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妙法蓮華王

    站樁為什麼要保持站姿不動

    站樁和打坐都是氣功修煉中的靜功部分,靜功修煉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要保持一個特定的姿勢在一定的時間裡不動,才有練功的效果。

    特別是煉站樁功,站樁的目的就是要接通宇宙能量,進入功態達到天人合一,聚集能量 ,所以必須在一定的時間裡保持一個姿勢不動,才能實現接通宇宙能量並加以轉化的目的。就和要喝水一樣,把嘴碰一下水瓶是不能解決喝水問題的,必須用一定的姿勢,經過一定的時間過程,才能把水喝到嘴裡去。

    所以保持放鬆的姿勢和意識不動就是練功,比如保持一個固定姿勢不動站著就是站樁,坐著就是打坐,睡著就是睡功,道理搞明白了就是這麼簡單。“世事洞達皆學問”,明白原理了就能融會貫通。

    所以站樁必須要保持一個固定的站姿一段時間不動,才能達到站樁的效果,如果站的時間太短,就沒有效果,特別是初學者,如果不吃一點苦,練到進入功態,嘗不到得氣的滋味,將來必然會半途而廢。

  • 2 # 靜中乾坤大

    什麼叫站樁?形若木樁,靜立不變,此即為站樁。站樁修煉方法簡明易學,適合普及。許多健身樁功,完全可以照資料自悟自學和自證,沒有師傳口授,同樣可以取得較佳功效。初學站樁者要透過耐得住寂寞的考驗,按照樁功要領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的去練,開始時肯定是凡心蠢蠢欲動,意波頻起,但只要能堅持修煉,體內真氣啟動,越練越足,練功者便自然會被人體氣機千變萬化的情況所吸引,從此練功者的意識便自然而然的達到守內和擯棄雜念的練功要求了。

    換言之,能耐得住寂寞煎熬的人,手中便把握住了開啟樁功之門的鑰匙,承受不了寂寞的人,欲練功最好先練習動功,待把性格的楞角逐漸磨平了,若想習練站樁功法,這種情況下相對而言就在練功時雜念要少很多了。

    實際上可以這樣理解,氣功的動功是由若干個樁功有機的組合在一起的功法,從這一角度說,動功又可以稱為“活樁組合練功法”。

  • 3 # 傳統養生大周天傳承人

    為什麼站樁一直是一個姿勢哪?

    因為站樁是練武術和氣功在進入練功的過渡功法,進入拳法和功法後就有動作了。在正常人的身體狀況是不符合練武功要求的。必須透過站樁來調整。

    1,調整身體的關節的靈活性,

    2,調整順間肌肉的暴發力,

    3,下盤腿部穩定性和腳上抓地的功夫,

    為什麼練站樁時要求十趾抓地落地有根。在打拳的過程中,步步要求落地有根,習武之人在攻擊對方時沒有一個穩固的下盤是不行的。不能出現身體上重下輕的現象。都是透過站樁調整的。不能小看一個簡單一動不動姿勢的站樁,在外行看來很簡單,但想學好了,學問大得了。

  • 4 # 陳式神韻太極古月

    謝邀!首先咱們談一下站樁為什麼一直一個姿勢!關於這個問題我要說以下三點,第一點、透過站樁來鍛鍊下盤的穩固性!因為陳式太極拳的下盤最為重要,也就是說腿上的力量。有人會說鍛練腿部力量有很多方法,在這我要說的就是。第二點、“松”,話說不會松不會太極功,站著不動就是來體會松的狀態!是不是真的鬆下來。第三點、並非是站著真的不動,外面沒有動但內在無時不動,那就是呼吸、人一生下來就為了兩件事,一個呼吸、一個吃,呼吸系統好了,也能吃了,致命的一點到了!就是排洩功能差了,便秘來了、再次被腸道吸收,高血壓、糖尿病、癌症!都來了。站樁就是來改善身體系統的!呼吸、呼吸可以改善腸道蠕動功能!怎樣呼吸還需指導才合理....

  • 5 # 紫雲觀濤

    不請自來客。

    看到這個問題,有點無語,這就和問:為什麼一加一要等於二呢?

    站樁就是一直一個姿勢,換姿勢那是盤架子。

    站樁是為了透過一個固定動作的靜態鍛鍊達到身體的調控。

    而且樁功的動作不是隨便擺一個都行。都是經過幾代人實踐後固定下來的東西。這麼練出功快,有針對訓練。

    當然了,站樁不是傻站著,內動少不了。

    祝身安體泰福壽安康。

  • 6 # 年輕老人4

    說:站樁是一個姿式是你不會站樁。少林內家功法站樁是十二式。太極神功內家功法站樁是二十四式。你說是一個姿式是你不會不懂這武當內家功法站樁從頭到尾身體的各部位都練到了。是最系統最科學的練功方法。。比少林內家功法進步很多。但是佛門中的小六步是練習內家功不可少的一步道教內家功一:直用,內家功道教練習程式是,坐武禪,小六步,站樁,千把不能少出功快。坐禪必須是武禪不是文禪,文禪中的雙盤對氣血下肢的流通有影響。不利於病氣廢氣從雙腳湧泉穴排出。不說了。

  • 7 # 悟道有序

    很多人認為“靜”就是安靜的意思,“入靜”就是人安靜下來,好像沒什麼高深的內涵.殊不知,安靜只是“入靜”的淺層要求,“靜”一字絕不僅僅是安靜的意思,我們的祖先何等聰明,他們早已揭示了“靜”一字的真正含義.《說文·青部》記載:“靜,審也”。 《廣韻·靜韻》指出:“靜,安也”.在安靜的狀態下,才能使身體安定,心緒和平,才能內視自身、明審自己。

    我們修煉的方法,如果要用一個字表達,就是“靜”,我們每個人對它理解並不一樣,靜極是求動,兩者是統一,不可分的,很多人對靜的理解是,是一動不動,什麼也不想,作為一個生命,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動,即使表面不動,內在的氣血也在動,我們人體十二經脈的氣血,是在時時執行,差不多每15分鐘人體執行一週。

    一個人想要練靜的話,一定是在動中求靜,動是絕對的,而在我修煉樁法時,看似一種安靜的站立,但是人體內的真氣卻隨著意念的引導在體內川流不息。站樁時,人體四肢不是完全直立,而是保持一定彎度,正是這種姿勢使肌肉得到輕微活動,組織中毛細血管就會大量開放,增強血液迴圈。

    我們什麼事情都是相對的,在練功時,身體要放鬆,放鬆的對立面是張開,所以松中必有張,張中必有松,靜中必有動,動中必有靜,在站樁時,所要求的松,是肌肉的放鬆,同時也要求張,張是全身骨縫的張,所以在修煉過程中,對立面是相互依存的,看似矛盾,實則是整體。

    雖然,“動”和“靜”是事物的兩面,但在尋求健康的養生方面來說,“靜”遠比“動”重要.一切生命功能的泉源,都從“靜”中生長,那是自然的功用.在自然界中,任何動物、植物、礦物的成長,都從“靜”中充沛它生命的功能.尤其是植物,比如一朵花、一粒穀子、麥子等等的種子,都是在靜態中成長,在動態中凋謝.人也一樣,只有在靜態下,才能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儲備能量,從而以飽滿的精力投入到動態的生活中去.你也可以想象的到,如果身體總是處於動態之下,很快就會疲憊不堪,耗損精力,精神上也渾渾噩噩,或抑鬱、或煩躁.許多身心疾病都是忽視靜養導致的.在你入靜的時候,你更會感到入靜其實是外靜內動,是靜中有動。

    用安靜改變世界,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都是絕對中的相對,修煉中的,靜的對立面是氣動,動的對立面是心靜,人無時無刻不在動,所以要想真靜,必須是動中求靜。動的時候,應該心靜,不動之動才是生生不已之動,這才是修煉 。

  • 8 # 山村野孩子

    站樁,顧名思義,人要像木樁一樣,保持一個姿勢站著不動。如果來回變換姿勢,那還像木樁嗎?那就不應該叫站樁了,不過站法絕對不像平時隨意的站,它有一定的要求,這是經過十幾代人的總結,只有這樣站收效才會更加明顯。站在養生的角度根據我的理解,談談站樁姿勢優點。一是便於氣血流通。

    站樁姿勢要求各關節處都是處於弧形,腋虛、臂曲、腿彎、頸直、背拔、手指分開等等,都是為了氣血便於流通,不受身體關節影響而阻止氣血流通,與平時一般的站法有較大的區別。

    二是易於身體自我調節

    站著不動,身體就可以像植物生長一樣,靜靜讓它自己慢慢吸收、消化和調節,不受人為任何雜念和動作的影響,充分調動身體自我免疫能力,使它恢復最佳狀態。經常站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只要身體一動氣就散,反應效果不好。

  • 9 # 小天使FB

    站樁為什麼要保持一個姿勢?站樁也並非一個姿勢。中國傳統武術的拳法大多以武術名家的姓氏來命名。光太極拳這一類拳就分(陳,楊,孫,吳,武…)。這還不含內家拳法中的形意拳,八卦掌,南方的大,小洪拳,查拳,華拳…。

    傳武中站樁分很多門派,大凡修練傳統武術拳術的武者,都會以站樁作為基本的功夫,功力,來提升自已的技擊能力。只是傳武站樁方法,被現代保健養身,防病健體採用,姿勢上的應用,以能起到絕對效果,大眾認可的姿勢,才得於流傳於當代。

    傳武的站樁,與傳武的氣功又是一對孿生兄弟,舊吋的傳武修練者都把它們共同修練,雙練的結果就是取得絕對的效果,舊時的武人,把傳武技法,做為一種謀生的手段,遊走江湖,行俠走鏢,這是生存的需要。

    站樁只有一個樁法,運用,流傳最多的是養身站樁,就是以自然站立為主,雙手環抱於胸前,講究自然呼吸,全身放鬆,不用蠻力。講究的就是一個姿勢輕鬆自然,呼吸上的勻,松,緩讓修練他的人,享受安靜,輕鬆環境下帶來的極至享受,即鍛練了身體,又保護了心臟,讓整個呼極系統得以提升。只有修練過的人才能體會到它,想用文字猜想,來詮釋它,是寫不出它的真正內涵,這就是我對為什麼站樁就一個姿勢的回答,正確嗎?歡迊指證。

  • 10 # 千山雪資深金魚玩家

    站樁功屬於調姿性功法,透過單一的姿勢長時間的保持,氣機自然產生,日久功深,真氣貫通全身,是真正的氣通,而非意通,以意領氣者為意通,當然以意領氣時間長了,也會產生真氣。但氣通比較自然,而且比較安全。氣功門類眾多,有觀想法有意守法,還有清靜無為法,還有丹道功法,必須有師父帶,自學容易出偏,還有導引功法,如大雁功五禽戲,其實太極拳是一種廣義上的導引動功,練之得法,也能真氣,其實真氣人人都有,人無氣則死。氣功分動功和靜功,另外還分性功和命功,古人提倡性命雙修,今人養生以練命功為好,不能單修性功,只修性來不修命,此乃修行一大病,修命功者長壽,單修性功者壽比較短。信口開河胡說了一通,博君一笑耳.....

  • 11 # 功夫季

    站樁,就外形上看是靜止不動的,但要維持站式,使兩腿有效的支撐軀幹,兩腿肌群必須有足夠的收縮;同理,兩臂要在空間形成撐抱狀態,肩和臂的肌群也要有一定的收縮。對於收縮一詞,通常被認為發緊或緊張。初學站樁者,兩臂抬起1~2分鐘,就發酸發痛,就是肌群收縮的結果,說明兩臂運動了。

    經過站樁體內可產生種種良性變化,如手臂的或熱或脹或麻感、肌肉跳動感、身體沉重感或輕飄感、面板的電麻感、整體的擴大感、通體的大氣感、肌肉的緊縮感等諸多效應。

    能推動氣血執行、增強免疫力、健全脾胃、補腎益精、強健心臟、補腦安神、祛病延年,大有裨益。

    站樁開始之後,血流逐漸加速,表現在脈搏的增加,每分鐘可增20、30、40、50,最高可達到70跳。我們身體血管中,平時只有55%~75%的血在流動,其餘的儲藏在血庫(骨髓、肝、脾)中,此時亦被動員出來,加入奔流的血液中。據北京鐵路總醫院於永年大夫年的實驗表明;站樁一小時後,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紅血球可增加152萬,白血球3650個,血紅蛋白每一百微升中增加3.2g,其活性也增加40%。

    站樁的姿勢要求兩腿微屈,兩臂環伸如抱球,全身保持靜止不動。此時身體外部雖屹立不動,有如巨樹挺拔,身體內部卻發生著劇烈的變化;由於採取腹式呼吸,因此胸肌、膈肌、肋間肌均得到加強,橫膈膜運動加深,肺通氣量增大,通常呼吸每分鐘男十二、女十四次左右,但站樁時呼吸每分鐘可降低到四五次,少數人甚至能達到每分鐘兩次,呼吸變得深、長、細、勻,氧的供應量大增。這也是所謂;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才是生生不已之動也!

  • 12 # 大臉貓微笑

    醫武同源,站樁裡的中醫智慧

    醫武同源,中醫理論常常在武術中有所反映。

    習武為強身,學醫為濟人,古時兩者密不可分,中醫與武術之間還存在著更深層的聯絡:“中醫注重陰陽五行,強調陰平陽謐;武術講究剛柔相濟,陰陽無偏。”

    “醫武同源”,不站樁不知陰陽,中醫理論常常在武術中有所反映。比如一動分陰陽,“極柔軟才能極剛強”。

    習武講究的“勁”與中醫推拿手法的用“力”有異曲同工之妙。推拿手法要用氣、用勁,而武術則是講究“腰為主宰,勁起腳跟”。

    在習武過程之前,沒有經過武術訓練的肌肉之力,是拙力,習武后人體形成的整力稱為“勁”,“勁”是透過自身感悟所得,運發如彈簧,可收可展,力是死的,勁是活的。

    刮痧也一樣,少則十幾分鍾,多則幾個小時,徐而合的手法,才能透皮入骨。如果一直用蠻力,不但對刮痧者自身是一種傷害,對患者的治療也達不到最佳療效。

    站樁不僅是內勁產生的有效途徑更能調節身體內氣的執行。站樁是透過身體重量的壓力,對內氣產生反作用力,使人體能量經由督脈,向上迴流腦及全身,且腿部壓縮,造成血管之緊縮及壓力,強化下肢的神經系統和血管,及強化足太陽膀胱經,增強人體防衛功能。

    另一方面,站樁功因重力壓縮,使內氣經由湧泉經督脈沿著背脊迴流至腦部,可強化大腦皮質、下丘腦、腦下垂體、脊髓神經及自律神經等各內臟,使每一環節均得到內氣鍛鍊。因此,站樁功也是重要的氣功功法。

    站樁時,腳的重心是落在湧泉穴,湧泉穴是人身氣機的交集點,若時時多加壓力則全身之氣機隨之興奮自律,生氣自趨盎然煥發;站樁時,在穩定的狀態下,呼吸能趨於自然的鎮靜狀態,能有完全的呼吸調節,再加上在穩定的狀態下,肌肉放鬆,血液能暢快的流動,因而加速人體新陳代謝,使體內毒素能快速排出體外。

    近代武術大家王薌齋更是提出:“拳道之大,實為民族精神之需要,學術之國本,人生哲學之基礎,社會教育之命脈,故不專重技擊一端也。若能完成其使命,則謂之拳。”的看法,強調“內外一致”、“意動一體”、“養動一體”、“養練結合”的意拳重在站樁。要求在站樁過程中,逐步提高對力的鬆緊概念理解和矛盾的內涵以及技歸於道的認識。

    更多精彩養生與站樁內容分享關注,公,

  • 13 # 中國地理堪輿

    就站樁這個問題也要根據所練武功的不同來做一番解答。站樁顧名思義就是站~不動,是練習下盤功夫的基礎功法。但不同門派的站樁截然不同,有動樁也有不動樁。南拳少林拳基本上都是不動功,主要目的是鍛鍊下盤馬步的穩定性,馬步紮實了出拳才凌厲,古人練站樁要紮好馬步堅持點完一柱香時間才算合格。但有些功夫門派就不一定要站死樁,比如現代搏擊就沒有樁好站,只是練步子的移動跳躍靈動性和加強體能訓練耐力。內家拳也基本上沒有站死樁,比如八卦掌的趟泥步就是一種動態樁功,圍繞一箇中心的左右旋轉就像推磨一樣,與人對抗時就是靠步法變化致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玟與王菲誰的唱功更好?誰的影響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