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不知味

    也許會有人說,張幼儀的悲劇是家長制包辦婚姻所造成的悲劇,可我卻並不這麼認為。

    包辦婚姻確實是造成張幼儀悲劇的一個促因,但是起到決定性因素的終究還是她的丈夫,也就是徐志摩的態度。

    不過,好在張幼儀足夠堅強,並且家中有幾個足夠疼愛她的哥哥,這才讓她慢慢治癒了徐志摩帶給她的傷害。

    這一切還得從他們的婚姻說起。

    張幼儀出生於1900年,徐志摩生於1897年,他們是在1915年結婚,此時的張幼儀只有15歲,徐志摩已經18歲。

    倘若說當時已經18歲的徐志摩對愛情還沒有追求,或者說成長於傳統家庭的他仍然無法違背父母意志的話,這一點確實能夠理解。

    可是,他在法國對張幼儀所做的一切,卻已經不只是負心這麼簡單了。

    張幼儀於1918年生下了長子徐積鍇之後,沒過多久,徐志摩就離開了家,遠渡重洋去了美國留學。

    他去求學,張幼儀當然沒有理由阻攔,她也不會阻攔。

    她所接受的傳統教育無時不在告訴她,她不能阻攔他,她只要在家中做好“相夫教子”的本職工作就好。

    1920年徐志摩由美國轉赴法國,也正是在法國,他遇到了讓他一生愛而不得,甚至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人。

    也恰恰是這一年,張幼儀也滿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法國,一心想著能夠在法國照顧求學的丈夫。

    然而,徐志摩對張幼儀的到來卻很不開心,因為她破壞了他想要追求那個讓他魂牽夢繞的姑娘的計劃。

    徐志摩把對張幼儀的不喜歡甚至是厭惡表現得淋漓盡致,張幼儀在他看來就是一個幾乎沒有一點能夠吸引到他的鄉下姑娘。

    張幼儀當然也感受到了丈夫對自己的厭惡,但是她也只能選擇默默地忍受。

    這時候的徐志摩已經23歲了,又遠在法國,他的父親即便想管也管不了他,他應該有足夠的自由了吧?

    他應該有足夠的權利為自己做決定了吧?至少在某些事上,他絕對可以自己做主。

    可他做的事,卻讓人感到不齒。

    他一邊厭惡著張幼儀,一邊嚷嚷著讓張幼儀離婚,可是張幼儀卻在1922年為他生下了次子彼得。

    這意味著什麼?他一邊厭惡張幼儀,一邊要和張幼儀離婚,又一邊向張幼儀索取以滿足他的一己私慾。

    既然不喜歡,既然要離婚,為什麼又要這麼做?

    更讓人生氣的是,張幼儀在告訴他,她懷孕了的時候,他卻只是冷冷地回了她一句:趕快打掉!

    那個時代,讓一個懷孕的女人去打胎實際上是一件有生命危險的事,但是他就是那麼鐵石心腸。

    張幼儀咬著牙籤下了離婚協議,這對張幼儀來說本就是一次傷害了,可徐志摩卻又做了一件繼續傷害她的事。

    他迫不及待地回國登報發表了離婚通告,這無疑是把他休了張幼儀的事公之於眾,讓她顏面掃地。

    他之所以這麼高調地發表離婚通告,完完全全是為了告訴他心裡最愛的那個姑娘,他是自由身了,他可以名正言順地追求她了。

    徐志摩所做的這些事,總不是包辦婚姻逼他這麼做的吧?

    當然不是,這些事完全是徐志摩出於主觀意識所做。

    包辦婚姻,自由戀愛,這些只不過是給了他一個看似光鮮的藉口罷了。

    不過,張幼儀後來也應該感到慶幸,因為她能夠早日離開一個不斷傷害她的人,然後獲得新生,這是一件幸事。

    所以,張幼儀晚年才會說,感謝他當年的離婚之恩。

  • 2 # 科普作家張軒中

    張幼儀是徐志摩的髮妻,曾經給徐志摩生下兒子,但徐志摩拋棄了張幼儀。徐志摩當時在劍橋留學的時候,看上了林徽因,於是打算離婚去追林徽因。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是當時的國民政府的部級幹部,而徐志摩家在海寧也是富豪,張幼儀家也很豪華——她哥哥張君勱是當年科玄論戰中有名的玄學派,也是知識分子。徐志摩與張幼儀是門當戶對的,在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以後,張幼儀自力更生,成為銀行家,也是非常難得的。

    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是民國曆史上按照西式離婚方式進行的第一個案例,當時也搞的滿城風雨。說白了還是徐志摩這個人不太地道,畢竟張幼儀為人還是很不錯的,徐志摩則因為比較詩人詩性,不適合婚姻生活,所以後來還去勾搭有夫之婦陸小曼——這個也是朋友的妻子,說起來徐志摩這個人確實有點放蕩了。

    因此,徐志摩與張幼儀兩個人是很不一樣的,張幼儀為人忠厚踏實,而徐志摩則比較輕浮。不過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離婚也是正常的,畢竟徐志摩這個人的天性就是喜歡浪漫的女子,而張幼儀不浪漫而且有點古典,所以徐志摩不喜歡她也是可以理解的。

    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以後,徐志摩的父親還是把張幼儀當兒媳婦,不承認後來的陸小曼的兒媳婦身份的,而且一度中斷了對徐志摩的經濟支援,這使得徐志摩到處去各個大學講課賺錢,過得也有點蕭瑟。

  • 3 # 晨風讀史

    怎麼說呢,徐志摩是民國時代的名人,有過幾段愛情故事。他和林徽因,和陸小曼的故事,就不說了。反正因為是名人,大家都會認為浪漫。

    但我還是認為,徐志摩為追求林徽因,逼張幼儀離婚,不厚道啊。當時張幼儀好像還懷著孕,徐志摩完全不考慮張幼儀離婚後怎麼生活,怎麼扶養孩子,按現在的話就是渣男。

    張幼儀呢,是當時他們家族唯一不纏小腳的妹紙,可以說是新時代女性了,但徐志摩還是認為人家是土包子~

    張幼儀離婚後,獨自扶養孩子,還去德國留學。後來活出了自己的模樣。能教德語,懂經商,當過銀行副Quattroporte,經營好了一個時尚服裝公司。在今天看來,是個很出色的人才啊。活在現代,一定會是眾人心目中的女神~

  • 4 # 慧學慧玩機器人教育牟老師

    說到徐志摩和張幼儀就不得不說一下他們所處的時代了!民國時期是近現代歷史上牛人輩出文化,多彩紛呈,愛情婚姻也非常激盪的時代。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婚姻恰好就是那個時代很具有代表性!

    單純說個人而言,徐志摩一定是一個天才詩人,天生情種!他的詩歌和才華毋庸置疑,最熟悉的莫過於《再別康橋》,當然還有其它作品,不再多說!

    情感婚姻上確是一個偏執狂,自私的人!先有包辦婚姻張幼儀在前,後有瘋狂地追求林徽因在後,又有和陸小曼的荒唐消沉婚姻!

    用現代人的眼光和標準來看,徐志摩絕對不是一個好男人!對父母沒有盡到為人子的孝道,對妻子和孩子沒有盡到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還是個活脫脫的敗家子和啃老族!既然已經結婚了,不愛張幼儀何必讓她給你生孩呢?又在沒離婚的前提下追求林徽因,林徽因和梁思成結婚了還天天追過去找林約會!結果,和陸小曼進行了一段奢靡又短暫的婚姻,還被戴了綠帽子!最後卻年紀輕輕墜機而亡!

    嚴格來說,徐志摩的才華掩蓋掉了他身上其它弱點和毛病!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嘛!雖然短短几十年的生命,卻也算是過得轟轟烈烈,又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筆!也算是天妒英才了!

    張幼儀作為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更多地打上了徐志摩太多的烙印!其實,張幼儀才真正代表了中國傳統女性向現代女性的變化。雖然只是封建包辦婚姻的犧牲品,但是張幼儀卻真正體現中華民族傳統女性的美,善良、勤快、隱忍、寬容、忠誠……孝敬公婆,養育孩子,忠誠於丈夫。

    即便徐志摩是那麼的羞辱他,她依然執著支援著一大家。後來不得已出來做服裝,開銀行……樣樣做的很成功,風靡上海,引領了當時女性時尚潮流!絲毫不亞於任何男人!

    張幼儀絕對稱的上一個優秀、成功的女人!

  • 5 # 國家人文歷史

    一、 都是包辦婚姻惹的禍

    我們知道徐志摩是有名的富家少爺,家境殷實;張幼儀也是家世顯赫,張家在江蘇地區有著龐大的政治經濟地位。按理說二人應該算是門當戶對,但結果恰恰就是因為家庭,才讓二人的婚姻生活如此悲哀。當時的傳統世家定親事都是這樣:雙方門當戶對,父母相互同意,便一拍即合,做兒女的不必相見,只有服從。他們倆在結婚之前沒有見過面,但第一次見到張幼儀照片時,徐志摩便嘴角下撇,嫌棄地說:鄉下土包子。這種態度一直持續到他們離婚也沒有改變,徐志摩對張幼儀沒有喜歡、沒有愛情,甚至連關心和敷衍也沒有。長子誕生後,徐志摩便離家去美歐留學了,留下張幼儀繼續過與寡婦沒什麼差別的生活。

    二、 中國第一對以“西方形式”離婚的夫婦

    張幼儀後來去歐洲找了徐志摩,據說還沒下船,張幼儀便感受到了徐志摩的冷漠,他那“不想出現在這裡”的表情寫在了臉上。在歐洲,張幼儀懷上了第二個兒子,徐志摩讓她打掉,並提出離婚。最終,心灰意冷的張幼儀於德國柏林與徐志摩簽署了離婚協議,終結了維持七年的婚姻,成為了中國第一對正式以西方形式離婚的夫妻。

    三、 一種自由、一種新生

    離婚對於徐志摩來說是一種自由,是新思想戰勝舊制度的勝利,徐志摩可以自由地選擇喜歡誰了,無論是靈氣的林徽因還是妖嬈的陸小曼,都強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離婚對於張幼儀來說,意味著一種新生。張氏離婚後選擇留在德國,在哪裡死去,就在哪裡復活。她一邊撫養幼子,一邊學習法語、德語,還在裴斯塔洛齊學院(Pestalozzi Furberhaus)學習幼兒師範課程,她將時間安排得滿滿的,獲得了從未有過的自由空間。最後經過德國四年曆練的她回到了國內,化繭成蝶,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銀行家,在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擔任副Quattroporte,還經營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張幼儀的家成為了上海的一處社交場所,政界、學界、商界人物常常是這裡的座上賓客。徐志摩對她的態度也發生了質的轉變,在上海時便讓她幫忙訂做襯衫、外套,在自己母親去世時,讓張幼儀以乾女兒身份與他和陸小曼夫婦站在一起致哀。

    四、那我大概愛他吧

    張幼儀後來與一個叫蘇記之的醫生結了婚,相敬如賓地過著平靜的生活。她的侄孫女曾問她,你愛不愛徐志摩。她說,每個人總是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 6 # 明清書畫鑑賞

    感謝題主:張幼儀與徐志摩的關係我不知道別人怎麼說,但是我要說的是。縱然才華橫溢也不能掩蓋你始亂終棄的事實。

    張幼儀1900年出生江蘇寶山,1915年與徐志摩結婚。1918年生下長子徐積鍇、同年徐志摩前往美國讀書,次年徐志摩則轉往英國倫敦。這應該是典型的異地戀,我估計徐志摩對張幼儀的嫌棄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講,跟歐洲的氛圍相比,那個時候的徐志摩簡直就是個土包子。他怎麼可能對比自己還要土氣的張幼儀有半分好感。

    徐志摩對張幼儀的態度是:“媒妁之命,受之於父母。”徐志摩的這種態度讓我不得不鄙視他的為人。一方面,徐志摩享受著張幼儀帶來的生活方面的好處,為自己生兒育女,孝順父母。另一方面有看不上這場婚姻,為自己的風流找了一個如此低階的藉口,簡直匹配不上徐志摩的才華。

    1920年,張幼儀前往歐洲與徐志摩團聚。此時的徐志摩與林徽因糾葛不清,徐志摩為了所謂的愛情,不擇手段的要與張幼儀離婚。並於1921年正式向張幼儀提出離婚要求,其實這個時候徐志摩就算是很乾脆地跟張幼儀離婚。也無可厚非,至少不會影響我對他的崇拜。

    但是有一件事,就算徐志摩才華橫豎都溢,也彌補不了在人品上的巨大缺失。

    1922年張幼儀於柏林產下次子,並與徐志摩正式離婚。

    什麼意思呢?作為一個正常男人,只要不太壞都不會幹出徐志摩乾的這些事情。你徐志摩一個大男人,開始就說這場婚姻是包辦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你卻堂而皇之地讓張幼儀給你生兒育女,理所當然地讓其照顧你的父母。

    歐洲夫妻團聚,徐志摩你要是果斷拒絕張幼儀。你還算個有擔當的男人,而這個時候你一邊跟林徽因糾纏不清,一遍要離婚,另一邊你還讓張幼儀給你生下次子。

    不能因為你才華橫溢我就要恭維你,徐志摩有可能是歷史上最為無恥的文人。能大張旗鼓地當婊子還能名正言順地立牌坊,也只有徐志摩做到了。

    可能林徽因見識到了徐志摩的無恥,並沒有接收始亂終棄的徐志摩。也避免了,重蹈覆轍,而徐志摩最後的結局不能不說是一種報應。

  • 7 # 藍戎丶勵美

    前段時間特別喜歡看民國故事,很多人都很喜歡張幼儀,離婚後的重生,讓我不禁感嘆,那個年代的那麼些人,真是生活點滴都是故事,一舉一動都是別樣的年華!

  • 8 # 物道

    私以為,張幼儀才是那個徐志摩唯一高攀不起的女人。

    張幼儀,人們提起這個名字的時候,永遠會貼上一個標籤——“徐志摩的‘棄婦’”。 她沒有林徽因的才華,沒有陸小曼的風情,她是出生在封建家庭的女子,是徐志摩嫌棄的“土包子”。

    可誰能想到,前半生走過重男輕女的家庭,經歷過不幸的婚姻的張幼儀,卻成了上海首屈一指的女士服裝公司總經理和女子商業銀行Quattroporte。

    天上不會掉下幸福與機遇,正如張幼儀所說:“人生從來都是靠自己成全。

    ▲ 張幼儀

    出生封建圍城,女人並不值錢

    張幼儀出生在寶山縣的一個人人羨慕的富裕家庭。可實際上的酸楚,只有她自己知道。多年後,在她的自傳裡寫著:“在中國,女人家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後,得聽父親的話;結婚以後,得服從丈夫;守寡以後,又得順著兒子。你瞧,女人就是不值錢。”

    童年本該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可在張幼儀的回憶裡卻充滿哭鬧聲。母親非要給年幼的張幼儀裹小腳,告訴她:“只有裹了小腳才能嫁得好。”

    多麼諷刺與悲哀,婚姻竟被一雙小腳決定。張幼儀堅決不肯,想盡辦法去找最心疼她的二哥,最終是二哥說服母親並且承諾:如果妹妹一輩子嫁不出去,他會養妹妹一輩子。

    ▲ 張幼儀與兄弟姐妹於1927年齊聚上海參加雙親喪禮。

    張家和當時所有封建家庭一樣,重男輕女。張幼儀的二哥和四哥都早早出國留學,她父親依然覺得讓女孩子讀書太過奢侈。

    張幼儀骨子就是要強的人,她千方百計為自己爭取受教育的機會。十二歲的她在報紙上看到有一所學校的招生啟事,收費低廉到讓她父親不好意思拒絕。於是她在家努力準備考試,最終如願進入那所學校。

    掙脫小腳,爭取教育,她本以為自己能夠擺脫封建女子的命運,可想到,一紙婚約中斷了她的學業,讓她再次進入封建圍城。

    ▲ 左起依次為張幼儀的大姐夫、裹著小腳的大姐,以及張幼儀的公婆,當時四人結伴遊杭州。

    一紙婚約,嫁入冰冷的封建圍城

    那年張幼儀15歲,與徐志摩舉行了一場全城轟動的婚禮。嫁妝是六哥從歐洲直接採購的西式傢俱,竟然火車都裝不下,還是用船直接運到硤石張家。在那個年代,嫁妝越厚,在婆家的地位越高。可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徐志摩的冰冷對待。

    張幼儀回憶:“我本來希望他第一次見到我的時候,會對我一笑,可是他的眼神始終很嚴肅。”

    ▲ 張幼儀與徐志摩

    婚前母親教育幼儀:“女子,必須依靠著男子才能活著。進了徐家的門,絕對不可以說不。”張幼儀盡心侍奉公公婆婆,打點好一切家務,唯獨融化不了徐志摩這座冰山。

    結婚後徐志摩離家求學,只有假期才回來。他常常在院子讀書,張幼儀就在旁邊縫補,可就是不和張幼儀說話。兒子徐積鍇出生後,徐志摩完成了父母的願望,乾脆留學海外去了。

    ▲ 徐志摩

    在兒子已經兩歲的時候,張幼儀被公婆送往歐洲去“監督”徐志摩。當張幼儀坐船到碼頭時,一眼就認出了徐志摩:“因為他是那些接船的人當中唯一一個滿臉寫著不想到那兒的表情的人。”

    那時徐志摩正在追求林徽因,而對身邊的張幼儀只有諷刺:“你真是個土包子,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

    ▲ 張幼儀及其兒子

    張幼儀來到徐志摩身邊沒多久,竟然又懷孕了。但是徐志摩那時已經瘋狂愛上林徽因,所以還是向張幼儀提出了離婚,還絕情地說:“打掉孩子!”張幼儀滿震驚不已:“我聽人說,有人因流產而死去。”他說:“還有很多人因火車出事死掉,不照樣有很多人坐火車嗎?”

    甚至徐志摩還直接將語言不通、沒有錢財的張幼儀扔在波士頓。絕望的張幼儀只能向二哥寫信求助,二哥來照顧張幼儀直到待產。生了孩子後徐志摩趕到張幼儀身邊,沒想到卻是逼著張幼儀籤離婚協議書,因為是:“林徽因馬上要回國了!快點籤!不然來不及了。”

    這一次,張幼儀徹底死了心:“我要自力更生,再不求你徐志摩。”

    ▲ 左起依次為張君勱、劉文島夫人、懷孕的張幼儀和劉文島。

    ▲ 張幼儀的二哥張君勱與徐志摩。

    人生苦樂,取決於自己

    張幼儀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學習德文,甚至還考上裴斯塔洛齊學院。她學著去聽歌劇,去看藝術展。在異國他鄉,她的魅力不僅征服了周圍朋友,還有當初那個諷刺他的徐志摩,他對友人說:“C(張幼儀)可是一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

    不料心愛的兒子卻因病夭折。她決定回國,“現在,我無所畏懼。”回國不久,張幼儀的八弟張禹九和朋友一起,在上海靜安寺路合夥開了一家服裝公司。

    ▲ 兩歲的彼得。攝於夭折(1925年)前一年,他生長於柏林,死前只見過父親一面。

    ▲ 張幼儀與青少年時期的長子徐積鍇。

    張幼儀受邀出任該公司的總經理,原本只是掛名,卻沒有想到,張幼儀竟然有著出色的商人思維。

    她開啟私人訂製,革新服裝面料,款式上中西結合,“雲裳”很快成為首屈一指的女士服裝公司。曾經的“土包子”,如今卻引領著上海灘的時尚潮流。

    ▲ 女子時裝公司“雲裳”

    不久上海女子商業銀行找到張幼儀,希望她出任該銀行的Quattroporte一職。其實這個女子銀行已經瀕臨倒閉,讓一個外行的女子來拯救一個即將倒閉的銀行,大家都是質疑的。可沒想到,張幼儀早已低調上任,並且帶團隊一起去向債務人收回了銀行借款。

    這時,人們才發現原來張幼儀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唯唯諾諾又自卑的“土包子”,而是一個自信滿滿又能言善辯的女Quattroporte。

    很快,女子銀行扭虧為盈,並且創造了金融界的奇蹟——儲蓄資本超過兩千萬。

    ▲ 張幼儀身穿黑色旗袍於上海拍下這張肖像(約1937年),時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Quattroporte。

    ▲ 南京路(今南京東路)480號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

    1931年,徐志摩乘飛機意外逝世。當時徐志摩的妻子陸小曼十分崩潰,拒絕去認領屍體。張幼儀站出來,讓八弟帶著13歲的長子阿歡去認領遺體,打點好一切後事,舉辦了葬禮,甚至還一直照顧徐家二老至終老。

    常常有人說,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繁榮與衰敗取決於男人。所以我們總也把擇偶條件標榜得十分苛刻。

    殊不知,命運興衰,人生苦樂,取決於自己。

    ▲ 左起:徐積鍇、徐申如、張幼儀

    人生從來都是靠自己成全自己

    經歷了一段失敗的婚姻,張幼儀從未想到過,此生,竟還有一個人等著自己。張幼儀遇到溫柔的蘇醫生,不顧封建的三綱五常,這一次,張幼儀勇敢地和蘇醫生走進了婚姻殿堂。張幼儀和蘇醫生在香港生活了二十八年。這二十八年裡,是她最幸福的日子。

    ▲ 張幼儀及四個孫輩。

    回想張幼儀的一生,走得艱辛,也甘之如飴。她清楚地知道,決定自己命運的,不是那一雙小腳,更不是男人,而是自己。

    這個世界上,人很少為自己而活

    不是為所愛的人,就是為所恨的人

    張幼儀走過這一生,算是明白了

    人要為自己而活

    人生從來都是靠自己成全自己

  • 9 # 八號檔案局

    張幼儀和徐志摩之間,就是被辜負與辜負的關係。

    在徐志摩短暫的一生中,和他有過關係的那幾個女人,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徐志摩最看不上的就是張幼儀,然而當歲月走過,人們才發現,他最看不上的那個張幼儀,或許卻是最愛他的人。

    15歲的時候,張幼儀由家人做主,嫁給了徐志摩。徐家當時已是江南富商,和有著龐大的政治經濟地位的張家聯姻,對徐志摩的父親來說是求之不得的,然而,徐志摩並不喜歡,他覺得張幼儀是舊社會的女子,礙於父命娶了張幼儀,卻始終對她很冷淡。當張幼儀生下第一個兒子以後,他就留洋去了。

    徐志摩這一走,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幾年都不回來,於是在家人的囑託下,張幼儀孤身來到了異國他鄉,來給徐志摩陪讀。然而,徐志摩仍然對這個妻子很不耐煩,與此同時,他戀上了才貌雙全的林徽因。

    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他向張幼儀提出離婚。此時的張幼儀,又再次懷孕了,徐志摩卻毫不心軟,還讓張幼儀把孩子打掉。他的絕情,讓張幼儀寒心,她同意了離婚。張幼儀生了孩子後,簽了離婚協議,徐志摩跟著她去醫院看了小彼得,“把臉貼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顛倒”,“他始終沒問我要怎麼養他,他要怎麼活下去。”

    離婚後的張幼儀一邊帶著小兒子一邊繼續進修,然而,苦難仍然沒有放過她,彼得活到三歲就去世了,痛失愛子的張幼儀回國,曾經被徐志摩譏為土包子的她,經歷了許多的傷痛,卻也活出了自己的風采。她開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成了總經理。

    與此同時,徐志摩因為和陸小曼在一起,陸小曼花銷很大,徐志摩反而疲於奔命各大高校,賺錢供養陸小曼。後來更是為了去聽林徽因的講座,飛機失事,英年早逝。

    徐志摩死了以後,張幼儀一如既往的照顧者兒子,並且侍奉徐家的老人,直到1953年,張幼儀在香港與鄰居中醫蘇紀之結婚。蘇醫生曾留學日本,在上海行醫,也是離異有子女。婚前,她寫信到美國徵求兒子(大兒子徐積鍇)意見:“因為我是個寡婦,理應聽我兒子的話。”

    張幼儀和徐志摩的長子徐積鍇,深知母親多年來的不容易,也是懇切的回答母親,希望她能得到自己的幸福。

    晚年張幼儀,對愛的定義,堪稱經典。有人問她愛不愛徐志摩,她答道:“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如果徐志摩有機會去審視他的一生,或許他也會發現,那個自己最看不上的女子,卻是對自己付出了最深沉愛意的女子。

  • 10 # 江左梅娘

    他,是一首風花雪月的詩歌,

    而她,則是一篇踏踏實實的論文。

    她或許不夠有趣,或許不夠靈敏,甚至不夠美麗,但是卻是他自己的誤讀。

    他實在太傻!有些女人只能欣賞,有些女人卻需要珍藏!

    徐志摩最傻的就是,他永遠覺得自己在追求的才是他心中所愛,後來才發現,在他身邊的才是無價的珍寶。

    什麼是幸福的婚姻?是當經年的歲月被生活一切割成瑣碎,美麗成了招搖,才華成了賣弄,浪漫成了浮華,情調成了矯情,婚姻中的你我還能剩下什麼?

    看看戀愛炙熱如徐志摩與陸小曼,婚後也是一語不合就用煙槍砸臉。

    徐志摩與張幼儀的關係就是,徐志摩太小,張幼儀太大,只能做姐弟,不能做伴侶!

    否則,他不斷索取卻毫無虧欠,她終將被辜負。

  • 11 # 背影看世界

    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之間的愛情,不是從出身,也不是從美貌。在外人看來,特別般配的一對兒,有可能矛盾重重,很多人看起來並不般配的一對兒,卻過得非常的好。

    兩個人之間的氣場是否相同,還是很重要的。張幼儀屬於大家閨秀。從小受的教育是傳統的。更多的可能講究三從四德,更加的賢惠。所以世人對她還是有偏愛的。但是徐志摩屬於風流才子。他一是對這種包辦婚姻非常的不滿。遷怒於張幼儀。二是張幼儀的性格,也不是他喜歡的型別。

    像徐志摩這樣的才子,他自然覺得那種飛揚的才情的才配得上他。就像他最初喜歡林徽因。後來喜歡的陸小曼。他喜歡的是有絕世的才情,同時能夠受人矚目的女人。只有這樣的女人,他覺得才會配得上他。同時也只有這樣的女人才能夠吸引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釣魚最好用哪種魚竿和魚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