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涯共此時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尤其是對我們這些漂泊在他鄉討生活的人來說。做為一個從農村走出來去大城市奮鬥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鄉,惦記生我養我的地方,因為那裡有我的根,有生養我的爹孃,他鄉再好,無法安放我那思鄉的靈魂,家鄉再差,只是暫時無法容納討生活的肉身。漂泊,便成為一種鄉愁,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故鄉,永遠是我牽掛的地方!

  • 2 # 樊祥

    聽到這個問題,我的內心很是沉重,有點想哭的節奏。

    我很認同這個觀點,父母就是我們在世的兩尊活佛。

    父母在就是家,兄弟姐妹還是兄弟姐妹。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也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親戚”,新鮮而陌生的名字。

    沒事了常回家看看,即使啥都不幹,對父母來說已經心滿意足了,我的孩子們回來了

  • 3 # 謝若冰

    這個觀點對於象我們這種再貼切不過了。

    九九年下崗,戶口遷出戶籍地,九四年考出來,父母不在於零八年。每次回去都像如此。

  • 4 # 元吉

    在外務工及遠嫁的人對於這句話應該是深有感觸。背上行囊遠離故土,每當受傷委屈時,父母是我們最先想到的人,也我們可以肆意發洩的物件。因為他們能包容你的一切,因為那是家帶給你的安全感。不管父母怎麼家是你最後的避風港。

    當父母老去,不在人世。我們也將為人父為人母,更多的生活瑣碎,更多的人情世故。我們都要直面,直面生死,為自己的孩子築起一道安全的屏障。那時沒有父母的家,也不在有溫度,有的只有回憶與思念。那時的家只有故鄉的愁與眷戀。

    時間流轉,父母在時的家,我們或許不在回去,剩下的只有鄉愁。

  • 5 # 三峽灰灰

    第一、俗話說父母在家還在,只要家中還有父母,作為子女的就會經常性的回去看望他們,若父母不在了的話,回去只會讓你更加傷心。

    第二、父母還在,他們就是我們家庭的主心骨,遇到任何好的壞的問題,只有他們會無怨無悔的包容我們,支援我們。

    第三、只有父母在,我們就覺得自己還是孩子,我們就覺得自己還有依靠。

    第四、父母離去,以前的房子都已經破舊不堪,家裡的土地都已荒廢,再也不會跟以前一樣,我們一回家,有人端茶遞水,有人做好飯菜去等我們。

    家鄉還是家鄉,父母還是父母,回不去的永遠是我們對父母的感情,父母對我們的牽掛,所以趁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多給他們打一個電話,多回家去吃一頓飯,多一句暖心的話語!

  • 6 # 四川曹先生

    相當認同。兒行千里母擔憂,同樣,兒行千里也擔憂父母,每年的離別就是期待回家的開始,自始至終沒有改變過,因為老家有父母的等待,有兒時的記憶,有媽媽那一桌熟悉的飯菜。如果父母不在了,自己就沒有根了,變成浮萍,無依無靠的感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大家常回家看看父母吧!

  • 7 # 仰望星空SayWhy

    認同,現在的年輕人,基本都在外邊工作生活,各種關係,朋友都在工作的地方,回家只是因為牽掛父母了,沒有父母在,加上常年不在家,各種親朋關係大多都生疏了,家確實沒那麼多動力回了,回家一趟也不是那麼容易,特別是過年過節的時候。如果父母不在了,可能大多數人都很少回去了,只有在聊天的時候才會說起,老家在哪裡,然後引起一番感嘆

  • 8 # 一杯紅糖水

    還是比較認同這句話的。從小就覺得爸爸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家。後來長大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和父母分開,但是隻要爸媽還在就會牽掛,就會想回家看看。就像現在很多農村人外出務工一樣,每到臨近年關,有錢沒錢大家都會回家過年一樣,因為家裡有人牽掛著他們,也有他們牽掛的人。記得每年會有很多買不到車票的人,原則騎摩托車回家,什麼也阻擋不了回家的心。可是如果家裡的爸爸媽媽不在了,牽掛你的人和你牽掛的人沒有了故鄉的家也就沒有了。留下的也就是回憶。回去的次數也會越來越少,慢慢的也就成了回憶中的故鄉了。

  • 9 # 1小風車1

    在自己生長的地方,有父母就是家,雖然自己在外地外鄉工作生活,可每逢節假日或家中有事,我遲早回去都感到是溫暖的,有放不下,又不捨理開的感覺,特別是爸媽總想留我多住幾天,總有說不完的話,自己雖然人在外但是心裡總是牽掛著家裡,看家裡需要些什麼,添置些什麼,家永遠是我精神的依靠和歸宿。

    自從父母去世以後,兄弟姐妹們聚少離多,誰有什麼事才回去一次,暫短的聚一次,也沒有多少話說,也沒有哪麼親熱,事後各自離開,漸漸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了,心裡感覺淒涼,想回家慾望減少了,留下的都是思念和回憶,自己成長的家卻永遠成了故鄉。

  • 10 # 是飛天豬啊

    爹孃在是老家,爹孃不在是故鄉。我是出嫁女,對這句話我真的很認同啊!

    父母對我們來說是溫暖的代名詞。是家的代名詞。有父母在家才是完整的。

    父母在是家,父母不在了家也不在了。有兄弟姐妹的還好些,還可以偶爾回去看看,好歹還有些血脈親人可以聚聚可以共憶往昔。獨生子女的話,父母不在了,就算你回去了,沒有血脈親人在,沒有熟悉的人在,你能幹嘛?看著熟悉的地方獨自悲傷嗎?

    我是出嫁女,每個星期都會和父母打電話或者影片,每個月都會帶著老公孩子回去看看爸媽,哪怕只有短短一下午的時間匆匆忙忙,哪怕只是陪著爸媽在廚房嘮叨幾句家常都會心滿意足。可以想象,如果以後父母不在了,哪怕哥嫂歡迎我們回去,少了父母在中間,家都不是我熟悉的家,是哥嫂的家了。不能想了,一想到會有這個場景心就很酸。

    有父母在的家才是讓人牽掛魂牽夢繞的。

  • 11 # 松鶴延年5016

    回答這個問題;心情特別沉重,父母是兒女的思念,兒女是父母的牽掛。

    舉例說明;我的文章以女人的一生來論證,女人一生分為三個階,即;故娘、婆娘、老婆。

    先說姑娘階段,父母生她,父母養她,將她養大成人。到了談婚論嫁的時侯,她就要出嫁,她就揮揮手,含著熱淚,對她的父母說聲再見!我的爹孃!

    她能到達那裡?於是她就嫁到一個陌生家庭,給一個陌生的男人當新娘,給陌生的、老婆、老漢、當兒媳。從此命運就賦予,女人一個雙重身份——婆娘。因為孃家有父母,婆家有公婆,她的責任重大。放不下的爹孃,又要照顧公婆。隨著歲月的推移,她的身份又有新的變化,成了為人之母。

    女人到了五六十歲,孃家的二老,大多數都駕鶴西去,也斷了對爹孃的牽掛,只能望雲思親。逢年過節,能給二老的墳頭送上香火,那就不錯了。不明情理的人會說;五六十歲的老人,應享受清福了,棄不知?她們是位、位、勉費的老保母。因為現在社會腳步加快,你忙、我忙、她更忙,大家都為生存忙碌著,命運又賦予女人的第三個身份——老婆。

    所以說;爹孃在,家就在。爹孃亡,兄弟姐妹是親戚——思念的故鄉!

  • 12 # 米貝夢

    "爹孃在是老家,爹孃不在是故鄉“,這話千真萬確,它是經過無數人的親身感受,而得出的一個顛撲不破的結論。

    所謂老家,就是指一個人生世以來的家庭,對於她的依戀,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有優良的傳統,情深義重,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

    所以,我們發現不少老人,從小一直漂泊在外,可是老了卻返回故里,這大概就是"葉老歸根","鄉愁"所致吧!

    隨著歲數的增長,家的概念也相應的發生變化。

    就以我說,兒時的家,自由自在,有吃有穿,把媽一聲喚,啥都到手邊,無人敢打,無人敢罵,爺爺奶奶為俺保駕護航。家哪,好似一個溫室,冬不怕冷,夏不畏熱,多舒坦呀!

    到了十五六歲,要背饃離家到外地上學,儘管七八十年代,吃糧困難,但父母緊勒褲帶,省吃儉用,絞盡腦汁,也儘量不讓孩子受餓,可憐天下父母心!家是多麼的溫暖!多麼的可親!

    我愛吃幹麵條,每週六從學校回來,媽媽就準時照例把幹麵用蔥花拌好,放在鍋裡。每當我端起可口油香的麵條時,對媽媽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成人工作之後,每週回家,都要去媽媽住處,母子二人促膝相談,有時給媽媽送上幾塊零花錢,媽媽卻一再拒接,言其什麼日子緊呀,我設方還是硬放下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和全華人民一樣,我自己的日子也越來越好起來。

    可是,猶如晴天霹靂,我的父母於八十年代相繼去世,我悲痛欲絕,無法面對,難道這是真的嗎?長時間,我沉浸於悲痛之中不能自拔。

    從那以後,家的感覺,我沒有了:喚"媽"無人應,給錢沒人接,回家何處去,全是茫然。

    也基於此,後來回家的慾望也淡漠了,消失了。起初還回來過1、2次,到老人住過的屋子周圍轉一下,後來幾乎就絕跡了,因為去一次,引起一次傷感,久久難以忘懷。

    的確,爹孃在就是老家,爹孃不在就是故鄉。我愛故鄉,更愛爹孃!

  • 13 # 凡言塵語

    我認同這個說法。父母在,有家在。若父母不在了,那裡只是從前住過的房子。人不論到多大年齡,如果尚有父母在,那怕只有一位在,心中就有最後的避風港。在自己疲累的時候,回到家,喊一聲“爸媽”,就會放下所有鎧甲,讓自己的心歇息一下。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當父母真的離開我們了,“子欲養而親不待”,一切就沒有彌補的機會了,趁父母尚在,克服所有困難,常回家看看吧。

  • 14 # 是朵朵媽呀

    你好,我是小苗日記,這句話我還是認同的,人們常說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家,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有家的感覺,小的時候,覺得家就是一個有飯吃的地方,玩累了就回家,玩餓了就回家;長大成家後,家,就是與愛人溫暖的港灣。在外的日子,無論是事業有成,還是遇到挫折,第一想到的都是家。失意時,家人會給予溫暖的安慰;得意時,家人會提出善意的警示。無論以怎樣的方式表達,家人給予的都是愛!父母離去了,家就變成了我們的故鄉,有故人的家鄉,家鄉更多的成了我們懷念家人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不少電影裡知道資訊比較多的都被殺了?這是什麼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