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皈依92929

    這要看你對親人的感情。如果是我無論失蹤多少年,親情仍在心中,無論親人在天涯海角,一但有訊息我就會找下去,我要活見人,死見屍,不會理會別人說什麼,找不到親人決不吧休!

  • 2 # J一個人的朝聖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

    有的人會一直堅持尋找,哪怕用盡一生也要找到自己的親人。這是我看到的一個故事,每每讀起總是淚如雨下。我用這個故事來說吧。

    就算只剩一口氣吊著,我也要找到你

    這天閒來無事看電視,無意中切換到了央視開辦的公益尋人節目《等著我》。在央視演播廳裡出現了一位老人。他穿著土土的軍綠色上衣,藍色的褲子,揹著迷彩大包,與演播廳裡的裝扮全然不相稱。他操著一口帶著濃重西北口音的普通話哽咽的說著:我來自甘肅,我叫王玉明。

    在他的揹包上貼著一張尋人啟事。尋人啟事上的照片,是一位眼窩凹陷的老人,這是他的老伴兒,老人哭著一遍遍說:只要我不死,我就一定要找到她。

    眾所周知,這個節目是一個溫暖人心的節目。每一期都有一個委託人,委託節目組幫他們找人。從2014年開播至今,這個節目幫助了不少尋找的人,講述著許許多多生離死別的故事,和久別重逢的感動...

    而在所有期的節目中,王玉明的故事多少有些不同。

    2018年,1月25日,19點。這是王玉明一輩子都忘不了的數字,因為在這一天,他的老伴閻寶霞走失了。在她走失之前,王玉明正在衛生間洗臉。閻寶霞看不到人,以為老伴出門了,就跑出門找老伴去了。等王玉明反應過來,老伴沒了人影。

    老伴丟了。

    更讓他擔心的是,閻寶霞患有阿茲海默症,她根本沒辦法自己回家。有人告訴王玉明,閻寶霞上了國道。王玉明報警,調了道路監控,看到了閻寶霞,但她走出監控後,再找不到她的身影。

    這是王玉明最後一次看到閻寶霞。

    大年初一,王玉明就揹著那迷彩大包出門尋妻。每次出門,王玉明都會帶這幾樣東西:200多張尋人啟事;撣灰的棍子;10瓶膠水;塑膠布;床單;薄被子;老伴給他做的一雙鞋。

    在尋人啟事上,寫著:不管是死是活,送人來20萬,打電話我去接人1萬元謝恩。

    王玉明不富裕,但他想賣房子來籌集這筆錢。他說:沒有閻寶霞,我要房幹啥?在外尋人時,王玉明從不睡旅店。他總是找個空地或者屋簷下,鋪上一張塑膠布,再墊上床單,蓋上被子,睡一宿。兒子心疼他,讓他找個旅店睡。他說:睡外面,可以看看有沒有流浪的人。他覺得,這些流浪的人裡,保不齊就有自己的老伴閻寶霞呢。但這種可能,其實微乎其微。在外人看來,王玉明是吃苦受罪最多的那個人。但在王玉明的認知裡,老伴閻寶霞才是最可憐的人。

    每時每刻,王玉明都在想,老伴餓了沒吃的;老伴冷了沒衣服穿;老伴熱出一身汗,也沒人給她洗澡。

    王玉明說:吃饃的時候想到她,我難過得咽不下去。

    王玉明是個很重感情的人,他總能記得人生中的一些大日子。他記得,1965年3月母親去世了。他記得,和閻寶霞結婚的時候,是1969年4月30日。他還記得,他們是2008年搬進新房,也是在這一年,老伴患上了阿茲海默症。正因為重感情,也為他千里尋老伴埋下了伏筆。

    在王玉明心中,除了愛意,還有深深的愧疚和虧欠。這份愧疚和虧欠,來源於他內心總是覺得,閻寶霞跟著自己,受了太多委屈,吃了太多苦。結婚時他沒錢,用戰友湊的十幾塊錢,買了兩個臉盆,買了四條毛巾,兩個鏡子,一堆水果糖。辦完婚禮,王玉明說:我真正有個家了,心裡熱乎乎的。閻寶霞生孩子,他還是沒錢,只能找村裡的接生婆接生,結果閻寶霞大出血。閻寶霞缺乏營養沒有奶水,王玉明只能去討羊奶給孩子喝。

    因為忙於處理各種家務事,他沒辦法陪閻寶霞,她一個人呆在屋裡,呆出了精神分裂症。王玉明只得把她送回河北孃家,讓岳母照顧閻寶霞和孩子,自己留在外地工作。1976年,他去河北嶽母家接閻寶霞時,卻遇上唐山大地震...為了補貼家用,閻寶霞賣過冰棒,一根冰棒能賺2分錢。第一天,閻寶霞就掙了兩塊錢。她把賺來的錢,交到王玉明的手上,王玉明也不花,只是用個布袋裝著,留作紀念。直到現在,他還隨身帶著這兩塊錢。閻寶霞受的這些委屈苦難,王玉明記了一輩子。

    每次接受採訪,他從來不說自己尋人有多苦,他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當年老伴的遭遇。他說:她受苦了,給我掙了這麼多錢,幹了一輩子的活,她走前啥都沒拿走,啥都沒拿走啊。2008年,王玉明一家搬進新房,他以為好日子要來了。

    但這一年,閻寶霞卻得了阿茲海默症。

    炒菜時,一盤菜能放三、四次鹽,鹹得吃都吃不下。王玉明給她買的衣服,她忘記放哪裡,就指責王玉明把她衣服偷了。王玉明花了近4萬元,給閻寶霞買了一份最高級別的養老金。因為他害怕,如果自己先去世,至少老伴也有一份養老金,不至於過得太悽慘。但王玉明沒想到,他還沒等到死別,就先遭遇了生離。

    在《等著我》裡,有這麼一個環節:一扇門背後,有一個椅子,如果節目組找到人,這個人就會坐在椅子上。王玉明激動地開啟門後,椅子上空空的。節目組並沒有找到閻寶霞。王玉明不明白其中的意味,一直東張西望,自言自語地說:閻寶霞呢?

    自上節目以來,王玉明哭了很多次,但沒有哪一次,能這麼傷心。

    即便已經被主持人告知,他們沒有找到閻寶霞後,王玉明還是沒有死心,一直盯著空椅子,他等待奇蹟發生...

    2019年,是王玉明和閻寶霞結婚的第50個年頭,用現在話來說,是金婚。

    即便老伴不在身邊,王玉明還是給她寫了封信。

    親愛的寶霞:

    這兩年你走到哪兒去了?一定受苦了吧。

    我們倆在一起已經50年了,你從2000公里外跟著我來到徽縣,受苦了。

    年輕時,你在老家勞動帶孩子,我們十幾年分居兩地生活,我們倆過著牛郎織女的生活,我們年輕的時候受折磨,現在老了,條件也好了,我說我們永遠在一起不分離,誰知阿茲海默症害死你了。

    你到底到哪兒去了?我欠你的太多了,你走到光明處,有好心人報個信,你的男人王玉明接你回家。

    節目之後,王玉明繼續踏上尋老伴之路。

    王玉明說:只要我不死,我一直要找下去,如果我死在外面,也算是和她同甘共苦了,再沒有遺憾了。

    2020年,是王玉明尋找老伴的第三年。

    我們希望,在這一年,王玉明能一切如願,早日與閻寶霞團聚。

    這個故事,我每次看都感動不已,心疼不已。一方面我希望老人繼續尋找,能早日找到自己的心愛的老伴兒,讓他們兩人不再繼續忍受別離之路,奔波之苦,遺憾之苦。畢竟人生就那麼短暫,希望他們能在有生之年早日團聚。另一方面,我又希望老人不要再繼續尋找了,可憐的72歲的高齡了,本來可以在家安享晚年享受天倫之樂,卻還要和老伴一起遭受如此痛苦,流浪奔勞在外……可我們、他們的兒女和其他人一樣,又不願意直接告訴老人不要繼續尋找,已經希望不大這種殘忍的話。也許正是尋找老伴兒的這種精神力量和希望,才讓老人能一直勇敢的追求下去。一旦打碎這種希望,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失蹤多年的親人,到底該不該繼續尋找,要視情況根據個人意願而定。希望那些一直在尋找的人,能夠最終找到親人。對於那些沒有繼續尋找的人,也不要太過苛責。畢竟那些走失的親人,他們自己也不想讓自己走失,他們也想呆在親人身邊。不管怎樣,尋找還是被尋找的人,他們都希望自己愛的親人,不管是否在身邊都能得到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非常時期,說說目前你們都是怎麼去上班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