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殖醫生劉家恩
-
2 # 日本英醫院IVF
月經是由於懷孕而會變厚的子宮內膜因沒有受孕而發生脫落,並排出體外引起的。月經發生後卵巢就開始儲存卵泡為下一次的受孕做準備。
儲存在卵巢中的原始卵泡中的幾十個會在激素的作用下變大,其中只有最大的一個卵泡(稱為主卵泡)會被留下來,其他的卵泡會逐漸消失。
主卵泡成熟後直徑大約20毫米,成熟後卵子會破壞卵泡從卵泡中游出卵巢。這就是所謂的排卵,大約發生在月經後的2周。
卵泡生長的幾個階段:
① 原始卵泡
月經第1-5天:此期的超聲可以看到雙側卵巢有數個小卵泡。
子宮內膜薄,呈5mm左右的強回聲線。
② 生長卵泡
大約月經第6-12天:此期的超聲能顯示出卵泡逐日增大,通常其中一卵泡會增長較突出,邊界清晰,排卵前6-7天會形成優勢卵泡,此卵泡在此期直徑超過10mm。
子宮內膜逐日增厚呈低迴聲,內膜周緣呈細線狀強回聲。宮腔線呈強回聲,形成“三線徵”。
大約月經第12-16天:超聲能探及到卵巢體積及優勢卵泡逐漸增大,排卵前一天能監測到成熟的卵泡直徑是18mm左右。
子宮內膜可達10-12mm,內膜周邊強回聲線向心性日益增粗,低迴聲區相對變窄。
④ 黃體期
排卵後破裂的卵泡形成黃體,此期超聲下可看到它壁厚,回聲不均勻,囊內充滿液性暗區伴大量散在粗光點,直經有時可達20mm。
子宮內膜厚無明顯改變,“三徵線”消失。
⑤ 黃體後期
月經第21-25天:黃體萎縮形成白體,可探及子宮內膜回聲淡薄如肌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