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然之子一一彼岸花

    我的文章從來都是留給有緣人看的。因為只有緣能才能懂。

    一塊石頭都有情感,更何況一花一葉一個人。打通了你的情感世界,我們幾乎就能解決很多痛苦和麻煩,比如抑鬱,比如孤獨,比如迷茫。1、 情感的來源。

    首先人的情感或者靈魂是從哪裡來的呢?回到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思想、愛、喜歡、文化、痛苦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如果人首先是一種物質,那麼你就會發現,能滋養我們這種物質的東西也一定是物質。所以我們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物質,它在滋養我們的身體。

    但是能夠滋養我們靈魂的或者心靈的精神的東西一定也是屬於精神範疇內的能量。一個人的心靈如果不能獲得充分的精神滋養和靈魂滋養,很快就會枯萎、衰老。這個東西就叫情感。

    2、誰在收割你的情感。

    在現在的物質社會當中,我們會發現其實人越來越孤獨,越來越迷茫,越來越找不到方向。就是因為能夠滋養我們心靈的東西越來越少了。相反,我們是內心當中本來具有的情感世界,卻在不斷地被物質世界,被慾望和誘惑收割。

    你所處的世界越大,你被收割的情感就越少,反之當你所處的世界越封閉,你的情感被收割的就越多。所以那些做傳銷的都會選擇在一個封閉的環境裡洗腦。

    不但物質會收割我們的情感,有一些道行高的人也會收割你的情感。企業、組織、社會都會收購一個人的情感來壯大它自己。

    回到我們所熟悉的社會之中。我們與父母、兒女之間一定是會有情感的,也就是說我們一定會有情感的意識作用力。但是我們與一個陌生人之間是沒有情感的,也就不存在這種情感的作用力。他的悲喜對你幾乎不產生任何作用。除非你與一個喜歡的人,產生了愛情或者產生了友情,然後這種情感的作用力很快就會出現。

    比如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國家之中,那麼這個國家的法律、規則等等也會對我們每一個人產生這種意識作用力。這是無法逃避的,是因為我們每一個個體這種物質與另一個物體或者意識體之間產生了長期的互動作用。

    我們看太極圖。太極圖所展示的就是最原始的一個物體與另外一個物體之間的互動所產生的演化。這裡面可以揭示宇宙與人類最深層次的由運動產生的從物質到意識(情感)的演化過程。

    比如你特別喜歡一盆花,你非常愛它,那麼你就會對它產生情感流逝。那麼你與花之間的這種互動關係,就意味著你的能量情感在向花流逝。這個時候花會逐漸的感受到你的情感的作用力,它就會越來越嬌豔、明媚。愛也是如此。那麼花對你的情感是什麼呢?美、好看或者嬌豔。這就是花對你所展示的情感的流露。你感受到了它的美,它的嬌豔,她的明媚也就是接受了它的這種情感。

    這就是一種互動。這個世界其實處處充滿生機,只是你自己從無發覺或者忽略。

    4、情感的分類與作用。

    再回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自身。當一個人的物質收穫越來越多的時候,如果他的情感是非常淺薄的。有一句成語叫厚德載物。也就是說你的情感世界不足以支撐你的物質世界。這個時候你就會產生孤獨、迷茫,痛苦等等情感與物質之間不平衡所產生的病變狀態。醫學上就叫亞健康或者不健康。

    第2項第3項這裡不多說,基本上每個人都能理解。這裡重點說的是第1項。

    之所以我是這麼排布的。除了隱藏的一個更深奧的東西在裡面之外,我想要告訴你的是:

    這種排布是呈階梯狀逐步下降的。也就是說你沒有能力收穫第1部分的情感,你就會降到第2部分來收穫,或者再降到第3部分來收穫,或者最後什麼也無法收穫。

    到了最後基本上就是一種物質,而不再具有人的精神世界了。活著和死也就沒有任何區別了。

    5、收穫情感、補充能量。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收穫第1部分的情感。這也幾乎是任何一種宗教或者信仰必達之路

    這是我們唯一的能夠主動爭取到的情感。不像第2部分和第3部分,你是一種被動態的接收。這也就是我們的情感世界實際在不斷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不斷降維。

    就像你覺得這個女子很美,這個花兒很好看。我們都是處於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你沒有主動的去發現她無法呈現給你的美,你就無法接受那一部分的美的資訊與能量。那麼你對於美的理解與收穫就是狹隘的。

    當一個女性越來越精緻,當一個夜晚你覺得越來越美麗的時候。其實你所接收到的情感資訊越來越小,越來越窄。雖然你覺得很美,很好看。那是因為遮蔽了你其它的接收通道。所以你再也看不到並感受到其它的通道的美。我們的生存範圍以及情感範圍在不斷的下降。

    幾乎所有的物質只有一個方向和歸宿,那就是死亡或者滅亡。要想延長死亡或者滅亡的途徑在於情感支撐。

    從這個角度來講,為什麼所有的人都會死?為什麼會有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因為自然在收穫我們的情感。所以老子說“天地以其不自生故而長生”。

    回到正題,什麼是無情?正像老子說的,什麼是無?佛祖說的什麼是空?無不是沒有,而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存,無所不有。

    而我們所認為的“有”只是其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比如說紅色,那就只有紅色,其他的顏色都沒有了。那麼紅色就是從無當中跳出來的“有”。這是平衡被打破的必然結果。所有的物質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平衡被破壞了才有了各種各樣物質的各種特性。所以物質也會收割人的情感。

    強大的精神作用力或者充盈的情感世界,能夠支撐一個人走得很遠很遠。

    當你無法收穫親情、友情、愛情的時候。實際上我們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虛的。物質所能帶來的情感是少之又少的,只能短暫的滿足一個人的短時慾望。

    6、 你能從自然當中收穫情感嗎?

    這就是第1部分當中的“無情”。我們能從無所不有的自然當中收穫我們需要的情感能量嗎?我們能感受到除了親情、友情和愛情世界之外的其他的情感世界嗎?如果你能,你以幾近成神。

    無所不為你用,無所不為你有”

    我們與自然之間幾乎沒有任何互動任何物質的互動首先是物與物之間的互動,然後上升到物質的精神與精神之間的互動。也就是說在物與物的互動過程之中,就會逐漸的產生情感或者意識。二者的糾纏就是作用力。

    如果我們不能從自然那裡吸收到我們情感世界裡的能量來補充我們的心靈和精神世界。相反這個物質世界裡的物質會不斷的收割我們的情感能量。到最後我們的平衡肯定從某一刻開始被打破,並逐漸衰落枯萎。

    因此一個人如何能從自然當中吸收到能量,吸收情感併產生與自然的情感互動,這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自然的能量和情感幾乎是源源不竭的。只是你空守著這個寶庫,卻不知如何收穫。

    7、接入自然!

    情感沒有支撐,不牢固就會迷茫,失去方向。

    選擇什麼樣的朋友讀什麼樣的書,意味著你可能到達什麼樣的世界,看見什麼樣的色彩,擁有什麼樣的情感世界?

    有一種氣息一直在你體內奔湧流動。但是它找不到與自然的接入口。

    氣的迴圈往復,水的迴圈往復,血液的迴圈往復意味著你的生命是與哪一個世界溝通的。血液迴圈只是在你體內迴圈。它就只能給你帶來你體內的能量。這個時候我們才需要攝入其他的食物來補充。

    而植物的生命力往往是大於我們的,它們所進行的是水的迴圈,是與自然土地世界的往復。

    而氣是一種資訊能量,這是溝通整個自然、宇宙迴圈的途徑。這是一種最廣袤、最原始、最不需要藉助其他物質的能量迴圈。

    如果你是封閉的,你才會在封閉的世界裡壓抑、痛苦。

  • 2 # 才平無緣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都有壓力,二十歲開始,照顧家裡,九十年代的農村,物質這一塊還是很匱乏的,雖然掙得不多,但是也盡了自己的義務,一路走來,已到不惑之年,二十年先後經歷了至親的親人離世,最後變成了一個六年單親媽媽的角色,箇中滋味,自己體會,壓力無處不在,小到上學,大到性格三觀的走向,還有無時無刻都不得不面對的經濟壓力,總想給孩子一個不用像我一樣的生活,焦慮,壓力,已經擺脫不掉,有時候也會思考,我這一世,來人世間走一遭也許真的是來渡個劫的,所以,生活中又有多少是容易的呢?

  • 3 # 池風曉

    你的問題提的範圍有點大。

    中年壓力,大家都有,但細說起來又各有不同。

    解決焦慮和壓力的最好辦法就是找到導致這些問題的癥結。

    比如:

    如果是身材不好,那就鍛鍊身體。

    如果能力不行,那就抓緊時間學習。

    如果是收入問題,那就調整工作方式,努力提高收入。

    如果是婚姻問題,那就好好溝通。

    ………

    總之,千萬不要灰心,也不要沉迷於壓力與焦慮中不可自拔。

    如果實在不行,就讀書,不管你信不信,讀書可以讓你抽離生活,緩解焦慮。

  • 4 # 洪玉門業李天宏

    怎麼辦?我就問你一下,當你問怎麼辦的時候,你做了什麼?怎麼辦?先辦!人到中年了,你自己不知道該做點什麼了嘛?

  • 5 # 北淵之林

    中年危機,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競爭激烈,患得患失,很容易產生這種心理。抽空不是旅遊高峰期的時候出去旅遊一下,西北方向。

  • 6 # 如蘭馨香

    其實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有焦慮。學生有學生的焦慮,他們擔心自己的功課成績;學業結束後發愁擇業、找工作;工作穩定後談朋友也有自己的苦惱,處物件、談婚嫁、買房子、柴米油鹽的生活;而老年人的焦慮是健康、養老,面對孤獨。

    但生活就是如此啊!他不會因為你弱小或者強大對你更優厚一些。所以面對壓力,一方面從心態上做好自我調節,另一方面要透過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從容地應對一切變化。

    心態上的調節至關重要,釋放負面情緒才能時刻處於輕鬆狀態

    負面情緒的累積一方面讓心理不堪重負,另一方面也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因此,一旦意識到生活中有了困惑就要想辦法去解除它。

    舉個例子,就像家裡每天都要購買生活必需品一樣,用過產生的垃圾隨時清理,房間裡才會乾淨整潔,如果長期不清理,屋裡就會臭味難聞、凌亂不堪。

    情緒也同樣需要定期調整、適時清理,找到好的排解辦法,給壞情緒找個出口,釋放掉,才會時時輕鬆愉悅。

    那麼如何釋放情緒呢?可以透過運動,也可以透過看書、聽音樂等等方式,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卻可。行動一開始,焦慮隨之消失。不妨一試。

    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從容地應對一切變化

    過去,社會發展沒有那麼快,人們生活節奏慢,上學學的知識甚至可以用一輩子,因此,很多人學校畢業後就不再學習了。

    現在則不同,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世界的變化日新月異,因此,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才能受益一生。

    如果感到困惑,是因為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了,那麼怎麼辦?學習啊!從自己喜歡的、關注的領域深入學習,只有學到了足夠多的知識,才會有信心面對紛繁的變化,以不變應萬變,這個不變就是學習的心態、學習的能力。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子女未成年,父母已年邁,作為家裡的頂樑柱,生活上要承擔起照顧父母、子女的責任和義務。工作、事業上要面對職場、生意場的競爭,承受的壓力相對來說更大一些。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堅強的人總是在夜裡把心掏出來縫縫,然後第二天又假裝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

    誰不是一邊懷疑人生,一邊負重前行呢?願中年的我們勇敢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 7 # 80後丫圓圓

    生活很長,必然有各種困境和情緒。堅韌有趣的靈魂,會讓你有不同的視覺,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怎麼辦?要麼放平心態,要麼提升自我!

    活到老,覺到老。無論哪個人生階段,都要有一顆學習的心…

  • 8 # 風吹草樹低

    沒辦法,自己選個能騙住自己的高大上的理由苟且活下去,直到息勞安主,即厭倦生活,又懼怕死亡是這個年齡的通病,無法治癒

  • 9 # 雲中子6666

    首先要找到壓力大的原因。壓力大無非來自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作為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樑柱,既要贍養父母,又要照顧下一代,需要關心的物件和範圍逐漸擴大,如父母生病時,兒女親事問題,家庭收入支出問題,這些都足以消耗你的腦力和體力,如果順心還好,不順心時就會造成思想上的壓力,從而就有了焦慮感。來自社會的壓力就是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帶來的緊迫感,特別是工作上稍微不努力就有失去飯碗的可能,所謂物競天擇,如果不能勝任,也會形成壓力。

    找到壓力的根源,就要有所改變,不能一味的陷入焦慮中,因為焦慮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你縮手縮腳,放不開思路,勇敢地面對才是正確的方法。

    針對壓力要有冷靜的頭腦,既然中年人的壓力來自各個方面,先要抓住主要問題去解決,次要問題先放到一邊,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這樣反而理不清頭緒,越抓越亂,導致無所適從,反而增加了壓力。

    其次,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破解問題,每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你只能量體裁衣,“有多大的粉就做多大的粑”,做事不要超出自己能承受的能力之外,也不要一口就想吃成一個胖子,這樣也會緩解壓力。

    最後要說的是,想,都是問題,做,才是唯一的答案,說來說去,壓力大最終都歸結到自身努力還不夠到位,家庭環境還不夠寬裕,從而面臨的種種窘迫感,只有努力去工作,去掙錢,一點一點地去改變,腳踏實地,問心無愧,盡力去做就行了。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把壓力化為動力吧,有時壓力也是重啟人生的契機,只要你不怕它,就一定能征服它。別人的建議也許幫不了你大忙,解決不了你的實際問題,只能安慰你的內心,無論壓力多大,生活都還要繼續,剩下的還是靠自己啊!

  • 10 # 雲端飛翔

    人到中年,上有老,需要孝敬,下有小,需要照顧,年齡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差,壓力也越來越大。但壓力再大,也要好好活著,你是家裡的頂樑柱,親人們都需要你。送給中年人八句話,照著做,幸福的活著,享受每一天。

    一、注意保護好身體,千萬不要用命換錢了,錢啊夠花就行,命只有一條,沒就沒了。別等老了後用錢換命,換不了的。

    二、別攀比了。有些東西,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求不到,名利地位都是浮雲,高興的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三、孝敬父母,照顧兒女,盡力就好,不必強求,順其自然,保持身心愉快最重要。

    四、別捨不得花錢,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不要總想著過幾年清閒了再享受,那時,你走都走不動了,怎麼玩?

    五、孩子們慢慢大了,不要為他們做牛做馬了。要學會放手,讓他們去更廣闊的天空飛翔,別太掛念他們,相信他們能行,

    六、考慮好下半生的事,給自己留點老底,靠自己養活最重要,別太指望兒女們,累。

    七、要有一個好心態,心態好了,處處是幸福,處處是快樂,好心態成就好生活。

    八、學會簡單生活,適當運動,常見Sunny,常保持心情愉快。

  • 11 # 曉心讀寫社
    一、“中年焦慮”源自何處?

    1. 自我決定理論:自主感、勝任感、歸屬感構成的基本心理需求未得到滿足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Edward Deci和Richard Ryan兩位教授出版了一部著作,提出“自我決定理論”(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SDT),他們認為,人類的內在動機並非如馬斯洛需求層級所講的逐層上升,而是主要聚焦於三個維度:

    自主感(Autonomy):對人生具有主動權,可以自主決定自己的行為和選擇,例如能夠自主控制自己的生活、工作,身體健康無疾病等;勝任感(Competence):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夠達到某個水平,例如獲得物質上的滿足感或者在專業領域取得某些成就等;歸屬感(Relatedness):能夠與他人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例如擁有親情、友情、愛情,家庭和諧,同事關係友好。

    從這個理論來看,人到中年感到很焦慮,可能是因為感覺尚未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活,也可能是人際關係方面尚未解決,像大齡單身的情況會感覺缺乏歸屬感,當然還可能是因為在工作或個人成就方面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甚至可能是兩個或以上的基本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當上述基本心理需求未得到滿足的時候,人就會產生焦慮感,提醒自己需要解決未滿足的需求。

    2. 社會比較理論: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 Leon Festinger教授認為,當缺乏客觀的標準時,我們會以他人作為參照,來評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成就。

    人到中年的時候,常見兩種狀態:一種是老婆孩子熱炕頭、萬事圓滿,準備進入頤養天年的狀態;另一種就如題主,感覺壓力很大,異常焦慮。

    從社會比較理論來看,這兩種狀態很可能與當事人自己選擇的參照系有關,如果選擇向下比較,會覺得自己當前的生活相當不錯,例如生活在小城鎮,雖然不如大城市繁華,但是勝在安逸穩定,節省了通勤時間,同時能陪伴在很多親戚身邊。而如果選擇向上比較,就總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很不如意,當年的大學同學都已經紛紛升遷、子女雙全、有車有房、有名有錢,這樣比較下來,自然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蹉跎歲月。

    再延伸來看,題主提到年齡越來越大,壓力越來越大,可見除了與同年齡人進行橫向比較之外,題主也有可能是從縱向的時間角度,拿現在的自己與當年十幾二十歲的自己相比,發現自己並沒有更大的進步,從而產生自我決定理論中提及的三種基本心理需求的缺失感。

    二、如何緩解“中年焦慮”?

    1. 對症下藥,先要分析原因,並正視

    那麼,應該如何緩解“中年焦慮”呢?首先要做的是分析產生焦慮的根源在哪裡。

    是因為自己的基本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還是因為自己進行了向上的社會比較從而產生了同輩壓力?

    無論是哪一種,在分析原因之後,我們都需要正視這種焦慮,明確焦慮和壓力的產生正在於督促個體採取某種行動進行改變。

    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有時我們會產生一些錯誤信念,甚至將一些社會或道德規範強加到自己身上,例如覺得年過而立尚未婚嫁就是自己有問題之類的。如果因為類似的原因產生焦慮情緒,則可以透過認知行為療法進行錯誤信念的糾正。

    2. 瞄準目標,聚焦長板

    這裡以我自己為例,我現在壓力越來越大的原因在於感覺事業上陷入了瓶頸期,想要進行突破,又擔心自己的年齡會限制自己的選擇。

    《遠見》一書中提到,當人近中年的時候,往往已經在職場裡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專業技能也已得到鍛鍊和提升,這時候需要做的是聚焦長板。可以問自己一下問題:

    我擅長什麼? 我愛好什麼? 這個世界需要什麼?

    發掘自己的優點,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領先優勢,從而獲得更高的勝任感。

    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週期需要選擇不同的人生策略,人到中年,壓力纏身是常見的現象,更加激發我們改變的契機。你的自主觀、歸屬感、勝任感還好嗎?你被同輩的成功深深地刺激了嗎?正是這些讓我們有了改變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新豐田RAV4榮放20萬起步,你會選擇嗎?全新車型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