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獵奇動物社

    首先糾正一下哈,麻雀並不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而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二級”和“二類”的區別還是很大。國家將動物的瀕危等級不同分為了一級和二級保護動物,其中一級比二級要瀕危,比如東北虎、大熊貓是一級保護動物,而原雞、黑熊等等屬於二級保護動物,它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中的分級。而一類、二類保護動物則是在《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也就是“三有名錄”中的分級,相比而言,在該名錄下的動物要比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數量要多,分佈也相對較廣,但是由於人為的關係有一定的滅絕危險,比如野豬、刺蝟、狐狸、黃鼠狼、狼等都在該目錄之下。簡單的說非法獵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一隻就夠刑事,而三有動物,比如麻雀,20只以上才構成刑事。

    那麼,麻雀為什麼在“三有名錄”中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麻雀是有益的鳥類?

    麻雀一直以來被人視為“害鳥”的代表之一,原因有兩個:一是成群的麻雀確實經常出入農作物的田裡,而且它還是雜食性鳥類;二是固有的印象。

    下面我們分開來了說一下這個兩個原因真偽。

    第一,麻雀主要以農作物為食?

    麻雀是我們最常見的鳥類之一,它們總是成群結隊的在房頂、樹上、牆上、電線上嘰嘰喳喳的叫個不停,而且如果你去到田裡,通常會有成片的麻雀從中飛出。不可否認的是,麻雀確實會吃農作物的種子(糧食),但是,糧食絕對不是麻雀的主食。

    首先在每年的3-8月份是麻雀的繁殖期,通常麻雀一年最少可以產兩窩卵,最多4窩,在此期間,由於麻雀要有足夠的營養,而且還要育雛,而小麻雀孵化後只吃昆蟲,而這些昆蟲大都以禾本科(大多數的穀類農作物)植物上的昆蟲(鱗翅目下的飛蛾、蝴蝶幼蟲和成蟲為主),所以,它們的存在能夠減少農業的病蟲害。

    只有到了秋冬兩季時,麻雀才開始由肉食轉為大部分素食,其中主要以草籽和禾本科植物的種子為主。從這個角度看,它們卻是吃糧食,但是秋季是收穫的季節,收穫完成後,它們去哪吃糧食呢?

    因此,麻雀實際上對農作物的“利大於弊”,所以它絕對是一種益鳥。

    第二,固有印象

    麻雀是“害鳥”的固有印象是從20世紀中期開始的,因為它被劃入了“四害”之中,與老鼠,蚊子和蒼蠅同級別,而原因就是人們誤認為它主要吃糧食,在缺衣少穿的那個年代,人的溫飽都是問題,所以搶糧食吃自然就被人痛恨。據統計,在麻雀沒有從四害除名之前,全國範圍內捕殺的麻雀數量超過了10億隻。

    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麻雀大面積減少並沒有讓糧食增產,反而因為大多數昆蟲缺少了天敵造成了嚴重的病蟲害。因此,瞭解到真相之後,麻雀被列入了“三有名錄”中。

    小結:從麻雀的食性特點上看,它們雖然會以糧食為食,但是隻是少數季節,而且它們能吃糧食的時間太短了,總體而言它還是以昆蟲和草籽為食的,因此,麻雀並不是“害鳥”,而是“益鳥”。

    麻雀有什麼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

    首先是經濟價值,這裡說的經濟價值並不是說買賣帶來的經濟價值,而是麻雀存在本身給人們帶來的經濟價值。由於麻雀的繁殖期較長,而且整個繁殖期它主要以害蟲為食,這樣能夠給農作物減少很大的病蟲害,這就是它最大的經濟價值。

    至於科研價值就更簡單了,在世界上,任何一種生物都是獨一無二的,正是這些獨二無一的生物構成了生物的多樣性。在任何的一個生態中,都有其完整的生態鏈,生態鏈的各個位置相互制約,維持了平衡的生態。一旦是某一個物種急劇減少,必然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這一點從20世紀50年代大面積滅殺麻雀造成的害蟲氾濫就能看出來了。

    其次,麻雀是文鳥科麻雀屬下的鳥類,目前全世界範圍內有27種不同的麻雀,而整個文鳥科下一共有140種鳥類,如果麻雀不被保護而滅絕的話,整個文鳥科20%的鳥就消失了。

    關於“害鳥”和“益鳥”個人的看法

    人們將對自己有利的鳥稱為益鳥,將對自己財產有威脅的鳥稱為害鳥,這本身就是片面的,不合理的。因為,縱觀這些會吃農作物種子的鳥,它們幾乎清一色的就是雜食性鳥類,而且在繁殖期,它們主要的食物就是高蛋白的昆蟲,也就是害蟲,相比起它們在食物匱乏的季節吃一些農作物的種子,它們都是功大於過的。

    客觀的說,我們不能因為一種鳥吃幾粒糧食,就將它們瘋狂捕殺害蟲的功勞給抹殺掉,因為如果沒有它們的存在,現在的糧食農藥的使用將會更加的頻繁,量也更大,最終人還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我們再換個角度,原本鳥類都自由自在的飛翔在曠野之中,餓了就落在草叢裡找食物,但是,隨著人類對土地的開墾,樹木的砍伐以及農藥的使用,它們究竟還有多少純天然的野生食物可以吃呢?不吃就會餓死,吃了又被當做害鳥給殺掉。

    總結

    麻雀之所以被列入“三有名錄”中受到保護,是因為人們發現了麻雀的“功”,而且在早先大規模的捕殺下,麻雀的種群數量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不過,看了本文,你可能就不會再對麻雀產生如此強的敵意了,不過它們本就如此,它們沒有改變,而改變的是人們的看法。

  • 2 # 泰山1407542

    麻雀在東北是4一6月繁殖,每年三窩,一窩四至五個。這時確實找蟲子喂幼鳥,過了這個時候都吃糧食,農民多數沒有太多的地,想種點穀子,糜子,高粱,都不敢種。恨死了!

  • 3 # 懷有夢想的人

    反正都是鳥類專家訂的,怎麼說怎麼是,百姓不太懂,說麻雀吃害蟲不假,可己被農藥代替了,穀子現在艱難種了,原先種的多,能分散麻雀群體,現在谷地少了,麻雀一窩蜂來了,假人,放炮,敲鼓,什麼法都用,可傷腦,小米價高可能跟這有關,但不管怎樣,還是要尊規。至於二類二級一點不明白。

  • 4 # 百花雜壇

    說起麻雀,可謂是命運蹉跎。

    曾幾何時,麻雀與 蒼蠅、 蚊子、老鼠共同被列為四害。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時間內,完成消滅 蒼蠅、 蚊子、老鼠、 麻雀的任務。後來,“麻雀”被平反,由“ 臭蟲”代替。之後,臭蟲已不多見,臭蟲又被“ 蟑螂”取代。因此現在的的“四害”應為蒼蠅、蚊子、老鼠、蟑螂。

    麻雀叫樹麻雀俗名瓦雀、家雀、老家賊、等等。麻雀喜歡群居,生命力極強。是中國最常見、分佈最廣的鳥類,廣佈於中國全境各地。

    麻雀秋冬不進行遷徙,和喜鵲一樣是常見的留鳥。

    當年麻雀為什麼被列入四害,大概 主要是因為麻雀屬於雜食性鳥類,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種子為食,育雛則主要以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蟲為主,在莊稼收穫季節容易形成雀害。

    但是,鳥類科學家反訴觀察解剖認為,在麻雀種群活躍的地域,莊稼樹木的害蟲特別是鱗翅目害蟲的數量明顯要少於其它地區,,因此麻雀的存在,對農業和林業生產又有積極的貢獻。遠遠可以以功抵過,甚至功大於過。將其列為二類國家保護動物是完全正確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現在隨意撲捉獵殺麻雀屬於犯法行為。

    人類應該很好的保護自己的朋友。

  • 5 # 諶人

    麻雀,永不疲倦的小鳥,不停的嘰嘰喳喳,不斷的跳跳躍躍,總活動在有人居住的地區,既習慣於與人近距離接觸,又對人的一舉一動保持高度警惕;既又膽大的好奇心,又有快速躲閃逃之夭夭本能。

    麻雀是自然界適應環境能力極強的生物,大概只有老鼠能與之媲美。無論山地、平原、丘陵、草原、樹叢、疏林,還是農田、房前屋後、街區城鎮,到處都有他們不知疲倦的身影。若世界沒有了麻雀,自然界會寂寞乏味。

    麻雀喜歡吃各種植物和農作物的種子、吃小型昆蟲,還學會了吃人類遺棄的糧食食品。

    這就曾惹怒了當時糧食短缺的人類,被作為害鳥消滅,鑼鼓鞭炮聲,壓倒了麻雀的喧囂聲,麻雀被驚破膽,掉下樹,無路可逃。還有人類大量使用農藥化肥耕耘,麻雀食用汙染食物導致繁殖能力受挫。麻雀一度消聲滅跡,人類突然感到了一種空蕩蕩的失落。

    麻雀為何又提升為保護動物?人類發現,麻雀啄食雜草種子,捕捉一些小型昆蟲,減少了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頻率和危害程度,有利於生態有機農業,可適當彌補他們爭食人類糧食之過。

    今天,麻雀又回來了,在農村,在城鎮,在城市綠化帶,在街區行道樹上,在住戶窗前,又可聽到他們嘰嘰喳喳歡快歌唱,又可看見他們在跳躍飛旋忙碌,這是生態環境轉好的兆頭,最可喜的是,人們已學會善待它們,不再驅趕捕殺,麻雀重新成為了人類熟悉的鄰居、習以為常的好朋友。

  • 6 # 永遠是學者

    曾幾何時麻雀遍地都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忽啦啦啦一大群,每逢農忙時節,金燦燦的稻穀小麥成熟季節,農民還要派專人驅趕麻雀,彧者在田裡樹一個稻草人,戴上帽子穿上衣服嚇阻麻雀,記得魯訊先生的一篇短文回憶潤土歸鄉時專門談到麻雀,對我印象極深,把一個大蔑蘿用小棍子支稜起來,一頭拴上繩子,潤土躲在門後,一有麻雀跑進蔑蘿,小潤土就把繩子一拉,麻雀就束手待擒,成了潤土的玩伴,

    幾十年過去,別說驅趕麻雀,連麻雀的影子也看不到了,偶爾在天空中飛過一隻,變得急急匆匆,往曰裡窗前嘰嘰喳喳麻雀的叫聲再也聽不到了,麻雀巳列為二級保壚動物,要不了多久麻雀會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

  • 7 # 友誼萬歲103704036

    麻雀是益鳥,但太多了也對稻穀也有影響的,成熟時麻雀會成群去吃,有一種禾花雀更瘋狂,與麻雀大小相同,毛羽顏色較淺黃花紋,稻子開花時成群的,農民們只能在田間搞些假人驅趕。

  • 8 # 千島胡

    我童年的時候,天空是麻雀的。

    烏壓壓的麻雀,群起群落,哄搶著農民的穀子。那些“強盜”像幽靈一般,一陣風來,一陣風走,傷透了農民的腦筋。

    清明過後,父親耙好秧田撒下谷種。年老體邁的爺爺拄著柺杖來到田邊開始了他的勞動——驅趕麻雀。這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好多人家經常是疏忽一刻,撒下去的谷種幾分鐘就被哄搶而光,又得重新撒種,耗時,費錢,還會趕不上季節。

    爺爺坐在田埂上,揮舞著柺杖,嘴裡連續發出“喔噓”的驅趕聲。雀群忽起忽落,開始打起“遊擊”。爺爺的煙桿子剛上好菸絲,還沒等點燃,“強盜”們又來了。雀群的“游擊戰術”那是爐火純青,你動它們走,你靜它們來,此起彼伏,無休止地折磨著爺爺。

    父親痛恨這些傢伙。那時候,家裡有把土銃(後來上交政府了),用來打野獸,也可以打鳥。住在大山裡的農民家裡都會備上一把,農閒的時候打點野味,解解饞。麻雀個體太小,父親用米粒大的細鐵砂作為子彈,攻擊它們。要想打得多,命中率高,就得稍許多放些火藥和鐵砂。

    傍晚時分,父親早早收工。從房樑上取下土銃,裝藥填砂,一氣呵成。扣起大蓋帽,安上火引子,一切準備完畢。也真是奇怪,等父親把銃端起來時,那些傢伙一溜煙全飛跑了,一個影都沒有,真是些鬼靈精!

    尋找麻雀,清理現場成了我的任務。我回到家中抓了一把穀子,來到曬穀場上,把穀子撒在地上。接下去就是大喊三聲:“放銃了!放銃了!放銃了……”在場的人們紛紛起身避讓。父親扛著銃威風凜凜地走來,靠著樹樁準備開銃。穀子就是麻雀的命根子,那種誘惑是不要命的。

    不到三五分鐘,稀稀拉拉一隻一隻飛下來了。“5只,8只,12只……”我在心裡默唸著。“爸,可以了!”我轉身跑到父親身後。只見父親端起銃子對著雀群,扣動扳機,“砰!”一聲巨響後,幸運的逃了幾隻,我跑過去一撿,嘿!8只,戰果不錯。我央求著再打一銃,父親跟我說,夠了!它們也有家庭,已經多少個家庭破裂了,懲罰過了就行了。我就想不通,只有悻悻而歸。現在回想起來,父親的做法是對的,只是控害,不能滅絕。

    麻雀數量不斷地增長,糧食產量影響很大。農民想盡辦法阻止它們的侵害。最原始的就是用根毛竹竿進行驅趕,但是費人,費時,費力,經常是人被搞得精疲力竭,效果卻不佳。第二種就是在田邊樹起竹竿布上漁網捕捉麻雀,這種方法捕捉功能是強的,但是哪來的那麼多漁網啊?一般都是到碼頭邊撿點漁民扔掉的破網,東一片西一片地佈置,漏洞百出,很難一網打盡。

    後來人們想到了用穀子拌上農藥“甲胺膦”,撒在田埂上。也有些人家用穀子拌上“毒鼠強”,撒在地裡。那段時間,真是可以用“屍橫遍野”來形容。你走在路上,突然之間從天上掉下只中毒身亡的麻雀,那是常事。就連那些“啊,啊!”報喪的“老鴨”(烏鴉)都沒了動靜。村裡死了人也聽不到瘮人的“啊,啊!”聲。

    慢慢的,爺爺也不需要去田裡驅趕麻雀了。只是坐在曬穀場的石頭上,只有在曬穀子的時候“喔噓”幾聲。麻雀的確少了,偶爾那麼一兩個,吃就吃吧!也就那麼個小食饢,撐飽了不會超過20粒。我經常看到爺爺打著瞌睡,根本不經意麻雀的作為。

    那時候,我也就十二三歲的樣子。放假時,我會經常搬梯子去屋簷下的洞縫裡掏小麻雀。也就是為了好玩,不會在意破壞它們的生存空間。一窩總有七八隻小傢伙,張著黃黃的寬嘴,把我當成它們的“母親”。我把它們抓下來放到自家的窗臺上,怕它們亂跑,每一隻腿上繫著繩子,繩子的另一頭系在窗柵欄上。我會給它們喂米飯,也用眼藥水塑膠瓶吸滿水餵它們。

    母愛是偉大的。

    小麻雀的母親聽到孩子們悽慘的叫聲,冒著生命危險飛了過來。跳上跳下,“嘰嘰喳喳”,不知所措。偶然之間,我發現麻雀母親叼著蟲子飛到窗臺上來餵它的孩子。

    我驚呆了! 從此決定不去幹擾它們。

    就這樣,過了一個星期,等我從學校裡回到家時,那幾個小麻雀都還活著。翅膀上的羽毛也長齊了,跳來跳去的,撲稜著小翅膀,有點想展翅欲飛的跡象。

    當時的我,心想,這些傢伙吃穀子是不好,但是它們也吃蟲子。至少,在養育孩子期間是捕捉蟲子吃的。我決定放了它們!儘管有點捨不得。但是看到它們的母親不辭辛勞地養育它的孩子,我的心裡感到十分溫暖,覺得應該讓它們飛回天空。

    長大以後,我去城裡生活,很難看到麻雀了。

    有一次出門去旅遊,看到一個景點在賣燒烤麻雀串。我沒有去買來吃。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懷疑那是假麻雀,吃了不安全。針對我的質疑,攤主把我帶到他家的後院。鳥籠之中烏壓壓的麻雀在那裡面掙扎。我馬上質問老闆,這些麻雀哪來的?老闆不敢吭聲。後來我經過打聽,原來是專業的捕鳥人,用網捕捉的。

    晚上,我上網查詢了“麻雀”。原來國家早就把麻雀從“四害”中換了出來,取而代之的是臭蟲。1959年,鳥類學家鄭作新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他的考察報告,結論是這樣寫的:

    “冬天,麻雀以草籽為食;春天養育幼雀期間,大量捕食蟲子和蟲卵;七八月間,幼雀長成,啄食莊稼;秋收以後主要吃農田剩谷和草籽。總之,對麻雀的益害問題要辯證地看待,要因季節、環境區別對待。”

    從此,麻雀是應該獲得了平反的。

    可是後來由於麻雀數量還是十分龐大,破壞莊稼,偷吃糧食,人們十分恨它,總認為它是有害的。運用種種辦法消滅它們。長此以往,麻雀慢慢變少了,生態鏈遭到了破壞,一些蟲災蔓延開來,很難控制。環境保護刻不容緩。

    近幾年,由於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把麻雀也列入二類野生保護動物,這是符合人類生存環境健康可持續發展理念的。

    麻雀形不驚人、貌不壓人、聲不迷人。我曾經對它很熟悉。但是我的孩子卻不認識它,只是偶爾在電視上看到那一瞬間,也就是把它當成了小鳥。這是悲哀的。

    實事求是地講,在以穀物為主要作物的糧食生產區域,麻雀的確能從人們那裡搶走很多的糧食,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把它們當成了害鳥。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麻雀對有害昆蟲的控制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處在食物鏈很重要的位置。

    我們現在已經很難得看到它們時起時落,“嘰嘰喳喳”的情形,這是人類給造成的。 我們要反思,我們要有認知!

  • 9 # 找靚機質檢員啊正

    說起麻雀,可謂是命運坎坷。 它曾與蒼蠅、蚊子、老鼠一起被列入四害, 遭到了全民圍殲。後來,麻雀不僅被平反,移出四害,還成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很多人就想不通了,這是為什麼呢?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 麻雀喜歡吃各種植物和農作物 。因為經常偷吃田裡的穀子, 還被叫做老家賊,俗話說, 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可別小瞧麻雀的戰鬥力。每逢農忙時期, 金燦燦的稻穀鋪滿地。 成群的麻雀蜂就會擁而,上 哄搶稻穀, 實在太猖狂。

    在那個糧食緊缺的年代 ,這些如同強盜一般的鳥兒 ,讓農民們傷透了腦筋 。剛好趕上當年除四害 ,人們敲鑼打鼓 。麻雀遭到了空前的滅頂之災, 一時間消聲滅跡。

    另一方面, 隨著農林業生產中農藥的頻繁使用 。這些以穀物和昆蟲為食的麻雀再次 ,躺槍, 種群數量大減 。

    直到本世紀初, 人們對麻雀才有了正確的認識,它們雖然以穀物和草籽為食 ,但在春季養育幼鳥的時候。麻雀會大量捕食蟲子和蟲卵, 對農業和林業生產有積極的貢獻。到了2000年 ,麻雀被正式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10 # 農村來的作家

    關於,麻雀,那是我童年的記憶和樂趣!

    現在基本看不到麻雀了,只經常聽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小時候,在農村外婆家中生活過幾年。

    有種稻穀的地區,就能經常看見麻雀了。那會兒,麻雀總是在稻穀還沒收割前會去偷吃一點。對它,我外婆可有辦法了。

    不知道,你們以前有沒有用過收聽機,就是用磁帶放進機子可以聽歌的。

    磁帶有些壞了,外婆就讓我們幫它拆出來,然後在田的兩邊插上棍子,再幫磁帶綁上去。

    這樣一來,有微風吹來的時候,磁帶會發出呼呼的聲音,麻雀聽到這聲音就不敢靠近了。

    風越大,聲音叫得越大。我最喜歡看到一群麻雀要飛向田裡去,還沒到的時候聽到了呼呼聲,就嚇得馬上掉頭走開了。

    別人家,都想不出這個辦法來。經常用棍子驅趕。還有的人,那會窮,用自己做彈勾打麻雀,然後就地撿起來烤著吃。

    至於,後來為何變成二級保護動物。其實,很簡單的,不就是麻雀的生存環境受到破壞。

    破壞它們的家園的,很多程度上就是我們人類所為了。

    麻雀也不是就是害蟲的,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麻雀也不例外。

    麻雀的存在,也幫助了很多昆蟲的減少。

  • 11 # 汪星人不鏟屎

    因為麻雀現在的數量越來越少,國家開始重視起來。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九條: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劃分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種,並在其他條文中規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但它們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

    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及其調整,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公佈。

    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制定並公佈,報國務院備案。

  • 12 # 竹山二哥

    請大家先看一看下面這張圖片。那麼大的麻雀現在應該很少見到了吧?

    把時間翻到三十年前,從小在農村長大,記得小時候媽媽在餵雞的時候,經常有幾十上百隻的麻雀下來搶食物,抓麻雀也成為兒時的一種樂趣。那個時候的麻雀漫山遍野,氾濫成災,莊稼地裡無處不在。莊稼人播下的稻穀種子、菜種子經常被麻雀掃蕩。曾經,農人都把麻雀當作是害蟲來對待,加上農藥的危害和環境的汙染,以及對麻雀的大肆捕殺,導致了麻雀大面積死亡,以至於現在越來越少了。為了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和良好的發展,國家把它列為保護動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關注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即使收養也要合理合法。

  • 13 # 年輕的朽

    過去我們對生態認知淺薄,在一段時間內對麻雀進行過毀滅性地捕殺。

    1958年國務院下發了《關於除四害講衛生的知識》“麻雀”就列於其中,如圖所示全民捕殺麻雀。誠然,麻雀對人們生活有一定影響,尤其是穀類作物生長的地方,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定位為害鳥也不為過。

    但事實上麻雀對生態的益處遠大於這些許瑕疵,畢竟它也需要生存,麻雀是大部分鱗翅目蟲類的天敵,我們也應當對這些大自然的生靈慷慨一些。

    而張勁夫也指出“生物的益害由於時間地點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而如今麻雀數量急劇減少,在四川省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絕跡。

    而麻雀卻也伴隨了人類生活數萬年了,所以為了保護生態,為了保護人類自己,將麻雀列入了中國三有保護鳥類。

  • 14 # 七號網

    麻雀是一種繁殖能力極強的鳥類。科學研究發現,它40天就可以產生一窩幼雀。如此生命力頑強的物種,為何突然銷聲匿跡?恐怕只能從人類活動對於生態的破壞上找原因了。鳳岡縣城管局負責人分析說,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初,鳳岡縣麻雀就幾乎絕跡。原因是大量農作物使用了毒副作用很強的農藥,麻雀誤食紛紛斃命,此外,大規模的滅鼠行動亦使得大量麻雀喪生於“毒鼠強”。麻雀是典型的與人共居的鳥類,正是這種天然的生活習性,使這個物種成為人類活動的犧牲品。等我們清醒過來時,這種以前在我們耳邊嘰嘰喳喳的小鳥,竟然成為了瀕危物種。2000年,麻雀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沒錢的時候買過一個最貴的東西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奢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