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o口rock口評書聯播

    交朋好友,不是說認識就是朋友,這裡面有個好惡的問題。就跟吃飯一樣,天下食材無數,我能吃的未必是我愛吃的。

    好漢聚義,必是意氣相投;而好漢聚餐,就未必了。

    魯達請史進,那是真心實意要請,因為史大郎早已在江湖上惡名遠播了,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必得吃飯,好在飯桌上用嘴“較量些槍法”。

    而李忠,這個史進大街上撿來的師父,根本就沒入魯提轄的法眼。

    拉李忠去吃飯,不是照顧史進麵皮,而是怕他師徒二人大街上寒暄起來誤了他和史大郎喝酒吹牛,接下來驅趕觀眾的行為也恰恰證了這一點:灑家要跟史大郎吃酒,這個事兒不能等,所有阻礙灑家吃酒大事的人,要麼帶走,要麼趕走,可見在魯達看來,李忠的存在感和大街上任何一個路人是沒兩樣的,他是不得已才捎帶上李忠這個“電燈泡”的。

    李忠也彆扭,好容易在書裡混成個“好漢”,沒存在感也就認了,畢竟類似的兄弟多了去了,可偏偏就讓他混成個“猥瑣存在”,比沒存在都不如,給魯大師這朵大紅花當綠葉都不配(綠葉讓史進當了),只能當花肥:史大郎出場幫著打人,李忠出場幫著捱打。

    性格這個事,勉強不來,跟有沒有錢關係不大。

    魯大師是奉行“有錢同使,有難同當”的遊俠。

    所以他從史進那兒拿銀子就沒想著還,史進也沒想讓他還,這就是一見如故的朋友。

    所以他千里送林沖,從未想過被報答也沒考慮過被連累,這就是患難與共的兄弟。

    可是跟李忠這兒,什麼事兒都不是味兒,連李忠都覺得自己的味兒都餿了。

    二兩銀子,李忠心說,說是來蹭飯,買賣都不做了來趕飯局,飯沒開吃先借錢,就不能讓我不認識史進嗎?

    二兩銀子,魯達心說,本也沒指望還你,二兩銀子還讓我欠個人情,拉倒吧灑家不找你借了。

    桃花山上,李忠心說,如今面子給足了你,再好好的做個東,多送你金銀,比你當初請我的要闊綽,在你那裡我的面子也有了吧。

    桃花山上,魯達心說,咦,這尼瑪叫人乾的事兒嗎?客請了半截主家逃席回去上班了,讓灑家幹喝?搶來多少給灑家做盤纏,尼瑪萬一搶一大車蘿蔔,讓灑家啃著上東京嗎?

  • 2 # 奈爾比威費

    沒法以現代普通人觀點去評說,因為梁山好漢定義為俠,世界觀就不一樣

    我親戚中就有一個魯智深式的,愛交朋友,也曾一時善心把身上的錢都給了擺地攤的可憐老頭,居無定所一度以朋友家換著借宿為生,能說會道那些朋友還真願意招待他幾日。

    但這種灑脫生活註定他收入不穩定,所以也有跑去親戚那強借錢財,他請別人叫上你去當錢包種種不當之舉,關鍵是人不覺得這有什麼,可能真跟智深一樣風格,讓你出錢是看得起你那種。

  • 3 # 樂天派周先俊

    魯達與李忠周通師徒不屬同路人,魯達豪俠大方,李忠周通勢利之輩,根本沒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的寬敝胸懷。所以,說話做事處處吝嗇,不受魯達尊重。

  • 4 # 自說文史

    魯智深在五臺山出家後,因為剛做和尚不太習慣,又忍不住喝酒吃肉,還大鬧了五臺山,因此連師父智真長老也保不住他了。無奈之下,魯智深只好去大相國寺掛搭,在去往東京的路上,他碰到了周通搶親的事兒。

    魯智深挺身而出,痛打了一頓周通,幫助劉太公解決了心頭大事,也保住了劉小姐。周通在請李忠下山幫忙對付魯智深時,李忠認出魯智深,三人遂上山相聚。

    應該說,李忠和周通還是很客氣的,不但好酒好菜招呼著,而且得知魯智深要走時,還說要送他一些盤纏,作為路上使用。然而,魯智深卻心裡吐槽,說李忠和周通太摳門吝嗇了,這卻是為何呢?

    先說說李忠。

    李忠是個普通人,雖然做過史進的開手師父,但那只是短暫的。平時,李忠還是要靠賣虎皮膏藥等謀生,風裡來雨裡去,還四處奔波,日子並不太好,這是他後來落草桃花山的重要原因。

    史進尋師父時,在渭州遇到了魯智深和李忠,三人一起喝酒,遇到了金翠蓮。當時魯智深要幫助金翠蓮父女,遂掏出五兩銀子,史進則拿出十兩,李忠卻摳摳索索,只掏了二兩銀子。魯智深吐槽了一句,說他不爽利。

    再說桃花山上。

    兩人一邊說下山劫財送給魯智深,一面用金銀酒器,讓魯智深喝酒。這就好比一個人說要借錢給你,但是家裡的錢多到用來墊桌子,卻不肯直接給你,反而說出去問別人借,借多少都給你一樣。

    這種情況,誰見了都不會舒服,魯智深本就是豪放之人,從來不計較錢財或者個人得失,所以更看不下去。

    魯智深尋思道:“這兩個人好生慳吝,現放著有許多金銀,卻不送與俺,直等要去打劫得別人的,送與灑家。這個不是把官路當人情,只苦別人!灑家且教這廝吃俺一驚。”——《水滸傳》

    注意這段話,魯智深要吐槽的有兩點。

    其一,李忠和周通太摳門了,桌子上那麼多金銀不直接送給自己,還要去打劫別人的東西送給自己。現成的那麼多不說,萬一沒打劫到,或者只劫到很少的錢,那時候再送給自己,不是很羞辱人嗎?對不對?

    其二,魯智深的俠義心腸又表現了。在他看來,打劫別人的錢,是相當於害別人,別人賺錢也不容易,這樣是苦了別人。這等於搶別人的錢來送給自己做人情,不太好。

    正因如此,所以儘管李忠和周通好酒好菜地招呼魯智深,也說要送他盤纏,但魯智深還是吐槽他倆太摳門。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也不能怪李忠和周通。李忠就是個普通人,賺錢不容易,救金翠蓮時,他能拿出二兩銀子,其實已經不錯了,因為一兩銀子很值錢。吳用拉三阮時,一兩銀子買了一大甕酒,二十斤生熟牛肉,兩隻肥雞,還幫阮小七還了賬。二兩銀子,估計都夠普通家庭一月生活費了。

  • 5 # 午夜夢醒18

    魯達是梁山上,義薄雲天的豪義之士,快言快言,但卻少了武松的狠辣與林沖的迂腐,更沒有宋江的愚忠。李忠吝嗇與周通的貪色,更令魯達不滿。但礙於江湖義氣,只是言語的蔑視,總不能對盡地主誼的人動手。

  • 6 # 歸棹廬主

    在桃花山上,李忠和周通不但好酒好菜地招待魯達,而且魯達臨行前,還要送盤纏於他,可是魯達卻覺得他們兩人吝嗇,用魯達的原話說是“這兩個人好慳吝”。

    魯達是個豪爽之人,他的眼裡容不得砂子。魯達之所以這樣評價李忠和周通,是有原因的。

    首先,魯達對李忠的第一印象就不好,認為李忠是個“不爽利的人”。那天,魯達在渭州酒樓給金氏父女湊錢做盤纏,史進一下了就拿出了十兩銀子,而李忠卻只從身邊摸出了二兩銀子。魯達根本就不把李忠這“摸”出來的二兩銀子放在眼裡,小說寫道:“魯達把這二兩銀子丟還了李忠。”一個“丟”字,就活寫出了魯達對李忠吝嗇舉止的不屑。

    其次,魯達對李忠、周通在桃花山上的表現很不滿,認為他們兩個“不是慷慨之人,作事慳吝”。魯達為什麼會這麼想呢?原來,李忠、周通的山寨裡雖有許多金銀,但卻並不送給魯達作盤纏,而是要等到去打劫了路人的錢財,才給魯達當路費。所以,魯達覺得他們是“把官路當人情,只苦別人!”因此,就很看不起他們,索性把酒桌上的金銀酒器都踏匾了,獨自從後山走了。可笑的是,那李忠還想追上去討要。可見李忠的吝嗇小氣。

    所以,魯達雖然被李忠和周通好酒好菜招待,臨行前又說要給魯達送些盤纏,可是魯達卻還要說他們吝嗇。

  • 7 # 張靚仔951

    魯達打心眼裡是瞧不起這兩個貨色的,這兩個貨色,一個是賣跌打膏藥糊弄人的江湖郎中,另外一個是個只敢在本地欺負老實人,的窩囊貨。魯提轄這種專門鋤強扶弱的英豪,怎麼能看得上這二人魯智深乃是領略府提轄,每時每節都有俸祿,他的花錢習慣,從他喝酒和打造兵器的描寫中可見一斑。而第一次與打虎將借錢的時候,李忠只掏出些許碎銀子,在山上做客之時,滿座金銀器具,卻說要下山劫了再送,這不是對於眼高於頂的魯提轄的侮辱麼?也難怪魯提轄趁亂捲了他們的金銀跑路。

  • 8 # 葭明通半瓶歷史

    一個人不讀書,他的價值觀只能由他的親戚好友來決定——蔣方舟在《圓桌派》如是說。

    說的太對了。

    魯達,周通和李忠三個人都不是讀書人,他們的價值觀包括金錢觀自然也是由他們的親戚朋友來決定了。

    先說魯達。

    魯達,魯智深,綽號花和尚,自小從軍。

    在古代“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捻釘”,一個家庭稍微有點辦法活著,也不會讓子弟去當兵從軍的,尤其大宋朝更是如此。

    而,魯達自小從軍,可見他的父母家貧無以教子,在價值觀尤其金錢觀上也就沒有什麼機會影響他,使他具有正常人的金錢觀——花錢要留有餘地,過日子要存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

    魯達不同於一般世人的金錢觀來之於軍隊,軍隊是什麼地方?一個人在軍隊他的所有吃穿用度全部是供給制,不需要考慮明天吃什麼,住在哪裡,以及沒有錢了怎麼活。

    錢!在軍人生活裡不重要,真不重要。

    他們不似我們普通人兜中要時刻裝著錢應付明天的生存。在軍隊中,兄弟才重要,因為說不定那天就要出去拼命了,身邊兄弟多,活下來的機會大呀!生存問題有長官來解決,他們有合法搶劫的權力,很容易保障自己生存的。

    兄弟來要錢了(是要錢哦,非借錢),兄弟來要錢了!給,必須給,全部給,有多少給多少,才是好兄弟,魯達就是這種人這種行為邏輯。

    這樣待兄弟,這樣在兄弟身上花錢讓魯達也嚐到了好處!所以才形成了魯達如此的金錢觀!

    不然,以魯達的脾氣性格,他也不是會拍上司馬屁的的人,他憑什麼積功至老種經略相公手下“關西五路廉訪使”了呢?魯達從一個小兵當上大官,還不是兄弟們抬愛。

    老種經略相公為了自己兒子的事業,還把魯達給了自己兒子用,官封“提轄官”!也是因為他兄弟夥多呀!可以幫助兒子去打仗。一切都是兄弟們給力!

    所以說,魯達的金錢觀就是——啥錢不錢的,你的都是大家的,我的也都是大家的,兄弟我看得起你,給你要錢(非借錢)是拿你當兄弟,你藏著掖著,不全拿出來,不夠兄弟,吝嗇鬼!

    再說李忠。

    在上桃花山遇到周通之前,魯智深和李忠就有過交往了。

    魯轄道:“既是史大郎的師父,同俺去吃三杯。”李忠道:“待小子賣了膏藥,討了回錢,一同和提轄去。”魯達道:“誰耐煩等你?去便同去。”李忠道:“小人的衣飯,無計奈何。提轄先行,小人便尋將來。賢弟,你和提轄先行一步。”魯達焦躁,把那看的人,一腿一交,便罵道:“這廝們夾著屁眼散開,不去的,灑家便打!”眾人見是魯提轄,一鬨就散了。——《水滸傳》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看到沒有,李忠只是一個走江湖賣藝的人,自掙自吃,沒有人給發餉的,史進請吃酒,他也不敢丟下生意就走,其實也賺不了幾個錢。

    而,在 魯達的眼睛裡,就很可恨了!“兄弟請你吃酒,看得起你,拿你當兄弟,你還在乎幾個鳥錢!”

    李忠的金錢觀——錢比一切都大,錢比兄弟重要。這也不怪他,他的生活氛圍就是如此,親戚朋友掙錢都不容易,出不了大方人。

    還有兩個人關於錢的交往:

    (魯提轄)便去身邊摸出五兩銀子來,放在桌上,看著史進道:“灑家今日不曾多帶得些出來,你有銀子借些於俺,灑家明日便送還你。”史進道:“值甚麼,要哥哥還。”去包裹裡取出一錠十兩銀子,放在桌上。魯達看著李忠道:“你也借些出來於灑家。”李忠去身上摸出二兩來銀子。魯提轄看了見少,便道:“也是個不爽利的人。”魯提轄只把十五兩銀子與了金老......魯達把這二兩銀子丟還了李忠。——水滸傳》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依然如故,李忠不是個“爽利”的人,人家爽利不起來,和大少爺富二代史進比不了,更和朝廷武官魯達比不來,救人也要先救自己的,錢都給出去了,明天吃什麼?

    李忠是我們普通人的金錢觀——花錢要留有餘地,過日子要存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

    在魯提轄這種“是金錢如糞土”的人眼中也就不爽利了,也就吝嗇了,不奇怪。

    最後說周通。

    一個好色鬼,在整本《水滸傳》裡,好色從來被瞧不起。

    周通連李忠也打不過的,先前本來是周通打劫李忠,結果戰敗,跪下唱了征服,讓李忠做了桃花山的老大。

    如此貨色,能入魯提轄的眼睛嗎?

    結果,周通下山強搶民女,又著了魯提轄的道兒,兩個人只好跪下唱征服,讓魯提轄做老大,魯達做的不高興,要走!

    這時候,並沒有翻臉,高潮來了!

    周通和李忠兩個人請吃大餐之後,言說要送魯智深一大筆盤纏,夠兄弟吧!

    結果,卻不是二人山寨上屋子中的現成的金銀財寶,而是邀著魯達下山去現搶!——搶來的全歸魯提轄。

    怎麼去搶?魯達剛剛救了劉太公一家老小,難不成再去搶劉太公嗎?

    不要說魯提轄了,題主你認為這兩個人吝嗇嗎?不止吝嗇,簡直可惡了。

  • 9 # 棲鴻看紅樓

    周通和李忠要給魯達送盤纏,卻不是自掏腰包,而是“下山去取得財來,就與哥哥送行。”打劫別人的財物,來送給魯智深。

    要說,周通李忠落草已久,他們現有的財物,也是打劫而來,為什麼不直接送給魯智深,卻要轉一道手呢?顯然是這兩個貨小氣,捨不得從腰包裡出錢。

    捨不得出錢,就不送給魯智深,也沒什麼關係。畢竟大家萍水相逢,誰也不欠誰的。但是他們要在魯智深面前充面子,又一定要送點錢財。

    要送錢財,又捨不得掏腰包;直接下山去打劫,拿劫來的東西送給魯智深,換取心理的平衡。這種小奸小壞的小算計,難怪魯智深要說他們吝嗇了。

  • 10 # 史海泛舟擺渡人

    按照《水滸傳》中的邏輯角度,好漢就應該快意恩仇,就應該輕財重義,因此魯智深的做法不僅沒有任何問題,反而能夠讓人們拍手稱快。然而按照我們現代一些人的觀點來看,魯智深沒有給李忠任何幫助,李忠好酒好菜的招待魯智深,還專門下山搶劫金銀送給魯智深。魯智深卻趁機搶劫了李忠的山寨,還怒罵李忠吝嗇,顯然是魯智深做的不對。

    我們先以《水滸傳》的邏輯角度來看這件事,《水滸傳》講究的是快意恩仇,魯智深和李忠結交成為朋友,兩個人就應該相互幫助。魯智深有經濟上的困難,李忠肯定要把錢拿出來給魯智深,即使為了幫助魯智深破產,也是應該做的事情。

    參考孫二孃和施恩就武松,李逵刑場就宋江,就能夠看出《水滸傳》對於好漢的基本定位。想要在《水滸傳》中成為家喻戶曉,人人拍手稱快的好漢,必須要輕財重義,能夠為朋友兩肋插刀。而李忠顯然不是這樣一個人,他十分的看重自己的利益,雖然不是十分的小氣,卻也喜歡精打細算,因此他這種人在《水滸傳》裡面肯定是吝嗇鬼的定位。

    李忠的吝嗇體現在三件事情上,第一件事是魯智深喊著李忠一起喝酒,李忠想要把藥賣完再去喝酒。李忠是一個走江湖的藝人,他不像史進那麼有錢,也不像魯提轄一樣有地位,所以他十分在乎賣藥的錢。

    魯智深當時就對李忠不滿意,他訓斥走了旁邊的人,李忠只能跟著魯智深去喝酒。在遇到金翠蓮父女的時候,魯智深找史進和李忠借錢,李忠和魯智深第一次見面,便給了魯智深二兩銀子,結果魯智深把銀子扔給了李忠,怨恨李忠不是個爽快的人。

    其實李忠本身就是一個走江湖的藝人,二兩銀子可能是他一個月的收入,而史進是一個財主的兒子,十兩銀子對他來說根本不算什麼。魯智深被李忠請到山上的時候,李忠好酒好菜的招待魯智深,還拿出了金銀做的碗筷。

    這些金銀做的碗筷,可能是李忠自己都不捨得用的物品。魯智深向李忠索要金銀,李忠下山搶劫財物,魯智深認為李忠吝嗇,將這些金碗銀碗都壓扁了帶走,李忠也因此留下了吝嗇鬼的罵名。

    其實仔細看魯智深和李忠的恩恩怨怨不難發現,李忠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魯智深的事情,反而是魯智深一次又一次羞辱李忠,所以很多人才會對李忠鳴不平。用我們現代人的觀點來看,李忠這個人並不是吝嗇,只是他不夠豪爽,而魯智深是一個豪爽的人,所以他才會感覺李忠吝嗇。

  • 11 # 林武師de文散打

    格局,體現在待人接物的處事之中

    ——L分享有趣和觀點 散打三國與水滸(59)

    金聖嘆評水滸人物,雖也有個別偏頗(如對宋江),但大體還是準確的。如他推崇的“上上人物”魯智深:

    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鹵處,他也有些粗鹵;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

    ——這些評語寫的就像魯智深的為人一樣,鮮活生動。

    以往問答有論“水滸中第一英雄好漢是誰”的,魯智深當之無愧的“高票當選”,卻也是當之無愧的,且正能量滿滿——

    論義不計自身安危。你看他三次救人:金翠蓮,林沖,劉太公女兒,都是非親非故的,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仗義救人從不考慮自身得失,行事只體現“正義”二字。而且心思細膩/精細,有頭有尾:對金翠蓮父女,不但要救,考慮到父女倆窮困無依,還給他們“眾籌”盤纏。在查知結識不久的好友林沖被陷、刺配路上有危險時又挺身相救,丟下相國寺的管理工作全程護送——此行工作將耍脫、甚至自己還可能搭上性命,但他依然不顧去做了。在劉家莊更屬路人一枚,可一聽不平事,又立馬介入去了。

    救人傾其所有。救金家父女,贈盤纏時先“去身邊摸出五兩來銀子,放在桌上”,然後才向同桌朋友史進、李忠“眾籌”——要知道北宋時大縣(萬戶以上)縣令月奉二十兩、小縣(千戶左右)縣令月奉十來兩,魯智深作為一箇中下級軍官,月奉不會高過小縣令吧?大概屬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飢的月光族。這“五兩來”該是那時他囊中傾底所有了。萍水相逢的,他就傾囊相助,這份兒耿直確實堪稱“心地厚實”。後來在相國寺菜園子管事估計油水較豐、再加有一幫潑皮孝敬,手頭該算寬泛,救林沖也是一路花銷包乾。

    也難怪金聖嘆慨嘆讀來讓人“一片熱血直噴出來”、會不由得檢討自己有沒有如他那樣“為人出力”過?(沒有的話,當會令人)“深愧虛生世上”!

    可見魯智深的形象高大不止在體格,更重要在人格!

    金聖嘆有些偏頗的評魯智深“不及”武松、把後者奉為“天神”,可在現代人看來,武松雖為英雄,可惜有點兒“亂殺無辜”,這毛病你在魯智深身上可看不到——魯幾乎完人啊!

    同樣是拿錢救人,史進富二代,雖在逃亡路上,可也一出手就給出個小縣令一月工資的數,十兩。李忠雖有些扣扣索索,也給了——好多人(包括金聖嘆評李是“慳吝小氣行小人事者”)卻因此瞧不起他,這裡可要公正說一句,李是走江湖賣藝出身、錢來得並不容易,他拿出的“二兩來”銀子對他而言也不是小數目。這倒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他的歷來生存環境就會造成他的心胸格局不高不大——行事不會如魯一樣豪爽慷慨。

    李忠後來在桃花山上和周通攪和一起,有點兒“物以類聚、臭味相投”的氣氛。我沒有找到金聖嘆直接評周通的文字,有人把周歸於“下三濫”這有點過了。周雖不算高大、英雄,可也算個有義有信的強盜——強搶民女肯定招人看了討厭,可魯智深一介入,他就立馬承諾“並聽大哥言語,兄弟再不敢登門”、並折箭為誓,並且好像也真的沒有再去騷擾。憑此也該算個有信義的強盜。其實下三濫不該是他,那個啥矮腳虎才是。

    魯智深後來上山住了幾日,你看二人留/送魯智深的言行:

    魯智深見李忠、周通,不是個慷慨之人,作事慳吝,只要下山,兩個苦留,那裡肯住,只推道:“俺如今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李忠、周通道:“哥哥既然不肯落草,要去時,我等明日下山,但得多少,盡送與哥哥作路費。”……只見小嘍囉報來說:“山下有兩輛車,十數個人來也!”李忠、周通見報了,點起眾多小嘍囉,只留一二個伏侍魯智深飲酒。兩個好漢道:“哥哥,只顧請自在吃幾杯。我兩個下山去取得財來,就與哥哥送行。”分付已罷,引領眾人下山去了。

    ——施大爺此處寫二人行徑,筆法是非常老辣的(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到,水滸傳中寫人物言行,是非常注重細節和很有講究的),“好朋友你多留幾天哈,要走嘛等我去搶個人、不管搶得到好多、都把來送你!”——這種話想起都起雞皮疙瘩,哪個說的出口?

    可李忠、周通就說得出口,而且說得自自然然、理所當然!

    請注意:施大爺此處並非只在描述這倆傢伙的慳吝,更主要是描繪出此二人的粗鄙——簡直是莫文化 + 沒講究的、“視野境界”屬低層次的土盜賊一對兒嘛。

    他倆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已經體現出了他們的格局/心胸。

    慷慨仗義的魯大俠又豈是和他們一類、湊得到一起的?

    所以,後來就做出讓那兩傢伙“吃了一驚”的事兒來!

  • 12 # 邏輯文史游

    李忠和周通的吝嗇,是普通平民百姓最真實的表現形式,而他們很“不幸”的和主角之一的魯智深產生了交集,自然就讓人覺得不舒服了。其實施公之所以這麼寫,只是為了突出魯智深的豁達罷了。

    李忠給魯達的第一印象就很差,當年魯達、史進、李忠三人在吃酒時遇到了正在哭訴的金翠蓮,魯達一發善心就為金氏父女籌銀子,史進很大方的拿出十兩銀子,李忠磨磨唧唧的掏出二兩銀子,魯達就有點不高興了,乾脆就沒要李忠的銀子。這個時候,魯達就把李忠定義成吝嗇之人了,但我們反過來想想,史進本就是富二代,自然不在乎錢財,魯達的地方官員,也不缺錢花,李忠呢,辛辛苦苦賣藝,一個銅子一個銅子賺的不容易,就因為一頓酒,就要損失好幾兩銀子,這得賣多少藝多少藥啊。

    所以李忠的表現很真實,勞動人民的錢不好賺,並不是吝嗇。後來在桃花村,魯智深痛打周通,周通叫李忠來幫忙,李忠再次和魯智深相遇,便邀請他去山上做客。其實我們知道,青州地界是個強人出沒的鬼地方,眾多山頭中恐怕就屬桃花山實力差了,當時的二龍山再不濟,鄧龍也能把李忠打趴下。所以桃花山也只能截獲截獲路人了,山頭自然不富裕。

    那麼到了魯智深眼裡,又覺得李忠和周通不爽利了,其實我們也能發現,周通雖是強娶劉太公的女兒,可這賀禮可是一點都沒少,這要是王英,恐怕直接踢門搶女了。而魯智深在離別時,李忠、周通已把財物放在桌子上,酒還沒喝完,聽到小嘍囉說有人過山,就火急火燎的去打劫了。

    可見,貧困山頭想要發展,就要抓住每一次來之不易的機會…

    遺憾的是,魯智深並沒有感受到桃花山的緊張,他理解為二人不願意給自己上路費,於是在行酒之際,打翻了桃花山的嘍囉,捲了財物就跑。

    試問客官,魯智深的行為,是好漢所為麼?

    李忠和周通打劫歸來,把財物分作三份,嘍囉們也給自得到了財物,這件事之後,二人給了魯智深一個大大的差評。

    所以,魯智深在這一場景中一直活在自己的感覺感受裡,我們也能看到,其實魯大師身上也是有黑點的。而李忠與周通對魯智深也算仁至義盡了。

    這件事情之後,周通與李忠的感情更深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劍王朝》30集為什麼不救謝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