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的健身小哥哥吖
-
2 # 銀河91004996
因為李世民知道唐三代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而又聽李淳風之言還不能殺她!所以對武姓女子都不寵幸!十二年武則天無子女!
-
3 # 國民好菇涼81842961
武則天當年侍奉李世民時,容貌雖美,但心腸狠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由於少了必要的溫柔並且入宮較晚,所以一直未得到皇帝的賞識,對於武則天與李世民之間的交往流傳了一件這樣的故事:
有一天,風和日麗,唐太宗在一群妃嬪的擁簇之下來看馬。這之中就有武則天,她進宮許久,還沒 引起皇帝的關注。太宗圍著獅子驄轉了一圈,不由得嘆息:這真是一匹好馬呀,可惜就是沒人能馴得了。其他的妃嬪都默不作聲,一片寂靜。突然,武才人挺身而出,說:陛下,我能治服它!唐太宗吃了一驚。武則天說道:不過,我需要三樣東西。第一,鐵鞭;第二,鐵錘;第三,匕首。唐太宗說:這可不是馴馬的東西啊,你要這些東西幹什麼啊?武則天笑道:陛下,這馬如此暴烈,必須用特殊手段。我先用鐵鞭抽它,如果它不服,我就用鐵錘錘它腦袋,如果它還不服,我就一匕首捅了它。哎呀!唐太宗聽了心裡是哇涼哇涼的:面前這個小姑娘,說起話來這麼狠!一時半會兒他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過了好一會兒,太宗終於訥訥地說了一句:你真了不起。說完之後呢?這事兒就沒了下文,既沒有封官,也沒有賞賜。可見,武則天在太宗面前的第一次表現以失敗而告終。
從這以後,李世民便認為此人心狠手辣,不可近處,就更不會喜歡她了。
-
4 # 風欣兒
武則天為什麼被
李世民
冷落12年?武則天從13歲進宮當才人,到25歲也就是李世民逝世的時候,還是個才人。這足以說明,李世民並不重用她。那唐太宗喜歡什麼樣的女人呢?有一個女人是唐太宗終身愛慕的,她就是
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是唐太宗一生最敬重的女人。她從小知書達理,十三歲時嫁給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當了皇帝
之後常常想和她探討國家大事,但是,長孫皇后總是避而不答,她說:“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婦人,豈敢預聞政事?”意思是母雞打鳴那是家門不幸啊,我一個婦道人家,怎麼可以干涉國家大事?因此,無論唐太宗怎麼問,她都三緘其口
。那麼,長孫皇后是不是一個只關心柴米油鹽,對政治一無所知、不感興趣的人呢?當然不是。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第一,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個少年英雄,在他當秦王的時候,和父親
李淵
一起東征西討,建立了赫赫戰功。李淵集團最大的幾個對手竇建德
、王世充
等,都是李世民拿下的。功勞大了,他的野心也就膨脹了,不甘心只當秦王,他想當皇太子,進而當皇帝。在野心的驅使下,李世民和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
、弟弟李元吉以及父親唐高祖
李淵的矛盾
與日俱增。在這種宮廷危機的緊張氛圍中,長孫氏
怎麼辦呢?她謹小慎微,非常賣力地孝敬李淵,討得他老人家的歡心,同時委曲求全地拉攏李淵身邊的妃嬪,和她們搞好人際關係。這有什麼用呢?其實這等於在李淵身邊安插了許多眼線。這樣一來,李淵和其他兒子的一舉一動
,都盡收於李世民的眼底。兵法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長孫氏
在李世民獲取敵方情報方面立了大功。第二,在
玄武門之變
的時候,李世民與父親、兄弟的矛盾已經白熱化,要兵戎相見。李世民親自上陣,長孫氏則在秦王府鼓舞將士,勉勵他們奮勇殺敵。在夫妻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玄武門之變一舉成功,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寶座,長孫氏也因此成為皇后。第三,李世民做了皇帝后,勵精圖治。他唯恐自己做得不好,常常
虛懷若谷
地跟大臣們說:“我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你們一定要提出來,要直言己見。”臣子中魏徵做得最好。魏徵是個有名的諫臣,給李世民提意見是他的職責,而且他說話直截了當
,經常讓太宗下不來臺。有一天在殿廷上,他終於把唐太宗惹惱了。唐太宗回到後宮後怒氣難平,越想越氣,覺得自己顏面盡失,自言自語道:“會當殺此田舍翁!”就是說,我一定要把這個鄉巴佬給收拾掉!長孫皇后聽到這句話之後,不言不語
,娉娉婷婷轉身進屋,不一會兒穿著厚重的朝服走出來,對著唐太宗行跪拜之禮。朝服那可是皇后在重大場合穿的大禮服啊。唐太宗嚇了一跳,忙問:“皇后為什麼要對我行此大禮呢?”長孫皇后說:“妾聞君明則臣直。”如今魏徵敢於直言進諫,說明您是個非常英明的皇帝啊,所以我特意向您表示祝賀!唐太宗聽了龍顏大悅,同時也明白了皇后的用心:皇后這是在勸諫自己,做皇帝要有氣度,胸懷要像大海一樣,容納百川,哪能為了一點小事就要殺人呢!第四,長孫皇后是一個很賢德的人,但是由於太操心,身體又不好,三十六歲就撒手人寰了。她病入膏肓的時候,無論皇帝還是太子都十分著急。病篤亂投醫,太子承乾出主意說:“醫藥備盡,尊體不瘳,請奏赦囚徒,並度人入道,冀蒙福助。”想要赦免犯人,再多度一些僧人,為她祈福延壽。可是長孫皇后說:“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為惡。若行善無效,何福可求?”表示堅決反對。彌留之際,她對唐太宗說:您千萬不要重用外戚,現在我孃家人都已經當官了,可是您千萬不要讓他們當位高權重的大官,“慎勿處之權要”。為什麼呢?因為自古外戚干政沒有好結果,您要真對我好,真對我孃家好,就別給他們干政的機會。她還說,我死之後,千萬不要厚葬。我活著的時候,作為一個女人,無益於天下;死了,怎麼能讓國家浪費資財在我的葬禮上呢。真是一個簡樸而又識大體的皇后典範。
-
5 # 讀書增智
李世民不愛武則天,我認為這是正常的帝王之愛,不應該驚奇。試問自古皇帝有幾個深愛的女人啊?我認為皇帝的愛只是當時的心情決定而已。
武則天公元638年入宮,年僅14歲,而當時李世民已經39歲。選武則天進宮,更多的原因是她的父親武士彠曾資助過李淵攻打隋朝,後又因為李世民聽說她儀容舉止美,但是入宮後僅封為五品才人,十二年都未得到提升,所以由此推斷武則天在唐太宗期間並不得寵,所以就沒有愛字可言。我認為李世民不愛武則天的原因有二:
一:武則天雖然儀容舉止美,但是在後宮佳麗三千中,絕對不是出色的那個,所以不引起皇帝的注意是正常的。二:武則天為李世民馴馬事件,雖然引起了皇帝的注意,但是對於有野心抱負的女人對於皇帝來說,是不會招人喜歡的。他們更喜歡賢良淑德,溫柔可人,小鳥依人,讓他們有存在感的女人。 -
6 # 安意如
楊廣熱愛女色,驕奢淫逸世所皆知,李世民早年還算剋制,晚年卻不遑多讓。與隋煬帝一樣,唐太宗也有無數的女人,許是有遊牧民族的血統所致,對漢人的倫理不大在意,不管是弟媳(李元吉的妻子),還是表嬸(隋煬帝的皇后蕭氏,這朵“桃花”存疑),表妹(隋煬帝的女兒),他都照單全收。
他的大膽,無形中也影響了他的後代,無論是高宗李治,還是玄宗李隆基,對違背倫常的納娶,都沒有太大心理負擔。值得玩味的是,唐代深受儒家觀念影響的臣子們,對此也沒有太大的牴觸,反而掉轉筆頭,或深或淺的歌頌其帝王的愛情來。
普通男人有妻妾,帝王有嬪妃。女人、財富、權位是男人功成名就後的獎勵,這是心照不宣,毋須避諱的事,不然努力奮鬥個啥!只為理想而奮鬥的聖人,不是沒有,但屈指算來,寥寥可數。
太宗的女人中,有一位大眾深感興趣,不得不提的女人——武則天。
在唐太宗的晚年,他寵幸了選秀進入宮闈的山西武家的女兒,封為“才人”,賜號“媚娘”。即使如此,後來的女帝,當時的媚娘亦沒有獨佔三千春色。她在太宗的後宮中無足輕重(跟熱播的瑪麗蘇電視劇《武媚娘傳奇》不一樣),作為年老的男人,李世民所需要的,僅僅是年輕女孩的嬌媚可人,帶來的青春刺激。
即使是後來在武則天自己編撰的降服烈馬故事裡,太宗也不見得真心欣賞武媚孃的智慧和魄力。面對這個女孩無意間流露的咄咄逼人。他隱約感到不適,對這個外表嬌媚的女孩有了警惕心,隨後疏遠了武媚娘。
若非如此,武媚娘也許會沉溺於他的寵愛之中,不會有危機感,不會轉移目標,與太子李治眉目傳情,暗度陳倉。
-
7 # 如是史社
武則天長的“豐碩,方額廣頤”,“奇相偃月”,是唐朝的標準美人胚子。但是她14歲進宮,十二年一直在“五品才人”這個位置上原地踏步。而與她一同入宮的才人徐惠,已經升到了正二品“充容”。為何同樣美麗聰慧名聲在外的兩位女子,在李世民眼裡差別這麼大呢?我覺得李世民應該是真不怎麼在意武則天,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時機不對。武則天進宮是公元637年,頭年長孫皇后剛過世,太宗還沉湎於對長孫皇后的懷念中,對當時的“美少女”武則天視而不見是非常可能的。
第二,揣摩心思。武則天努力過引起太宗注意。太宗愛書法,她就去學書法;愛詩詞,她就琢磨詩詞,並且都像模像樣。而一個英明的帝王,被人揣摩心思,投其所好,是為大忌。
第三,個性強硬。當時西域進貢了一匹寶馬“獅子驄”,能夠日行千里,但是性情暴躁,沒有人能馴服它。這時,武則天卻說:“我只要三件東西就能降服這匹馬:一支皮鞭、一柄鐵錘、一把鋒利的刀子。我先用皮鞭把馬打得皮開肉綻;要是馬還不聽話,就用鐵錘敲它的腦袋,使它痛徹心肺;如果還不能制服它,就用刀子割斷它的喉嚨!
太宗喜歡什麼樣的女子呢?從長孫皇后和徐惠妃來看,他喜歡有才情,溫文爾雅,秀外慧中,懂得示弱,但又能以女性的溫和委婉規勸自己丈夫的女人。武則天則是會權謀,手腕鐵,很有男性個性特徵的女性,太宗肯定是不喜歡的。
第四,武則天出生後有個預言:唐三代後,武代李興。大約在貞觀後期,太白星顯現異時天象,李淳風確認:唐三代後,女主武王。據說唐太宗後來還因為這個預言冤殺了功臣李君羨,因他小名五娘子,爵位武連郡公,守衛玄武門,時任左武衛將軍……合上了“武”?“娘子”通女,太宗找由頭就給他殺了。
其實那個時代的人,包括太宗也是,大概根本就不相信會出一個女皇帝吧,但也肯定對這個可能應驗這個預言的武則天喜歡不起來,不殺已經是仁慈了。
綜上所述,太宗並不喜歡武則天。不過這也許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不然也不會有後來和唐玄宗的一段夫妻情緣。借用武則天入宮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的一句話:“侍奉的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
8 # 淮山飛雨
我覺得主要是三觀不合,其次是性格不投合。李世民很愛美女,但主要是愛女人味十足的美女,武則天卻是女漢子。
李世民最喜歡的長孫皇后,少好讀書,出嫁後也經常觀書,曾採古代婦人善事著《女則》十卷,以作自我警惕之用,又批評漢代馬皇后不能約束外家,使外戚干政。她死後被諡為“文德”。
李世民的燕徳妃,也就是越王李貞之母,十三歲入秦王府為貴人,個性純孝,沉靜幽閒,喜歡纂組詩文,後累遷至德妃。
紀王李慎之母韋貴妃,天資秀麗,性情莊簡,幼受詩教,飛筆能文,以良家子選入秦王府,貞觀元年冊為貴妃。
比武媚年紀還小兩歲的徐慧,也是有才學之名,被太宗召入宮中,入宮後仍然手不釋卷,文辭贍蔚,由才人遷至九嬪之一的充容。有一次太宗召見她她來晚了,做詩自辯道:“朝來臨鏡臺,妝罷暫裴回。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從這詩可見,她是嬌俏可愛的,而這可愛不是裝瘋賣傻,而是建立在她的七步詩才基礎上。
總體看來,李世民比較喜歡知書達理、溫柔賢淑的型別。而據《貞觀政要》記載,他自己年輕時性情剛烈,及至即位後,“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大嘆“為人大須學問”,從此折節讀書,克己復禮。但他的性格仍然很剛硬,常令群臣戰兢,只是他有意剋制,以能納諫為美德。這是他作為君王的一種自我修養吧。^_^
而武則天是什麼性格?
武則天自從父親去世後,兄長們對繼母和她們這些異母妹很不好,雙方懷恨很深,武則天在這種家庭環境成長,是比較早熟和有城府的。《新唐書》說她“才人有權數,詭變不窮”,“後(武后)城宇深痛,柔屈不恥”,她是有權變,能忍恥的。而從她馴服師子驄的豪言可以看出,她又頗有攻擊性甚至暴力傾向。
一個小才人能說出這樣不同凡響的話,李世民可能覺得“哎喲,不錯喲!”於是誇獎她志向豪壯。但一匹價值連城的寶馬,普通人不會因為它不受駕馭就把它殘殺的,武則天這種豪言所體現的價值觀,也未必真的被李世民認同。
李世民生前曾說過:“人有明珠,莫不貴重;若以彈雀,豈非可惜?況人之生命,甚於明珠!”
據《貞觀政要》記載,李世民曾有一匹駿馬,無病而暴斃,李世民認為養馬宮人失職,將要殺之,長孫皇后勸他,提醒他馬命雖然寶貴,但人命貴於駿馬,李世民怒意才解。
從這些事例看,我猜測武則天身上的暴力傾向恰恰有些像李世民,但李世民又認為這些是自己身上負面的特點,而希望自己能改掉,而長孫皇后對於李世民的暴躁行為總是勸諫的,李世民也願意聽,認為她是對的。所以他不可能對於武則天表現出的詭詐和暴力傾向感到真心的喜歡。而武則天的雄才大略並沒有機會表現出來,就算表現出來的,在文治武功的李世民面前,也算不了什麼,而其性格的負面則是李世民有意否定的。所以武媚娘做了十一年才人,也沒能得到一點點升遷。
對於武則天這樣有志向又覺得被埋沒的人,另尋出路,不顧一切改變命運,也是在所難免的了。
最後我們來欣賞一下長孫皇后的一首詩:
《春遊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 蘭閨豔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 簷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 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遠借問, 出眾風流舊有名。
後人常常因為長孫皇后的賢名而把她想象成一個古板端莊的形象,又把端莊和嬌豔對立起來,可是請看長孫皇后這首詩,詩中自況,她是一個非常非常美麗的女子,流露出的情緒也是自信滿滿、滿懷歡愉。這不是刻意做作的媚態,而是自然流露的嬌媚。
長孫皇后訪求美女作為丈夫的嬪御,毫不妒忌,似乎是在討好丈夫,可是她的不妒忌並非偽裝和受氣,而是沒有人值得她妒忌,她們在她面前都不值一提。就好比,你見過林黛玉妒忌晴雯,薛寶釵妒忌襲人嗎?不是一個檔次的。長孫皇后是美麗而自信的。據說李世民看到這首詩後“見而誦之,嘖嘖稱美”。其中頷聯兩句,不知是否啟發了曹雪芹,而使他寫出“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所以說,李世民並非不喜歡美女,而是武媚娘雖然讓人一眼就能看出其媚,但太宗後宮都是些出類拔萃的美女,他不可能一見個美女就昏了頭,而武媚孃的內在又不是太宗肯定和喜歡的一類,不怎麼寵愛她也就不足為怪了。
-
9 # 王海斌24834386
仔細看李世民最喜歡的都是賢淑有才的那種,長孫無忌,大小楊妃,美女可以喜歡,甚至那位蕭美娘都可以動心,但是美女的尺度把握還是很好的,好處就是沒有子因母貴,對長孫無忌的兒子始終是偏愛,即便長孫皇后已死,依然感情不斷,壞處儘管李治不適合當皇帝,還是沒有用隋煬帝的外孫做太子的勇氣,至於武則天,那種狠勁肯定不入李世民的眼,三觀不合是一定的
-
10 # 暢享明亮1706
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為什麼不喜愛武則天??因為武則天長得非常漂亮,且聰慧無比,所以一開始李世民是非常的寵愛武則天的,但是好景不長,武則天很快便因起性格和平時所作所為失寵了,後期李世民並不喜愛武則天,從李世民在位的時候她一直是個才人就可以看得出來。
從性格和處事上來講,李世民比較喜歡的是溫文爾雅,溫柔賢惠,行事勤儉樸素的女人,李世民最寵愛的長孫皇后就是那樣性格和處事的,反觀武則天太潑辣,且比較有野心的人,性格偏向於男子,所以她並不是李世民最喜歡的型別,因此自然很難得到李世民長久性的寵愛,後期武則天也意識到這一點。
有一年西域向唐太宗進貢了一匹“獅子驄”的烈馬,這匹寶馬十分暴躁易怒,烈馬難以馴服,李世民與其他人商議,怎樣才能馴服這匹烈馬,無奈李世民與他人商議了很久,但是仍然沒有討論出結果,這時候武則天自告奮勇的要訓馬,並向李世民請求要了三樣東西,訓馬用的鐵鞭,鐵錘,還有就是匕首。武則天便腰插鐵錘、匕首,手拿鋼鞭,慢慢地向烈馬靠近,烈馬馬上撅起蹄子不想讓她接近。武則天揮動鞭子就給了它幾鞭,趁著馬受驚的時候騎了上去。烈馬自然不會就這樣乖乖就範,只見它縱身躍起,想要讓武則天翻下馬背,武則天早有準備,他抓住馬的韁繩,舉起鐵錘就在馬的頭上狠狠敲一下。這下“獅子驄“最終還是被馴服了,乖乖地任由武則天驅使。
武則天雖然成功降住了烈馬,但是李世民看到了武則天的狠毒,李世民一直喜歡的是那種乖巧聽話的女人,就像長孫皇后那樣,自然對武則天的很多有所厭煩,自然不會太寵幸武則天,所以李世民在位的期間武則天就一直是個才人。
回覆列表
武則天這個女人心狠手辣。有一次唐太宗在馴馬,問武則天怎麼可以使馬聽話,武則天說不聽話就用鞭子抽它,再不聽話就用錘子錘他的頭,特別血腥了,唐太宗都被嚇了一跳。 唐太宗生性善良寬容,所以不喜歡那麼心狠手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