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攝影師愷愷愷

    首先明白 人文攝影 是我們常說的攝影裡的一種拍攝題材 他跟用什麼裝置 焦段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的 35mm的焦段 也不是一定必須的 怎麼拍攝人文攝影 其實跟你想要怎麼展示拍攝的題材 以及你個人擅長使用的鏡頭的焦段因人而定的 打個比分 我們熟知的經典的照片 阿富汗少女 就是採用的尼康的105的焦段

    所以說 出彩的人文照片不一定都是35mm拍的 只是35mm的鏡頭對於人文攝影的題材會比較合適 我們都知道35mm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接近於人雙眼同時觀察世界的視角範圍

    35mm作為一個小廣角 對於畫面的容納度是比較高的

    (拍攝於香港迪士尼)

    但是又區別於10幾毫米超廣角鏡頭的視角衝擊 更多讓人們在觀看照片時更多的是融入到照片的內容中去 而不讓鏡頭的透視過多的去幹擾人們對於內容的欣賞 因次 35mm是一個內容跟視角結合的比較好的焦段

    想要拍好人文攝影 我的建議就是 儘可能的先試著樹立一個大的主題 每次的拍攝儘量圍繞著這個主題來進行多方位的拍攝 拍攝前要有目的性 如果你喜歡看一些大師們的人物紀實的作品 你會發現他們大多在拍攝前都是先有立項的 或是展示某一個群體 比如侯登科的 《麥客》系列

    有了一個統一的主題影響下 你在拿起相機出門拍攝時 腦子裡就有意識的把拍攝作為一個"命題作文" 這樣日積月累下來 在同一個主題的拍攝下 你的作品就會形成一個系統的 可延續的狀態 當別人拍攝的作品最後展示時還在東拼西湊時 你的作品 就會圍繞一個主題有各式各樣的不同側面的照片 更有系統性 照片間有主題的牽引 你的作品的格調就會勝人一籌

  • 2 # 王者君也Vlog

    至於攝影會不會出彩,我認為不完全緊靠專業的裝置,獨特的取景眼光,角度,最重要的是用心拍出來的照片能傳遞到觀眾的心裡,這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 3 # 珠峰使者

    我認為什麼鏡頭都可以拍人文, 不一定限制在某個鏡頭和焦段, 拍攝出好的照片 主要是看你能否抓住那精彩的瞬間及感人的畫面。

  • 4 # 老渤海

    人文攝影必須使用35mm才會出彩的說法是很片面的。

    人文攝影使用什麼鏡頭會出彩,那就要明白什麼是人文攝影?

    我看了看手上的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第二版,裡面沒有人文攝影的說法。比較接近的是實景人像攝影、建築攝影、新聞攝影等的綜合。

    網上的說法很多,覺得這位網友說地很好:“人文攝影顧名思義就是以人或人的活動為拍攝物件的攝影。”“人文攝影的本質就是關注人的生活狀態的攝影活動.要反映人的本質特徵,包括生存狀態,精神追求,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等.民俗攝影屬於人文攝影,人文攝影屬於紀實攝影,它們追求的都是真實.人文攝影師不管用擺拍等方式去幹涉被攝者,還是純粹的記錄,只要畫面能傳達所要傳達的資訊,這照片本身就是人文攝影的作品.。”

    按照上面的說法,不同題材,不同環境,不同目的的人文攝影就需要不同的焦段。說“人文攝影必須使用35mm才會出彩”的提法是很片面的。

    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焦段進行創作。但考慮到抓拍,鏡頭的對焦速度更加重要。建議,選擇“大三元”的鏡頭吧,第一支上24-70F2.8, 第二支上70-200F2.8,還有14-24等鏡頭可選。選F2.8鏡頭是因為其對焦快,而不是光圈的因素,人文攝影F4 的光圈足夠了。

    這是我的看法,也是我的配置。

  • 5 # 隨心隨風911

    在奇葩的中國攝影界才會把35mm鏡頭定義為最佳人文鏡頭。歐美自由人文攝影師通常更喜歡用28mm和75mm鏡頭來拍人文。

  • 6 # 清風浮雲709

    人文攝影不是必須使用35mm鏡頭才出彩,用什麼鏡頭看個人習慣。

    但是,多數人文攝影師喜歡用35mm焦距鏡頭。

    一、35mm鏡頭是小廣角,他除了拍攝主體人物外,還可以拍攝人物所處的場景和環境。如果用廣角拍,可以拍攝更多的場景,但是主體人物不突出;如果用長焦鏡頭拍攝,主體很突出,但主體所處的環境交代的不清楚。所以35mm鏡頭,既可以交代人物,又能交代人物所處的場景,比較適合人文攝影。

    二、35mm鏡頭屬於定焦鏡頭。人文攝影,為了不干擾被攝主體人物,往往需要盲拍,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後,盲拍時,鏡頭大概能涵蓋哪些場景,拍多了心中就有數了。若是用變焦鏡頭,盲拍的成功率是很低的,因此35mm是最適合人文攝影的鏡頭。

    如果真喜歡人文攝影,還是配一隻35mm鏡頭比較好,若是偶爾拍拍那就沒必要了。

  • 7 # 畫說攝影

    照相機鏡頭林林總總,品種繁雜。人們還根據不同鏡頭所善長的作用賦予其不同的使命,什麼風光頭、人像頭、打鳥頭、紀實頭等等。

    其實,除了一些特殊行業,比如顯微、天文等鏡頭是專為拍攝某類景物而設計的(這些行業實際無鏡頭,只有儀器)以外,其它鏡頭的不同焦距設計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景別的需要。短焦距拍攝全景、標準鏡頭拍攝人眼視覺、中焦鏡頭拍攝中景、長焦鏡頭拍攝近景、特寫等,而並沒有特別規定這些鏡頭要去拍哪些場景、哪些物體。

    我們在使用鏡頭的時候,也是根據不同景別的需要而選用不同焦距。但是,由於有些物體有其特殊性,就必須選用一些特殊的鏡頭。比如拍鳥、拍動物,我們就必須使用超望遠鏡頭。但超望遠鏡頭並不是只能拍鳥、拍動物,體育賽事、重大的、不能靠近的新聞事件,也要使用這些鏡頭。

    人文攝影就是反映人類生活、反映社會現實的攝影門類。在拍攝此類題材作品時,所要面對的場景非常複雜,全景、中景、近景都會有所涉及,而僅僅依靠一個固定焦段的35mm鏡頭,顯然是不夠的。

    佳能35MM F1.8鏡頭

    35mm鏡頭並不是誰都可以用的,使用這款鏡頭必須要具有一定的攝影水平和構圖技能,能夠根據不同的場景,很快找到需要的機位和所需要納入鏡頭的畫面元素。用這款鏡頭更需要一定的個人素養和與人溝通的能力。由於35MM焦距過短,需要更多地靠近被攝人物,而這種靠近,不是一個剛拿相機學攝影的小白就有膽量和能力做到的。即使一個有經驗的攝影師,過於靠近人物,也會給人物帶來緊張感,甚至造成被攝者的拒絕,也有可能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或者就是被攝者發現你在攝影而故意擺POSS。一個素養比較好的攝影師能夠更容易被人所接受,更具有使用短焦距鏡頭的條件。

    其實,在人們已經對攝影司空見慣的今天,帶著一款變焦鏡頭上街拍攝,會給攝影帶來更大的便利,能讓你抓取到更多的場景。尤其是APS微單,既使一隻變焦比很大、焦距很長的鏡頭,其體積也不足同類型全畫幅鏡頭的一半,拿在手上也不會有招搖過市的感覺。高倍數的變焦鏡頭現在技術也非常成熟,具有了很強的實用價值,帶上這樣一款鏡頭,肯定比一隻固定焦距鏡頭更方便、更適用。

    鏡頭,要根據場景進行選擇,而不必侷限於某個鏡頭、某個焦段。如果你能用35MM鏡頭拍出優秀的人文攝影圖片,那說明你已經是攝影高手或是某某攝影家了。

  • 8 # 蒼狼足跡

    人文攝影是一個非常廣泛而又特殊的攝影題材,人文的概念不是人像,其攝影也與人像攝影是有區別的。人像攝影對光、影調、環境、人體語言等要求較高,對攝影者的攝影技巧、藝術表現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人文攝影更重視照片的真實性和片子所表達的內容,對照片的故事性、可讀性的要求更高一些。其表現手法與人像、風光、新聞等等攝影題材都有所區別。

    因此我認為,對於人文攝影來說,鏡頭的焦段多少不是主要的,用什麼鏡頭焦段要根據你當時所處的環境條件的情況來選取,不要拘泥於鏡頭的哪個焦段上。不知對否?請朋友們批評指正。

  • 9 # 銀鹽時代的鷗洋

    28mm涵蓋的資訊量太大,相對難駕馭;50mm涵蓋的資訊量太少,景深也淺,不利於抓拍;35mm透視不太誇張,可攻可守,景深好控制,以下照片是我最近用35mm手動定焦拍的。供參考。

  • 10 # 海哥攝影工作室

    人文攝影中沒有使用那個焦段的鏡頭會更出彩這一說,包括35mm的鏡頭。人文攝影,需要用一定的元素和資訊量來交待環境和人物的關係和關聯性。所以,一般選擇廣角鏡頭拍攝居多。但使用廣角特別是超廣鏡頭,會帶來畫面的變形。相對來說,35mm鏡頭拍出照片的變形程度不是很大,且拍攝的面面比較廣,能滿足人文攝影的一般要求。所以,一些人比較喜歡用這款鏡頭。但有些拍攝題材,如能合理使用超廣角鏡頭變形的效果,同樣也會使作品更加出彩。

  • 11 # 陽光山水1f6b

    什麼是人文攝影?目前還沒有確切的定義,我個人認為人文攝影如果用一句話來解釋,是不是可以這樣表述:忠實的記錄和反應一個民族生存方式的照片。

    人文攝影是記實的,不是擺拍,也不是後期製作完成的。所以用什麼鏡頭出彩與鏡頭本身關係不是很大,反而與拍攝現場情況和攝影師的使用習慣有關。我個人就習慣使用長焦抓拍人文照片,不打擾被拍攝物件,畫面自然生動。

  • 12 # 大地的記述

    說人文攝影必須是使用35mm的鏡頭有點絕對了。

    一般的人文攝影師多使用28一50mm間廣角鏡頭進行拍攝,使用廣角鏡頭可以貼近拍拍人物的臉和身體,拉近了被拍攝物件的距離,從而營造一種親切的感覺。

    廣角鏡頭還有一個優點:大的景深。這個特點使得攝影師可以不必嚴格地進行對焦就能迅速地進行拍照。

    在光線不足的時候,攝影師可以使用相對慢的快門速度拍照,如28mm鏡頭可以在1/30秒拍出清晰的畫面。

    廣角鏡頭拍攝時,要知道廣角鏡頭的使用技巧,否則容易出現因為放大透視效果造成畸變。

    使用廣角鏡頭近距離拍攝一個人的全身鏡頭,畫面的人物頭部好像大籃球,腳則小得可以穿下嬰兒的鞋。但聰明的攝影師會避開這種情況,站得遠一點進行拍攝,讓人物在畫面中顯得小一點。

    至於使用那一個焦段的鏡頭,視乎個人的使用習慣,沒有統一的標準。

  • 13 # 陌上小麋鹿

    35mm鏡頭焦段視角的包容度來講,確實是拍攝人文題材攝影的最佳焦段,但卻不是絕對的焦段。

    退一步24mm焦段適合拍攝風景,但同樣適合較大場景或人物眾多的人文拍攝;進一步50mm焦段適合人像拍攝,但同樣適合拍攝距離較遠情況下的人文,或人像特寫,區域性小品。

    35mm焦段就是比較符合人文攝影的中和點,掛機35mm定頭去拍攝人文的話,一個鏡頭就可以輕鬆搞定了。其實,更多的時候,掛機24-70mm去拍攝人文攝影,反而會更加得心應手。

    因此出彩的人文作品,不一定都是出自35mm焦段。但是出自35mm焦段的人文佳作一定很多。

    當然,同樣拍攝人文作品,還要看你傾向地理風景多一些,還是人物人像多一些,這種內容的不同,也直接決定著你焦段的選擇。對我而言,這也是為什麼我一般會選擇用24-70mm鏡頭去拍攝人文的原因了。焦段可選擇性大,自然拍攝題材的彈性空間就大。

    配圖:劉二強

  • 14 # 吳老哥的Vlog

    人文攝影35是最好的,不偏不倚,中規中矩,35mm視角和人的雙眼視角接近,比較能客觀反映現實。其實,在自媒體時代都用手機拍,手機一般就是相當於28mm的廣角。角度擺好了不變形也可以接受。不過更多的年輕人會用更廣的廣角或者魚眼鏡頭拍人文,也有拍的挺好的。這事不一定。

  • 15 # 張梁emilio

    35是很好的人文視角,每個品牌必爭的兵家之地。

    35也出來很多有氛圍有特色的經典鏡頭,35在廣角和標準視角的中間,35打破了50標準鏡頭是中規中矩,讓人文的題材有了更多述說環境的機會而又不像14-28的畸變,鬆散,更利於控制。

  • 16 # 天使帝國112233445566

    人文攝影用定焦35mm鏡頭確實比較適合,但不是隻有35mm焦段才能出彩。因為50mm定焦也可以拍人文呀,也能出彩。從28mm到50mm的焦距範圍都可以拍人文類攝影。能不能出彩主要還是取決於攝影師。

    所謂“人文攝影”,就是攝影者透過器材和技術所表現的、被攝體背後的社會意義,是攝影者的思想和思考。大家理解了吧,人文攝影表現的是社會意義,是攝影師的思想與思考。正所謂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它是一種思想、一種境界的表達。再往高了說,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有句話叫“我思故我在”,人文類攝影師那就好比是思想者啊!所以“人文攝影”與“人像攝影”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卻有本質的區別。

    建議嘛,要想拍好人文攝影真的不容易,首先過硬的攝影技術是必須的,不必再說。其次是你的閱歷、學識、對社會的觀察、對世界的看法、你的價值觀等等,都會對你個人思想的表達產生影響。看人文類攝影作品你一定要了解這張照片的時代背景,瞭解這個攝影師的時代背景。你要站在攝影師的時間軸上去理解他拍的作品有什麼含義,他要表達什麼。否則很多照片你會看不懂,你也不覺得好看,甚至覺得還挺難看。因為它不同於人像攝影,弄個俊男美女一拍,你看著挺帶勁的。

    再有就是多看看世界級人文攝影大師的作品,學習唄。比如法國的亨利·卡蒂埃-佈列松,(1908年8月22日-2004年8月3日),法華人,世界著名的人文攝影家,決定性瞬間理論的創立者與實踐者,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及"現代新聞攝影之父"。亨利·卡蒂埃-佈列松也是知名的瑪格南圖片社創辦者。他的構圖,抓拍都被譽為經典。下圖都是布姥爺的大作,咱們欣賞一哈。

    小男孩打醬油回來,興高采烈的神情。

    這個大哥想跳過水坑,一起跳就被布姥爺抓拍了,這就是決定性瞬間。

    這個顯然是布姥爺在思考戰爭對人類的創傷。

    上邊的都在全神貫注看錶演,下邊這哥們睡著了。這個對比有意思吧,布姥爺觀察人群多細緻。

    下面這張就是布姥爺,大家認識一下。

    布姥爺喜歡用萊卡相機+35mm定焦,一鏡走天涯,拍出太多傳世之作。很多人文類攝影大師都喜歡用這個焦段,因此35mm焦段又被稱為“大師之眼”。

    回答完畢。

  • 17 # 行走的波濤

    你這個題目不嚴謹,人文紀實類的題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任何一個焦段都可以,如果你拍不出來效果,那是你離的不夠近。35mm只是人文的一個最佳焦段。人文是比較難的,需要抓住瞬間而逝的精彩,可以使用連拍模式進行拍攝。

  • 18 # 高原看雲

    建議走出“拍人文必須用35mm鏡頭”的思維定勢,不是必須使用35mm焦距鏡頭才會出彩。

    一,35mm焦距鏡頭的確是人文攝影中經常用到的鏡頭。使用35mm焦距鏡頭,可以讓攝影人與被攝者離得足夠近,形成某種交流,能夠拍攝出一種觸手可及的迫近感。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文攝影都需要用同樣的視角、距離、空間感來表達。

    二,社會、人生千姿百態,記錄手法、表達方式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不可能都要用一個35mm焦距鏡頭來實現。

    同樣的場景,如果用更廣視場角的鏡頭,比如28mm或者24mm焦距鏡頭,可以記錄更多的前景和背景資訊,能夠更多地交代環境,也能更多地記錄現場人物的反應。

    三,如果用更窄視場角的鏡頭,比如50mm鏡頭,攝影人可以在稍遠的距離進行拍攝,或者說,在標準視距、以人眼視角進行拍攝。這樣拍攝的照片,迫近感有所降低,被攝者受到的來自攝影人的影響更小,能夠有更加自然的表現。對於在人文攝影中崇尚“不干預”手法的攝影者來說,這是更為理想的狀態。

    人文攝影大師佈列松,就是使用50mm鏡頭拍攝出許許多多世界級的人文攝影作品。

    四,人文攝影,當然也可以使用更長焦距段的鏡頭。85mm、105mm、120mm、200mm,甚至更長的鏡頭,也是可以使用的。“距離產生美”在這裡會應驗,被攝者不被打擾,呈現出更加自然的狀態。攝影人可以在比較遠的位置,靜觀被攝者的言行舉止,攝取其自然流露出的精彩瞬間。

    五,建議使用包括廣角、標準、中焦在內的變焦鏡頭,可以更加得心應手地進行人文題材的拍攝。“天機雲錦用在我”,不拘一格拍人文。不必只用一個定焦距鏡頭去面對紛紜繁複的大千世界。

    總之,人文攝影中使用35mm焦距鏡頭固然很多,但是,其它焦距段的鏡頭在人文攝影中也有比較多的使用。不必拘泥於35mm焦距鏡頭。完全可以從“拍攝人文必須使用35mm焦距鏡頭”的思維定勢中走出來,用不同的距離和視角觀察社會人生,拍攝出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

  • 19 # 立冬以後是秋天

    這麼說吧。50mm鏡頭相當於閉上一個眼睛看東西的畫面。

    35mm相當於兩個眼睛看東西的畫面。畫面寬度比50mm大,但是對焦距離更近一點。

  • 20 # 皇城東子哥

    任何攝影的實質是創作,即攝影師的思想表達和拍攝實踐。所謂人文攝影,比較寬泛的內涵應該是人類思想和文化透過攝影所進行的展現。35毫米鏡頭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即定焦和較寬的視野,這樣成像質量有充分的技術保證,同時構圖時也有利於將“人”和“景”較好地結合。也就是說人景的結合比較多地運用於人文攝影,可以透過無聲的視覺暫停表達豐富的思想情感,人景的結合容易交代主題發生的時空背景,從而易於產生共鳴。這是這款鏡頭比較通用的技術性特長,它同時還可以創造一些特殊的效果。對於創作來說,思想亦即創意是第一,裝備是實現表達的工具,裝備的效能是有限的,而思想和創意是無限的。以超常規的裝備依然可以拍攝出攝人心魄的照片就說明這一點。即便如此,“器利”有助於“功倍”,這也是多數人文攝影普遍但不是唯一以35毫米鏡頭創作的原因。充分發揮思想,充分運用哪怕是一隻鏡頭,都可以不斷創作出有意思的攝影作品。之所以常被稱為“人文鏡頭”是因為35毫米鏡頭最適合於人景交融,單獨景象和人物事件定格來表達內涵,在人像特寫上又有別於中長焦鏡頭,可以產生特別的視覺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生態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最好的出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