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貝i影院
-
2 # 竹林品茗
自己沒有多大能力的胡亥只是當了趙高的傀儡,害死兄長扶蘇的胡亥德不配位,秦始皇統一六國時間並不長,他的暴政已經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滿,所以秦始皇東巡。
秦始皇死後趙高的殘暴更加激起了民變,陳勝吳廣的起義引起了六國貴族復國,最後趙高逼的胡亥自殺!
胡亥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大小一味做皇帝,換來了自殺的後果也是咎由自取!
-
3 # 歷史小師妹
秦二世,即嬴胡亥,秦朝最後一代帝王。站在歷史的角度,對他的評價,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任性自私,只知享樂。作為秦始皇的小兒子,秦二世在當皇帝前特別喜歡胡鬧,嬌慣而且不講禮儀,曾把大臣們擺放在殿外的鞋子踢得亂七八糟。在當皇帝之後這種公子哥的脾氣沒有絲毫收斂,只知道待在深宮享樂,以至於各地爆發起義,他都不知道,還以為只是幾個盜賊而已。
第二、昏庸無能,愚蠢荒淫。秦二世一生毫無建樹,胸無大志,說到底只是趙高的傀儡,趙高說什麼他就信什麼,以至於上演上演了指鹿為馬的戲碼,真是愚蠢至極。
第三、殘暴不仁,亡國之君。在趙高的巧言唆使下,施暴政、濫殺無辜,一步一步地變成了亡國之君。秦二世即位後,殺光了自己的兄弟,逼死了大批能臣,如:蒙恬、蒙毅、李斯等。橫徵暴斂、刑罰嚴峻、徵發民夫、廣修宮室等等的這一切,讓秦朝走向了覆滅。
-
4 # 歷史還有哪些事
胡亥這個人本來就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公子,他沒有啥大本事,不過他有一個好盟友,趙高。有了趙高的輔佐,這個本來玩世不恭的公子,一躍成為皇帝。
秦二世有點傀儡皇帝的感覺,凡事都是趙高做主,李斯被處死以後,趙高就是實際權力的掌控者,秦二世並沒有權力。對於這個觀點最有力的證明,就是指鹿為馬。當時眾多大臣趨炎附勢,還可以理解,但是秦二世居然也附和,說這是馬。這就可以看出,他怕趙高,或者說他依賴趙高,秦二世完全被趙高捏在手裡。
秦二世在當時完全就是一個傀儡皇帝。最後起義軍蜂擁而起,趙高想自己當皇帝,下令親信弄死秦二世,沒想到秦二世還不相信趙高會殺他,只能說他有點單純。如果秦二世有一個能臣輔佐的話,估計可以守住秦始皇的家業,可惜一切都是如果。
-
5 # 東西縱橫彈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接手的是他老爸的一個不算太壞的攤子,雖然國家不算穩定,但內有良相李斯,外有名將蒙恬,《過秦論》中賈誼很痛心的寫道,哪怕胡亥只有庸主的才能,能夠任用他父親留下的這一批老臣,他的江山也會很牢固啊。可惜,歷史沒有假設。
他的三大令人髮指之處,都讓他無法成為一個平庸的國君,
第一:殘暴令人髮指秦始皇的殘暴是歷史公認的,但二世胡亥的殘暴令所有人都不堪卒讀。他基本上可以說是殺光了除趙高以外,他認識的所有親戚和大臣。秦始皇的子女共34位,以長子扶蘇為首的33位兄弟姐妹全部被胡亥殺死,要說殺他的兄弟是對他的皇位有威脅,不知道他殺自己姐妹有何意義。始皇手下的名臣大將,蒙恬、蒙毅、馮去疾、馮劫和李斯,都被其逼殺。《史記·李斯列傳》記載道:“刑者相半於道,而死人日成積於市,殺人眾者為忠臣。”漢朝的班固跟他總結一句:“俗傳秦始皇起罪惡,胡亥極,得其理矣。”
第二:政冶無能令人髮指在位期間,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僅僅四年不到,就到處巡遊,南邊到會稽(浙江紹興),北邊到碣石(河北昌黎北),簡單的說就是到處遊玩,不理政事。其實這樣也還好,他就什麼都不管,只享受和玩弄女人也不會有事。但他又大量徵發全國的農夫修造阿房宮和驪山墓地,對人民橫徵暴斂不說,在法律上也嚴苛無比。本來秦律規定,服役者延誤抵達目的地,只受輕微的處罰,而秦二世直接規定:“失期,法皆斬”。結果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被大雨所阻,誤了規定期限,因此起義。可以說胡亥這一輩子就沒有作出一件對秦國有利的事情,全部的所作所為都是在找死。
第三:對小人言聽計從令人髮指歷史上偏聽小人的君主有很多,但像胡亥這樣,不是由於被迫,而是真心的一直到死都聽信寵臣趙高的話,可以說中國歷史上都找不出第二個君王來。從開始篡位,到殘害大臣,任命官員,指鹿為馬,到最後全國起義都茫然不知,這些荒唐的故事,最後都只能指向一個人趙高,有歷史記載中,只有趙高是他唯一和外界聯絡的渠道,趙高拍板的事情他都同意。當然趙高沒有說的事情,比如殺害他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還是他自己決定和執行的,從這一點來看,又不能說他低能。
當然,歷史上評價他最多的兩個字,還是司馬遷說的“殘虐”二字,殘酷暴虐,罪大惡極,誠哉斯言!
-
6 # 週週說古今
說起秦二世胡亥,那我們心中一定會浮現出那個奢靡淫亂,昏庸無道,是非不分乃至有些弱智的形象。的確,胡亥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昏君,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在他手上短短四年就折騰得來喪失殆盡!秦帝國十餘代君主艱苦創業的成果旦夕之間就被敗光,他的能力不可謂不強!
從幹事創業的角度講,胡亥的確是個大大的敗家子,一個糟糕透頂的皇帝!但從人的角度講,胡亥就是一個天生駑鈍,品行低劣,道德低下的大壞蛋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真是如此頑劣的孩子,英明神武的始皇帝可能帶著他滿世界巡視嗎?歷史人物並不比現代人物更簡單,只不過我們將他們過於臉譜化罷了。
胡亥其實是個乖孩子!
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子,秦始皇三十一歲生下胡亥之後就沒有生育了。俗話說,么兒幼子最可愛,幼時的胡亥,應該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有些貪玩好耍是自然,但這並不代表他沒有教養,不學無術。相反,他畢竟是帝室貴胄,皇室必然會提供最好的教育和培養,禮儀修養,文化才品,一個都不會少!
有記載,秦始皇駕崩後胡亥聽到趙高想修改遺詔幫自己上位,不由得一愣,他想了想,可還是說“廢長立幼,這是不義;不尊重父親的遺命,這是不孝;才能不夠奪得別人的君位,這是無能。我要是這樣做了,恐怕會天下不服,不但我會危險,國家也會危險的”。這說明胡亥不僅懂得群臣禮法,而且在治國安天下這樣的大事面前並不糊塗,他清楚父親的安排而且並無怨言。也就是說胡亥雖然貪玩,但還是一個有情有義,懂事聽話的乖孩子。
胡亥的上位並非自己所願。
胡亥與扶蘇不同,後者是皇長子,雖然沒有明確定位儲君,但從小受到的教育和歷練都是按照儲君標準進行的。其他皇子都沒有這個待遇。胡亥當然就更是這樣,從小接受高水平的文化教育,但不是治國教育,因而胡亥自小也就沒有登大位的貪天之念。胡亥最終的上位,根源上講賴兩個人。
第一個當然是趙高。趙高是秦始皇親自給胡亥安排的老師。趙高雖為宦官,大家可別看扁了趙高這位老師。他是秦朝傑出的書法家,曾與李斯一起改良文字,此外他還精通法律,文筆、口才也一流,著實是個人才。秦始皇為胡亥指派這位老師用意很明顯,教育胡亥知書識禮!但是,事情也就壞在這老師身上。趙高身世複雜,有說法是潛伏在嬴政身邊的趙國後裔,由於城府很深,深得皇帝信任而一步步逼近權力核心。也有說法說趙高並非為趙國復仇,只是自身慾壑難填才導致秦國滅亡。不管怎麼講,趙高這個“老師”城府很深,野心很大是公認的事實。在胡亥身上,趙高找到了達到人生巔峰的最佳捷徑。可以說,胡亥登上大位,一步步從不可能到可能,都是趙高精心引導策劃的,甚至可以說是被趙高架著上去的。當然,趙高的出發點不是為了胡亥好,而是滿足自己的野心!
第二個是胡亥的父親,秦始皇。秦始皇英明神武一輩子,但在立儲的問題上卻犯了大錯,就是沒有立儲!秦王掃六合,一統天下,建立蓋世功勳。天下大定後又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閥匈奴,設郡縣,把幾代人都幹不完的大事全乾了。可他在客觀上耗費了國力,更耗費了自己的心力。這樣幹大事的皇帝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自大!自以為老子天下無敵,自以為神鬼不犯,自以為還可以再活五百年!因此,對於接班人扶蘇,他是培養了再培養,錘鍊了再錘鍊,唯獨就是不宣佈立儲。這樣的後果有三方面,一是打擊了扶蘇的自信心,二是擾亂了群臣的視聽,三是給趙高這樣的野心家提供了機會。因此,秦始皇突然駕崩在巡遊路上,沙丘政變就自然發生了。反過試想,要是扶蘇多一點自信,群臣多一點清醒,趙高縱然有天大的膽子恐怕也不敢越雷池半步!而這樣的巨雷,恰好是秦始皇一手埋下的。
胡亥愛玩樂一半是天性一半是在自我保護!
胡亥是深宮中長大的孩子,貪玩好耍是自幼的天性。他從來就沒有覬覦大位,統御天下的想法,也沒有像其長兄那樣接受過風霜歷練。在從草根出身、歷經風雨磨練的趙高面前,胡亥就是一株溫室中長成的嫩草,而且這株嫩草還是趙高親手栽培長大的。所以,面對趙高,胡亥不過是一個玩具布偶,聽話則哄之,不聽話則廢之。所以胡亥自上臺之初就沒有掌握過大權,所有權力都經手趙高和李斯。李斯被搞掉後,趙高更是有恃無恐,大權獨攬。皇帝在面前都是擺設,更何況群臣。趙高指鹿為馬,群臣皆附議,胡亥這個皇帝直接懵了!作為一個天資並不愚鈍的人,除了繼續埋頭享樂,還能,還敢做些什麼?
所以,胡亥這個二世皇帝其實真的很悲劇。好比南唐後主李煜,本無心當皇帝,奈何造化弄人;本來只想逍遙快活,卻被命運架在火上烤,最後枉做了亂世末路人!
當然,我們在這裡說這些不是想為胡亥平反。胡亥自有其可惱可恨的地方,他的悲劇某種意義上也是自己無能加步步退讓的結果,換作唐宣宗這樣的人物,恐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胡亥的悲劇不在他個人,而在於生錯了家庭,最是無情帝王家,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最是可憐帝王家吧!
回覆列表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是秦始皇第十八個兒子,公子扶蘇的弟弟,他嬴姓,趙氏,名胡亥,是秦王朝的第二個皇帝,他在位當皇帝的時間只有僅僅三年(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死的時候才二十四歲。
他這一生可以說是受盡人的擺佈,而這個人就是他的老師趙高。由於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就算自己調皮任性闖了禍,秦始皇也不會責備於他。秦始皇還讓自己最有能力的寵臣趙高從小就開始教導胡亥,可見對其的溺愛。雖然說從小就受盡父親秦始皇的寵愛,可是終究這一生註定被安排受人操控。
一個被寵壞的孩子。秦始皇是兇殘暴虐的,想必對自己的孩子也是要求極為嚴格的。大公子扶蘇替儒生說了幾句好話,他二話不話便將扶蘇扔到山溝溝裡去掛職鍛鍊去了。雖然他可能另有打算,但也可以想見他的孩子們對他是害怕居多了!
但是,三十多個孩子中就出了胡亥這麼個異類,很是得秦始皇喜愛。秦始皇外出巡遊,其他的孩子不敢提出請求,他就敢央求秦始皇帶他去。而且秦始皇居然答應了,這對於凡事都講規矩的秦始皇來說是非比尋常的事情。由此可見,秦始皇是多麼喜歡這個小兒子了。從秦二世後來的表現來看,根本就沒有學到老爹一點治國的本事,多半時間恐怕都花在吃喝玩樂上面去了。胡亥的表現秦始皇應該是知情的,但他什麼也沒有說!
一個被餡餅砸中的幸運兒。秦始皇的兒子中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只有扶蘇和胡亥。而胡亥能夠當皇帝,幾乎就是喜從天降。秦始皇作為雄才大略的皇帝,武功赫赫,政治鬥爭經驗十分豐富。但在確立繼承人這一點上卻沒有任何預案,在死前倉促下詔,這不得不說是一個讓後世的人難以理解的謎題。也許前無古人的功績讓他過度膨脹了,太過於相信自己的威懾力了,以為手下人都是俯首聽命的木偶,都會不折不扣地執行自己的命令,哪怕是死後!
趙高是胡亥生命中的貴人,沒有他的謀劃,胡亥是當不上皇帝的。李斯因為貪戀權位,成了幫兇,也被後人唾棄,最後也得到了應有的下場,身死族滅。
來自扶蘇等諸公子的反抗力量太弱。擁有重兵和嫡長子身份的扶蘇竟然毫無機心地自殺了,這也讓人太匪夷所思了!看看後來歷朝歷代帝位之爭的殘酷,我們不得不說胡亥真的是太幸運了!恐怕李世民第一個不服,立了那麼大的功還得透過玄武門之變來上位,留下一個大大的汙點。至於其他公子的反抗簡直就跟扶蘇如出一轍了!運氣太好了!
一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帝位來的太容易,所以就不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