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
11
回覆列表
  • 1 # 阿伊西

    從前上廁所不如現在方便。沒有柔軟的手紙,沒有抽水馬桶,甚至連廁所最初都十分簡陋。在很久之前,有錢人上完廁所是要換衣服的,在廁所外面有人拿著衣服和沉香劑侯著,所以上廁所也叫“更衣”。而廁所也有很多說法,便所,毛司,灰圈,茅坑,沃頭,西閣等。

    最初的廁所十分簡陋,據《左傳》記載,在公元前581年,晉景公如廁時不慎跌落,溺死了。可見先秦時期的廁所是多麼簡陋。到了漢代,那個史上最牛逼的流氓漢高祖劉邦,在群臣面前內急,為了不影響開會時間又不至於著急忙慌掉進廁所,竟然用大臣的帽子接尿。到了後來,廁所的裝置逐漸完善,後世出現了便壺,皇帝用的便壺叫做“虎子”,也就是後來說的“馬桶”。而手紙則是在元朝興起的,那時的皇帝是蒙古族的,沒有漢人“敬惜字紙”傳統,於是開始流行用手紙,而在此之前,都是用竹或木削成片來處理汙穢。南唐後主李煜就曾親自削竹片,還在臉上試其是否舒爽潤滑。到了清朝,用手紙擦屁股就普及到了千家萬戶(然而貧苦人家還是用竹篾)

    咱們在接著說廁所。在明清時期的北京城,公廁屈指可數,就算運氣賊好找到一個,也是要收費的。那是無論百姓還是官員,“都當道中便溺”,就是隨地大小便。早上起床收拾便桶,女人們都將其倒在街上。那時北京城臭氣熏天,好比一個面積寬廣的史上最豪華公廁。

    到了清朝末年,思想和需求開始轉變,政府於是組織人們修廁所並規定不能隨地大小便,情況才開始好轉,後來出現了糞車。

    就算到了現在,在偏遠落後的農村也會使用便桶,管廁所叫毛司。有的小縣城裡仍然使用糞車,在清早5點多,路燈昏黃,一個老爺爺便趕著牛車拉糞去了。

  • 2 # ailinanana

    上廁所的話,有的用竹片,用樹葉,用布,用絲綢,這些都得看個人的富裕程度。在發明了紙後,有的人用上了白紙擦PP。紙的貴重好壞也不同。由於紙張在古代生產成本高,又因紙要寫字,地位也高,在唐代有禁用“文字故紙”拭穢的記載。魏晉至唐宋這段時期,國人拭穢使用廁籌,多用竹木製作,類似今天醫生使用的壓舌板,薄片,一拃長,寬如手指,使用方法可以想象。而在貴族之間有的人嫌紙粗糙,還是會用絲綢。而且上完後要出來洗手,更衣沐浴。這個具體討論起來的話還挺多的

  • 3 # 觸點健康

    古人上廁所的趣聞

    你能想象釋迦牟尼佛一本正經地教弟子怎麼上廁所的樣子嗎?一代文豪歐陽修原來喜歡邊上廁所邊寫文章,不講衛生的歐洲人又是怎麼處理便便的呢?愚人節的今天,我們一起看看古人與廁所之間的趣聞。

    古代貴族坐式馬桶

    上廁所乃是人生必做之事,不少古人都與廁所有過不解之緣。今天就來八八古人與廁所的故事。

    佛祖教你上廁所:

    《毗尼母論》卷六記載釋迦牟尼對一弟子說:“若欲便利時,不得恣意用力放令出聲……上廁去時,應先取籌草……起止已竟,用籌淨刮令淨…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

    這段話大意就是上廁所不能用力過猛,便後要用廁籌,即古人的廁紙擦乾淨屁股。佛祖教導弟子的口吻真像媽媽在教育孩子。

    北宋文豪歐陽修從不擔心沒有寫作靈感,他在《歸田錄》中自述“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意思是在馬背上、枕頭上和廁所上思考,就能夠很好地構思文章,大概是因為放鬆才能胡思亂想。

    歐陽修

    時間流轉到歐洲,17世紀的法國宮廷是一個不講衛生的地方,路易十四的三個行宮都沒有廁所,人們隨地解決大小問題,以至於路易十四不得不每隔一段時間就搬一次家。英王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博林更是一個重口味的女子,在慶祝自己成為英國王后的宮廷宴會上,她安排兩個侍女一直蹲在餐桌下,拿著便壺隨時準備接住這位王后的溢位物。

    最後再講一個小故事,《世說新語·紕漏》記載,“王敦初尚主,如廁,見漆箱盛乾棗…食遂至盡…婢擎金澡盤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飲之”。王敦

    王敦

    把塞鼻子的幹棗當作零食,洗手的澡豆當作飲料,還感慨舞陽公主家的廁所非常的人性化,被周圍的侍女取笑一番。

  • 4 # 豆子人民藝術家

    古代的茅房,要分等級。

    第一等,超級豪華我村村民專用廁所,坑:

    這是從古至今,從周威烈王時代(甚至遠古),到現如今,都有人用的廁所。目前行軍打仗,戰士們挖坑拉屎,用的也是這種。

    第二等,草叢or小樹林。

    顯然,在草叢或小樹林拉屎,是不文明的象徵,但卻也是最簡便的方法,俗稱“便~捷”。挖坑尚屬文明,在花壇、小樹林、路邊拉屎,則叫“埋雷”,這是古今中外大家都經歷過的階段!

    第三等,茅坑。

    為何茅坑就比前面的高等?

    因為茅坑既有坑,又有“茅”。

    所謂“茅”,就是茅屋:

    先挖坑,然後再周遭建立茅屋,是為了遮醜,這就叫“茅坑”。古代也有茅坑,而且鄉村多半就是這種,一直延續到現如今。當然了,對應著“茅坑”,還有“磚坑”,可謂豪華廁所。

    第四等,登東廁所。

    能登的廁所,就是前頭蓋個廁所,後頭就是豬圈。之所以把上廁所叫“登東”,首先是廁所在東側,而且需要登。我們說“上廁所”,也是因為要爬。中國古代中產階級就是這種模式,普通家庭就院子裡一個廁所,富貴一點的人家分男女廁所。

    第五等,豪華飄香廁所。

    石崇的廁所是石頭造的,非常漂亮,每天還選十名妖豔美女列隊恭候在廁所,為客人遞巾擦腚。廁所裡還有香料,美女還有個任務,就是為上廁所的提供更衣服務。古代貴族上廁所的確是要更衣的,故而人們常說“我去更一下衣”。

    通常,眾多人所用的,就是“茅房”。

    這裡要說一下結構。

    就是一個方坑,然後上面搭上一塊木版,或者一平石板。由另一根木棍橫在方坑之上,托住木板或石板。

    有人問,不結實吧?

    是不結實。

    所以有古代國君上廁所掉茅坑裡淹死了,你說悲催不悲催?

  • 5 # 看鑑地理

    現在人們上廁所的時候,只要手機有電,有wifi就能在裡面呆很久,但是在中國古時候,如果一個人去了廁所之後人不見了,那麼他很可能是掉進糞坑淹死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古代的廁所究竟是什麼樣的。

    先秦時期的廁所叫做圂(hùn),也就是豬圈的意思,當時的廁所都是在豬圈的上面搭一個簡易平臺,你在上面居高臨下思考人生,底下是一群等著開餐的豬,直接廢物利用連沖廁所都省了。

    秦朝出現了一種只看“先來後到”不分男女的廁所,說是廁所其實就是一口直徑一米的大缸,如廁時直接坐在缸邊上,值得注意的是,缸裡的汙水深淺不一,把控不好汙水就會濺到屁股上,甚至不小心掉下去可能會有淹死,所以當時上廁所也是個技術活。

    漢朝,漢高祖劉邦流氓出身,做了皇帝也改不了一身的痞氣,在一次重要的會議上,劉邦內急,為了不耽誤開會,他居然直接拿文官的帽子當廁所用,直接就地解決,受到劉邦的啟發,漢朝的廁也就越修越小了,從此人們再也不用怕掉下去淹死了。

    到了唐朝,廁所都是圍牆圍成的方形,而且在蹲坑的前面放了一條瓦片防止汙物濺到蹲坑以外,這個設定現在的廁所依然在使用,不得不提的是,唐朝廁所正面的牆上,還設有一個孔,如果發現其他人想上廁所,就可以大呵一聲,避免尷尬。

    在宋朝,趙匡胤繳獲的戰利品中,他特別喜歡一個從後蜀得來的,鑲滿瑪瑙翡翠的盆子,要不是因為太大估計就拿來喝酒了,後來他得知這是後蜀皇帝的便盆,氣的他立馬把盆子摔了。不過宋朝出現了一個新興職業,所長,這是因為當時已經出現了公廁,所長主要負責管理,另外還有人專門負責打掃,並把糞便倒往規定的地方,頗具行業化。

    到了明朝,廁所普遍高出地面,便器的下面直接是糞車,這主要是為了方便打掃,不過,當時一個月只打掃三次,恐怕平時還是會臭氣熏天。

    清故宮一共有9999間半房間,但沒有一間是廁所,這是為了保證紫禁城的空氣質量,當時的宮裡人,無論身份高低都使用坐便,只是舒適度不同,當時的坐便是由便盆和便凳組合形而成的,便凳中間有一個圓口,下面放置方便取出的便盆,排洩之後立馬有專人倒入糞車運出紫禁城。而當時的平民就沒有這麼講究了,他們經常隨地大小便,因為清朝的建立公廁都是收費型的,窮苦人吃都快吃不上了,哪還有錢去上廁所。

    您看看,這古代真的是處處都能體現出等級差異啊,要是出身不好,您連上廁所可都要矮人一級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位迪奧大使站在一起,趙麗穎、angelababy誰更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