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威1986235
-
2 # 宋安之
注:隋唐兩朝征戰的是高句麗,不是高麗。
高句麗屬於古代中國東北地區一個割據政權,高麗屬於朝鮮半島一個古代政權,只不過由於高句麗鼎盛時期一度佔有朝鮮半島北部,所以被別有用心的韓國及其不懂史之人與高麗混為一談。
高句麗也被一些人簡稱為高麗,兩個政權雖然都可以叫高麗,但在歷史研究中,嚴謹來說應該分別稱“高句麗”、“高麗”。高句麗鼎盛時期擁有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高麗則以朝鮮半島中南部為統治區,二者重合區域極少。
高句麗是公元前1世紀至7世紀時期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古代少數民族,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夫餘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國,故稱高句麗。
高句麗起源時間於漢朝,其領土和行政規劃基本上是在漢四郡基礎上發展而來,三國曹魏時期一度被滅國,後捲土再來,大概在南北朝末期,高句麗達到鼎盛時期,隋朝成立後,一度挑釁隋朝,就有了後來隋唐二朝的征戰。根據現有資料,高句麗鼎盛時期擁有幾百萬人口,擁兵幾十萬,全國實行全民皆兵,在古代這可是很驚人的勢力了,成為中原政權外的第二大政權,威脅了中央統治,而且有分離的跡象,所以隋唐二朝不可能容忍這種政權的。
能讓隋唐二朝如此興師動眾,一方面是由於現有資料太少,高句麗在教科書裡基本上一筆帶過,沒有詳細介紹,其實是一個很強大的割據勢力,有叫板中央王朝的實力,一方面是隋唐時期東北地區屬於未開發的地區,後勤補給極其困難,當地惡劣的天氣也幫了高句麗不少忙,高句麗守城將領的確有將才,拖住大軍行進,後勤不足,惡劣的天氣來臨,失敗在所難免,在幾次征戰中,有兩三次都是因為惡劣的氣候而不了了之,高句麗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才堅持瞭如此之久。
-
3 # 中國帝王史話
高麗(lí)(918年-1392年),又稱王氏高麗。是朝鮮半島古代王朝之一。王建所建,定都開京(今朝鮮開城),是朝鮮(南朝鮮,北朝鮮)歷史上第二個統一政權(第一個是新羅)。新羅末年,尚州甄萱建立後百濟國。918年泰封部將王建殺弓裔自立,建立高麗國。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基本統一朝鮮半島。
-
4 # 老農民嘮三農
我們現在的人大概都對南韓有一些瞭解,但是一般都是關於南韓明星還有韓劇之類的,但是對南韓的另一些東西有著很少的印象。就比如說,我現在說其實南韓在古代的時候是我們的一個附屬國,可能很多人會難以置信,因為南韓現在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不過有時候事實確實是這樣的。那時候南韓跟北韓還沒有分開,都是再北韓半島上面的,他們當時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就是高麗,我們現在可能會對著更加的熟悉。因為高麗我們還是比較清楚的。
那麼這個名字他們為什麼要改掉呢?他們就是想撇清跟中國的關係。北韓半島一直聽從中國的號令,每年都要來進貢一些他們國家的特產,我們看電視劇裡面也有很多這樣的場景,那時候,他們跟我們的聯絡還是很密切的,因為他們依賴著我們生存。
不過他們在的地方有點偏,而且那邊一般人很少,所以國家的管理並不是特別的嚴,基本上就是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給了他們很大的自治權。後來,漢武帝的時候,他設立了四個郡,經過不斷地戰爭,最後促成了和平的局面,不過這裡面並不是完全統一,有三股力量統治其中有一個政權是完全聽命於中國的,不過另外兩個的態度就有點不確定了,模模糊糊的。後來他唐朝的時候出兵平定了裡面的叛亂,最後完成了北韓的統一。
不過中國的手也沒有一直伸這麼長,他們只是一開始幫忙平定一下叛亂,後面的事情還是交給了他們自己國家的的人。不過那個政權還是出現了一點問題,內部的政權又開始分化,前面那幾個政權又開始猖狂起來,最後還是高句麗他們這一支比較厲害,統一了這個地方,這就是我們常常在電視劇裡面看到的高麗。
在那一年,高麗的國王按耐不住自己的野心,想要從中國謀取一些地盤,準確的說就是造反,還想侵佔我們的地盤,這是真的有點不自量力的,因為當時雙方的差距是很懸殊的,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勇氣?不過意外發生了,他們自己的內訌又起來了,他們國王派出一位大都統出來攻打遼寧,不過那個大都統他當時的權力很大,不想聽國王的,就想著造反,而且很快的帶著自己軍隊回去發動了政變,還找了一個很好的藉口,不能出兵打中國,高麗王就這麼被廢黜了。後來那個都統就對明朝很尊敬,請求朱元璋給他們的國家起一個名字,就是北韓,不過這跟我們現在的北韓不一樣,因為他也包括現在的南韓。那個時候北韓用的就是我們的漢字,沒有屬於他們的文字,完完全全是一個附屬國,這種狀況持續了好幾百年的時間。
當時的李氏王朝是很推崇儒家的文化的,非常排斥佛教,把中國的事情的看得很重要,一切以中國為先。他們對於中國的文化學習的很到位,甚至今天在某些方面要比我們自己的還好。北韓慢慢的完善了自己對地方的統治。後來如被有好幾次對中國發動戰爭都被他們聯合的打回去了,這在歷史上雙方都是有記載的。
後來,北韓的國王他們遷都到了漢陽,而且把那個地方改成漢城。不過後來的南韓很不安,為了不讓中國繼續的影響他們,就把自己國都的名字用了他們的韓語表示,這也是唯一一個沒有漢語名字的城市,不過這樣是不能夠消除中國影響的。上世紀的時候,他們的總統還下令把漢字廢除,就是不想承認他們是附屬國的事實。課本里面都沒有了漢字,但是他們古代的時候官方的語言就是漢語,如果不學的話,那麼他們就連自己老祖宗的東西都不認得了。最後他們的國都也是改成了首爾,在中文名字裡面。
這樣應該差不多了吧,可是這個國家還是不滿意,因為他們突然對自己國名也是很不滿意,感覺只要提起來就跟日本和中國有關係,這是他們想極力否定的,所以就在這方面下定決心,一定要改,所以乾脆的把國名也改了。他們一開始是中國的後來又被日本當了附屬國,最後又跟著美國大佬混,可以說是個實實在在的狗腿子。他們當時的中國名字已經是南韓了,不過後來他們專門成立了一個委員會,最後確定了考瑞拉這個名字。
回覆列表
“五胡亂華”讓高麗有三百年獨立發展的時間,中原難民帶來大量生產技術改變了高麗以前落後的生產方式。
唐以前中國政治中心一直是長安,東北平原在隋朝以前因為氣候、地理等問題。開發力度落後,而且東北平原並沒有強力政治勢力經營。“五胡亂華”的出現,讓高麗得了許多實惠,讓其有一定的實力對抗中原王朝。
隋朝建立前,中國五千年曆史裡最黑暗的三百年。“五胡亂華”北地漢族躲避戰火,東北有許多人落戶。甚至有許多人安家高麗帶去了許多中原生產技術,促進了東北平原和高麗的發展。三百年“五胡亂華”對於漢族是災難。高麗因遠離中原戰,因禍得福。
隋朝建國時高麗大肆侵佔東北平原土地人口,挑戰中原王朝權威,不願臣服隋朝。“為子孫後顧之憂”隋文帝開啟了“隋唐兩代征討高麗的戰役”。徵高麗歷時一百餘年,一個王朝破滅,一個王朝代價巨大。讓高麗(朝鮮)從此臣服,應當說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