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寶寶8歲了,單獨睡小臥已經一段時間了,但是,每次都是要陪到睡著!現在我們想讓她在沒人陪的情況下自己在小臥睡著,但她還是希望我們陪到她睡著!我的問題有兩個: 1.陪到睡著再離開算不算分床,還是要沒人陪睡著才算? 2.有沒有必要一定要堅持沒人陪睡著,還是每次都陪著睡著也可以?
3
回覆列表
  • 1 # 閱鑑未來時代

    關於孩子和分床睡,大家都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孩子分床睡有哪些好處?建議父母在孩子從小分床,四歲以內分房。這樣做的好處,首先無論對孩子還是對父母,其“私人空間”都變得更大,睡得更舒適和安全。

    一、大小床設定,既做到了分床睡,又滿足了孩子個人安全感的需要,但是等孩子長大後,還是要慢慢過渡到分房睡。

    二、在孩子分房過渡期間為孩子裝了一盞夜燈,只要燈光不是太亮,沒有破壞孩子的日夜節律,也是可取的。

    三、不能太過顧及孩子的依賴感了,要注意培養孩子分開睡的習慣和意識,應該在孩子可塑性較強的時候進行,否則,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會隨時間增長而越來越難戒除。

    四、在孩子生病時將孩子抱回父母床上的做法是不太可取的。因為將孩子抱在手裡睡覺,衛生問題還是沒解決,而且父母有可能自己就是病菌攜帶者,反而會有反效果。父母在孩子生病時,可以哄他入睡,然後再放回小床。

    五,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父母可以透過看動畫片、講故事的方式漸漸讓孩子有分床睡的意識。最好可以結合故事情節跟孩子一起參與小床的裝飾,這樣孩子會更有興趣和意願睡自己的小床。堅持一陣,孩子就會養成跟父母分床睡的習慣了。

  • 2 # Daily娛樂記

    讓孩子順利實現獨睡,請提前做好以下5點:

    第一、跟孩子約定一個分床計劃,並儘量按照計劃執行。根據孩子的特性制定不同節奏的計劃。

    第二、睡前親子閱讀有助於安撫孩子,可以跟孩子相擁著半小時閱讀。

    第三、睡前跟孩子抱抱親親說晚安,告訴孩子我愛你。

    第四、孩子偶爾耍賴要求陪伴,拒絕應溫柔,讓孩子易於接受。

    第五、不要因為孩子怕黑,就給孩子開夜燈徹夜長明。只有黑暗的環境才能促進孩子身體分泌褪黑色素,否則會影響孩子成長。

      

  • 3 # 呱呱其談

    這個問題我認為關鍵在大人

    孩子如果自出生開始父母就讓其獨自睡,可能就不會有這個分床睡的問題了。一般都是捨不得、不放心。其實正式這種不捨,才造成日後孩子獨立睡的障礙。

    孩子一直跟父母睡,就會依賴,你突然讓其獨自睡,肯定會遭到抗拒。當然父母不能遷就孩子繼續一起睡的要求。一般一直跟父母睡的孩子都缺乏獨立性,具有膽怯、內向的一些特點。缺乏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健全孩子的心性,要趁早分床睡。

    解決的辦法還是要循序漸進。經常講些孩子獨立,堅強的故事或動畫片薰染他、鼓勵他,然後在逐步從白天午睡開始鍛鍊。適應以後再開始晚上,家長坐在床邊給孩子講故事,直到他睡了再離開。這個過程家長要經常起來看孩子的狀態,或者幫著蓋被子。讓孩子知道父母仍在關心他,直到完全適應。

    跟孩子斷奶一樣,這個過程一般比較辛苦,但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家長一定要堅持下去。記住要耐心、細心。

  • 4 # 育兒奶爸

    父母要懂得適時地放手,如果心疼孩子自己一個人睡,擔心孩子一個人在房間孤獨地流淚,孩子會在家長的擔心中永遠長不大,所以對於小孩家長要放開的面對。

    小磊今年5歲了,可是仍然嚷嚷著要和我們一起睡,孩子已經這麼大了,我和他爸爸就商量讓他自己睡一個房間,可是這孩子死活不同意,小磊媽媽一臉的無奈。

    以前正是父母的過度擔心,處處精心照顧,讓孩子喪失了獨立性,導致孩子5歲了還不敢一個人睡。其實,如果父母想要和孩子分床睡,父母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參與房間裝修,在這個過程中讓他擁有一種成就感,同時,讓孩子在這樣的充滿陌生和好奇的房間裡玩耍,熟悉環境。

    2、孩子睡前可以把可以把他臥室的門和檯燈開啟,讓他感覺周圍是有人的,也是安全的。

    3、父母可以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入睡,不要孩子一哭一鬧就心軟,父母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4、訓練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比如脫衣服、蓋被子,如何關燈,如何大小便等等。

    5、在生活中儘量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培養獨立性,這樣孩子也會喜歡上自己一個人睡覺。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分床非常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培養孩子獨立自理能力及應變能力的有效措施,分開睡意味著孩子要去整理自己的床鋪,要去收拾自己的小房間,自然而然地要求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5 # 萌寶百科

    通常,我們會建議父母從孩子出生起就給孩子準備一張自己的小床。開始,為了方便照顧,小床可以就在大床邊上;當夜間不再需要餵奶或換尿布時,它可以成為這個房間中離大床有一定距離的小床。

    遲遲沒有分床,是父母擔心分床會委屈了孩子。因為長時間親密接觸的習慣,突然分床孩子確實會感到不適,一直屬於孩子的位置,為什麼一下子就不是她的了?父母都沒有找到好的理由,分不了床,有孩子的不願意,更有父母的捨不得。

    在下決心的時候,我們自己必須理清思路,分床對孩子來說到底好在哪裡?

      清新的空氣

      睡眠時,人的大腦和整個身體其實都在生長著,發育著,清新的空氣有助於睡眠時大腦和身體的生長髮育。孩子睡在大人中間,其實是空氣最不好的地方。

      抒展的空間

      孩子在一天天長大,睡眠時所需要的空間也越來越大。擁擠的狀態對於習慣於擁擠的孩子來說也許入睡會容易,但卻不利於她整個睡眠過程中的抒展。

    2回頂部

      獨自應對黑暗

      孩子在自己的小房間裡睡覺,需要獨自面對黑暗。這是孩子獨立性發展之路上向前邁進的一大步。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要自己學會處理恐懼、失落等負面情緒。

      父母也需要獨處

      讓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有獨處的空間,對孩子來說也是重要的成長經歷。如果我們一直把自身的生活需求都藏起來,無意中便養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無視父母生活質量的狀態。並且,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事情都不是藏能解決的,不如儘早告訴孩子:你有自己的獨立空間,父母也許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這樣大家都能休息得更好。

      面對一個已經6歲的孩子,分床也需要一個過程,不要做得過於突然,要讓孩子切實地感到,父母對她的關愛並沒有減少:

      利用好家中的變化機會

      孩子要上學,就需要重新給孩子佈置一個自己的學習天地;家裡要來客人,房間的佈局也需要改變;搬家、裝修、要買新傢俱等,都可以成為給孩子重新佈置自己空間的契機。這時,孩子的空間佈置和傢俱的選擇可以多聽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到自己的小空間的佈置中來,她會更容易接受。孩子容易關注傢俱的樣式,父母一定要把握住環保關。

      和孩子講清自己睡的好處

      讓孩子自己睡也要充分和孩子講清自己睡的好處:空氣好,不會太擠,不會太熱,不會在睡著時踢到父母,不受父母睡眠時間的干擾,父母也可以睡得更踏實等。

      睡前陪孩子聊一會兒

      以前有睡前陪孩子聊天的習慣,現在仍可繼續,只是現在是坐在孩子的床邊聊。剛開始獨睡時,夜間父母還需要增加一兩次巡視,看看孩子被子是否蓋好了,避免著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的不想打工了,又不知道幹什麼好,又要養家人,很糾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