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心安處是幸福呢
-
2 # 好物搬運工
苦難沒有價值。
周國平說:"一個人只要真正領略了平常苦難中的絕望,他就會明白:一切美化苦難的言辭是多麼的浮誇,一切炫耀苦難的姿態是多麼的做作。"
我的一個初中女同學,初三的一節生物課上手機鈴聲響個不停被老師數落,下課後一看全是舅舅打來的,一回電便得知,自己在浙江打工的父母在和別人起爭執的過程中被打死的噩耗,邊打包行李邊邊消化情緒,急忙趕到浙江領認屍體。看著她空蕩蕩的位置,我想到上週末她說父母終於答應她這學期放假回來見她和弟弟妹妹,沒想到竟然永遠不能兌現。之後的生活再也不屬於她一個人。她一邊讀書一邊照顧還在讀小學的弟弟妹妹,又當爸爸又當媽,做飯洗衣打工掙錢,都是三人份,家裡親戚幫襯的少,弟妹還都極其頑劣,偷東西打架,無數次班主任談話讓她急紅了眼,動手狠狠地教訓兩個小孩兒,然而每次懲罰像是在懲罰自己,自己比兩個小人哭得更崩潰,好不容易熬到中考考上了市一中,家中親戚剛剛決定幫忙"投資"她,卻又在高考失利勉強上個二本,家中又一次陷入困難,她無數個夜晚翻來覆去,一邊鼓勵自己一邊委屈,看著同齡人享受自己的青春追求自己的夢想自己卻要早早投入生活的艱辛,這些苦難的價值在哪裡?
因為你出身普通甚至低下,揮灑無數血淚奮鬥之後還混得不錯,所以你肯定苦難的價值,把你曾經受過的挫折在聚會上一次一次當做下酒菜;殊不知某某同學不僅基因優秀而且家庭幸福優渥,從小到大都是人中佼佼者,畢業直接出國追尋自己的夢想人家就是沒有遭遇過你所說的低谷;我們啊,都擅長自我感動,還特愛膨脹,不肯定這些苦難,如何強調我們現在所取得的成功?如何強調自己是多麼優秀?然而你卻忽略了,不是成功人士的苦難才叫苦難,電視上有因為長期飢餓肚子大的像個皮球的非洲小孩兒,生活中有被生活所迫只能從事下等行業的人,他們所遭受的有什麼價值?
永遠不要相信苦難是值得的,苦難就是苦難,苦難不會帶來成功。苦難不值得追求,磨練意志是因為苦難無發避免,我們只能咬牙堅持。
-
3 # 鄭馮剛
對於一個已近不惑之年的成年人來講,總有經歷過某些令人難以忘卻的苦難。常常陷入某中,而無法左右。等真正解脫出來的時候,只怕又是一番脫胎換骨,沐火重生了。
-
4 # 思真姐姐
苦難就是苦難,對苦難的思考才是財富。
1、為啥要追尋苦難帶來的成長?
成長的道路千萬條,你看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都能讓你成長。
那些苦難橋段中的主人公得以崛起甚至流傳千古,並非完全是苦難的功勞,比如孫子臏腳修列《兵法》、屈原被流放寫下《離騷》、楊過斷臂且憂鬱症後而練成黯然銷魂掌...
然而,他們的才華和天賦異稟是苦難之後才擁有的嗎?沒有苦難遭遇他們就無法成就自己了嗎?
2、為啥要感謝苦難?
苦難降臨到身上時,我們無法躲開,不得不成長強大起來,去克服打敗它。
你有想過自己的天賦和抗逆境能力嗎?
讓你變得堅強、變得更優秀,不是苦難這個魔鬼的目的,它負責殘忍的傷害你,你負責逃生或涅槃,明白這個邏輯,你就知道該感謝的是誰了。
3、經歷了苦難就一定能讓人成長嗎?
聽過很多人生贏家克服苦難的勵志故事,可你知道倖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嗎?大部分普通人跳下苦難懸崖非死即傷。失敗者沒機會讓你看到。
苦難帶來的傷痛是不可磨滅的一道疤,肉體和心理上都是。
不要吃沒意義的苦,不要刻意去被磨鍊。
-
5 # 華繼善
苦難.與快樂相對!(或幸福)
比如人體、如何?
那苦膽、必有它苦性地用處,
那肛門、必有它受難之作用?
倘若(每一個器官)同時地苦(共同整體地難)那你.還能活著?那反過來(再說)苦難與快樂:請問有那一樣不是(所得)必須要遭受(補償)的代價?再問又有那一樣(快樂.或幸福、地所得)不是以(苦難.或痛苦.與災難)來作出(償還)地呢?
-
6 # 戰拖成長學院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雖然找尋快樂和避免痛苦是人的天性,但是遇到苦難該如何面對?苦難的價值何在?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一輩輩流傳到了現在。雖然我們無法確認達到極樂世界,享有完美永恆的內在寧靜的狀態是否可能,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佛教的方法中學習,去面對生命中的無常和痛苦、磨難。
智慧在苦難中顯現。當生活中的一切都順利時,我們很少會停下腳步,去思考關於如何面對人生和困境的問題。只有在苦難來臨時,才會迫使我們從無知麻木的狀態中覺醒,反思我們的遭遇。
尼采有句名言:“不能打倒我們的,將使我們更強大。”苦難對於我們就像肌肉鍛鍊過程中忍受的那些痛苦,我們的情緒也必須忍受這苦難才能變得堅強。苦難因此可以使我們更堅韌,更具忍耐力。
每個人都有受傷的時候,允許自己感受這種正常的情緒,可以使我們變得慈悲。字典中對於慈悲的解釋是:“深刻感受到他人的苦難並希望減輕它。”可是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他人苦難的唯一途徑就是,體驗過自己的苦難。只有親身經歷,我們才能真正瞭解。
苦難最明顯的一個好處是教育我們對現實、對生命本來的樣子懷有深深的敬意。喜悅時,我們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而痛苦的感覺則會提醒我們有所不能。
苦難可以帶來價值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主動去尋找它,就像疾病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但沒有人會主動感染病菌一樣。我們會在生命中追尋快樂,並且盡力避免生活中的苦難。不用刻意去尋找苦難,這個無常的世界已經給我們足夠的機會來強化我們的免疫系統。
佛學四諦的第一項就是苦諦,所有人都會經歷苦難,這一真諦我們要麼拒絕,要麼視為人類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接受。當我們學會接受,甚至擁抱困苦時,苦難就變成了我們成長中的法寶。
--
-
7 # 多多胡說
沒人喜歡苦難,那都是不得已而經歷的特殊時期。苦難就像一對夫妻,互相滲透,互相攙扶。非苦即難,非難即苦,如影隨形,苦難相伴,實在難看。
苦難意味著和那些一帆風順的人生相比,多了些磨難和痛苦,以及它們留在人身上深深的烙印,讓那些經受苦難的人看起來滄桑而疲憊,被歲月打磨後,熠熠發光,自帶光芒。
苦難是歲月饋贈給人特別的禮物。這禮物如此特別,以至於能夠伴隨人的一生,讓人在歲月長河裡輕而易舉發現它們的蹤跡,並將它雕刻成無法複製的藝術品。
。 -
8 # 若愚之之
我們要感謝、要讚美的不是苦難,而是我們自己,從苦難的荊棘中走出來的自己。
有些苦難太過於讓人崩潰,但正如華爾街股市上流行的那句話,永遠不能預測明天的股市。人生也是這樣,根本就不能預測,突如其來的苦難也是不可抵擋的。所以,如果說苦難有價值的話,就是逼迫我們成長吧。
而這一種成長,其實也就是復原力的培養。謝麗爾.桑德伯格在《另一種選擇》中就詳細地講解了怎樣培養復原力。在她的丈夫突然去世,生活一下坍塌下來,她經歷了一個多麼痛苦的階段。
但是所幸,她熬過來了。她意識到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正在遭受苦難,於是她寫了《另一種選擇》,從她痛失愛人的開始階段,但後面一路的心路歷程,聯合心理學亞當.格蘭特來教人們如何培養復原力。
所以說,苦難的價值就在它使我們更加強大,無論是從內心還是在外在。讓我們明白世事無常,不會再盲目地客觀,也對世界更能理解。也許就是像羅曼羅蘭所說的那樣,當我們從苦難中走出來的時候,也就是認識到了生活的真相,卻依然能夠熱愛生活。
-
9 # 青草寒瀟
精神價值,對於一切有靈魂生活的人來說,精神的獨立價值和神聖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是無法證明也不需要證明的公理。
理想,信仰,真理,愛,善,美,這些精神價值永遠不會以一種看得見的形態存在,他們實現的場所只能是人的內心世界。正是在這無形之域,有的人生活在光明之中,有的人生活在黑暗之中。
-
10 # 玫瑰談時尚
苦難本身的價值,只是苦難。但苦難已經來了,我們就不能讓它白白的來,又白白的走,什麼歷經千帆歸來是少年,這一點都不勵志。我們經歷苦難就要學會成長,長得更加強壯,要跟當初那個任苦難宰割的少年揮手再見。 現在的你已經明白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那就好好爭取,好好珍惜。
-
11 # 鳳飛故里
這是花錢買不來的世上最珍貴的知識。它磨鍊你的意志,讓你心明眼亮,讓你做善良之人,讓你勇與攀登,讓你永遠向前不後退。
-
12 # 博贏人生
經歷本身就是財富,我們說的經驗或者教訓,都是經歷的結果,但我們經歷的不都是成功,快樂。
有時苦難的精力更能磨練自己的意志,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意思是說,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所以經歷苦難並不是什麼壞事,只要你不被苦難所壓倒 ,勇敢面對,失敗是成功之母,跌倒了,爬起來,總結經驗教訓,那麼成功就會一步步向你靠近。
-
13 # 奮青啊揚
在我看來,苦難的最大價值,是幫你認清自己。
人,是一種非常糊塗的生物。經常膨脹自大,經常認為自己很牛逼很屌很了不起。
苦難就是一面明心見性的鏡子,讓你知道其實你有那麼多的缺點、那麼無力、那麼渺小。
-
14 # 飛火流星905
一個人經歷的苦難有什麼價值?要回答這樣的問題,首先需要我們弄明白苦難究竟能夠給我們什麼?
資深媒體人陳慶港說,“人的感覺器官幾乎都是外向的,只有痛覺是內向的,能準確感覺自己內在的苦難。”
著名作家周國平說,“經歷過巨大苦難的人有權力證明,創造幸福和承受苦難是同一種能力。”
亞洲財富論壇理事長鬍華成引述一位國外人士的話說,“苦難過後,你會比任何人都堅強,比任何人都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心理作家海藍博士說,“願我在一切苦難和挫折中,都能找到成長的養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苦難往往會讓我們不期而遇,措不及防。順風順水的人生,可欲不可求。
苦難雖然給了我們痛覺,但同時又給予了我們“博大的胸懷”、“創造幸福的能力”、“堅強的品格”、“成長的養分”。所有的這些,就是我們在苦難的經歷中,得到的價值。
-
15 # 瓊崖曹哥
一個人經歷過苦難,他的人生才是完整的,這就是一個人經歷苦難的價值所在之一。
人從母親經受的痛苦中誕生,帶著平安、快樂、幸福和甜蜜的祝福成長。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可能人的一生總是一帆風順,一路坦途。人生一定會經歷各種各樣的苦難,生活也因此而跌宕起伏。
羅曼羅蘭也說過:"生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整個生活貫穿著痛苦″。
既然不能逃避苦難,不如坦然面對,活出一個豐富多彩,活出一個酣暢淋漓。
不償盡酸、甜、苦、辣、鹹,不知五味;不歷經喜、怒、哀、樂、愁,不知五情。
所以,完整的人生不拒絕苦難,該來的總是要來,權當作為生命的一部分,填補人生的空缺。
但不得不承認,苦難又是一把雙刃劍。僅認識到苦難能夠成就完整人生是不夠的,能否跨越苦難還要看個人素質。
周國平在《苦難的價值》一書中講到,有人因苦難所帶來的磨礪而越挫越勇,一步步執著地向成功邁近;苦難既可激發生機,又可扼殺生機;既可磨鍊意志,又可摧垮意志;既可啟迪智慧,又可矇蔽智慧;既可高楊人格,又可貶抑人格;這隻取決於當事人的態廣發,亦可以說是一種限度,一個人承受苦難的限度。在此限度內,苦難的錘練或可助人成材,超出此則會把人擊碎。
也就是說,經歷風雨未必見彩虹,但不經風雨一定見不到彩虹。
一個人經歷過苦難,並經受住苦難的衝擊,定能磨鍊出堅如磐石的意志,激發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鬥志,成就一番大事業,這就是一個人經歷苦難的價值所在之二。
史鐵生歷經苦難,寫出《我與地壇》,生命的打擊,無法阻擊他心靈的豐收。
劉強東少年苦難,差點輟學,挺過之後成就京東。
馬雲幾次高考失敗,就業屢屢失敗,早期創業屢屢失敗,挺過之後成就阿里巴巴。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果沒經過苦難怎麼可能成就輝煌呢?
我認為苦難不僅代表著苦,它也代表著幸福的開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們樂歡奮鬥著,苦難已經來了,幸福還會遠嗎!
-
16 # 龍哥1591503
價值在於明白了人生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好事兒也不可能都讓攤上,人人如此……所以才有了知足常樂之經驗之說。
回覆列表
苦難提高了自己的抗壓能力,提高了自己的逆商。收穫了大災大難後的自己的淡然相對,冷靜處理,它是成長的逆鱗,鍛造了更加豐盈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