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羅專區
-
2 # 麻雀也有明天DYJ
說起青訓,荷蘭說第二,估計沒人敢說第一。提到荷蘭青訓,就不得不提造星工廠阿賈克斯!
翻看荷蘭國家隊隊史,就是一部阿賈克斯青訓的風雲史。
克魯伊夫、博格坎普、荷蘭三劍客、克魯伊維特、範德法特、斯內德、西多夫、范德薩,到現在的德里赫特、德容、埃裡克森、維爾亨通等等,都是出自阿賈克斯青訓的青年才俊。
除了阿賈克斯,荷蘭其他得俱樂部也出現過有實力的青訓球員,比如當紅中衛範迪克,出自威廉二世青訓。
在亞洲,日本青訓冠絕亞洲。
日本足球有一個很經典的制度,那就是雙軌制。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日本一個小孩若是想要踢足球發展的話,是有兩種方式的,第一種就是很多國家都會有的制度,那就是俱樂部選拔。這樣的選人是合理的,因為能夠很快的選出一些天賦非常不錯的年輕球員,這些球員在很小的年紀就超出了很多同齡人的水平,他們就留在了俱樂部裡面發展。
但是也不是說所有的球員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展現出天賦的,有的人可能是在年齡更大或者是快成年的時候才迎來自己足球水平的突飛猛進,世界足壇也有的球員30歲左右的球員才迎來自己的巔峰,就比如義大利球星託尼,29歲的時候進球資料才開始猛漲。在日本,一般在小的時候天賦沒有及時展現,落選俱樂部的一些孩子可以選擇另外的一種成為職業球員的道路,那就是日本的校園足球,這也是我們現在中國青訓想要做的。
所以日本的雙軌制可能一看真的是很合理的,這樣的制度可以最大程度上選擇優秀的足球人才,而且選拔的基礎和範圍很廣。全國的校園和俱樂部都可以參選,這個時候你在想想中國足球運動員的選拔,只有那些從小就進入足球學校或者是青訓體系專門走足球這條路的人才有機會成為職業球員,但是這樣的人真的只是少部分人,這些人是代表不了中國足球的最高天賦水平的。校園足球能夠踢中超的是鳳毛麟角。
在日本,一個孩子的足球啟蒙是2-3歲,這個時候日本足協還會給幼兒園發關於培養足球球感以及團隊意識的手冊。按照日本的人口比例來看,全國有8萬多名專業的足球青訓教練,記住這裡是專業,不是說你興趣班的那種。中國在人口是日本10倍的情況下,註冊的專業教練員也只有4萬多人。
總之,中國青訓,路還很長,我們還屬於“門外漢”階段,在亞洲與韓日的差距越來越大,世界盃還遙遙無期。
-
3 # 醉言體育
成才率高的並不一定適合中國足球,相反我們近鄰日本和韓國的足球之路倒是可以給我們很大啟發和借鑑,畢竟同處於亞洲而且同處於東亞,擁有差不多的身體素質,別的國家我擔心學走樣。
☞國足就因為學習所以學到了今天不倫不類的地步
中國足球曾經學習過義大利足球,從幾何時意甲聯賽冠絕整個世界,被譽為“小世界盃”,所以我們開始學習義大利,學習義大利的防守反擊,學習他們的鐵桶防守戰術,最後防守是學到了,不過漏洞百出,反擊也是學到了,進攻乏力,後來學習德國足球的整體戰術素養,可學到最後素養沒學到整體退步是學到了,學習巴西足球的華麗技術,可學來學去我們創造力不足根本踢不出華麗的腳法,最終不了了之,再後來學習西班牙足球,可西班牙足球太深奧,卡馬喬不得不揚長而去……學了一大圈到後來什麼也沒學成,反倒是越來越退步。
我說這些的目的在於中國人太聰明,往往學到最後把人家的精華拋棄只剩下糟粕,這也是中國足球悲哀之處。
☞世界足球成才率最好的國家很多,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巴西、阿根廷這些國家都有完善的青訓體系,都有最好的人才湧現,但是我們和人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根本學習不了,萬達曾經送出很多孩子到西班牙培訓,結果呢?有一些被稱為天才的不也是都回歸國內了?包括被稱為天才的張玉寧、童磊、林良銘、單歡歡等等不也都回歸本源?
成才率高的國家並不適合我們去學習,體制不同,國情不同,身體素質有差距,思想意識有差距,學到最後還將產生第一條說的那種情況出現,我們應該看到日本足球為什麼能有今天的成績?八十年代包括九十年代初期還和我們相差無幾,但現在已經遠遠將我們甩在身後,說明我們發展思路的問題,我們作為問題,我們不切實際的問題。
目前情況應該靜下心來,總結自己這些年走過的彎路,借鑑近鄰的經驗,好好把青訓搞上去才是正道,學習固然重要,但是不適合國情和中國的實際情況學了也是白學。 -
4 # 啟點青訓
可以學學日本的足球職業聯賽,從校園足球聯賽一直到最頂層的J聯賽,金字塔型穩定遞升,有著雄厚的逐層基礎,還有長遠的,穩定的實施方案。中國足球什麼時候除掉“金錢意識”、“急功近利”、“不懂裝懂”,才能真正看到希望!
-
5 # 上觀英超
成材率這個是沒有量化的概念,你這問題應該從球員輸出地的角度考慮。目前全世界最精英的球員輸入地幾乎都是五大聯賽,但是輸出地卻各不相同。在五大洲裡面,南美洲是一個主要的輸出地,這其中又以巴西為最,現在五大聯賽的很多球員都來自巴西,不管是混出名堂的球星,還是一些小聯賽打工的二三流球員。巴西球員基本遍佈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職業聯賽,中超、日職聯、俄超、中東聯賽、北美聯賽、以及歐洲二三四五六流聯賽裡面。從這個角度說,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球員輸出國。而除了巴西之外,阿根廷隊五大聯賽的輸出也不算少。
在歐洲裡面,葡萄牙、荷蘭和法國是五大聯賽的人才搖籃,一些年輕的天才們往往在這些聯賽嶄露頭角,併成為日後的巨星。像葡萄牙的波爾圖、里斯本競技、本菲卡,法甲的里昂、摩納哥,荷甲的阿賈克斯、埃因霍溫、費耶諾德,這些都是五大聯賽關注的物件。諸如C羅、亨利、范佩西、羅本,現在的德容、德里赫特、姆巴佩等人都是這些聯賽培養出來的新星。
然而這些國家和聯賽的培養計劃對國足並沒有任何卵用!首先,我們沒有巴西的足球氛圍,再次我們沒有歐洲的培訓歸化,最終我們沒有全世界都普及的足球基礎,所以別人做的再好,對我們也是羨慕嫉妒恨。現在的國足且不說學習這樣那樣,首先要先把自己的問題搞清楚了才能說學習哪一個國家,學習哪一種模式,要不然仍擺脫不了瞎折騰的結局。
-
6 # 小熊巴拉克
十多年前,德國足協看到了德國足壇人才的青黃不接,才開始推行大規模青訓計劃。
青訓工作分兩個層面展開,在俱樂部層面,德國足協強制要求德甲和德乙兩級聯賽的幾十傢俱樂部必須配備合乎標準的青訓營,否則將被取消參與聯賽的資格。除此之外,德國足協還在全德國的範圍內興建了三百多所青訓營,由足協統一管理。很多14歲以下的孩子在這裡都可以接收到專業的足球運動訓練。一個孩子一旦從這裡成才,他就可以被挑選到各級俱樂部的青訓營,繼續更加職業化、專業化的訓練,進而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職業球員。
足球青訓必然提高了這個國家的足球人口基數,出色的足球青訓更能培養出更多的青年才俊,這對於一個國家足球運動的發展大有裨益。因為青訓營的存在,一支國家隊可以形成老中青三代搭配的穩定結構,這樣的隊伍有幹勁兒和朝氣,又不失經驗和沉穩。
像拜仁和多特蒙德青訓體系的成功,首先為這兩支德甲球隊貢獻了許多新鮮血液,他們或先或後,但是新老兩代人之間是無距離的交流,而且對於母隊有同樣的忠誠,在比賽的關鍵時刻,這樣的球員更願意去以身作則、承當球隊更多的重任,哪怕是血染疆場也是在所不惜。拜仁的隊伍中像施魏因斯泰格和拉姆是一代人,穆勒、巴德施圖貝爾、阿拉巴是一代人,但他們都出自拜仁青訓體系,小豬和精靈鼠小弟是老大哥,也是拜仁現在的基石,而穆勒們已經漸漸地在扛起拜仁的大旗,開始承當一定的責任了。
回覆列表
18年前跟國足同一水平
世界足壇目前人才輩出的國家有:荷蘭、法國、比利時、英格蘭等等,這裡面除了比利時以外,全都是傳統豪門,在足球發展中領先我們不止一個檔次,而比利時在前十幾年的境遇與國足出奇的相似,他們為何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他們身上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借鑑!
2002年世界盃時,比利時得國際排名只比國足多5位,排在第71位,2009年的排名也僅僅在66位,到了2018年,比利時得世界排名就到了世界第一。能取得如此大的突破,很大程度是因為阿扎爾、德布勞內、盧卡庫、庫爾圖瓦、維爾通亨等人在世界足壇大放異彩,而成就他們就是比利時得青訓。
連續無緣2004-2012的大賽,讓比利時痛定思痛,大力發展青訓產業。由政府出面組建青訓基地,國內8家頂級青訓基地與各大院校合作,彙集比利時國內最優秀的教練組合以及年輕球員,重點訓練14-18歲期間的球員,優秀人才像海外俱樂部推送。
政府要求學校開設足球課程,每週學生參加足球訓練的市場不低於20小時。
凡是18歲加入海外俱樂部的球員,足協會跟球員簽署加入國家隊的意向合同,同時家長會獲得一筆不菲的簽字費。
有媒體戲稱比利時得青訓是:五成靠荷甲、三成靠法甲、兩層靠自己。因為比利時本身無法接受數量巨大的球員,所以他們主動接觸有意向的俱樂部,比利時現階段的國腳,有22名球員都是在海外效力轉入豪門的球員。
各位,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