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雪梨shelly

    今天早上起來刷微博發現,抑鬱症又一次登上了熱搜,不同以往,這次的話題是”什麼樣新性格的人容易抑鬱症“

    說實話,之前我也一直以為抑鬱症就是矯情,就是太閒了,想得太多了,等到自己真正地經歷之後才發現,其實並不是。

    2019年,對於我來說真的算是比較特殊的一年,年初就開始做什麼都提不起勁來,每每看到傷心的電視和文字還會哭的死去活來,甚至有幾次覺得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沒啥意思~跟朋友聊天時笑著說,我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朋友都不當一回事的說,你那麼積極樂觀,怎麼會得這個病呢,別想太多了。

    後來,還是自己跑去醫院做了檢查,還記得剛做完測試時,看到的那個5個字“中度抑鬱症“時的彷徨與解脫,醫生用著那急切又溫和的聲音跟我說,你要多跟家人溝通,有什麼事情不要別在心裡,那一刻,我的眼淚傾盆而下,醫生忙不迭的給我拿了紙巾,或許是因為見多了類似的場景,醫生當時顯得特別的平靜,只是囑咐我要記得吃藥和鍛鍊。

    曾經那麼開朗的人,為什麼會抑鬱呢?

    很多個夜晚,我都曾經這樣問過自己,我總覺了自己幾個性格上的問題點:

    1.討好型人格

    2.敏感

    3.自卑

    我最開始是從原生家庭上找問題,我是個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孩子,六七歲還沒有叫過爸媽,不是不會叫,是真的叫不出來,對於我來說,爸爸媽媽在我心中就是沒有見過幾次面的“陌生人“。還記得剛上學那會,有一天中午,我躺在地上的涼蓆上問我奶奶。

    “我是不是我爸媽親生的啊?”

    ”傻瓜,當然是了!“

    ”那為什麼他們從來都不回來看我呢?“

    “那是因為啊~“後面的回答,我已經記不太清了,只記得那天的蟬叫特別的大聲,陽光特別的猛烈。

    小時候,曾看過一個電視,一個小男孩為了父母能合好,大冬天的用冷水洗澡,然後生病了,父母感情也慢慢變好了,當時我就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這麼做?這樣的話,我是不是就可以見到我的父母了呢?是不是就能感受到他們的疼愛了呢?

    當然,我沒有那樣做!後來的我,日子也就那樣一天一天的過去了,但是好像潛意識會固化一種認識,所有的不好,都是我的錯。

    比如——

    這件事情沒有做好,是我太笨了

    今天又說錯話了,是我情商太低了

    又沒有按照計劃完成,是我太懶了

    久而久之,往往容易讓自己面臨奔潰,特別是在工作當中受挫時,問題會更嚴重。

    抑鬱,是在提醒你暫停或放棄現在的目標

    每個抑鬱的人,都有一個高不可攀的目標,或者說——“執念”。

    哈佛大學詹姆斯·S.戈登教授說過:抑鬱可以是一種危機,既是危險,也是機遇,可以讓我們更加自知,自我療愈,它更像是一個人生旅程,有一些人在這裡,改變了固有的模式。

    當我們真正聽到抑鬱想給我們傳遞的資訊,我們才能真正地,找到執念,去緩解抑鬱。

    但這個過程,需要一個強大的內心覺察和梳理。

    我們都需要反思一下:

    自己的抑鬱,究竟是來自什麼目標和執念。

    從個人成長方面。

    這些目標可能是——

    1.成為“完美小孩”;

    2.超越同齡人的懂事;

    3.時時刻刻要贏;

    成為一個關係和諧,但自我壓抑的老好人

    ......

    從社會角色方面。

    這些目標可能是——

    1.永遠要做好;

    2.短時間內搞定不可能實現的專案;

    3.或者扮演某一個或某幾個完美的家庭角色

    ......

    有沒有發現,這些目標,看似都是自我要求,但事實上,都是外部對我們的要求。

    我們很難在裡面獲得真正的動力,只是不斷消耗自己,去夠到那個高高的地方。

    只有當我們探索到這裡時,療愈才可能開始發生。

  • 2 # 善世服務外包

    每天缺乏活力

    對很多事情提不起興趣

    逐漸失眠,食慾和體重雙雙下降

    絕望感,覺得生活沒意思

    情緒低落,不願意和他人交流

    有明顯的壓迫感

    控制不住奔潰流淚的衝動

    ......

    當你經常有這些感覺,多半不是情緒低落就是抑鬱了。據世衛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患者多達3.5億人。2017年資料顯示,中國抑鬱症患者人數已達9000萬,就醫率卻不足10%。

  • 3 # 老張醫生聊健康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型別。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情和尊嚴哪一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