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律師宋偉
-
2 # 青年史學家
近代史學家當中,錢穆是不可不提的代表性人物。毫無疑問,錢穆擔得起史學大師的稱號。不過,現在很多人只是因為錢穆的名氣大而推崇錢穆,很多人知道錢穆是歷史學家,但是對於錢穆的具體史學貢獻則不是很清楚。那麼,錢穆的史學貢獻包括哪些呢?
首先是在中國學術思想史方面的貢獻。錢穆先生在辛亥革命後曾經當過一段時間的小學教師,1922年左右到廈門任教於集美學校。1927年,錢穆回到江蘇,在蘇州中學任職,期間,錢穆先生的代表作《劉向歆父子年譜》和《先秦諸子系年》陸續出版,兩書出版後,錢穆名聲大噪,顧頡剛、胡適等人前往蘇州去見錢穆。錢穆先生的這兩部著作在近代學術界具有發前人所未發的篳路藍縷之功。錢穆先生的另一部學術史著作《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則是他後來任教北大期間的力作。錢穆先生的學歷並不顯赫,並沒有碩士、博士學歷,但是能夠在其教書期間寫成學術界矚目的史學著作,足見其史學之天賦與才華。
其次,錢穆先生的史學成就還體現在公眾史學的普及上。從古至今,中國的讀書人都已自己的學問不為人知而沾沾自喜,但是錢穆先生在從事複雜、刁鑽的學術研究的同時,也積極普及史學知識。比如錢穆先生在西南聯大期間完成的《國史大綱》則是一部相對較通俗的讀物,在當時甚至一個普通的中學生都能讀懂。後來錢穆先生旅居香港期間所撰寫的《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等著作也是和《國史大綱》相類似的著作。
-
3 # 東風別業
謝邀,原本儒家人有內外之學,他們以六經為外學,以七緯為內學,合起來而有經緯。可是後來緯學被禁絕,只剩經學,至朱熹理學和八股,思想桎梏成,學術在東方死,再無思想家。至今,東方對四書五經特別是大學和中庸理解都是錯誤的。另一方面,東西方曾經有耶儒對話,更廣泛的漢學至今存在於西方,西方學術實際上是以東方古代學術為基礎的,並非是古希臘。西方學者曾經推翻西方神學,也推翻東方理學的神學,那就是真理論!探索並弄懂儒學真諦!使之脫神化,哲學化,西化,科學化,現代化,自然化,自然科學興起反哺哲學良性迴圈。具體來講就是黑格爾,他發揚了孟子的心❤,馬克思發揚了孔子的物。當然,他們二人不是直接以東方學術為基礎,而是以他們的前人對儒學漢學的研究成果形成的理論為基礎。推翻東西方神學理學他們用了較長的時間。到黑格爾,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神學脫胎換骨為精神現象,成功迴歸世俗,迴歸人文,可謂現代心理學的鼻祖。馬克思師承黑格爾,異質而發展出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理論。登頂哲學頂峰,至今西方學者無人超越。現代哲學是建立在心物二元論的基礎上的。而儒學的孔孟之道在學術,它的本質就是心物二元論!
-
4 # 亦二三讀書會
錢穆先生是經學大師,這是毋庸置疑的。
歷史學,錢穆先生是玩票。
舉個例子,《中國曆代政治得失》這本小書,蠻有名的,作為一個科普性作品,也很值得我們去看看。
但是作為一個歷史類作品,這本書裡的確有很多錯誤。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錢穆先生玩票的歷史類作品,去抹殺人家本專業的東西。
錢穆先生就算被稱為國學大師,也不是不可以。
回覆列表
我是從中國曆代政治得失這本書中瞭解錢穆大師的,瞭解一個人,就去讀他的作品,而不是聽別人所謂的評價。
這本書寫的是中國歷史上五個比較具有代表意義的朝代,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的各項政治制度,從宰相和皇帝的權力分配,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分配,賦稅制度、兵役制度、考試製度這幾個方面來講述這幾個朝代,並分析其利弊。
看完本書,不得不感慨錢穆先生確實是一代大師,其在當時中國的環境下能夠理性思考中國古代這些朝代政治制度的利弊,而不是以一句封建專制黑暗來一筆抹殺。結合當時的實際來分析制度的利弊,更是提出了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制度要順應的時代的發展變化而變化,制度剛開始制定時是好的,但過一二百年,一成不變,這制度也就成為壞制度了。
自己自詡為歷史高手,不論在初中,高中都覺得自己的歷史特別好,又對歷史感興趣,所以不自覺的把歷史當做自己的一點優勢。但讀了錢穆先生此書,才知道才疏學淺,歷史長河,浩浩蕩蕩,自己所知的僅僅是課本上那一點知識,而且還是些不知所以然的知識。
不知何時起,自己腦海裡對政治這個詞就不太感冒,總覺得這裡邊充斥著黑暗和勾心鬥角,所以不願意也無興趣瞭解。但其實自己這種觀點太片面了,須知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等各種制度都是社會生活中的基礎,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國家平穩安定的發展,首先要有完善合理執行的制度。
經典片段:
“我認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縱然有些可以從外國移來,也必然先與其本國傳統,有一番融合貫通,才能真實發生相當的作用,否則無生命的政治,無配合的制度,決然無法長成。換言之,制度必須和人事相配合。”
“就歷史經驗論,任何一制度,絕不能有利而無弊,任何一制度,亦絕不能歷久而不變。”
從本書中,自己瞭解到的第一個區別是皇帝和宰相權力的劃分,在自己印象中,一直以為中國古代社會就是皇帝的家天下,即使是宰相,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這個之下就是皇帝,但實際不是這樣的,中國古代反而更像是君主立憲時的英國,皇室和政府是分開的,皇帝是國家的唯一領袖,是國家的元首,象徵著國家的統一,宰相是政府的領袖,負責政治上一切實際的責任。這不就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嗎?只不過中國這種制度要比英國早了一千多年。所以說中國自秦漢以來,是封建政治,或者是皇帝專制,這是和歷史事實不相符合的。即使出現了漢武帝,那也是個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來侵佔政府的權力,但大多數還是宰相負責政府,至於到了明清,明朝朱元璋廢除宰相,就是為了加強皇權,實現皇帝獨裁,但最後還是導致了內閣以及司禮監等事實上的宰相。
一點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