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藥師健康科普
-
2 # 微笑面對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是需要血糖監測的,但是不一定是每天。
監測血糖是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血糖監測的結果可以幫助您瞭解不同情況下身體的反應:食物、疾病、運動,甚至是壓力。這些資料也能幫助患者個性化地選擇控制血糖的方法,最終有助於您的康復,讓您感覺身體一天比一天好,而且能有效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用監測和記錄代替“我感覺很好”或者“我感覺很糟糕”,因為90%的糖尿病患者感覺是不準確的,這些記錄可以幫助您瞭解糖尿病控制是否有效。
但是,監測頻率可以和醫生具體溝通一下。因為如果您需要調整藥物,那您最近需要嚴格密集監測血糖,一天可能要監測7個點血糖。如果您是無須用藥來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天可能只需要檢測1-2次血糖即可,或者一週3-4次。但是,不可以不監測血糖。
以上答案由微糖註冊營養師宋明月老師提供 -
3 # 關國章骨傷科醫師
得了糖尿病在初期也即是血糖不穩定時應該測早上空腹血糖一次,早餐,午餐,晚餐餐前半小時各測一次血糖,還有三餐餐後2小時各測血糖一次,還有一次是22時(即晚上10時)的血糖,總共8次,如果期間有什麼不適還會加測,因為服藥治療過程中每個人對降糖藥的敏感程度不同,(這是醫院糖尿糖專科住院時一天內要監測的血糖次數,這個時間一般在3天~7天不等)。待血糖穩定進入藥物可控正常值後,可以根據病情的變化及血糖情況,再由醫生確定監測時段及次數,一般是測早上空腹血糖。所以糖尿病病人應定期門診複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血糖儀及降糖藥。
糖尿病患者由於作息不規律、多吃少動、煩躁失眠、情緒變化以及受涼感冒等原因,不少人會出現血糖波動及病情反覆,如果不能及時察覺和處理,有可能導致嚴重急性併發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不過,只要家中備有血糖儀、血壓計、體溫表、體重秤等,患者完全可以開展居家監測。
監測不同時段血糖的臨床意義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監測的專案很多,血糖監測乃其中的重中之重。理想的血糖監測應當是全天候的,但家用血糖儀顯然無法做到這點。為此,我們可以選擇一天當中具有代表性的時間點來反映全天的整體血糖狀況,主要包括:
1、三餐前(包括空腹)血糖:
有助於發現低血糖,尤其適用於低血糖風險較大的糖尿病患者(如接受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1c)較高的糖尿病患者,也應關注三餐前血糖的監測。
2、三餐後2小時血糖:
有助於讓患者瞭解進食及用藥是否合適,科學指導合理進餐及調藥。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是HbA1c沒有達標的患者,要重點監測三餐後2小時血糖。
3、睡前血糖
可以指導患者加餐,如患者的睡前血糖<5.6mmol/L,則建議加餐以免夜間發生低血糖的情況。對於睡前注射中、長效基礎胰島素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監測睡前血糖。
4、監測凌晨(3點前後)的血糖
空腹血糖較高的患者,一定要監測凌晨3點左右的血糖,有助於明確空腹高血糖的原因,究竟是“蘇木吉反應”,還是“黎明現象”,為正確調整藥物提供證據。
(1)“蘇木吉反應”:是先有凌晨低血糖,而後出現反跳性空腹血糖升高。常發生在夜間,是由於用胰島素過量後引起低血糖,機體為了調整血糖,便產生了大量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特點是凌晨3:00左右血糖低於3.9mmol/L。
(2)“黎明現象”:即為無凌晨低血糖發生,血糖從夜間到早晨一路上升。正常人在夜間12:00以後,生長激素和皮質醇的生成增加,該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於每個人在不同階段產生的生長激素多少不同,故黎明現象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可在夜間12:00和早7:00各測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於夜間12:00達 1.0mmol/L以上者可診斷;
儘管兩者均表現為空腹血糖升高,但臨床處理截然相反。
血糖監測頻率應當個體化血糖始終處於不斷變化當中,但我們很難、也沒必要每時每刻去檢測,自我監測血糖的頻率主要取決於患者的病情需要及控制目標。
如果患者的血糖控制較差,正處在藥物調整階段,例如:剛開始接受胰島素強化治療,應該每天監測4~7次的多點血糖,直到血糖得到滿意控制。血糖控制達標以後可以改為每週監測1~2天,每天監測2~4次。糖尿病孕婦對自身血糖控制要求較高,也需要加強血糖監測的頻率和次數。而對於病情相對較輕、口服降糖藥或生活方式干預的患者,每週監測2~4次血糖(包括餐前、餐後)即可。血糖控制目標因人而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要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後血糖<10mmol/L就可以了。
年輕的糖尿病患者一般要求空腹血糖控制在4.4~6.0mmol/L,餐後血糖<7.8mmol/L。糖尿病孕婦餐前血糖≤5.3mmol/L,餐後2小時血糖≤6.7mmol/L。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較長、有心血管併發症的糖尿病患者,為安全起見,應適當放寬要求,只要空腹血糖不超過8.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不超過12mmol/L即可。對照上述標準,如果沒達標,需要查詢原因,是進食過量或是不規律?是否存在運動不足?是否按時打針服藥?是否有情緒波動或睡眠不好?有沒有感冒、發熱、外傷等誘因,然後針對性地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