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近年來孩子越來越任性,家長越來越難搞。有專家提出“把教鞭還給教師”,大家認為“棍棒教育”對現在的教育還有用嗎?歡迎討論、留言
7
回覆列表
  • 1 # 地主婆小毛

    所以顯而易見的,“棍棒教育”是弊大於利的,甚至為給孩子帶來生理和心理上的傷害。通常實行這種教育的父母,也是自身文化程度 較低,有些甚至還是法盲,不知道 應該怎麼去教育 孩子 。

    現實中,棍棒教育說是用棍子,其實打的人也分幾種

    第一種:目的明確,就是為了震懾一下孩子 ,主要還是想教育好他。

    第二種:懶得思考孩子 為什麼會這樣,應該怎麼教育,簡單粗暴的打一通,這個就是上面那種10歲孩子 父親那樣,把孩子 打傷了。

    第三種:打著管孩子 這個上,本質上可能是自己情緒不好的一個發洩。

    很多父母自身不優秀,把希望都放在孩子 身上,孩子 一但不如意,將個人的情緒都作為打孩子 這個出口。

    所以第二種第三種情況的體罰不管是對於父母孩子 之間,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對親情也好,師生感情也好,都是一種傷害,短時間,可能會覺得有震懾,但造成的負面影響通常比正面效果多的多。孩子 可能因為這個產生心裡陰影,對父母老師有隔閡,甚至厭惡,對學習也產生反感 。

    近年來孩子越來越任性,家長越來越難搞。有專家提出“把教鞭還給教師”,這個概念應該也是一個度的問題。畢竟孩子 也分好幾種,還是要看菜下碟,不同的孩子 不同的方法

    1.有些孩子 本身自己也知道 錯誤,家長老師一句批評就可以提醒到位,這個就可以完全代替棍棒教育

    2.有點調皮,有點叛逆的孩子 ,還是賞識教育為主,在十分必要的時候,再偶爾施以棍棒教育,這裡就是通常老師用教棍震懾一下,而不是真成的打。

    3.對於骨子裡就是很壞的混孩子 ,他是不認道理的,只認惡果的,所以就像監獄裡的那一套,適時的必須要棍棒。

    通常第一點和第二點的孩子 ,是吃軟不吃硬的,他們更容易被關懷和鼓勵所感動,而對棍棒有牴觸和產生負面影響 ,所以一般情況不需要,多一些誘導教育。

    第三點這種孩子 ,是吃硬不吃軟的,很難感化,但是很容易 屈服於懲罰和暴力。所以對於這樣的孩子 ,無計可施的時候,可以適當運用棍棒教育。

    所以對於棍棒教育,棍子的兩頭,打的那頭你是第一種人,還是第二種第三種。

    棍子的這頭,這孩子 是第一第二種還是第三種。

    這應該是2500多年前孔子也會有“因材施教”這個教育方法 的道理吧。

  • 2 # David黃

    適當教育,讓孩子知道這是不正確的,讓孩子遠離不好的環境,多與優秀的學生相處久而久之就會改變他現在的習慣及觀念了。

  • 3 # 軍都弩

    棍棒教育不是有沒有用的問題,而是個度的問題,適度的棍棒教育對學生的發展肯定是有用的,完全由著學生的個性發展會毀掉學生,因為學習根本就是個痛苦的過程,某些人提倡的素質教育,快樂教育純粹是扯淡的思路,應培養學生的敬畏之心, 紀律和習慣的培養需要約束與指導。

    完全否定棍棒教育帶來三個惡果,一是某些學生被縱容成人渣惡棍,現代少年犯罪無法無天案例逐漸增加就是明證,學生在求學階段身心思想並未成熟,需要約束與匡正,況且人類實施棍棒教育已經近兩千年,無論中外皆是,素質教育和快樂教育不過幾十年曆史。

    另一個就是教師乘機懈怠,將教育責任完全推給家長和社會,大多數家長忙於生計沒有太多時間親自教育,於是各類社會教育機構乘機掙錢,甚至公立學校與社會機構勾結牟利,理由還相當正當合理,因為素質教育快樂教育,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不負責任,忘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職責。這種情況有愈發嚴重之後果!

    第三個惡果就是在教育決策層面造成不公平的社會現實和隱患,打著素質教育的冠冕堂皇旗號搞各種錢權交易,例如被暴露的大學不公正錄取問題,客觀上說非高考加分都有權錢交易的趨勢和可能,這就相當於在嚴謹的國家政策防線上開了一個搞貪腐的口子,直接的後果就是讓中國的教育迴歸九品中正制,權錢掌控者互相推薦子女,給國家和社會製造動亂的隱患,實施這個制度的時代,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極其混亂,科舉制實施後破壞科舉考試者有被剝奪政治權利終生的判決,有被處以極刑的判決,而當今打著素質教育旗號破壞高考公平制度者卻招搖過市,大肆撈錢,這是重大社會隱患。

  • 4 # 黃爺30

    為什麼每一位教師要學習兒童心理學,中學生心理,因為各個年齡層的孩子心理不同,所以老師所用教育教學方法也應隨之變化。“棍棒教育”適合小學生低部的學生,一年級,二年級。這個“棍棒也應理解為小竹根,小教鞭,也不是大棍棒。不能傷及孩子的身體,只能是提醒式的警示警戒。

    小學低新的學生,6,7,8歲。這個年齡層對好壞是非還不能從理性去認識,只能從感性去認知。做錯了不知錯在哪裡,做對了也不知為什麼會對。

    所以,這個年齡層採用適當的“棍棒”教育還是有一定的輔導和輔助作用的。

  • 5 # 東方之熹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想糾正題主的是正確理解教育懲戒和棍棒教育的區別。正當的教育懲戒並不等同於棍棒教育。

    首先我們要認清什麼是正確的教育懲戒?

    懲戒是在尊重孩子的人格前提下,對孩子所犯的錯誤進行懲罰,不會造成孩子的身心創傷。

    而棍棒教育是粗暴的,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身體上或者心靈上的損害。

    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的,這種說法我一直非常贊同

    現在社會上比較流行快樂教育,提倡賞識教育,一味的各種鼓勵,讚揚,缺少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應該有的約束和懲罰,讓孩子們的自我意識迅速膨脹。對社會規則,學校規則,家庭教育缺少應有的敬畏。其實這種後果是很可怕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的社會本身是一個規則社會。只有大家都遵守規則,社會才能和諧,才能有序向前發展。但只要違反了規則就要受到處罰。只有適度的懲戒,才能夠讓孩子順利的成長。

  • 6 # 金屬小麥ida

    什麼是有效?只有打嗎?沒有別的措施?想想您自己當時管用了,後來有什麼弊端嗎?打不是解決問題,只是讓孩子怕來壓住問題!

  • 7 # 教育與名師

    俗話說:“三句好話抵不過一馬棒”,這是人們流傳幾年的古訓,自有一定的道理。從古至今,因為人性未變,所以這種教育方式自然管用。“三句好話”指經過多次的勸導教育,還是聽不進去,沒有改變,是應該接受一定的懲罰的,“事不過三”嘛,不教訓一下不長記性。

    “棍棒教育”,我認為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應該和“賞識教育”結合起來用。當孩子做得好時要“賞識”,鼓舞孩子“士氣”,以勉勵孩子繼續努力;當孩子屢教不改時,適當的棍棒教育不可少,讓孩子明白,不改錯是要受到一定的懲罰的,這就是做人的原則。當然並不是只有棍棒教育就沒有賞識教育,也不能只有賞識沒有懲罰,兩者需要結合起來,靈活運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狼媽虎爸”之成功案例。

    “棍棒教育”也是一種比較好的受挫教育,增加孩子的心裡承受能力,讓孩子明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知道獎罰分明,知道父母的愛不是隨便給的,適當的懲戒教育更適當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抗壓能力,“棍棍棒棒出好人”古訓不能丟。

  • 8 # 我不知道使用者名稱該寫啥

    中國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一說,而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確實遵循了這一原則。大多數家長打罵孩子是為了糾正孩子的缺點,儘管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使用暴力教育的方式就一定能達到效果嘛?

    1. 如果孩子經常被父母打罵,時間一長,孩子見到父母就會立刻產生恐懼心理,繼而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麼,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得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2. 經常捱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他們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顯得比較壓抑、沉默。這種孩子往往不願意與家長和老師交流,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顯得孤僻、難以接近。

    3. 兒童的神經系統十分脆弱,粗暴的態度及打罵恐嚇,都會使他的精神高度緊張、恐懼,甚至引發心裡障礙。久而久之,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開始說謊欺騙家長,因為對孩子來說,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皮肉之苦。可是孩子說的謊話被家長髮現,為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的態度會更加強硬;而為了逃避捱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後更會說謊,這樣就構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4. 很多家長會說一些嚇孩子的話語。比如,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你再這樣就被狼叼走……或是媽媽不要你了。但是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孩子落下了明顯的心理障礙,恐嚇或粗暴的態度會使孩子出現夜驚、過度緊張及恐懼狀態。

  • 9 # Nicer個人成長

    前段時間和朋友一起吃飯,因為憂心孩子上小學的問題,所以特意跟我的兩位好友取經,她們的孩子都比我家孩子大也都已經上小學。話題聊著聊著就說到了學校裡的老師基本都會打孩子的問題,我們幾個小時候上學也都是捱過打的,所以對這種事並不覺得奇怪,只是因為現在自己當了父母會自然很關心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即使知道老師打孩子基本都是正常情況正常適量的懲罰,但依然會擔心孩子是否有心理或自尊心上的影響。

    朋友A說了一件事,兒子上數學課時被老師把自己的教具扔壞了,原因是孩子上課玩教具(算盤珠子),這個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朋友A對這件事是有情緒的,但是礙於不想剛上學就“得罪”老師,所以並沒有找老師溝通這件事,但是她卻說如果以後還經常出現這類事的話,她就要找老師好好談談了,我們其實能理解她並不是說老師不可以懲罰孩子,也不是包庇自己孩子的問題,只是希望老師能用更好的方式。

    朋友B也說了件事,依然是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因為孩子上課坐不住影響其他同學的原因,這位朋友一個星期被叫去學校三次,後來她實在覺得溫柔的教育方式根本沒用,於是狠狠教訓了孩子幾次,現在孩子的上課紀律好多了,然後重點是她跟我們說了一段老師的話,大致意思是:老師說,如果你的孩子各種引導,勸導都沒有用的話,那說明你的孩子可能就是需要棍棒教育才能聽得進去。

    我們都不支援孩子就是要棍棒教育,也覺得一次都不打也不現實,都是自己帶孩子的幾個女人,能互相理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自己失控,難免會遇到孩子屢教不改、不聽的時候,當你已經嘗試過很多方式,耐心一遍又一遍地教育孩子後,他依然我行我素而你已經江郎才盡時,棍棒教育無疑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最後一種方式。我沒辦法保證自己不打孩子,因為我已經打過他了,在以後的日子裡我能做到的是盡力去學習更多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果有時要用到棍棒教育也會在合理範圍內。

  • 10 # 張旭語文

    棍棒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種形式,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被普遍採用,現在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的人,大部分都領教過。如今提起,一定會勾起童年的懷憶。

    解放前,中國是農耕社會,能上得起學堂的人寥寥無幾,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家是文盲,靠農耕維持生計,對孩子的教育只停留在是否聽話、是否節儉、是否會幹農活、是否孝道上。因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這一教育形式也就被大多數人家信奉。

    解放後到改革開放之間,城市裡的孩子基本都能上學,農村裡大概有百分之五十的孩子能上學。雖然提倡除舊迎新、人人平等、新社會新氣象,但傳統的棍棒教育依然市場很大。四十歲以上的人肯定記得:不小心摔破了一隻碗,一定挨父親一頓揍。

    改革開放之後,隨著老百姓生活的改善,小學普及教育的推行,獨生子女的出現,思想觀念的改變,棍棒教育的市場逐漸退縮。現在四十歲以下的人就很少捱過父親的打了。

    當下,正是獨生子女做爸媽的時代,最底學歷也是初中畢業,而且大多經歷了由農村到城市的大遷徙。對他們來說有最廣的見識、最潮的思想、最美的願望,還會承襲農耕時代的家庭教育觀念嗎?

    其實,打與不打是與孩子的性格有密切關係的。不可否認的是,人的品行和能力很多就是遺傳的。所以,不同遺傳基因的孩子應該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可一概而論。

    有些孩子牲格乘巧,小小年級就會看人臉色隨機應變。

    有些孩子性格憨厚,從來不會撒謊騙人。有些孩子行為乘張,總愛惹事生非。

    有些孩子謹慎認真,做事一絲不苟。

    有些孩子膽小怕事,老是受人欺負。

    有些孩子生性狡狎,人前人後品行不一。……凡此種種,都是捱打與否的條件。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要一分為二,客觀對待,教育孩子也不能例外。

    第一,一個做事謹慎認真、善良孝順的孩子,幾乎不犯讓大人生氣的錯誤,大人是沒有理由去打他(她)的。

    這樣的孩子小時候很優秀,成人後一樣優秀。其成長過程不存在的因沒有捱打而是否成為好孩子。

    第二,一個性格憨厚,從來不會撒謊騙人的孩子,他的成長過程是不會與父母發生小磨擦的,也不會出現叛逆,所以他(她)可能不會做出讓父母打他(她)的事情來。

    當然,我們不能說他(她)小時候設有捱過打,就不能成為好孩子。

    第三,一個調皮搗蛋、好動好事的孩子,小錯誤天天犯,大人不罵、不打如何讓他(她)長成挺拔的大樹呢?

    這類孩子通常很聰明,就是自制能力差一些,他(她)犯的錯誤都是不觸碰原則的錯誤。比如和同學小吵了一架,和同學相互撕扯了一回,損壞了某樣物品,上課遲到了,作業沒按時交,給家長髮小脾氣了等等,反正他(她)天天處於犯小錯誤的狀態中。對這樣的孩子就要罵一罵,打一打,時常給他(她)敲警鐘,他(她)才會收斂自己的行為,不然,就給了他(她)犯錯的正當性暗示,有可能就長成歪脖樹了。

    第四,一個撒謊騙人、蠻橫霸道、惹事生非的孩子,如果不罵、不打,長大後恐怕就無可救藥了。

    這類孩子把騙人當兒戲,大事小事都撒謊,在學校裡喜歡拉幫結派,喜歡欺負弱小,在老師和家長面前兩面三刀,最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一旦他(她)的行為形成習慣了,把撒謊、惹事生非當成一種個人心理滿足,就很難再教育好了。所以,對這樣的孩子,一定要罵、要打,讓他(她)明白犯錯的代價,使他(她)輕易不敢觸碰家長的紅線。只有這樣做,才能扼制他(她)犯錯的衝動和慾望,才有可能讓他(她)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不至於走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家老公平時怎麼稱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