不知道怎麼用佛家的術語來形容。

  • 13 # 大悔憶智周

    弘一法師的書法明顯是碑體,習慣了帖一路書法的會看不出妙處。碑體多用方筆,點畫顯得幼稚樸拙,與帖書的秀美精緻相比,又是一種情趣。

  • 14 # 作青

    我正好在練弘一的字。

    近來為進一步提高書藝,認真閱讀了書畫史,和歷代名書畫家的字,感覺還是從內心裡喜歡八大和弘一的字(在此不稱書法,是因為他們已超俗無雜念,不刻意追求法度,只是在寫字,我們認為的美,只是他們內心自然的流露)特別是弘一的字清澈明淨,有股超凡的寧靜平淡至極。他的書法用筆在筒潔中追求微妙的變化和內在的美,減少牽絲、提、按、頓、挫,。他的字刪繁就筒,信手寫來,美樸自然,看似筒單沒變化易學,學然後知其難。因為簡潔,所以難於表露、難求變化、難顯生動。

  • 15 # 華夏曆史文化

    弘一法師的書法,特別是出家後,慢慢地實現了佛教律宗苦修的兌變。

    像一個個鵝卵石,經歷了從山上風吹日曬的風化,經歷了天崩地裂的爆炸,經歷了山谷的打磨,經歷了河水的翻滾,最後終於沉澱下來。沒有了鋒利的稜角,沒有了世俗的做作,沒有了得失的憂患,宛如初生的嬰兒,裸露身體,珠圓玉潤,自然而然。

    此種境界的書法如同弘一法師本人,筆筆有佛,字字珠璣,不是軟弱無助,而是處處顯示出“看破”“放下”的佛法真諦。

  • 16 # 華蓮生

    印證弘一法書的“生死關”,切切自如吧,都有一個同化的然和故。

    弘一的法書原理印證:

    筆畫方(梁啟超趙熙),而入且厚遂圓之(始平公鄭文公);縱而又深(漢碑);四柱達位,而四角到(顏書,伊秉綬);延長再擴大,而量遠、虛、覺長(陳天然的筆路、蒲華的了生死、于右任的富油、王蘧常的大麴酒),近又實,“半步崩拳”式的見短刃,(金農的斧頭與長劍的瘦金),此由“深——入——到——長——短”的原理在於齊正固定。

    布白,闊讓而離且又圓(顏真卿楷書)。筆畫——方而實近(趙熙的隱鋒,趙之謙的金鐘罩功夫,金農的“小金剛正神”的神力),布白——圓(吳昌碩),——虛(董其昌),——遠(曲章草木簡),解訣了“深——入——到——長——短”,“逆(篆)——讓(平闊自如的顏真卿行書)——離(王氏蜾扁體),——斷(瘦金斷而立,越斷越獨立,天發的破斷而獨孤),——空(八大的秋煞,弘一的寂靜),——致“清明”。

    在巜伊秉綬的大金剛正神,弘一的生滅,王福廠的“縱橫度”》,縱橫法的原理,調動《縱橫軸》度的平衡,平者致“正反二通平”的筆墨“漸次變數法”的生態原則,由低到高,由密到寬的分化;由疏到束的集合,解釋鄧石如的“針馬”說,同理,同化。

  • 17 # 無聊閒逛之人

    內心境界的展示:平靜淡泊素雅雋永。絕筆:"悲欣交集"不應視為寫作,筆法已完全失控,毫無美感。是其圓寂之際盡力給後人留下的真實感受!

  • 18 # 討飯大使

    弘一法師出家後唯一的愛好就是書法,其作品留存下來的還比較多,臨終前快嚥氣前寫下悲欣交集四個蒼涼絕筆後魂歸西方淨土。觀弘一書法,清秀文雅、簡練超脫、推陳出新、外柔內剛、端莊雋永、境界髙聳、知行合一、循規蹈距、字如其身、充滿大愛。每當想到弘一法師的字,就連想其音容笑貌,感到那麼親切自然生動,從字裡行間展現了書法的髙潔至純至真至美,弘一書法的魅力永存,弘一的人格魅力永存。

  • 19 # 不二齋

    弘一法師(1880--1942),天津人。俗名李叔同。大師在書畫、詩文、戲劇、音樂、藝術、金石、教育各個領域都有極深的造詣。

    很多朋友都非常喜歡弘一法師的書法,他的書法也雅俗共賞,只要稍微懂點書法的朋友,都能在他的字中看到一種平靜和淡然。但他的書法一開始也並非這樣,是一步一步變化而來的。

    1、弘一法師早年書法,用筆多方筆,結構大開大合,章法緊密,深受北魏碑刻《張猛龍》的影響。在當時寫碑也算是自成一家了。2、弘一法師中期書法,此時風格已經大變,方筆逐漸減少,即使有方筆,也是方中帶圓、方圓結合的那種。結構慢慢趨於瘦長,收多而放少。起收筆簡單自然,已基本形成自己的風格。

    3、弘一法師晚年書法,火氣消盡, 脫掉舊貌,用他自己的說法是:“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衝逸之致也。”他強調書法如佛法:“見我字,如見佛法。”4、到最後這幅絕筆,書寫徹底自由,無拘無束,返璞歸真。弘一法師書法好在簡單、自然,最後一幅很多都欣賞不了,這種簡單自然不是3、4歲孩兒體的自然,這種簡單、自然是經過數十年複雜訓練之後的自然,是一種大道至簡。

    弘一法師書法好在他把人生和書法、佛法融合在了一起。不同時期人生感悟不同,對於書法和佛法的參悟不同,寫出的書法風格也不同。

    弘一法師的書法好在雅俗共賞,就像一開始說的那樣,凡是有點書法修養的人都能看出弘一法師書法裡的平靜、淡然之美。

  • 20 # 鳳凰花兒開

    弘一法師的書法,前後兩個時期判若兩人。可以分為李叔同書法,弘一書法,分界點就是其出家的時間。

    先看看其早期的書法

    是不是很厲害,脫胎於魏碑,對張猛龍碑很有研究。

    其出家後呢?書法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是不是感覺想小學生寫得?

    如果你覺得是他的書法水平下降了,那你對書法的連線就太淺薄了。仔細看好,其後期的書法,渾然天成,極盡簡單,簡單到沒有一絲一縷多餘的筆畫。

    字如其人,弘一就是這樣。弘一出家後,整個心境都變了。變得無慾無求,不再追求書法的藝術感,只是憑著感覺,一筆一劃把字寫好,拋棄了一切書法法則,但有隱隱暗合冥定中的規則。所謂大道至簡,在弘一書法中有最深刻的體現,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最簡單的筆畫寫字。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必須心境修為達到極高的程度後才能做到,在當今的滾滾紅塵中,有誰能做到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獨在他鄉,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