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出生後,很多新手爸媽總是被一些荒唐的育兒謠言所迷惑,說說都有哪些?
3
回覆列表
  • 1 # 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這5大育兒謠言太坑人,不少家長在這吃了虧,你還在犯嗎?

    育兒路上,我們常聽到一些聳人聽聞的謠言,而愛子心切的父母們甄別育兒知識時難免出錯,讓寶寶遭了不少罪。

    今天總結5條寶爸寶媽們平時容易遇到的育兒謠言,幫助大家少走彎路。

    1、可以給1歲以內寶寶使用兒童醬油?

    很多家長買東西時,看到有標註【兒童】字樣的醬油、雞精或味精等,就十分放心地買來使用,並且認為1歲以內的寶寶也可以新增。

    闢謠:

    1歲以內寶寶的食物中不適合新增鹽、雞精或味精;醬油、食醋、醬等調味品。某些【兒童】調味品中的含鹽量、含鈉量,甚至比成人醬油還高。

    做法:

    1歲以內的寶寶儘量嘗試食材的原味。即使寶寶1歲以後也應逐步嘗試口味清淡的食物,儘可能少量使用兒童醬油、雞精或味精等調味品。

    2、寶寶抱著睡不好?

    一聽到寶媽反應:孩子總是要抱著才肯睡,一放床上就醒了。很多人都會說:“不能一直抱著孩子睡,這樣會養成抱睡習慣的。”真的是這樣嗎?

    闢謠:

    這要分時間段來看。小寶寶剛從媽媽肚子裡出來,缺乏安全感,腸胃容易不舒服,喜歡被抱著睡很正常,理應多抱抱。但是,寶寶3個月以後要適度改變,讓寶寶適應在床上入睡。

    做法:

    寶寶3個月前,抱著寶寶入睡後,將寶寶輕放床上,注意動作儘可能地輕和穩。不要長期抱著寶寶從入睡到醒來。寶寶3個月後,培養寶寶床上入睡。可以先把寶寶放在床上,媽媽躺在一側,並用雙手輕拍寶寶胸前,並輕唱歌謠等哄其入睡。

    3、寶寶經常感冒是免疫力低?

    很多家長都認為寶寶經常感冒是免疫力低造成的,於是盲目地給寶寶吃益生菌或者補充免疫增強劑。

    闢謠:

    寶寶感冒,可能是天氣多變晝夜溫差大有關;也可能與寶寶挑食,不吃主食愛吃零食有關;還可能是寶寶免疫系統尚未完善有關等;並不一定是寶寶免疫力低下造成。

    做法:

    建議孩子均衡飲食,攝入多樣化食物。尤其是富含維生素的西蘭花、西紅柿、獼猴桃、橙子等。多帶寶寶參加戶外活動,增強運動量,加強身體鍛鍊。寶寶發燒超過38.5℃,一定要立即去醫院就醫。不提倡盲目地給寶寶吃益生菌或補充免疫增強劑,來提高免疫力。

    4、乳牙遲早要換,蛀了也沒事。

    一些長輩認為:孩子乳牙最後終歸要換,就算蛀了也沒事。再加上孩子刷牙總哭鬧,刷牙這事兒也就“三天曬網,兩天打魚”。

    闢謠:

    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乳牙蛀了,影響是深遠的。不僅會掉牙,長齲齒;還會影響恆牙萌出後長不齊,甚至發展成一輩子牙痛。

    做法:

    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後,家長就要注意寶寶的口腔清潔,用紗布或手指牙刷幫其刷牙。堅持讓孩子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如果寶寶刷不乾淨,家長最好再幫寶寶刷一次,尤其是牙齒和牙齦的連線處要重點刷。定期帶孩子檢查牙齒,及時做好預防和調整措施。

    5、出牙晚、走路晚、長得慢都是缺鈣惹得禍?

    很多父母過度擔心孩子,碰上有關孩子的一點事兒,都會疑心是不是孩子缺鈣?於是,從各個方面加緊給孩子補鈣。

    闢謠:

    出牙早晚主要是與遺傳和牙齦是否受到了足夠刺激有關,和缺鈣無關。

    走路早晚主要與寶寶的腿部力量是否足夠,和缺鈣無關。

    長得慢與遺傳、睡眠、生長髮育快慢等因素有關,不能簡單歸一。

    做法:

  • 2 # 滿天星媽媽

    我聽過最荒唐的育兒謬論中,第一應該就是小寶寶要掐乳頭。說男寶寶不掐乳頭長大以後走路會喘,女寶寶不掐的話以後當媽媽了會乳頭凹陷不能餵奶。剛出生的小寶寶乳頭是不能掐的,如果掐破了很有可能會感染的。

    第二就是剛出生的小寶寶要剃胎頭,眉毛也要剃,這樣多剃頭髮會越長越好的。小寶寶的毛髮能保護頭皮,剃光了有可能會傷到面板,還讓頭皮裸露在外面沒有保護屏障了。

    第三就是拿母乳黑寶寶擦臉,寶寶面板會越來越好。母乳裡富含脂肪,糖等很多營養物質,這些塗在臉上幹了之後會很黏膩乾結,小寶寶面板很嬌嫩,會受傷的。

    第四就是新生兒要綁腿,不然以後走路腿不直。這根本就是沒有根據的臆想。新生兒剛從母體裡面出來,剛從蜷縮成球的狀態舒張開,關節肌肉神經每時每刻都在飛速生長,給他綁起來只會造成寶寶發育受限。

    第五就是小寶寶不吃鹽沒力氣。小寶寶的口腔是很敏感的,基本上從母乳裡面就可以獲得充分的Na ,而且加了輔食以後很多食物裡面本來就有Na 的存在,不需要額外加鹽,鹽只是調味品本身沒有任何營養,吃多了鹽只會讓寶寶養成重口味的習慣,影響之後的身體健康。

  • 3 # 歡樂雙胞胎日常

    讓一個剛剛出生的寶寶喝白開水就是我經歷過的最荒唐的育兒謠言了。那時剖腹產完我還在手術室縫合沒回來,寶寶被先抱回病房了。結果一個親戚就主張給寶寶喂水。等我發現時就已經被喂進去了。寶寶剛出生喝的第一口最好是母乳,確實沒母乳的話第一口也要喝配方奶,不能給新生兒喂水,六個月以內沒特殊情況都不需要喂水。

  • 4 # 肯定式教養

    謠言一:棍棒底下出孝子

    這真的是最奇葩的育兒理念。棍棒底下打出來的,絕對不會是孝子。棍棒底下打出來的孩子,即使溫順聽話,那也是出於恐懼,絕對不會是出於對父母的愛才去孝順父母。

    謠言二: 男孩窮養,女孩富養。

    經常聽到同齡人和身邊的人說起,如果生個男孩子,那就窮養,如果生個女孩子,那就富養。我想說,都21世紀了,男女平等,不要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但也不要重女輕男。

    謠言三: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我的父母,我同學朋友的父母,很多都是紅臉白臉搭配著養孩子。比如我小時候,爸爸特別嚴厲,做錯了事就嚴厲的批評,爸爸批評完,媽媽再安慰。

    我想說,孩子不僅需要媽媽的愛,也需要爸爸的愛,太嚴厲的父母會阻礙溫情的流通,父母與子女之間情感的堵塞,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也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婚姻觀念。

    謠言四:給剛出生幾天的寶寶擠乳頭,可防止乳頭凹陷

    新生兒無論男寶還是女寶,用手觸控其乳頭都能摸到大約花生粒大小的硬核,這個稱為奶核。老輩人認為應該給新生兒(尤其是女寶)擠奶核,如果不擠的話會導致乳頭塌陷,成年後會導致哺乳障礙。

    其實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新生兒的奶核以及乳房腫脹的現象主要是受到母體中的雌性激素影響的結果,經過臨床研究發現,新生兒的奶核一般在2到3周內就會自行消退,所以說沒有必要給孩子擠奶核。另外擠奶核還可能會將乳頭擠破,細菌會趁機侵襲入體,從而造成乳頭紅腫及發炎的症狀,嚴重感染的會導致乳芽腐爛甚至會導致一側乳房缺失不發育,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謠言五:新生兒一定要睡平頭,這樣才美觀

    華人對平頭的偏愛,外華人表示很不能理解。其實這和中國的傳統有關,平頭會使孩子的面容變大,更符合“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的傳統審美。經常有一些老人評價一位媽媽合不合格的標準之一,就是媽媽有沒有堅持讓孩子睡成平頭;還有一些老人以自己當年為了讓孩子能有一個漂亮的平頭而徹夜不睡當作炫耀的資本。

    事實上,華人偏愛的平頭,在國外被稱為“扁頭綜合徵”。一方面人為的限制頭骨的發育,孩子會因為這種反自然的行為而煩躁不安,影響孩子的睡眠和發育。另一方面平頭一旦形成,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因為頭顱變形而影響腦容量發育,嚴重的會危害嬰兒早期智力發展,甚至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視力。可以說是百害而無一利!

    謠言六: 給新生兒綁腿,長大後腿會又長又直。

    給寶寶綁腿是非常不科學的,千萬不要強行給新生兒綁腿,這樣會傷害寶寶的正常發育,還有可能傷害寶寶的骨骼。這種舊觀念一定要摒棄掉。

    謠言七: 紙尿褲會導致O型腿。

    關於穿紙尿褲,有很多不實的謠言,比如,穿紙尿褲會導致寶寶O型腿,導致寶寶紅屁股,寶寶兩歲之前還沒有形成自主上廁所的能力,穿紙尿褲是最科學合理的一種護理方式。

    白天,三個小時左右換一次紙尿褲,寶寶既不會紅屁股,也不會O型腿。晚上穿一片尿不溼,可以讓寶寶睡一個安穩的整覺。

    謠言八:.剃胎頭,會讓頭髮長得又濃密又黑。

    很多老一輩子的人,甚至現代人,會給剛出生的孩子頻繁的剃頭髮,認為剃頭髮可以讓頭髮長的又黑又密。目前為止,還沒有科學研究支撐這樣的做法。

    寶寶太小,盲目剃抬頭,有可能由於手法不熟練剃傷寶寶面板,造成感染。

  • 5 # 清淡的辣媽

    我這裡正好有幾個網友分享的荒唐育兒謠言!往下看↓

    荒唐的育兒謠言1

    廣西這邊說懷孕不能吃田螺,不然男寶寶雞雞會和田螺一樣小,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概是因為田螺寄生蟲多,編出來嚇唬孕婦的。

    還有懷孕家裡不能動工,不能搬家等等。

    孩子沒滿月不能抱著孩子去開門,孩子一哭,婆婆就說肯定是我抱著孩子去開門了,我?????

    我沒有母乳,奶粉寶寶,五個月71㎝,17.6斤,結結實實的。

    沒有母乳的媽媽千萬不要過於自責,每個人體質不一樣,只要科學餵養,寶寶就會健健康康的!

    荒唐的育兒謠言2

    孩子沒出生前很少關注育兒知識幼兒護理,一旦孩子出生後,翻閱各種育嬰幼兒護理知識,加入各種育兒微信群,其中不乏一些奇葩理論荒謬育兒謠言,比如嬰兒出生後把腿腳綁起防止長大後腿不直等等,最荒謬的最屬豬毛風。

    關於這個所謂的豬毛風,一直備有爭議。相信很多媽媽都聽說過,在嬰兒剛出生的一個月內,寶寶總是哭鬧不睡,睡覺只能抱著睡,一放床上就哭鬧不安。在老一輩的思想裡就是嬰兒背上的豬毛風作怪,要去掉豬毛風嬰兒才不會哭鬧不止。

    豬毛風其實就是在寶寶的身上會有很多細細的汗毛,尤其是背部更為明顯,用蜂蜜或母乳等粘性的液體,揉搓寶寶背部,這些毳毛底部覆蓋在胎脂裡,還未長完的部分一起被搓出,最後打結成團成了黑刺,這叫新生兒毳毛,民間所說豬毛風。

    嬰兒面板嬌嫩,這種無法會引發嬰兒面板的一系列問題。

    荒唐的育兒謠言3

    用白酒放水裡給初生嬰兒洗澡2把屎把尿3懷孕的時候床墊太軟,說不得移動家裡的傢俬傢俱,硬生生把腰睡壞了4不准我貼黑白卡片到牆上,純粹迷信,受不了,一大堆事說不完的荒謬

    荒唐的育兒謠言4

    寶寶的乳頭要擠出來;綁腿腿才會直;尿不溼會紅屁股;扁頭才好看,後腦勺後面要墊本書; 頭髮要剃光才長得快 ;早早的把屎把尿 ;捏捏鼻樑就會變高

  • 6 # 栗子媽媽說育兒

    有了 寶寶之後,想學著做一個科學的方式帶孩子的媽媽,平時會看一些書籍和醫院發的育兒手冊,瞭解一些育兒知識後,我就發現在帶孩子這個圈子裡,有很多的育兒誤區,特別是在老一輩人的身上體特別大。

    謠言一、奶粉比飯有營養,兩歲之前不吃飯

    我有個鄰居五十多歲,她媳婦生下孩子四個月就離婚走了,小孩留給了男方,後來孩子爸爸也出去工作, 孩子就由奶奶帶,孩子很能吃奶粉,她家裡買奶粉全都是成箱子買,這吧很好理解,孩子小吃奶粉正常。

    慢慢的孩子到了一歲,該吃飯的年齡了,奶奶還是隻讓她喝奶粉,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還總是說喝奶粉好,奶粉營養多,比吃啥都強。

    就這樣,孩子長到兩歲半就上幼兒園了,吃的飯不超過五頓。

    不可否認,奶粉的確有營養,可以滿足小寶寶的生長需求,可是隨著孩子長大就必須要新增輔食,特別是一歲後到兩歲的孩子,奶粉的營養已經不夠孩子要求了,這個時候給孩子吃飯不僅可以滿足他的營養需求,重要的是孩子應該逐漸從奶類轉向飲食,直到兩三歲飲食習慣成人化,這關係著孩子的飲食習慣的養成。

    謠言二、寶寶要吃有味的東西、水也要加點糖

    我媽就是這樣,只要一看到寶寶不愛吃飯就說我給孩子做的飯寡淡無味,孩子才不愛吃。

    有次我媽給寶寶煮了面,我嚐了一口是很有味,有鹽味、十三香味還有雞精味,我沒有把飯給寶寶吃,我自己吃了。

    每次寶寶不愛喝水,我媽就開始嘮叨:“白開水孩子肯定不愛喝,放點白糖或菊花精呀!”

    其實寶寶並不像老人說的口味這麼叼,寶寶的飲食上口味就應該清淡不放調料少加鹽,過早的像大人一樣吃鹽和調料會加重寶寶腎臟負擔影響發育,還會引起寶寶重口味。

    喝水也是一樣,溫白開水就是最好最健康的選擇,不需要新增糖。

    選擇健康的方式才能讓寶寶好好成長。

  • 7 # 孕育大咖

    婷婷是一個新手寶媽,上個月剛生完寶寶,自己沒有帶孩子的經驗,就讓婆婆和自己一起照顧,婆婆看到娃的腿有點彎曲,就用布條給孩子綁腿,希望他的腿能更直一些。婷婷看到了立馬制止了婆婆,告訴她,寶寶骨骼比較軟,長大以後腿就會慢慢變直,綁腿不僅會束縛寶寶的生長,而且也會磨損他的面板。相信,婷婷家出現的這種錯誤帶孩子現象,很多家庭也會存在吧!除了這個,以下的育兒謠言你是不是也正在做呢?

    寶寶出生三天自帶口糧

    很多長輩都會說寶寶出生3天內不需要餵奶,只喂水,等寶寶把胎便排完了,再正常餵養。這樣的說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成年人3天不吃飯都會覺得身體很虛弱,更別說是剛出生的嬰兒。況且,寶寶出生後,要及時讓寶寶吃奶,刺激乳房才能保證之後的乳汁越來越多,維持他的正常發育。所以,這個謠言不能信,很容易斷了寶寶的“口糧”。此外,很多媽媽第一次餵養之後,奶水分泌過多會漲奶,胸部腫脹,讓媽媽苦不堪言,建議媽媽這個時候穿戴哺乳內衣,能放鬆胸部,減輕壓力,緩解疼痛感,這樣寶媽就不用為漲奶這件事發愁了。

    順產的寶寶更聰明

    孩子的智力一方面和遺傳因素有關,另一方面主要是看後天家長、老師的培養,和媽媽分娩時的方式是沒有關係的。不管是剖腹產和順產,對孩子的智力是沒有太大影響的。不過順產時,胎兒的頭部和肺部能感受到子宮的壓力,這個過程,可以鍛鍊他的心肺功能,出生之後,寶寶呼吸會更通暢一些。所以,選擇順產也是有好處的,但是不能夠提升寶寶的智力,家長別被騙了。

    寶寶怕冷,出門多穿衣服

    寶寶月齡小,身體抵抗力差,天氣稍微一變冷,家長就喜歡給他穿的厚厚的。特備是秋冬季節最為明顯。其實,寶寶對溫度很敏感,代謝速度很快,本來就會比成年人更怕熱,如果穿的太厚,會出大量的汗,回家脫掉衣服很容易感冒。而且,持續讓寶寶的身體處於一個很熱的狀態,嚴重時,他會出現高熱、昏迷等症狀。平時家長照顧寶寶日常生活時,注意給他適當保暖就可以了。

    發燒捂出汗就行

    很多大人發燒時,喝點熱水,躺在被窩裡捂捂汗,症狀就會減輕很多。所以,很多家長就會效仿這種方式來讓寶寶退燒。如果經常這樣做的家長,那真是大錯特錯了!寶寶和大人的抵抗力差很多,寶寶發燒時,如果捂的太嚴,只會適得其反,這樣做非但不利於身體散熱,寶寶體溫調節能力很弱,容易造成體溫持續升高。所以,當孩子發燒時,父母除了及時服用藥物,還要做好對寶寶身體的散熱降溫工作。

    總之,科學育兒很重要,有些謠言非但不能讓寶寶快樂成長,還會危害他的健康。文章中提到的這些謠言家長要避開,那麼,你們還聽過哪些沒有科學依據的育兒方法呢,可以說出來,一起交流一下。

  • 8 # Emma6145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每位寶媽們都關注著孩子的一舉一動,那麼你有聽過育兒謠言嗎?

    最容易上當的9條育兒謠言,你被坑過幾個?

    寶寶的成長牽動著萬千父母的心,相信很多粑粑麻麻們都聽過別人說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做的“育兒經”。可是,這些廣為流傳的“育兒經”,其實很多都不科學!

    謠言一:光喝母乳營養不夠

    永遠記住一句話,母乳才是寶寶最好的食物!母乳可以極大的提升寶寶的免疫力,光這一點就可以打敗所有奶粉。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出生後前6個月,要儘量“純母乳餵養”,並堅持母乳餵養兩年或兩年以上。

    謠言二:為了營養均衡孩子頻繁換奶粉

    頻繁更換奶粉對寶寶的腸胃來說是一個挑戰,轉奶時期,寶寶的腸胃需要一段適應時間,只有逐步替換,才能保證寶寶順利過渡,接受新奶粉。

    謠言三:寶寶發燒捂出汗就會好

    有些家長認為寶寶發燒只要捂出汗燒就會退,其實這種做法極其不科學,而且會對寶寶造成傷害。寶寶的新陳代謝遠比大人旺盛,給寶寶捂得太多影響機體散熱,會導致寶寶身體周圍環境溫度過高,可能會出現其體溫上升、高熱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狀,造成“捂熱綜合症”。

    寶寶發燒時應及時適量地減少衣物,不能一味地包裹,可用溫水擦洗身體並補充足夠的水分,發熱超過38.5℃或持續發熱時要及時就醫。

    謠言四: 輔食第一餐加蛋黃

    蛋黃中某些營養成分,並不易被寶寶吸收,過早餵食,還可能誘發過敏。首次新增輔食,要考慮寶寶的腸胃功能,輔食第一餐最好給寶寶從米粉開始加起,米粉中含鐵,可以補足寶寶需要的鐵。

    謠言五:6個月後不吃鹽沒力氣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年)》,對於6-12月嬰兒來說,每天需要350mg的鈉。一般情況下,正常進食的寶寶完全能夠攝入足夠的鈉來滿足生理需要,也並不會導致寶寶無力。所以說不是不給孩子任何鹽分,只是在一歲以內不需要額外新增。

    謠言六: 尿不溼會造成羅圈腿

    形成羅圈腿常見兩種原因——佝僂病和不良生活習慣。佝僂病一般是由維生素D缺乏所引起的,所以要遵醫囑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也要帶寶貝常曬太陽。尿不溼的實際作用只是減少了寶貝更換尿布的次數和清洗尿布,並沒有資料表明使用尿不溼後會形成羅圈腿。所以,使用尿不溼形成羅圈腿的說法沒有依據。

    謠言七:抱起來搖晃孩子會使孩子易睡

    嬰幼兒在一歲半前是腦發育高峰,而且出生後額葉未完全發育,腦組織的發育慢於顱骨的發育,因此顱內空腔較大,劇烈的活動頭部會導致“搖撥浪鼓效應”,而最常見的是硬膜下積液,所以,不應抱著寶寶用力搖晃。

    謠言八:孩子不能吹空調

    專家建議,可以適當地給寶寶開空調。不過,想要讓小傢伙吹空調不著涼可是要注意很多細節哦。要注意不能把出風口對著寶寶;不要反覆的開關空調;寶寶身上有汗的時候不能開空調;建議把溫度設定在26-28度之間。

    謠言九:媽媽感冒後不能餵奶,更不能吃藥

    感冒是呼吸道傳播的以病毒感染為主的上呼吸道症候群,媽媽在感冒期間餵奶時只需戴上口罩,儘量別親吻寶寶,避免呼吸道的飛沫直接播散就可以了,這樣做是不會輕易傳染給寶寶的。哺乳媽媽感冒後,如果沒有發燒或嚴重咳嗽鼻塞,可不用服藥,多喝水多休息等待自愈就可以。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 9 # 早教王老師

    前兩年在自己帶孩子的過程就發現很多老一輩的“帶孩子經驗”都是道聽途說,並沒有科學根據的!為此和我家婆還爭吵了幾次。

    我分享一下常見的誤區吧

    謠言1:5歲前不分房睡,會缺乏獨立

    很多網路育兒專家都建議,孩子在5歲前應該分房睡,不然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獨立能力,甚至有建議寶寶6個月後就分房睡的。

    但是,對被逼著趕在“標準年齡”前分房睡的孩子來說,真的好嗎?

    我覺得順其自然最好。

    如果孩子沒有足夠的安全感的話,可以試著引導,但千萬不要強迫孩子一個人睡,因為分房睡的話,孩子和父母之間交流和相處的時間會減少,影響到親子感情。

    如果你的孩子準備好了,那麼可以分房睡。

    分享一個過早分房睡的案例

    曾經有個非常熱衷於國外育兒理念的媽媽,在孩子1歲的時候就開始分房睡,即使孩子哭鬧也依然堅持。

    慢慢地,孩子開始習慣一個人睡,卻也變得沉默,不愛說話。

    一次旅行的時候,這位媽媽原本打算跟孩子住在一起,卻聽到孩子說:“我不要和媽媽一起睡,媽媽從來也不喜歡和我在一起。”

    謠言2:男孩愛哭以後沒出息

    我們一直秉持著“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態度,認為男孩子應該要遇事堅強,摔了、受委屈了也不能哭鼻子,要有男子漢的樣子。

    但是男孩也需要發洩自己的情緒,一味的忍耐和壓抑自己的情緒,會影響到他以後的情感表達和心理健康。

    謠言3:剪睫毛會變長變濃密

    睫毛的長短和濃密,主要與遺傳和營養有關。剪睫毛不僅不會使睫毛變長、變濃密,反而會因為失去睫毛這層保護屏障,增加感染眼部疾病的機率,引發幼兒眼疾。

    讓孩子的睫毛自然生長就好。

    謠言4:給新生兒綁腿

    不少老人認為給寶寶綁腿,長大腿就會又直又長。其實綁腿阻礙了寶寶腿部的血液迴圈,也不利於骨骼發育,而且因為肢體活動受到限制還會給寶寶造成心理陰影,容易情緒煩躁、哭鬧或者沒安全感。

    謠言5:把尿比穿紙尿褲好

    當時帶大寶的時候就因為這個和婆婆產生了分歧,老人家堅持要給孩子把尿,認為紙尿褲不乾淨讓孩子紅屁股。

    一般寶寶的自主排尿功能會隨著神經系統、尿道的發育而完善,可在15個月後進行把尿訓練,太早的把尿會影響到寶寶的身體發育甚至造成肛部破壞。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讓我們一起把科學的育兒知識分享出去,幫助更多的寶寶健康成長吧!

  • 10 # 嘿呦喂哦

    一、孕婦和新生兒都要去胎毒

    不少孕媽在孕晚期的時候,都會被長輩們逼著吃各種所謂“去胎毒”的東西,什麼艾葉水煮鵝蛋啊,每天喝綠豆湯啊,竟然還有要喝湯藥的……民間也一直有給新生兒“去胎毒”的習俗,比如出生第一口應該喝黃連水,甚至還有喝葡萄糖水、薺菜水等各種“神水”的,這樣的事你幹過嗎?

    真相: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其實都沒有“胎毒”這一說法,孕婦在孕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就比啥靈丹妙藥都強。新生兒的第一口食物當然是母乳了,寶寶的腸胃那麼嬌弱,真經不起咱們這麼折騰呢!

    二、寶寶“上火”喝清火寶、奶粉伴侶

    寶寶有眼屎是上火嗎?寶寶有口氣是不是上火?孩子便秘了該不會是上火了吧……啥叫“上火”?寶寶出生後由於一些生理原因或餵養不當,可能會出現脹氣、放屁、排便費勁、便秘、舌苔白厚、長溼疹、眼屎等等問題,這些問題很多時候並不是“上火”導致的。

    媽媽們怕孩子“上火”,於是商家們來幫忙了,各種宣稱能“去火”的保健食品出來了。什麼上火就喝“清火寶”,寶寶喝奶粉易上火不消化要在奶粉里加“奶粉伴侶”,這些其實都不靠譜。

    真相: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在不能母乳餵養的情況下,配方奶粉可以滿足嬰兒6個月前的所有營養需求。各種針對配方奶粉的奶粉伴侶,其成分只會加重孩子的腎臟負擔,可謂是因小失大。

    三、寶寶喝米湯營養好

    之前就曾遇到過一個媽媽,寶寶快7個月了,新增輔食後不但不長體重,反而還越來越瘦。瞭解情況後才知道,家人因為擔心寶寶吃別的消化不好,所以輔食一直是以喝米湯為主。不少家長尤其是老人都覺得米湯營養很豐富,甚至比米粉、配方奶更好,其實這種認識是很片面。

    真相:寶寶開始新增輔食後首選含鐵米粉,米粥、米粉、配方奶的營養都比米湯更豐富。米湯營養密度太低,根本算不上是好輔食。

    四、給剛出生幾天的寶寶擠乳頭,可防止乳頭凹陷

    新生兒無論男寶還是女寶,用手觸控其乳頭都能摸到大約花生粒大小的硬核,這個稱為奶核。老輩人認為應該給新生兒(尤其是女寶)擠奶核,如果不擠的話會導致乳頭塌陷,成年後會導致哺乳障礙。

    其實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新生兒的奶核以及乳房腫脹的現象主要是受到母體中的雌性激素影響的結果,經過臨床研究發現,新生兒的奶核一般在2到3周內就會自行消退,所以說沒有必要給孩子擠奶核。另外擠奶核還可能會將乳頭擠破,細菌會趁機侵襲入體,從而造成乳頭紅腫及發炎的症狀,嚴重感染的會導致乳芽腐爛甚至會導致一側乳房缺失不發育,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育兒還是要科學,封建迷信不可取。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11 # 安然成長

    育兒謠言最迷惑新手爸爸媽媽了,新手爸媽不懂如何照料寶寶,往往容易聽信過來人,很多父母都被育兒謠言坑過。

    在全職帶孩子的過程中,我對很多說法都會抱有懷疑的態度,對產生懷疑的說法都會搜尋權威資料去核實,然後再找到科學方法解決問題。

    我來說說我聽過的育兒謠言吧。

    謠言1:女寶寶要擠乳頭

    這是我聽過最讓我接受不了的謠言了,想想都覺著疼的不行。

    這個謠言是從我婆婆口中說出的,有一次,我們一起去看望親戚家的小寶寶,是一個剛出生的小姑娘,婆婆告訴做月子的產婦要幫女寶寶擠乳頭,說不擠乳頭以後乳頭會凹陷,不能哺乳。我立刻反駁,告訴女寶寶的媽媽千萬不要給寶寶擠乳頭。

    為什麼不能擠乳頭呢?

    寶寶的面板嬌嫩脆弱,給寶寶擠乳頭容易造成乳房感染,嚴重的可能還會引起敗血症,還可能導致寶寶長大以後乳頭凹陷,不能母乳餵養。

    剛出生的寶寶常常會出現雙側乳腺腫脹,這是正常情況,出生兩週後會腫脹會慢慢消退,根本不需要做任何處理,更不能擠乳頭。

    謠言2:男寶寶要扯小雞雞

    這個更荒唐,難道是想“拔苗助長”嗎?拉拉扯扯會讓小雞雞長的更長?太荒謬了。

    我們家的男寶,出生沒多久就被人告知要經常拉扯一下寶寶的小雞雞。我果斷拒絕,萬一扯出問題那還得了,居然還真有人入了坑,不可思議。這樣做容易造成尿道感染。

    謠言3:新生兒剛出生要喝點糖水

    謠言說給寶寶喝加糖的水,孩子長大以後嘴巴甜,會說話。這種謠言居然還有人相信。那是不是出生的時候吃點墨水,以後就能成學霸呢?

    剛出生的寶寶是不能喝水的,更不能喝糖水。寶寶剛出生,腸胃功能並不完善,寶寶對糖分的分解能力不足,喝糖水容易給寶寶的腸胃造成負擔。

    謠言4:奶粉比母乳有營養

    想必這個謠言是奶粉廠商散播出來的吧。看似奶粉添加了各種營養素,但是,這些營養素的吸收率並沒有母乳中營養素的吸收率高。而且,母乳中還含有奶粉中沒有的豐富免疫因子,有利於提高寶寶的免疫及抵抗能力,吃母乳的寶寶體質更好。同時,母乳餵養比奶粉餵養方便很多。

    謠言5:寶寶加輔食後要加鹽,不然走路沒力氣,走路晚

    寶寶六個月就開始加輔食了,但是,六個月寶寶的食物是不應該加鹽的。加鹽會給寶寶的腎臟造成負擔,嚴重的可能導致腎臟功能受損。而且,過早吃鹽的寶寶成人後患高血壓的機率大很多。建議寶寶一歲之後再加鹽,同時也必須少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手機照片在清理記憶體時刪除了還能恢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