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飯換壞飯好煩
-
2 # IX小白在此間
韓國人有句諺語“當鯨魚打架時,蝦背就斷了”,這句話其實是指他們總是受到更大,更強的鄰國的影響。作為東亞最大,技術和文化最先進的社會,中國直到現代都對朝鮮施加了最重要的外部影響。
二十世紀前的韓國“朝鮮人”作為一個民族的概念出現是在公元前四世紀。也是第一次作為“文明”出現在朝鮮半島上。這是在中國記錄的。朝鮮半島上的競爭團體和王國合併為一個共同的民族身份“朝鮮人”。
在“三國時期”(300-668,對比中國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韓國的三國,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之間發生一段時間的衝突之後,新羅在668年擊敗了其競爭對手並統一了朝鮮半島的大部分地區。
韓國在高麗王朝(918-1392)(對比中國是南北宋時期)時接近了現在的邊界,併產生了“韓國”。隨後的朝鮮王朝(1392-1910)(對比中國是明清時期)朝鮮人才進一步鞏固了韓國的國界和獨特的文化習俗。
朝鮮文化習俗傳統朝鮮的許多習俗,流行藝術形式和宗教習俗也與中國或日本習俗截然不同,儘管朝鮮形式有時類似於東亞韓國鄰國的習俗,並具有共同的根源。
文化朝鮮從中國“借鑑”了許多高階文化,包括使用書面文字中的漢字(語言不等同於文字)以及採用新儒學作為統治精英的哲學。還包括宗教,北傳佛教。
百年來,韓國一直是在中國“朝貢制度”下,定期向中國宮廷獻禮,並承認中國皇帝在朝鮮國王頭銜上的。但韓國在內部行為上還是相對是獨立的,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近代日本又在19世紀下半葉殖民了韓國,隨著中國的衰落和西方列強開始爭奪東亞的統治地位,朝鮮也是風雨飄搖。
朝鮮戰爭南韓北朝日本投降之後,朝鮮半島出現了新的出乎意料的發展:將朝鮮分為兩個獨立的州,一個位於北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另一個是北朝鮮。一個在南方(大韓民國,韓國)。
在戰爭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同意共同接受日本在朝鮮的投降,蘇聯佔領了38°平行線以北的朝鮮,美國佔領了南面。到1947年,美國和蘇聯之間出現了冷戰。親美政府在漢城首爾成立,三週後,親蘇政府在平壤成立。
然後沒多久就發生了朝鮮戰爭。1953年7月,在數百萬的死亡之後成立了兩個國家。
總結後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韓國朝鮮向著兩個不同方向發展。從一個共同的文化和歷史基礎演變為兩個截然不同的社會,其政治和經濟體系截然不同了。無論如何,韓國的現在的發展也不在是他們老話裡的“蝦”了。(韓國諺語“當鯨魚打架時,蝦背就斷了”)。可以氣憤韓國人那種自我陶醉,自我代入我們的文化。但是不應該輕視。
-
3 # 歷史研習社
我們的近鄰北韓,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在自己的民族起源上有著蜜汁自信,他們堅信是自己的祖先從遙遠的西方一步步向東哺育了路途上的各大文明,最終定居在今天的半島之上。那麼,北韓人究竟從何而來?
箕子北韓是北韓歷史上最初建立的奴隸制國家,是周王滅商後的流亡大臣箕子所建立的國家。箕子北韓剛開始居於遼西,後來逐漸向東拓展到今天鴨綠江以南的北韓北部地區,而北韓半島最早的居民主要由穢族構成,其中也包含著貊族的一部分。
穢族和貊族,在古文獻中說法不一,有時分開來作為兩個族——穢族和貊族,有時合起來作為一個族——穢貊族。它們是同屬一族的兩個支系,屬於中國古代東北的通古斯民族體系之中,與同一時期的肅慎(女真)、東胡(鮮卑、契丹、蒙古)三足鼎立。最早的箕子北韓就是商王朝的流亡勢力與當地穢貊土著相結合的產物。
圖/穢貊人
公元前七世紀,“北韓”一名已經出現了中國春秋時期的史料中,古北韓的“文皮”等商品在齊國很受重視。公元前四世紀箕子北韓曾準備“逆擊燕”。這時,古北韓的最高統治者已經稱“王”,其下有相應的官僚機構和相當數量的武裝部隊。
對此,《三國志》引《魏略》寫道:“北韓候見周衰,燕自尊為王,欲東略地,北韓侯亦自稱為王,欲興兵逆擊燕,以尊周室。隨後,燕國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發動了由大將秦開統領下的東征運動,渡過遼水進攻箕氏北韓,直達滿番汗(今北韓清川江以西大寧江流域博川郡境內的博陵古城)為界,取地兩千餘里。
燕國的這次舉動影響深遠,使得大量居於東北南部的穢貊族南下越過鴨綠江進入箕子北韓境內,從而讓大量穢貊族與其他通古斯語族分支相互隔離,成為了後來北韓半島上三韓之地北韓人始祖。
參考文獻:1. 樸真奭 姜孟山 樸文一 金光洙 高敬洙,北韓簡史,延邊大學出版社
-
4 # 澹奕
任何族群的形成都是非常複雜不能夠一概而論的,北韓人的形成也是非常多源。北韓人是東亞一個人口數量非常龐大的民族,又被稱作高麗人、韓民族等,在全球總數量大約8000萬,其中大部分分佈在北韓半島。
而在中國東北、中亞地區也有不少,在日本、美國也有很多的北韓裔(韓裔)。
最開始的北韓人,其祖先是由北韓半島南部的三韓,與半島北部與東北地區的穢人共同組成。然而當時,半島土著數量稀少,種族界定也是非常模糊。
中原殷商滅亡以後,商朝王室遺族箕子不願臣服周王室,率領殷商遺民遠遷東北地區,征服當地的土著,宣揚中原禮儀文化,建立了著名的“箕子北韓”。而“古北韓”真正出現。
原本的北韓人幾乎全部分佈在北韓半島,然而時移世易,近代清朝將北韓宗主權讓給日本,北韓人開始了顛沛流離。大量北韓人被迫前去日本成為了如今的在日北韓裔,也有一部分早早越過長白山成為了如今的北韓族,蘇聯時代將遠東大量北韓人強行遷移到中亞,成為如今的中亞高麗人。
最初的北韓人只有自己的語言並沒有自己的文字,借用漢字數千年,15世紀世宗大王創立韓文之後,被當時李朝貴族視作賤民語言,兩班貴族仍舊使用漢語,直到二戰以後才大規模使用。
-
5 # 大國布衣
中國方面對北韓的記載比較多的是當時的高句麗、新羅、百濟,這是韓半島學者稱為的北韓“三國時代”。而這個三國的北韓人是在公元4世紀後,發源于吉林的中國少數民族高句麗,在鴨綠江流域發展起來後兼併了周圍各部落以及汗四郡,才形成這麼大的規模。
在公元7世紀時,唐朝伸出手幫新羅統一了北韓半島大同江以南,這是北韓稱之的“統一新羅時代”。然後:
904年,新羅僧人金弓裔建立了“泰封”。
918年,泰封的大將王建用計謀推翻了原來的統治者,改國號為“高麗”。
1392年,高麗將軍李成桂建立了“北韓王朝”。
1896年,甲午戰爭後,馬關條約中日本讓清朝承認北韓為自主國,解除北韓和清朝的冊封關係。
1910年,日韓合併,但不願被日本統治的北韓人,在1919年在上海成立大韓民國曆史政府。
“北韓”這個詞其實最早在中國的《山海經》就有解釋。《海內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北韓、天毒。”“北韓在列陽,東海北,山南,列陽屬燕。”而《尚書大傳》中也有周武王封箕子於北韓之地的記載。《尚書大傳》中的“北韓”即“朝日鮮明”的意思。
《史記.卷一百一十五.北韓列傳》:“北韓有溼水、冽水,汕水,三水合為冽水,疑樂浪北韓取名於此地。”中國從春秋時就有東北部的東胡部落陸續遷徙北韓,《戰國策》記載“燕東有北韓、遼東”。
“北韓”的稱謂在該國史書《三國遺事》中稱為“古北韓”,即檀君北韓、箕子北韓、衛滿北韓。在中國的史書中,從周朝到漢朝,北韓只是北韓半島北部地區,並非全境,那時候該地區還是中國郡縣下的地方政權。而北韓半島被中原王朝稱為三韓:辰韓、馬韓、弁韓。
公元前194年燕人衛滿推翻了箕子北韓,稱衛滿北韓;西漢時,漢武帝東征北韓,設為四郡,北韓一詞便從此消失;後來明太祖朱元璋又把北韓作為該國國號。南韓現在神話傳說中,直接把檀君古北韓設定為北韓的歷史開端。
北韓人是哪裡來的?在歷史資料中記載北韓人是發源于吉林省鴨綠江流域,後來打敗兼併了別的部落而發展壯大的。所以這裡我們要知道,北韓半島能發展成“三國”,是因為有人攻入北韓半島打敗了原住民,也就是說這上面原來是有人的。
據考古發現,其實在數十萬年以前,北韓半島上面已經有了人類居住,而該地區的舊石器時代在公元前50萬年。對北韓的起源直到現在都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南北北韓人其實都是箕子北韓的後代,而箕子這一批人卻是來自中原,箕子北韓是中國商周時代的人遷徙過來的。
當中原人來到北韓半島後,於原住民結合形成更大的群體,但對於原住民是從哪裡來的,目前還沒有有力的證據說明。
至於北韓半島的原住民,日本也出來湊熱鬧,日本專家認為那些原住民是早期的日本人移居過去的,而南北北韓則稱原住民是新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從歐亞大陸遷徙過來的阿爾泰人。
-
6 # 世界人文通史
關於北韓民族的起源有著不同的說法,至今尚無絕對的定論。不過,現在比較能夠讓人接受的說法是,古北韓人主要是來自於古代中國的移民和半島本土的土著居民。
第一、箕子北韓。約在公元前11世紀左右,殷商王朝滅亡。原來居住在中國北方的一部分商族為了避免被周人統治,所以在箕子的率領下遷徙到了北韓半島。箕子是商朝末代君主紂王(帝辛)的叔父,也是箕子北韓的建立者。
第二、衛氏北韓。據《史記》記載,秦朝滅亡後,大量的燕華人為了逃避戰亂紛紛透過遼東前往北韓半島避難。公元前195年左右,燕國後裔衛滿率領千餘難民逃往北韓,後來逐漸擴大勢力,建立了衛氏北韓。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出兵攻滅滅衛氏北韓,並在半島的北部建立了樂浪、臨屯、真番、玄菟四個郡(北韓漢四郡)。為了充實邊境,漢軍又將大量的東北漢人遷居北韓半島居住。
第三、高句麗、新羅、高麗
高句麗是起源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夫餘人後裔,從1世紀以後逐漸沿著鴨綠江流域南下,後來締造了強大的高句麗王朝。唐滅高句麗之後,北韓半島南端的新羅國崛起。在新羅滅亡後,高麗王朝又崛起。由王建所建立的高麗王朝就是現代北韓人的直系祖先。
第四、北韓土著居民
根據考古發現,北韓半島早在距今4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比如“力浦人”遺骨、“勝利山人”遺址等都證明了北韓土著產生的時間非常早,他們應該是最早的北韓半島居民。
由此可見,古代北韓人的歷史起源是比較複雜的。北韓民族在歷史的長期發展過程中融合了許多民族。它的主體是北韓半島的土著,並且又加入了古代中國移民,比如漢人、契丹人、女真人,甚至還有元朝時期的蒙古人。
-
7 # 桃花石雜談
北韓人究竟從何而來?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因為北韓半島是個民族構成非常單一,而且歷史上相對和外界隔絕的地區。但其實卻不好回答,因為北韓民族的形成無論是透過文獻考證還是現代科技研究,這個問題都沒有簡單的答案,具體如何語閱讀下文了解吧。北韓民族是箕子後裔嗎?
在20世紀以前,應該說箕子北韓的存在無論是在中原王朝還是在北韓半島都是被當作信史看待的。因為在西漢時期的《史記》和《尚書大傳》裡,都記載了周武王滅商之後,把商紂王的叔叔箕子分封在北韓。而北韓古代早期的文獻《三國遺事》裡面也說:
周虎(武)王即位己卯, 封箕子於北韓。
(箕子北韓的大致方位)
如果按照這樣的記載,那麼北韓民族是箕子進入北韓時帶領的商朝遺民後裔似乎是很可信的一種解釋了。但進入20世紀之後,因為歷史研究標準的改變,箕子北韓是否真的存在過,現在並不是定論。不過即使不考慮箕子北韓不存在的可能性,還是認為箕子北韓是信史,也還是不能簡單地說北韓民族就是商朝遺民的後裔。因為史書裡還記載當時箕子帶到北韓的人數只有1000人到5000人(不同史書數字不一致),而這點人很明顯是不可能成為整個北韓民族的祖先的。而且《史記》和《漢書》等史料還都記載了箕子教當時的北韓半島土著禮儀、農耕及養蠶,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當時北韓半島已經有土著民族居住的事實。
語言及考古研究其實在國際上,對於一個民族的起源,最好的研究工具是對這個民族的語言進行分析,而一些語言接近的民族通常都是族源也比較接近的。這種方法在歷史上對確定一些來源不明民族的源流取得過非常好的結果。比如從中世紀開始就在歐洲各國之間流浪穿行的吉普賽人,歐洲人曾經長期認為他們是來自埃及,所以以埃及(Egypt)為詞根,把他們叫成了吉普賽人(Gypsy)。但近代經過一些學者對其語言進行深入研究,確定吉普賽人不是來自埃及,相反他們的語言與印度地區的諸多語言非常接近,最終確定他們發源於印度,揭開了這個持續了數百年的謎團。
所以北韓民族的語言本來也應該是揭開北韓民族起源之謎的最好鑰匙。但學者們在對北韓語(韓語)進行了深入研究之後卻得出了一個非常無奈的結果,即北韓語是一個非常孤單的語言,在這個世界上竟然找不到可以和它歸入一個語族的語言。說到這裡可能有些朋友會問,許多人不是說北韓語裡有60%是漢語詞彙嗎?那北韓語不是跟漢語很接近嗎?它不是應該是漢語的一種方言嗎?但大家要注意的是北韓語裡是有60%左右的漢語藉詞,也就是這些詞是在北韓語形成之後,在和中原王朝的長期接觸裡,從漢語裡直接音譯過去的。現代透過很多語言學研究方法已經能證實這些詞彙不是北韓語裡的原生詞彙。
(北韓文字諺文的發明就是因為北韓語屬於另外一個體系,無法很好地相容漢字)
而且北韓語的語法和漢語相差極大,北韓語屬於黏著語,即它主要是透過每個單詞的詞尾變化來表現其文法關係,而且其文法結構是主語-賓語-謂語,所有句子必需以謂語(動詞)結尾。而這些特點,可以說和漢語都有著根本性的不同,所以雖然北韓語裡有海量漢語藉詞,但它和漢語仍然是差異極大的語言。
不過北韓語雖然沒法和別的語言歸類,但卻也有一些相對比較接近的語言,比如它的語法和北亞地區的阿爾泰語系及日語有相似的地方,而一些詞彙又跟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南島語系有接近的地方,所以這也提供了一些線索,即早期的北韓人可能是幾個不同地區的人在北韓半島相互混合形成的。
(北韓半島江華島發現的遠古支石墓)
而在考古方面,北韓半島考古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在10萬年前到3.5年前出現過巨量的支石墓,而這種墓葬形式在中國東北、山東和日本九州地區也有分佈。而把語言分析和考古分析結合來看,有可能北韓半島先民的主體是在很早的早期從中國東北地區和蒙古地區移居到北韓半島的,但當時北韓半島已經有人居住,而這些人的來源不明,可能是從海路來自東南亞地區,也可能是來自日本列島,但這些人在後來的北韓民族裡不是主體。
基因研究眾說紛紜而從20世紀末開始,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也對北韓民族的基因進行了一系列研究。這些研究基本都證實北韓民族和東亞其它民族在基因方面非常接近,但卻也是來源非常複雜的,而且具體到東亞及東南亞民族裡哪個和北韓民族更加接近,不同研究卻得出了不同的結果。
(北韓民族)
比如在1999年一些南韓學者進行的研究表明,在東亞和東南亞民族裡,和北韓民族基因上最接近的民族依次是日本人、華人(漢族)、越南人、印尼人和蒙古人。但針對北韓民族和日本人基因接近,有些學者卻認為這不是因為兩個民族起源接近,而是因為從公元前3世紀開始(中國戰國晚期),就有大量移民從中國和北韓半島移居日本,這些人開啟了日本的彌生時代,也成為了現代日本人一個重要的先祖族群。所以北韓民族和日本的接近是因為這次移民潮,而不是因為起源。
(北韓民族傳統服飾)
所以單單透過基因研究,其實也很難得出北韓民族起源的精確結論。不過基因分析也基本支援前面提到推論,即北韓半島最早曾有兩個或多個族群在遠古混血。而透過史料分析可以知道,後來北韓半島及周邊區域形成了扶余、高句麗、沃沮、東濊(wèi)和三韓等族群,這些族群繼續混血(這些民族有些後來也融入了中原各民族),最終在在公元7世紀前後形成了北韓民族的雛形。而在此期間,來自中原地區的移民始終沒有停止過(包括可能的箕子北韓),因此北韓民族的中原民族血統到近代也非常可觀。最終近代的北韓民族大約在公元16世紀基本成型。
最後再說兩句關於北韓民族家譜中祖先來自中國比例奇高的問題。雖然北韓民族和漢族在血緣上確實有接近的地方,但在北韓民族裡宣稱祖先來自中原地區的比例卻明顯比基因研究的結果更高。而究其原因,有些學者認為這是因為在公元17世紀到18世紀,北韓王朝曾經出現過家譜造假的風潮,而在當時很多人把祖先的起源都追溯到了中國,但其實很多家族的中國起源是有水分的,並沒有過硬證據。所以北韓民族裡真正的中國後裔其實比自稱中國後裔的人是要少一些的。 -
8 # 灰騰涼
根據大韓民國的官方觀點,北韓族是從中亞遷移而來的蒙古部落的後代。北韓語和日語,土耳其、匈牙利語一樣屬於烏拉爾、阿爾泰語系。不過這個說法有個邏輯上的問題,因為蒙古族的正式形成時間大概是宋金時期吧,之前蒙古族屬於哪個部族現在也有很多種說法。而北韓民族很明顯形成時間比蒙古族要早。所以,說北韓族是蒙古部落的後代這個說法,是從歐洲人的角度在討論問題。
回覆列表
簡單說就是來源於三個地方:1.原住民(佔少數)2.來自蒙古草原和大興安嶺外側(佔多數) 3.來自中國的沿海地區,特別是江浙地區(佔少數)。韓國人就是這三個地方的人群的混雜,從面相上能看出來。總的來說和中國的北方人沒什麼差距,特別是在北京為主的城市以及東北地區,都和韓國人長相基本上沒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