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繼勞

    在《安娜·卡列尼娜》一書中,安娜的優秀和獨特在於她自我意識的甦醒,更在於她對於獨立自主和愛情的追求方面。文中的安娜具有資本主義的共同思想,雖然一開始相對於其他貴族婦女而言,安娜始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但她仍然是生活在封建制度體制下的一個奴僕,並且和卡列寧維繫著毫無感情的婚姻,隨著沃倫斯基的到來,安娜開始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命運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安娜在不斷覺醒中始終堅持“我是個人、我要生活、我要愛情”的信念,自我意識覺醒的安娜也反映出當時社會女性對於自由和獨立的渴望[1]。

    (二)忠於愛情忠於自我的安娜

    安娜不僅追求獨立自主,還具有貴族婦女少有的叛逆精神,她的優秀體現在她頑強勇敢的鬥爭精神之中。文中描述的安娜是一個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貴族婦女形象,但當時的上流社會對於婦女具有十分荒謬的約束和限制,例如,上流社會婦女允許私下的風流韻事,但不可以允許公開地承認你的愛情。但是忠於愛情忠於自我的安娜在意識到自己愛上了沃倫斯基之時,便同丈夫卡列寧承認自己的愛情。安娜對於愛情的大膽與坦誠,備受上流社會的譴責。但安娜不顧一切公然與沃倫斯基同居並且在公共場合出雙入對,體現了她真實可愛的一面。

    (三)高貴典雅真誠善良的安娜

    正如我國著名文學評論家蘇健夫先生在2014年提出,“安娜不是一個普通的貴族婦女形象,她的情感與神智都完全超出了一般普通的貴族婦女”。在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眾多經典的女性形象當中,安娜是一個區別於其他人物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都是相對完美的形象。安娜美麗的外表下擁有一顆真摯而善良的心,她嚮往和追求美好與自由的態度,正體現了她永遠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猶如春天的花草一般心中燃燒著忠於愛情的火苗。

    二、《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形象分析

    (一)忠厚善良愛憎分明的列文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忠厚與善良會打動每一位讀過此書並且有相似經歷的讀者。在面對親情時,列文對於哥哥真情流露,血濃於水的感情讓列文寧可自己受委屈也不願讓哥哥傷心難過,儘管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也儘量避免和哥哥爭吵。並且在面對喜歡的人吉娣時,知道吉娣愛的人不是自己,也在一旁默默守護著她。這和文中安娜的丈夫卡列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卡列寧作為一個虛偽殘忍的政府官員,無法容忍妻子對自己的不忠,但為維護自己的形象又不能與安娜離婚,反而繼續折磨著安娜,讓大家都生活在痛苦之中[2]。

    (二)執著追求不輕言放棄的列文

    (三)小心謹慎疑慮自卑的列文

    疑慮是人性中最大的弱點,《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是整部小說中心思最重的人物。即便是在準備和吉娣結婚之時,他也在懷疑吉娣是否因為得不到沃倫斯基才選擇嫁個他,這樣的結合是否會給兩人都帶來痛苦等等。但總的來說,列文的疑慮主要還是因為他在這段愛情裡過於自卑,並且又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妻子,這樣的列文難免不會讓讀者產生同情,被他的一舉一動所牽動。

    總結:

    綜上所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書中,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道,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文中的安娜和以悲劇結束了各自的一生,當安娜認為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便選擇了用死亡對現實進行抗爭,列文與安娜正相反,在愛情中列文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對愛情和事業永不放棄,執著追求也為給讀者閱讀中帶來了希望。

  • 2 # 咕嚕講故事

    任何傳世的文章,大都有一個基本的邏輯,那就是中心思想,簡單點講,就是作者透過文字描繪故事,透過故事表達觀點。

    本書中基本為兩條線,其一安娜逃離刻板婚姻追求愛情最終悲劇收場,其二列文追求人生解答獲得溫馨婚姻生活與人生徹悟。

    這兩條線交叉對照,最終清晰的論述了作者的觀點:僅以愛情本身作為幸福全部意義的愛情只會耗盡雙方精力和熱情走向滅忙,而只有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扶持,才能獲得平和而淡然的幸福。

  • 3 # 香豌

    安娜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的貴族婦女,一個被虛偽道德所束縛和扼殺的悲劇人物。她的悲劇是她的性格與社會環境發生衝突的必然結果。造成安娜愛情悲劇的內在原因是她獨特的個性。

    安娜不屈從於她認為不合理的社會環境,敢於追求所向往的幸福生活。她感情強烈而趨勢,有深刻豐富的內心世界。 她對愛情自由的執著追求,體現了貴族婦女追求個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質。

    造成安娜愛情悲劇的外在因素,是虛偽的上流社會和冷酷的官僚世界。安娜之所以不能見容於上流社會,不是由於她愛上了丈夫以外的男子,而是由於她竟然敢於公開這種愛情。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對上流社會的一種挑戰。

    在失去了一切之後,安娜生活中唯一的安慰便是渥倫斯基的愛情了。而渥倫斯基不可能為了安娜同上流社會決裂,也不能理解安娜的愛情和悲苦心境。愛情的破裂使安娜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據,上流社會透過渥倫斯基的手殺死了她。

    安娜用生命向那個罪惡的社會提出了強烈的抗議和。她的悲劇從根本上說,是由那個罪惡的社會造成的。

    列文是一個帶有自傳性的精神探索者形象,他是俄國農奴制改革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條件下力圖保持宗法制關係的開明地主。

    他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行為準則,經常用批判的眼光評價現實社會和人們的生活原則。他反對城市文明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對受資本主義勢力侵襲下的俄國社會深感不滿和不安,把建立宗法制社會作為解決現實矛盾的方法,力圖維持和鞏固貴族地主的經濟地位。

    他想以富裕代替貧窮,以利害互相調和的辦法解決農民與地主間的對立。改革的失敗使他看不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後,他在宗法農民弗克尼奇身上領悟到,生活的意義在於“為上帝、為靈魂活著”,要不斷進行“道德自我完善”,“愛人如己”,感到“上帝”就在自己心中。

    列文的探索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當時的思想和生活體驗,表現了他的悲觀主義、不抵抗主義和向“精神”呼籲。

  • 4 # 手機使用者61497568792

    列文有點託翁的影子,喜歡純樸的女孩,愛過鄉居生活,不喜交際,跟上流社會的貴婦不可能走在一起,雖然都是善良的人。

  • 5 # 莊生荒谷

    安娜和列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的男女主角,本來互不相識的兩個人,由於奧布浪斯基的引見,互相傾慕了。

    奧布浪斯基,也叫斯捷潘,也叫阿爾卡季奇。他是安娜的親哥哥,也是列文的好朋友。

    小說一開始,列文追求吉提,吉提追求渥倫斯基,而渥倫斯基又喜歡安娜。乍一看起來,列文完全配不上安娜。列文是個農村地主,​相對於城市上流社會來說,地地道道的土包子,鄉巴佬,俗不可耐;而安娜,萬里挑一的美人兒,俄羅斯上流社會的寵兒。老公卡列寧身居要職,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她會看得起列文這個泥巴腳杆嗎?安娜是陽春白雪,列文則是下里巴人,兩者風馬牛不相及。若說安娜是皇宮裡王摩潔的一首宮廷詩,富麗堂皇,金碧輝煌。那麼列文就是鄉下土生土長的田園詩,在陶淵明和白居易的筆下,“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清空一氣,明白如話。

    千百年過去了,王維、陶淵明、白居易,一樣的​燦爛奪目,難分軒至。

    而安娜和列文,在託翁的筆下,萬千讀者的心中,閃閃生輝,脈脈含情。​

    安娜這個俄羅斯的林妹妹,熱烈地追求愛情和自由,她一個人和整個虛偽庸俗的社會勇敢地戰鬥​。孤軍奮戰的她,敵不過罪惡的上流社會,終於在賓士的火車軌道下,香消玉隕了。

    列文​,農村地主,樸實健康,熱愛勞動,卻又自帶著濃濃的書卷氣。他也曾試圖融入俄羅斯上流社會,但始終格格不入。上流社會有意無意地排斥他,嫌他土氣;他也看不慣上流的庸俗和虛偽,最終回到農村,開創新的天地。

    陰差陽錯,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第​七部之九之十,兩主角終於會面了。列文被安娜的迷人風韻傾倒不已,安娜肯定也是“恨不相逢未嫁時”,透過列文那樸素土氣的外表,看到了他智慧深藏的內美。兩人惺惺相惜,相見恨晚。

    安娜嫁給官運亨通的卡列寧,感情上卻是木頭人一個;有一個情人​,渥倫斯基,卻是個花花公子,生性浮華,難託終生……唉,造化弄人!

    列文得娶吉提,雖然及不上安娜的風華絕代,卻也是小家碧玉,賢妻良母,可曰良配也。​

    世間的一切皆不能完美,惟有殘缺的美,​才是最真實的。

    託翁所謂兩條主線的最佳結合處,完美的拱頂,就在於此。​

  • 6 # 棒棒噠581

    託翁三部曲,世民文學精典。我都看過。

    既說《安》部,就個人認為安娜和列文人生觀不同,但二人都有思想,不是普通人得過且過。安娜懸追求愛情自曲,並獲真愛之人,列文是極進的轉變封建制的開明地主,託翁在作品中對列文的偏愛溢於筆中,象他的自畫像。

    列文積極參於勞動,努力和勞動人民拉近距離,安娜追求自由,但並不嚮往低層藶動,仰以情人也是風流倜儻的渥倫斯基,他們之間的情愛過程是安娜所望。

    所以把列文與安娜拉一起是牽強。

    另外,託翁在作品也並不非常肯定安娜,而是用安娜襯托列文的先進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民工討薪,被對方威脅,把老闆捅一刀怎麼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