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守望者
-
2 # 農舍聽雨
中國的氣運、國運一說絕不是說說而已的!傳了幾千年,如果是空穴來風的謊言,能得逞一時絕不會得逞一世。歷朝歷代的開國君王及國師如果都是玩笑話,有些事你是用現代知識也解釋不了的。
-
3 # 阿初哥
麻煩你多看歷史,不要瞎提問題,大明確實是276年,但是滿清韃虜只是268年。小子麻煩你以後提問題一定要先搞清楚,不要想到什麼叫問什麼?
-
4 # CWY無名山
明清兩朝享國確定276年的話,只能是巧合,絕對不是所謂天意。正如主席詩句中所說“天若有情天亦老”,由此可見天沒有情,也就沒有意了,如果天有情有意的話,它早已老弱不堪甚至於搖搖欲墜了。總而言之,天意是迷信說法,毫無道理!
-
5 # 明月清風閣
只能說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啊!
嚴格意義上講明清都是享國276年,當然,(如果不按照嚴格意義上講學術上是有爭議的,下面我就兩種說法都詳細說一遍)這裡的明朝不包括流亡的南明和割據臺灣的明鄭。清朝也不包括偽滿洲國。
下面我就為大家從各種方面敘述一下明朝和清朝滅亡的種種原因。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從順治開始算),嚴格上講為十一帝(清太祖努爾哈赤當時為後金),皇太極改後金為大清開始,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如果從順治入關公元1644年,開始計算則為二百六十八年)。
明朝滅亡的因素為哪些?其實明朝滅亡的因素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後金開始了,朱元璋的衛所制,軍戶制導致明朝武力日益荒廢。自武宗(朱厚照)後慢慢喪失了戰鬥力,庚戌之變,土木堡之變就是最好的列子,以至於明朝後期打仗征剿主要依賴招募制。另一個就是藩王制,藩王制無疑於歷史的倒退,西漢七王之亂,八王之亂已有前車之鑑。雖然後來朱棣削藩後避免了藩王作亂,但那麼多“賢王”實在是朝堂和地方的沉重負擔。(明末已有上百萬皇族)其次就是土地兼併,土地兼併是歷朝歷代滅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歷朝歷代封建王朝不能避免的致命點。朝堂上黨政也有很大的原因,朝廷上爛一點,天下就爛一片。其中宦官專政雖然沒有唐後期那麼嚴重,但對明朝來說也是不能忽視的一大禍害。
明朝大大小小就農民起義近二百餘起,其中真正具有規模的也不過二十餘起。但明末的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規模空前,百姓紛紛揭竿而起無異於給明朝當頭一棒。再有就是明朝財政赤字日益加大,魏忠賢在時尚且可以打壓商戶,安穩百姓。東林黨獨大後一昧的壓榨農民,各種賦稅多如牛毛,致使天怒人怨。
遼東戰事更是拖垮了明朝,後金越剿越盛,彷彿就是一個無底洞,源源不斷的往裡面砸銀子,其效果微乎甚微,反而後金不斷壯大。明軍大軍餉經常被朝廷拖欠,軍餉下派之後軍官又層層剋扣也導致了軍心不穩,士氣不盛。還有就是明末遭遇各種天災,其中較為突出的前所未有的小冰河時期,這種惡劣氣候一直持續到康熙中葉才結束。然後就是明朝後期的那些會玩的荒唐皇帝了,末代君主崇禎雖然殫精竭慮,夙興夜嘆。勵精圖治希望可以中興大明,無奈志大才疏,在用人方面也疑神疑鬼,對待官員殘忍兇暴導致君臣互相仇視也是歷朝歷代一大怪事,最後自縊於景山。結合以上條件明朝的滅亡,天命所至,大勢所趨,其中隨便拿出來兩樣就夠讓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喝一壺的了。更何況那麼多足以明朝滅亡的條件。而李自成就是壓死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清朝滅亡的因素最近我看一些帖子,說如果沒有列強入侵中國清朝是不會滅亡的。我認為這樣說是完全不客觀的。首先沒有如果。其次封建大一統王朝的種種制度就決定了一家之天下不可能一直延續下去,即使彈丸之地的日本,皇權也是屢次被奪,最後天皇淪為了象徵。只能說清朝可能沒有那麼快滅亡。康雍乾時期清朝取長補短,勵精圖治,結合歷朝歷代滅亡的種種因素和經驗取長補短來安邦治國,這時候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但清朝在總結歷朝歷代王朝滅亡的經驗同時沒有從根上去除弊端,當然如果讓君主放權在當時也是不可能的,也沒有人敢提出來。閉關鎖國不僅僅讓清朝落伍於世界更讓清朝或在自己的世界裡,狂妄自大,以天朝上國自居,居安而不能思危,最後走向覆滅也是必然。清朝中後期貪官墨吏橫行,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紛紛對抗官府,其中較為代表的就是白蓮教起義,最後清朝歷時九年花費兩億白銀才鎮壓下去,太平天國運動又給本來腐朽的清王朝致命一擊,這時候清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後來在列強的不斷榨取下清朝已經完全喪失的鬥志,甲午戰爭後聽到列強的名字猶如老鼠見了貓,聞風喪膽 這樣的政府也沒有存在的價值,如果光緒奪權成功慢慢像日本一樣過度到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或許清朝還能延續數年,當然歷史是光緒的結果很慘的。晴天一聲霹靂,辛亥革命爆發各地政府衙門紛紛響應,反戈 清政府在袁世凱的逼迫下隆裕太后以宣統小皇帝(即愛新覺羅·溥儀)的名義在1912年像天下頒佈了退位詔書,清王朝的覆滅,同時也標誌著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成為歷史!
清朝以孤兒寡母入關開始(孝莊攜順治),最後又以孤兒寡母頒佈退位詔書(隆裕和宣統)結束,也讓人唏噓不已。
總結明朝和清朝的滅亡都是天命所至,大勢所趨,順應歷史的洪流。至於為什麼都是享國276年,其中封建王朝的弊端是很大的一方面,還一部分只能說是歷史的巧合吧!
補充:文章開頭關於明清具體享國時期學術上存在爭議,我們暫且採用目前主流認可的朱元璋稱帝(1368年)起,到北京城被破,崇禎皇帝自縊(1644年)止,總計276年這個說法。清朝暫且採用從皇太極改後金為清建立國號(1636)到宣統退位(1912)為止。總計276年。如有異議,還請海涵!為什麼清朝不是從順治入關開始算起?明朝不是南明覆滅結束?首先要強調,清朝是在1636年皇太極改後金為清算起。這裡是指清朝建立到滅亡的時間,而不是指清朝統一,或者是南明及明鄭覆滅算起。如果這樣算就太不和常理了。首先南明這個政權不能繼承明朝為中國的正統,它不具備長時間的存在,不具備廣闊的領土也不具備穩定性,其實就是一個流亡政權。 所以崇禎自縊標誌著明帝國的覆滅。如果把南明算進去的話,那明朝也不能從1368年朱元璋建明開始,因為明朝是宣告繼承元朝的統治,1368年元惠宗遷都灤京,仍以“大元”為國號,因地處塞北,故稱“北元”。北元是在1389年才被明朝大將藍玉擊潰,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才標誌著北元正統滅亡當時明朝稱之為殘元,北元后來分裂成了韃靼和瓦剌。此問題也困擾了明朝二百多年,直到後金統一漠南蒙古。 歷朝歷代大一統王朝都是不記載流亡政權的,所以南明和偽滿洲不能計算在內。而清朝的建立是在皇太極時期,順治入關只是代表這清朝入主中原,並不代表實際控制中國,臺灣一直到康熙時期才收復,雖然是繼承明朝疆域但很多領土都是明朝沒有的。所以建國和是不是大一統沒有關係。如果按那個邏輯推論三國時期魏蜀吳都是不存在的政權,五代十國(也可作十一國)也都是不存在的政權,豈不荒謬?這就是為什麼清朝和明朝在主流上都是承認為享國276年的緣故!
-
6 # 歷史三日談
當然,要說兩個前後挨著的朝代享國一樣多的話還是十分巧合的,因為中國歷史上的主流王朝,除了夏商周三代,動不動七八百年上千年,到了秦始皇之後,基本上也就是兩百多年,不到三百年的樣子。
但無論如何,這事跟“天意”沒半毛錢關係,這種封建迷信式的理解方式,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其實都沒有多少的合理性,人間的事還是人定的,唐太宗曾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把君主與老百姓的關係貼切的比做船和水。
基本上對老百姓好點的朝代,不用說的多好,就是讓老百姓能夠活下去的程度,基本上朝代延續二百多年都沒什麼問題,但也就達到了極限,因為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大家在治國的韜略上基本上都差不多。
從漢承秦制開始、唐承隋制、元承宋制、清承明制,一茬壓著一茬,大家在治理天下依賴的政治機器,不是同一個,也基本上是前一代版本的升級,底子還是那個底子,只不過是根據朝代面臨的時代情況不同,小修小補一些!
因此當政治機器磨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其實每個朝代面臨的危機都差不多,最大的危機基本上就是土地兼併,失去土地的老百姓無以為繼,只能走上造反的道路,在中國的封建王朝裡,毀於農民起義的主流王朝――秦朝陳勝吳廣起義、隋末農民起義、唐黃巢起義、元末農民起義、明末農民大起義、清朝太平天國運動等等,最終都逃不脫相同的窠臼,因此,明清享國祚二百多年並不讓人意外,均是276年,不過是統計的口徑不同罷了!
-
7 # 青年史學家
明朝建於1368年,於1644年滅亡,存在了276年,而清朝眾所周知建於1644年,亡於陽曆1912年,農曆1911年。按照這樣算,清朝只存在了268年,那麼題目中為什麼說清朝和明朝一樣存在了268年呢?
這是不是巧合呢?當然是巧合,但絕對不是天意。因為明朝和清朝的滅亡都帶有偶然性,有很大的人為因素導致了這兩個王朝滅亡。而且天意這種事情是什麼人都說不清楚的。一旦陷入宿命論的泥淖裡面,即便沒有規律也會臆想出規律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可以觀察,那就是統一的封建王朝都逃不過300年的命運,基本上不會超過300年,唐朝如此,明朝如此,清朝也是如此,漢宋兩朝雖然超過了300年,但是前後卻分成了兩段。
-
8 # 歷史知事
清粉為了給清朝洗地,真的是太拼搏了!
明朝從1368年到1644年,總共276年,清朝從1644年到1912年,總共268年,說明清兩朝完全存在時間相同的,你的數學是在體育課上學的嗎?
1644年崇禎在北京自殺,李自成滅亡明朝,隨後李自成被清軍滅掉,順治小皇帝在北京即皇帝位,宣告繼承明朝的江山社稷。如果不承認順治從崇禎那裡繼承得來的帝位,那清朝如何能算統治中國的正統王朝。
有人說,清朝成立於1636年,當時皇太極在瀋陽即皇帝位,改國號為“清”,所以皇太極是清朝的開國皇帝。可是一定要記住,皇太極只是把割據東北的“金”改為了“清”,金國和清國有什麼不同?還是同一夥搶劫犯,穿上馬甲就不認識你了嗎?
清朝,開國皇帝是6歲小娃娃,亡國之君是3歲小娃娃,這有什麼的?興與攝政王多爾袞,亡於攝政王載灃,這有什麼的?不丟人吧?為什麼不承認?
其實原因很簡單,清朝得國不正,總想壓明朝一頭。
朝代是一個時間概念,一個人不可能同時生活在2018年和2019年,同樣也不可能同時生活在明朝和清朝。退一萬步說,可以同時生活在明朝和清朝,明朝的國運還是比清朝要長!
清朝的國運想上追溯到1616年,總共是276年。既然在東北割據的清國政權可以是正統王朝,那麼在雲貴苟延殘喘的明朝也可以是正統王朝,南明小朝廷最後滅亡於1662年,算一下明朝的存在時間總共是294年。
中國的朝代存續,大多數時候是舊王朝滅亡新王朝立刻出現,甚至直接方式就是有禪讓典禮進行。但在元朝時,這一情況發生變化。元朝成立於1271年,當時金朝已經滅亡36年,8年後才徹底滅亡南宋,期間兩個王朝並存,算是南北朝。
朱元璋是在攻佔北京之後的1368年稱帝建立明朝的,沒有超前,中規中矩。崇禎1644年自殺亡國,可是明朝勢力依舊控制著中原大部分土地,其中南明弘光朝廷和歷史上的南宋面積差不多。把明朝滅亡年代算在1644年,已經是很苛刻了。
哦,對了,如果皇太極稱帝就可以否認崇禎皇帝的合法性,那也太兒戲了吧?貌似皇太極稱帝的合法性唯一證據就是從林丹汗那裡搶來的一個假的傳國玉璽和一個俏寡婦。皇太極你是要當袁術還是要當曹操啊?
還有,如果1636年到1644年的清國割據政權也算中國正統,那麼1932年到1945年的偽滿洲國,土地面積比清國還要大,要不要也算清朝國運呢?
另一個問題是,清朝總共有多少個皇帝?
正確答案是10個皇帝,關外的搶劫犯兼草頭王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不算!
為了方便記敘,說清朝十二帝也行,誰讓清朝遺老遺少那麼多呢?可是最不能忍的是,居然有人打出了“滿清十三王朝”的旗號!原來,皇太極改一下年號也算是一個王朝。
這些辮子拖進腦子裡,跪在地上生了根的人,真是讓人難以理解!
-
9 # 狄飛驚
題目有誤,明朝和清朝享國都是276年,這即是巧合,也是必然,但不是什麼天意,而是一個朝代興衰的歷史週期律在作怪。
明朝簡略歷史(1368-1644)1368年,元末起義軍領袖朱元璋建立政權,國號為明。朱元璋建立明朝時,明朝還沒有推翻元朝統治,更沒有完全統一全國,但這並不妨礙明朝的國祚的計算。
至於朱元璋在1364年建立西吳政權,稱吳王時,由於並未建國號,不應計入明朝國祚。
1644年,明末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自縊殉國,明朝覆滅。雖然後來明朝遺臣擁戴明朝皇室繼續建立南明小朝廷,但一般不計入明朝國祚。
清朝簡略歷史(1636年—1912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把後金政權改國號為清。這個時候,他們還沒有入關,沒有取代明朝入主中原,更沒有統一全國,但這並不妨礙清朝的國祚的計算。
至於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時,由於不稱皇帝,而稱大汗,不應計入清朝國祚。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逼迫末代皇帝溥儀尋味,清朝滅亡。雖然溥儀後來投靠日本人,做了偽滿洲國皇帝,但不應計入清朝國祚。
這樣一個標準計算下來,明朝和清朝國祚還真是一樣,都是276年。
這個一致引發了人們廣泛興趣,這究竟是巧合,還是天意?
即是必然,也是偶然1945年,著名民主人士黃炎培曾提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律現象,這個週期律確實存在,且已經被數千年曆史所證實。
一個朝代就像一個人,總有其壽命,只是壽命長短不盡相同,如秦朝、隋朝,二代而亡;如漢朝、唐朝、宋朝,綿延數百年,但像明朝和清朝國祚如此一致的,確實十分巧合。
我們如今提到明朝和清朝,不是抑明揚清,便是抑清揚明,總把明朝和清朝搞得勢不兩立,實際上推翻明朝的還真不是清朝,而是明朝自己作死了。
從整個歷史階段長遠來看,清朝和明朝十分相似,雖說滿漢異族,清朝幾乎全盤繼承了明朝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制度,而且更進一步強化;明朝和清朝兩個朝代都是典型的中央集權模式,明朝在特務政治上更加突出,清朝在思想鉗制、愚民政策上更加嚴密。
這種制度和模式的相似決定了在沒有強大外部因素的影響下,明清兩個朝代應該會表現出比較接近的發展軌跡和國祚長短,這是必然的,很容易出現的。
但是清朝還是遇到了強大的外部因素——近代列強的侵略,使得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遭遇“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情況下,清朝仍然保持了276年國祚,與明朝恰恰一致,這又是偶然的,十分難得一見的。
-
10 # 三叔小記
明朝的開國皇帝是朱元璋,這是歷史第二個得國最正的王朝,從草根逆襲到天子。採納朱升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建議,朱元璋遲遲不稱王。鄱陽湖水戰一舉重挫陳友諒,直到他去世,朱元璋才稱吳王。
要稱帝還是在小明王被溺、張士誠自盡之後,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稱帝,正式建立大明,年號洪武。
歷經十六帝,到崇禎皇帝這代。1644年,李自成進北京,崇禎皇帝自縊在煤山那顆歪脖子樹上。
也是在這一年,吳三桂幫扶下,清軍入關。這時的清朝皇帝還是個小屁孩,叫福臨,年齡7歲。
前一年,也就是1643年,皇太極離世,這是在一番鬥爭後,福臨才即的位。叔叔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外加生母孝莊太后。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也是經過一場風雨才繼承的努爾哈赤的後金汗位。後金建立於1616年,公元1636年,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改金為清,正式建立清朝。情深不壽,摯愛的女人海蘭珠死去後不到兩年,皇太極也撒手離世。
這時的清朝的地盤還在關外。在多爾袞的領導下,清軍入關。同年,順治皇帝在紫禁城的武英殿即位,登基大典,讀祝文:
因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以順民情,於本年十月初一日告天即位,仍用大清國號,順治紀元作為統一的明朝亡了,而明朝宗室南下,又在南方建立了南明。
歷經十帝,到1912年,溥儀退位,正式宣告清朝滅亡。
綜上所述,明朝享國年數=1644—1368=276年。若再加上南明的話,明朝一共十九帝,二百九十四年。
而清朝享國年數=1911—1644=267年。如果從1636年算起,那麼就是275年。
但朱元璋是在陽曆正月份稱帝,崇禎皇帝死於陽曆三月份,所以明朝的享國年數正確該是277年。同理,溥儀退位於十二月份,順治登基於十月份,所以該是268年。1936年算起,則是276年。
清朝到底是268年還是276年?明確說是268年,為什麼?皇太極建立的只能算國,是個地方割據政權,而入關定都北京,才勉強算是個清朝的樣子。
所以,明朝、清朝的享國年數壓根不相同。但是二者符合300年這個鐵律。富不過三代,王朝不過300年。明清二朝是符合的。
-
11 # 北洋海軍炮手
明清兩個王朝雖然壽命差不多,但是所處時代不同,歷史背景不同,同樣歷史挑戰也不同,而且兩個王朝倒臺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明清對比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就是清朝遠勝於明朝,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明朝是一個內斂性王朝,清朝是一個開拓性王朝。而且清朝面對的傳統威脅不比明朝少,而且清朝也沒有明朝那麼好的地緣環境,但是清朝對於傳統威脅的反應以及處理結果,比明朝好了不少。比如說解決北方邊患、大規模開疆拓土、緩解土地兼併等問題。同時,清朝在民生、文化等方面比明朝更加出彩。換句話說,清朝達到了中國古典王朝的極致。
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兩個王朝完蛋的原因。明朝完蛋的原因是無法應對傳統威脅,而清朝滅亡的原因則是因為近代化的衝擊。明朝最大的問題在於,由於社會生產力低下導致國力虛弱,無法應對滿洲人的崛起,從而導致社會矛盾愈加激化,以至於最後的爆發。而清朝的問題在於,由於滿洲人已經完全儒家化,失去了清初的靈活,導致無法應對近代化浪潮帶來的一系列衝擊,以至於最終倒臺。
清朝最悲催得一點在於,就是趕上了近代,遇上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當然,不只是清朝,亞洲傳統的地區性強國,莫臥兒、波斯、奧斯曼都和清朝一樣被洋人爆錘,而且清朝還算是結局比較好的。近代化浪潮除了衝擊傳統的小農經濟、手工業以及君主專制制度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引進了西方憲政這一概念。
憲政的意思其實很簡單,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法治,即政府依照憲法治國,憲法為一個國家所有成員共同遵守的準則。因為洋務運動的失敗即宣告中體西用這一思維的破產,中體西用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簡單點說就是以不改變政治體制以及社會主流價值為前提,引進西方工業文明的成果。所以清政府一直到了20世紀才開始準備進行徹底的。
如果瞭解清末憲政歷史,就知道清朝的目標是先建立二元制君主立憲,之後再一步步推行政治改革。這其實也沒有錯,立憲是破天荒的大事,沒有成例可以參考,只能徐徐圖之,再說政治改革本來就是需要一定的經濟、社會基礎才可以推行。但是華人就是這麼奇怪,因為當時的華人普遍都得了一種病,就是不快立憲會死,在沒有建立起一套近代化的教育、經濟、社會制度的情況下就要搞政治改革。說白了就是走了立憲萬能的極端,想要花九年就走完西方國家幾百年走完的路(清政府原定的立憲準備期是二十年,因為需要培養各方面的人才,沒有一定的時間是不行的)。據記載,當清政府宣佈仿行憲政的時候,一群青年學生,或者說是糞青大呼小叫:中國立憲矣!中國富強矣!我看到這段就納悶了,連近代經濟制度都沒有完善,如何富強?
而清政府就是沒頂住壓力,被輿論所操控,把立憲準備期從二十年壓縮至九年,並且組建了一個過渡性質的責任內閣,等到1903年國會大選以及制憲之後就解散。但是由於內閣成員皇室佔了一半而被汙衊為皇族內閣。這個皇族內閣有沒有問題,沒有也有。一方面,內閣大臣不分滿漢皇族都是支援立憲的宗親官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清政府無人可用的尷尬,因為實在缺乏憲政方面的人才。這反而說明了九年立憲沒有可行性。但是華人是這麼等不起,無視清政府組建內閣、頒佈憲法大綱的立憲舉措以及清政府無人可用的尷尬,瘋狂得汙衊清政府沒有誠意、借立憲抓權;再加上革命黨這群野心家挑撥滿漢關係,導致社會矛盾迅速激化。
曾經有個叫卡梅倫的英國學者曾經指出,辛亥革命並非社會改良,還指出如果當時的中國不是急於進行政治改革,而是建立並完善近代化的教育、經濟、工業、社會、軍事制度之後再進行政治改革,中國在近代化的歷程中將少走很多彎路。
所以,清史不管是在古典歷史還是在近代史當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在清朝被拉入近代國際秩序之前,清朝是古典中國的延伸,是古典中國的巔峰;而清朝的衰落也見證了古典中國的衰落,因為夕陽永遠是最燦爛的,研究清史我們可以找出古典中國相較於西方存在的不足和差異。在近代史當中,清朝又為後人提供了絕佳的借鑑,因為清朝在近代化浪潮中跌跌撞撞的前行給後人留下了足夠多的關於轉型的經驗教訓。
當然,清朝的歷史地位是明朝比不了的,明朝有什麼呢?海禁、戶籍制度、打擊工商業、思想控制,比理學還要極端的心學,傳統數學走向衰落甚至是倒退,等等。而清朝在進入近代之前,大規模開疆拓土奠定現代中國雛形,推動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等新政緩解了土地兼併造成的社會矛盾,寬文網促成了中國的文藝復興(梁啟超、胡適的評價),促進傳統數學、天文學的復興,發展工商業,等;即便是進入近代,清朝也能盡最大可能保障海外華人利益,及時調整政策減損,並藉助清末新政留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
最後說一句,我現在越來越喜歡研究清史啦。
全文完
-
12 # 使用者94738516596
只能說又有巧合,也有天意,還有題主算錯的數字。
先來看看題主說的明朝和清朝都是276年的國祚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明朝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也是在這一年朱元璋的北伐大軍到了北京,天津等地,也正是宣告者蒙古統治中原98年的歷史結束了。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在煤山自殺,大明宣告結束。總共276年的國祚。當然南明小朝廷還堅持了幾十年的,這個後面再說。
清朝這個演算法就比較多了,如果以皇太極改金為大清開始那麼就是1636年,那麼到1912年溥儀退位結束,那麼就是題主說的276年國祚。那麼這個就和明朝完全是一樣的了。而現在這個觀點也是很多人接受的。
但是我覺得清朝的國祚不應該送1636年算起,至少應該從1644年大明的滅亡,清軍的入關開始算起,那麼就是268年的國祚。為什麼說是至少從這一年算起呢?因為這個時候的大清雖然入關了嗎,但是還沒有統一,這個時候的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還有張獻忠的大西政權都還是在的,南明小朝廷也還一直在堅持,一直到了1658年清軍才攻入雲南,1662年南明永曆帝才被殺,南明結束。
一般我們說一個朝代應該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這個也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質疑西晉和南宋的原因了,因為他們都不是大一統的王朝了,而清朝在一開始入關的時候就沒有統一,更別說皇太極1636年只是改金為大清而已,所以不應該從1636年算起。
當然就算是題主說的兩個朝代都是276年的國祚,這個只能說是巧合或者說是天意吧,現在很多人都在說清朝得國不正,也許正是因為得國不正,所以上天才會沒有讓清朝的國祚超過大明。當然前期的清朝我們就不說了,只是清朝在後期的做法太不得人心了。所以導致現在很多人都不是很喜歡清朝。
-
13 # 達摩說
那要看明朝和清朝的起止年份怎麼算了。
題主說明清兩朝均享國276年,估計你的演算法是這樣:
明朝從1368年朱元璋稱帝,定都應天府,並掃滅元朝,一統天下算起,共276年;清朝則是從1636年皇太改國號為清算起,亦是276年。
但一個朝代開國和結束的時間,往往是有爭議的。比如明朝的結束時間如果按照南明滅亡的時間1662年算的話,那就是294年;再比如清朝如果從1644年入關定鼎中原算起,那就應該是268年。
不過一般說來,一個朝代的起止年份,應該從它確立對全國的統治開始,到它失去對全國的控制告終。所以,明朝應該是從1368年至1644年,共276年;而清朝應該是從1644年至1911年,共268年。
至於巧合或是天意,則實在無從談起。但我們可以發現,秦以後的王朝幾乎沒有超過300年的,這倒是個巧合,但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這往往是因為一個王朝建國初期人口少而土地多,資源承載量足以支撐人口的需求,加之統治階級勵精圖治,節儉治國,輕徭薄賦,這使得百姓的勞動積極性大為提高。一般來說,王朝建立100年左右便進入盛世,盛世滋生,進而超越資源的承載量,加之統治階級開始腐敗奢侈,土地兼併日趨嚴重,大量自耕農淪為無地少地者,國家的稅收也大打折扣,貧窮也就逐漸襲來,隨即王朝開始走下坡路。在王朝中後期,國家為應對對外戰爭大肆增加賦稅,人民不堪忍受貧窮,開始發動起義,而為鎮壓起義,朝廷又要更多的增收賦稅以滿足軍費的開支,甚至授權地方實力派去鎮壓起義。由是中央衰微,地方分權增強,王朝逐漸失去民心和權威,進而走向滅亡。
-
14 # 旗山小主
史學界目前公認的是:明朝1368-1644年,共計276年;清朝1644年-1911年,共計267年。這種紀年方法雖然是大多數人的共識,但是也有不同意見。
比如,明朝1368年建國的時候,許多地方都沒有打下來,元朝雖然主動放棄北京,但是元順帝一直還活著,活到1370年,人家有整建制的朝廷,有皇帝,有廣袤的領土,1368年怎麼就被滅亡了呢?所以也是有爭議。
明朝直到1662年永曆皇帝朱由榔被處死,才算是真正滅亡,但是正史學界,都把崇禎皇帝1644年上吊當做明朝滅亡額標誌。
清朝是在後金基礎上建立的,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自稱可汗,不是皇帝,所以沒有史學家硬要說清朝是1616年建立的。1636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建立大清,稱帝建號,所以,就有一些史學家認為,清朝是1636年建立的,到1912年2月清朝皇帝宣佈退位,正好276年,這樣說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是,畢竟1636年明朝的統治還比較完整,當時相對於明朝而言,那時候清朝才是地方偏安的政權。
清朝1912年滅亡也有爭議,因為這年元旦中華民國已經宣告成立,而清朝是1912年2月12日才宣佈退位的。如果從字眼上分析,清朝這個朝代的確存在276年,但在正史學界,清朝前面1636-1643這八年是被當做地方政權的,1912年被當做被中華民國推翻了的政權,頭尾加起來去了9年,所以剩下267年。
-
15 # 你的不作為讓眾人憤怒
是有高人,在276年這年推翻舊王朝,另立山頭為王,不是巧合,是某些人陰謀後,兩個時期感覺是巧合,事以巧合來,掩蓋哪些不合法的灰色收入,和拉邦結派形成的新一種大勢力!
-
16 # 鼕鼕37000
想知道清朝到底是多少年,得先搞清楚朝代和政權的區別,按照中國古代的觀點割據一方為國大一統為朝,清朝在入關之前只是一個割據政權,而明朝是統一中原的大一統王朝,明朝末年傳統漢地除了遼寧與河套不在明朝手中,其他漢地還被明朝統治。
古人云: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從1636年清朝建立至1644年明朝滅亡清朝只是一個割據政權,清朝成為正統王朝是從1644年開始,那年崇禎上吊自殺明朝中央政府崩潰南明政權淪為地方割據政權,也是1644年清朝入關取代明朝成為中國正統王朝,廣義上的清朝國家史從皇太極算起甚至可以上溯到努爾哈赤時期,但是如果只算清朝作為大一統王朝時間只能從1644年算起。
-
17 # 卡通世界愛好者
誰說清朝和明朝一樣都是享國276
清朝從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算起公元1616年到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了清朝統治,總共295年,清朝是中國兩千年封建制唯一一個少數民族統治中國長達兩百年以上的王朝。
-
18 # 佳寧姐姐說歷史
從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到1644年明崇禎皇帝朱由檢上吊大明滅亡,大明是經歷了276年,歷史也是這麼算的,從朱元璋到朱由檢明朝十六帝,但是別忘了還有南明小朝廷,朱由檢上吊以後,幾個王爺南下稱帝,南明小朝廷也經歷了幾十年呢。
1636年愛新覺羅.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再到1644年崇禎皇帝上吊,清朝打入山海關控制中原算起,到1912年辛亥革命,如果從1644年明朝滅亡到1912年清朝是268年,如果從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算起,那麼清朝才是276年,究竟怎麼算才合適?歷史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不過我認為,1636年皇太極雖然建立清朝,但是它並沒有統一中原,所以不能從那時候算起,應該從崇禎皇帝上吊,明朝滅亡,清便打入山海關算起。
這麼說是有點繞,很多人還在糊塗中,但是歷史不容戲說,我們研究歷史必須要以客觀公平的心態看待這個問題,如果不算做南北小朝廷的話,明朝是276年,如果再深究的話那就應該從朱元璋佔領南京開始算起。
不管明朝和清朝是巧合還是天意。歷史的車輪在不斷的交替中,產生王朝的更替,明朝和清朝。同為276年,說的是巧合也行,是天意也罷,這些都無法深究,歷史上本來就有很多的巧合,這兩個王朝的年代相同,只不過是巧合中的滄海一粟罷了。
-
19 # 逍遙遊講史
這隻能說是一種巧合。
從演算法上來看,明朝(1368-1644年),算作276年,沒有算後面的南明。清朝如果算276年,要從建國稱帝開始算1636年,到清帝退位是1912年,勉強算276年。不過,清朝的演算法是有爭議的。很多史學家認為,清朝應從入關之後的1644年開始算,滅亡應該從1911年的辛亥革命為止,應為267年。這種演算法還是比較科學的。
總的來說,應該是明朝享國276年,清朝享國267年,比較科學。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20 # 涼誠初雨
中國一個朝代的享國是按照正統來算的,明朝是276年,清朝是268年,如果算上後金是296年。清朝為何這麼算呢,因為後金屬於割據政權,如果也算上大統王朝,那就是不尊重正史,那明朝開國前期的吳政權,南明政權又怎麼算呢?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咋一看挺有意思的,但真去認真分析的話,這道題的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題中說明朝和清朝都享國276年,那麼我們就先來看下這所謂的“都享國276年”是怎麼計算的。
按照通常的觀點,明朝起於1368年朱元璋在金陵登基稱帝,終於1644年京師被攻破崇禎帝自縊身亡。按照這個計算方法的話,明朝確實是享國276年。而清朝的享國時間通常是以1644年順治入關起算到1911年清朝被推翻為止,這期間一共是267年。
題目中說的清朝享國276年顯然是以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起算到1912年清帝退位為止,按照這種演算法的話,清朝確實也是享國276年。那麼這種計算享國時間的演算法有沒有存在問題呢?顯然這種演算法並不客觀。
明朝276年的享國時間是以明朝對國家的實際掌控時間來算的,從朱元璋時期到崇禎時期,整個國家主要還是在明朝的控制下,明朝末期後金等勢力對明朝的統治形成一定的制約,但那時候明朝還是整個國家的主要掌控力量。所以明朝享國276年的說法是比較符合史實的。
清朝對整個國家擁有絕對控制是從順治入關才開始的,之前無論是努爾哈赤的“後金”還是皇太極的“大清”都不是當時掌控整個國家的主要力量,所以並不能從皇太極的“大清”開始算享國時間。
所以明朝享國276年的說法比較客觀,而清朝真正的享國時間還是應該從1644年算到1911年,也就是267年。題中說的明清兩朝享國時間都是276年,顯然是有些勉強的,這種說法既不是巧合也不是天意,完全只是一些人的一廂情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