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症狀如下:小便黃,尿不乾淨。大便粘膩,衝不乾淨。陰囊潮溼,瘙癢。舌頭寬厚,邊緣有齒痕,顏色白膩。頭髮及臉部油膩。口乾但不喜歡喝水,喜愛吃喝冷飲。有口臭。手腳容易出汗,手熱。有肚腩。背上左肩部位及脖子有時候會僵硬疼痛,像落枕一樣。喜歡坐躺,不喜歡站立。 自己平時喝了茯苓冬瓜荷葉茶,不知道這個是調理寒溼還是溼熱。我看了還有一種是赤豆薏米茶。 基於以上,我是寒溼還是溼熱,還是兩者都有,請大神們明示。我應該用上面的哪種茶調理會好一些。多謝啦!
3
回覆列表
  • 1 # 快問中醫

    經常有人說,“醫生,我溼氣重”,今天教大家如何判斷身體溼氣重。

    中醫認為,溼病多由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或傷於霧露,或水中作業,久居溼地等原因,使溼邪侵裝人體而引起。

    怎麼判斷身體溼氣重?關鍵看著幾點!

    溼為陰邪,黏滯而固著,不易速去,所以溼邪為病,往往起病綬慢,病程較長,纏綿難愈。

    溼性重濁。“重”即沉重、重著。溼邪困遏,阻滯氣機的升降出入,清陽不升,在上則為頭重如裹,昏蒙眩暈;在中則胸脘痞悶,胃納不香;溼滯經絡則四肢沉重,倦怠乏力。“濁”即穢濁。溼邪傷陽,氣化不利,易出現水溼濁穢的病證,症見面垢眵多,大便黏滯不爽,小便混濁,婦女帶下稠濁,舌苔垢膩等。

    溼性趨下。溼邪致病與風性輕揚上浮有別,所謂“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溼者,下先受之”(《素問·太陰陽明論》),故溼邪為病,多見淋濁、帶下、腳氣、足腫等下部病證。但外溼傷人,又可與風邪相合,鬱遏衛表,而致肢體酸重、腫痛。如溼毒浸淫肌膚,可出現多種面板病。

    溼邪侵犯人體, 最易傷害脾胃,因“脾惡溼”,溼盛則傷脾,故外溼與內溼有一定的聯絡,可以互為因果。

    那麼我們怎麼知道溼氣重不重?看這幾點:

    第一:起床時——看感覺。

    早上起床照鏡子的時候看一下自己是不是臉色蒼白、氣色不好,或者是蠟黃,而且起床之後都感覺自己沒有力氣,軟綿綿,都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像穿了件溼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還有時候會四肢痠痛。這些都是因為體內有溼氣的緣故。

    怎麼判斷身體溼氣重?關鍵看著幾點!

    第二:如廁時——看大便。

    長期大便稀爛,大便粘馬桶上,廁紙都比別人多用幾張。當體內的溼氣比較重,我們可以看看大便的形狀,就可以很清楚地瞭解到。看看大便是否稀爛,是否有粘上馬桶,不容易沖掉。這是衡量體內溼氣重不重的一個非常好的標準。特別是在早晨,我們在上廁所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看大便有沒有粘上馬桶。

    對此,如果我們的大便看起來很乾燥,並且,有一個比較固定的形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香蕉狀。那麼,我們體內溼氣是比較輕的,並沒有溼氣存在。但是,假如我們的大便粘上馬桶,並且,大便不成形,那麼我們就需要有所重視了。

    怎麼判斷身體溼氣重?關鍵看著幾點!

    第三:洗漱時——看舌苔。

    很多時候,我們體內的溼氣比較重,我們看看舌苔就可以很好的發現。刷牙前我們對著鏡子看看舌頭,如果舌苔白厚,滑膩,則說明體內有寒溼;如果舌苔黃、厚、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並且,還會伴隨著口臭的情況出現。

    怎麼判斷身體溼氣重?關鍵看著幾點!

  • 2 # 於春泉教授

    溼氣重有很多表現,如身體肥胖,面板出油多,大便黏膩不暢,身體疲倦乏力,但是最終要的表現為舌苔厚膩,如何判別是溼熱還是寒溼比較簡單,教給大家一點就夠了。舌苔白厚膩為寒溼,舌苔黃厚膩為溼熱。

  • 3 # 醫路19秒

    根據你的症狀和舌苔綜合來看,屬於體內有溼熱。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就拿大家喜歡看的舌苔來說。這舌質的顏色還是比較算是偏紅,說明體內應該是相對熱多一些,舌苔以舌尖處較薄,主要中間地方舌苔厚,說明中焦溼氣重。中間的舌苔雖然不黃(有可能是拍攝角度或者光線的問題),但是相對較幹。所以應該是溼氣已化熱,或者本身是溼熱。

    再來看看這些症狀,小便黃,陰囊潮溼,瘙癢,口乾,喜愛喝冷飲。這些都說明體內熱象比較明顯。

    對於口臭,這個需要看胃口怎麼樣,如果胃口非常好,又容易餓,那應該就不是溼熱引起的,而是胃熱引起的。但如果胃口也不太好,吃東西容易飽脹感,再加上大便粘膩,那屬於溼氣引起的。

    對於手腳容易出汗,手熱這個問題,也是有兩種可能,一是溼熱引起的發熱出汗,發熱的時間一般午後發熱,微微出汗,出汗出的不爽快。二是陰虛引起的發熱出汗,而這個主要表現在手心腳心,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容易出汗,心煩,發熱。但從舌苔來看,尚未發現有陰虛。所以這個手腳出汗,手熱問題應該是溼熱引起的。

    至於肩背僵硬疼痛,像落枕一樣,那是因為溼邪閉阻經脈導致的關節拘急不利。

    喜歡坐躺,不喜歡站立,是因為溼氣困住人體,引起的容易疲勞、乏力、犯困等症狀。

    所以綜合來說體內主要是溼熱導致。那應該喝什麼茶調理比較好呢?

    從這個舌像來說,中焦脾胃還是可以的,所以喝祛溼茶不用太過擔心脾胃寒冷受不了的問題。可以用赤小豆薏米茶,也可以喝荷葉山楂茶、蒲公英茶、玉米鬚水等等,或者再按揉一些能夠清利溼熱的穴位,比如三陰交、陰陵泉、豐隆、地機、水道等。或者也可以用中成藥六一散,四妙丸。以及可以多運動,多出出汗。

  • 4 # 中醫藥養生知識科普

    結合上述相關症狀,整體來看的話,題主還是偏於溼熱證候的,同時還有可能伴有前列腺炎的情況,所以有條件的話可以做個前列腺方面的檢查。具體可以單服赤豆薏米茶或配合茯苓冬瓜荷葉茶一塊來服用的。下面具體介紹一下寒溼與溼熱的簡單區分方法。

    從面目和肌膚來看

    寒溼面色多晦暗,身目發黃,黃色晦暗如煙燻;溼熱則面色發黃,色澤鮮明如橘子,面板易發瘙癢,滿面油光,容易長痘。

    看是否口渴

    寒溼多口中黏膩,口淡不渴;溼熱多表現為渴不欲飲,常常伴有口苦、口臭。

    看出汗情況

    寒溼多怕冷,手腳冰涼,一般出汗不明顯,多伴有肢體浮腫;溼熱通常比較怕熱,容易出汗,身熱不揚或起伏,汗出熱不解。

    看二便情況

    寒溼的小便多清長或短少、大便稀溏;溼熱多小便短黃,有灼熱感或異味,大便溏瀉,粘滯不爽,常常還伴有肛門灼熱感等。

    女性可以看白帶

    婦女白帶清稀、量多;溼熱通常白帶偏黃,有異味,質地粘稠等。

    舌象

    寒溼多舌體胖大,有齒痕,舌苔白膩;溼熱多表現為舌質紅,舌苔黃膩。

    脈象

    寒溼脈象多濡緩;溼熱脈象多濡數。

    以上就是寒溼與溼熱的主要區別。具體在辨證時還是要結合具體情況來綜合分析、判斷的,必要時須經中醫辨證之後再行調理,以免適得其反。

  • 5 # 藥師老彭說健康

    只要對養生稍有關注的人群,大多聽過“溼”這個詞,它與我們理解的潮溼意義不同,在中醫裡它屬於致病的“六邪”之一,中醫最怕它是因為它容易沾惹其他病邪,出現風溼、寒溼、暑溼等。

    溼邪性質黏膩,它很少單獨作戰,溼邪要麼與寒邪狼狽為奸,成為寒溼,要麼與熱邪勾結在一起成為溼熱。這真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想祛溼卻不知道自己是寒溼還是溼熱,寒溼的人用了溼熱的方子等於雪上加霜啊,溼熱的人用了寒溼的方子等於火上澆油啊。

    今天借題主的問題告訴你如何區別寒溼與溼熱,最後還將把治療寒溼和溼熱最好的方子和盤托出。

    如何判斷自己到底是溼熱與寒溼呢?可以從以下5個方面著手。

    1.最直觀也最靠譜的區分就是學會看自己的舌頭。

    注意看舌頭的時候不要一大早起來就看,不要吃完飯就看,不要喝完酒或者飲料就看,不要晚上在日光燈下看。溼熱的舌頭是怎麼樣的呢?溼熱的舌頭顏色是紅的,舌苔黃黃的厚厚的。寒溼的舌頭是什麼樣的呢?舌體胖大,有齒痕,這齒痕就像裙子的邊一樣。舌體的顏色是白的,舌苔也是白白的厚厚的,有的舌苔上面漂浮著一層水汽。

    2.其次可以從小便來區分。

    溼熱體質的人小便會發黃,味道很重,有時候會尿赤尿痛,寒溼體質的人尿液清長,沒有什麼味道,如水一樣,尿特別多,尿頻,尤其是夜尿多。注意,寒溼尿頻不是那種每次尿量少次數多那種尿頻,是每次尿量多,次數也多。

    3.還可以從大便來區分,寒溼與溼熱都會導致腹瀉。

    溼熱導致的腹瀉又急又猛,所謂暴迫下注,裡急後重,上完廁所肛門有灼熱的感覺。溼熱體質的人排氣也是臭烘烘的,有一股熱氣。

    寒溼體質的人呢,肚子總覺得不舒服,一吃寒涼的食物就拉肚子,一吃油膩食品也想上廁所,尤其在夏天表現得更加明顯,一天要上好幾次廁所。如果腹瀉,大便水樣,但肛門並沒有灼熱感。

    溼熱與寒溼都會導致便秘,溼熱導致的便秘就是大便不爽,特別黏膩,臭。寒溼導致的便秘是腹中冷痛,大便就像一塊冰冷的石頭一樣,就是下不來,把人急死了,此時用上溫陽通便的藥比如肉蓯蓉大便就下來了。

    4.還可以從體味來區分。

    溼熱體質的人體味很重,什麼狐臭啊,腋臭啊,腳臭的等等,對了,還有口臭,一天洗好幾個澡也擋不住他的重口味。西方人是典型的溼熱體質,身上的味道真不敢恭維。寒溼體質的人不怎麼出汗,身上基本上沒有啥味道。

    如果是妹子,還可以仔細觀察你的白帶,白帶多色黃味重就是溼熱下注,反之白帶量少清稀如水就是寒溼。

    5.最後我們還可以從自我的感覺來區分,這個寒溼與溼熱區別就在一個字上,寒與熱

    寒溼,重點在寒,溼為陰邪,寒也是陰邪,寒溼則陰上加陰。所以,寒溼的人一定會陽虛,陰盛陽衰,會怕冷,怕吹風,怕吃涼東西。寒溼內阻,會阻礙氣血的執行,導致瘀血經絡不通,不通就痛,所以寒溼體質的人會覺得全是哪都疼。

    溼熱呢,重點在溼,因為溼所以運化不了,因為熱所以吃一點滋補厚膩的東西就會上火,口臭啊,口瘡啊,長痘痘啊等。

    溼邪是這樣子的,如果你身上沒有寒,通常溼氣久了就會化熱,成為溼熱。如果你身上有寒,溼氣立馬與寒結合,成為寒溼。

    溼熱體質的人容易得各種面板病,溼疹、蕁麻疹、痤瘡等等,是那種紅腫熱痛或者癢的面板病,不過寒溼也有面板病的。

    如果你不明白你是溼熱還是寒溼,可以想象一下南方的天氣,溼熱就像南方的夏天,身體總感覺黏黏糊糊的,出了汗還是覺得熱,但又不會發燒。寒溼就像南方的冬天,那種溼冷溼冷的感覺像是從骨頭縫裡透出來的。

    當然,人的體質是複雜的,有的人總體是溼熱,但也有區域性寒溼,有的人總體寒溼,但也有區域性溼熱。很多人上熱下寒,這個本質上還是屬於寒,所以調理的時候不要害怕上火,以為上火就是身體有熱,這是邪氣被趕出來的結果。

    如何調理

    對於兩種不同體質的調理方法,也有比較大的差別。寒溼體質一般要忌口寒涼食物,應該用熱性的食物或者藥物進行來調理治療。比如生薑、大蒜、牛肉、狗肉、羊肉、丁香、小茴香、花椒、肉桂等。

    溼熱體質的人一般要忌口溫熱食物。大多采用寒涼食物或者寒涼藥物進行調理治療。比如綠豆、野菊花、菊花、海帶、冬瓜皮、梔子、大黃、黃連、黃芩等。

    除了飲食之外,要舒緩情緒、避免熬夜、忌辛辣大補食物、勤鍛鍊,如果情況嚴重,需要中醫辨證調理。

    寒溼調理原則是去溼、補陽氣、補氣血、保暖。所以可以選擇:紅棗、生薑、陳皮、茴香、薏米、紅豆、肉蓯蓉等食物或藥材。

    養生保健方面可以透過刮痧、拔罐、艾灸進行驅寒,運動時能出汗最好。

    不過寒溼體質,任何季節都應該避免冷飲、寒涼食物,生活起居更應該避免長期吹空調和注意保暖。

  • 6 # 勵志的肖老師

    體內溼熱,舌苔偏黃,體內有熱 體內有有溼氣,陰虛火旺體質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要解決根本!你的脾胃不好,脾主運化,功能失調,那麼就沒有辦法運化掉體內的水溼,所以就會出現你上面一些症狀,脾胃屬於中焦,中焦瘀堵胃氣不能下行,就會網上所有有口臭,你首先的調理你的脾胃!脾胃調理好了,症狀就會好

  • 7 # 龍南中醫院

    溼氣是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的一個,所謂“因於溼,首如裹。”,所以溼有沉重感、附著感、黏滯、趨下的特性。

    溼邪入侵身體或內生溼邪可以根據由表及裡分為五級,不同的級別都有各自的典型症狀表現:一級溼在表皮,常見症狀可以用油、痘、疹、癢、瘡來概括;二級溼在肌肉,主要表現為酸、重、困、乏、腫,肌肉痠痛、身體疲乏、身體浮腫、頭重如裹等;三級溼在骨骼,表現為頸肩腰腿痛,頸椎、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等;四級溼在臟腑,表現在心肝脾胃腎,肺部、肝膽、脾胃、膀胱的溼熱;而五級溼毒則是我們所說的腫瘤了。

    在六淫邪氣中,當屬溼邪最為纏人,溼邪不僅容易入侵滲透,它還從來不孤軍奮戰,往往會和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比如寒邪和熱邪。所以,祛溼的治療,應當要分清寒溼和溼熱,否則,很可能祛溼不成,反而溼氣更重。

    (1)寒溼:寒與溼,均為陰邪,所以寒溼更易傷陽氣,阻滯氣機。根據寒溼的來源可以分為外感寒溼和內生寒溼兩類,外感寒溼邪氣,可使氣血執行受阻,常見以關節、筋骨疼痛為證候;內生寒溼,寒溼內困而損傷脾陽,或脾腎陽虛而寒溼內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洩瀉,或浮腫為常見症的證候。

    體內寒溼的人,一般表現為身體困重,易疲勞,頭暈乏力,怕冷,咽中有白色黏膩或清稀的痰,大便溏瀉不成形,四肢發麻怕冷,水腫,沒有食慾,不想喝水,失眠健忘,或睡不醒,小便多,腰身發沉發痛,全身關節腫痛,舌苔白厚膩等症狀。

    (2)溼熱:溼和熱相合則為溼熱,溼熱可阻滯人體水液及氣機的執行。溼熱的形成多與恣食生冷、肥甘之物,夏天長期置身於空調房內,日常運動少有關。

    體內溼熱的人一般表現有口渴但又不想喝水,頭暈腦脹,腦鳴耳鳴,眼睛紅腫,眼屎多,大便粘滯不爽衝不乾淨,頭髮面部油膩,脫髮,口臭,口舌生瘡,覺得餓但又吃不多,面板瘙癢溼疹,男性表現陰囊潮熱,女性表現黃色白帶,外陰瘙癢,舌苔黃厚膩。

    實際上,兩者並不會有很嚴格之分,外感寒溼之邪,當患者陽氣尚盛時,鬱久可化熱,成為溼熱病。而溼熱病,如纏綿日久損傷陽氣,或者過用寒涼的藥物,也可能形成陽虛寒溼證。而且,在具體的疾病發生髮展過程中,情況可能更為複雜,例如,在陽氣受損不太嚴重的情況下,溼重於熱的病例,可能時寒時熱;如果用藥過於寒涼,則可使病性由熱轉寒,此後用藥過於燥熱,又可使病性由寒轉熱。現實生活中,很多溼熱的病例,由於溼邪阻滯氣機,阻滯陽氣外達,而出現肢冷畏寒的表現,也即屬於真熱假寒證。這給實際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所以,在祛溼的治療過程中,不僅需要結合症狀、舌診判斷,還需要根據脈診以及最近的病情變化轉歸等綜合判斷,因此在確定病因病機之前,不建議盲目祛溼。

  • 8 # 海根209962465

    我認為你提供的臨床表現兩個證,一個是溼熱證,一個是溼熱痺阻證。你用的荷葉茯苓茶能解決點問題,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不論是大便不爽,小便短少。口渴不想喝水,還是手熱出汗都是溼熱導致,致於勁項肩背下舒,不能久立,身累都是溼熱痺阻經絡的表現,治療這一類病要內和外一併治,你喝的荷花茯苓之類對內溼起點作用,但對外溼作用不大。假如我治的話,清熱與祛溼兼顧,突出祛溼,因溼為有形之邪,溼屬陰邪粘膩,最難去除,熱為無形之邪容易去除,因此祛溼先要通暢氣機。用三仁東加五苓散再加葛根,忍冬藤,丹參,黃柏,蒼朮,牛膝。三焦氣機一通,利溼化溼才能奏效,略加清熱通絡之品,溼熱才能清除。拙方純為回答問題,讀者不要照搬使用。人命可貴,不可不慎。

  • 9 # 中醫有奧妙

    溼性重濁、膩滯,容易纏綿,反覆發作,所以說千寒易去,一溼難除。臨證以肢體沉重、胸腹痞悶、舌苔粘膩、渴不欲飲、小便不利、女子帶下為特徵。一般由久居潮溼之地或長時間涉水且防護不周,過食生冷、酗酒以致脾失健運、溼濁內停所致。溼熱、寒溼都是溼邪兼證,但二者又有明顯的區別:

    寒溼大便溏薄,溼熱大便粘膩;寒溼小便少而清,溼熱小便黃赤而少;寒溼口不渴,溼熱渴而不欲飲;寒溼舌苔白膩,溼熱舌苔黃膩;寒溼脈遲,溼熱脈滑數;提問中所說齒痕舌,頭髮及臉部油膩、有肚腩均為溼象;口臭、手熱、喜冷飲均為熱象;陰囊潮溼、瘙癢應是溼熱下注。總起來說,提問者描述的應該是溼熱。

    提問者飲用的茯苓冬瓜荷葉茶和赤豆薏米茶都有健脾利溼、清熱行水的功效,長期飲用會有一定的效果,但收效不會太快。中醫治療溼熱內蘊、溼熱下注等常採用清熱利溼法,常用藥物有茵陳、金錢草、黃柏、木通等,清熱瀉火、利溼通淋常用八正散,清熱燥溼常用四妙散。

  • 10 # 天然合一

    現在人的思維害死人。身體有他們說的那麼簡單嗎?上面幹下面溼,你說屬於幹還是溼。上面熱下面寒你說屬於寒還是熱?我這只是略微區分而已,如果這麼簡單,中醫還需要辯證?肝經又熱,脾裡有溼寒,相火不降,腎不收藏。咋辦?不要自己瞎折騰啦,趕緊找專業好中醫看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牧也進了雪橇三傻的排行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