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宮商角徵羽羽羽
-
2 # 科技漫漫說
人類有史以來,科技從來都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主導力量。當今世界,正處於資訊化時代向智慧化時代過渡的關鍵階段,人們對於科技的認知也確實值得探討。
科技是什麼呢?有人認為科技就是科學與技術的合稱,實際上,將其定義為科學理論應用於技術創新與實踐,可能更為恰當。
一般而言,科技可分為資訊、交通、生物、材料、能源、自動化及航天等諸多領域,可見,科技涉及到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技引領人類社會的進步。大約25萬年前,現代智人開始製作精緻的石器工具,並嘗試搭建簡易的居所,可算得上是科技的最初萌芽了。而得益於工具及武器等器物的精良製作,加之資訊互動(符號、語言等)手段的助力,現代智人最終得以進化為現代人類。
人類經過漫長的生產實踐,終於迎來了歷史性的契機,興起於18世紀60年代的工業革命翻開了人類發展史上的新篇章。從此,機器化大生產及電能的應用開始引領潮流,電燈、電話及汽車等科技成果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
可見,科技一步步地將人類引向光明,並時不時地造就幸運兒。
人是科技之本科技的發展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為了獲得快速、準確的彈道資料,迫切需要一種高速的運算工具,因而贊助與支援了計算機的研製,最終促成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的誕生。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演進,又促進了整個科技領域的發展,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各方面的需求。可見,科技歸根結底是為人服務的。
科技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在科技發展史上,許多發明創造都頗具爭議,比如電話、計算機及積體電路等等。因為,同一項發明往往有很多人在探索,只是在申報專利時間、研究細節等方面有微弱的差異而已。實際上,科技發展也是不斷積累的過程,沒有前人付出,哪有後人的突破。所以,牛頓說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會有所成就,這完全是大實話。可見,科技創新不是單人遊戲,而是眾人參與的集體活動。
所以說,科技的主體在於人,人類求發展而謀科技,科技促發展而助人類。
科技可能危害人類嗎?當AlphaGo戰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時,有人質疑AI智慧是否會超越人的智慧,甚至未來會傷害人類;
而當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爆炸以後,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責,擔心原子彈會給世界帶來災難。
其實,科技確實是一把“雙刃劍”,但其本身並沒有善惡之分,而應用科技的人卻有善有惡。因此,如何正確、可控地利用科技的力量,就成為了人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大課題。
結語科技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其對於整個時代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以計算機及網際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再次重新整理了人們的認知,其不僅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更是創造了極其可觀的價值,這一點從福布斯2020全球富豪榜即可窺見。
當前,智慧化時代呼之欲出,在新的挑戰與機遇面前,科技的力量到底會眷顧誰?如何在科技革命的潮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或許,科技大咖們也正在思考這個問題!
-
3 # 大威小生活
技術進步,勢不可擋。當前,掃碼刷臉技術已經日漸成熟,一些需要本人到場才能辦的事,刷臉也行。
現在大家使用最多的四大服務是,水電煤繳費、五險一金的查詢與提取、交通違章資訊查詢和處理、醫院遠端掛號。可以預見,只要職能部門更開放,更善於運用網際網路,會有更多的公共服務可在網上完成。
技術賦能時代,人人都是受益者。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技術大有可為!
回覆列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文化,科技等一路高飛猛進,取得了讓世界驚歎的成績。國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科技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們日常出行離不開的交通工具,從最初的馬車、老爺車、腳踏車,簡陋火車到現在的汽車、電瓶車、設施完善的火車,自主研發的飛機,又快又穩的高鐵等。如我們的溝通交流從最開始的書信、電報,大哥大到現在的按鍵手機,智慧手機。QQ,微信讓我們不管身在何處都可以隨時隨地聊天會面。日常購物從紙幣刷銀行卡信用卡付錢甚至去銀行轉賬到現在的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各種快捷支付,也許前兩年你還只是看到大城市使用這些支付方法,到現在連偏遠農村賣菜大爺都開始用快捷支付了(有的沒用,但是已經知道是什麼了)。從步行購物到現在可以網上購物隨時下單,快速收貨。大資料還能根據你的性別喜好同步向你推薦適合你的東西。
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人人參與科技,從科技受益體現的淋漓盡致。大資料,雲時代。隨時隨地的第一時間新聞報道,只要開啟手機即可關注瞭解,一些軟體更是可以直接讓你知道身邊感染者的人數和具體地方,讓你能有效規避風險。一些不作為的地方政府在網上的一舉一動都被國民矚目,基本是透明公開。在家的員工,學生,老師靠著網上辦公,網上課程無縫連結,不用面對面接觸即可。電視節目也雲錄製,讓喜歡的觀眾同步參與。太多太多的例子。技引領的時代,尚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確實也實現了一定程度的人人參與,人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