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蠻吉star

    這本小說可以說是餘華對生命意義的一次追問,也是對活著的一個哲學解釋,看似諷刺,卻處處現實,看似悲劇,卻又透著堅定。《活著》看似基調更加悲涼,但作者卻以一個平常的角度又有些詼諧來講述的一個悲劇故事,而《許三觀賣血記》則是相對較好的結局,處處讓讀者覺得溫情中的感動。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活著》進行解讀:

    活著既意義

    活著有什麼意義,想必很多人追問,很多人思索,似乎終其一生有的人也難以找到答案,但其中活著本身就是意義,如果這麼想是不是人生就精彩很多呢,海明威在《太陽超常升起》裡說,我們無需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我們只需知道如何生存在其中,當你懂得怎麼生活,你也就明白世界是怎麼回事了。

    主人公福貴,一生坎坷,起初沒什麼追求,渾渾噩噩的活著,他沒什麼意義,就是知道花錢享樂,後半生家庭還算美滿,親人卻接連去世,到最後陪伴他的只有他的老牛,福貴活著有什麼意義呢,但他仍這樣堅強的活著,或許這就是意義,這就是作者向我們表達的一種精神。

    生命的思考

    生命的誕生,孤獨一個人來,孤獨一個人去,一代人離去,一代人新生,主人公福貴在他之前在他之後的人們,都先離開了他,這種死亡的離奇巧合,讓人不禁想起《百年孤獨》,像一種死亡新生的迴圈,但福貴一直在那裡,無論多少年,最終趨於孤獨,這就是生命,這就是人類的迴圈。可我們在這種看似無能為力的狀態中能做些什麼才是重要的,如何保護身邊的人,如何留下美好的回憶。

    顯然福貴是失敗的,他誰也沒保護,雖說是無能為力,但從沒想辦法避免,沒有保護家人,甚至最後的小孩子也留不住,全家人卻也一直相依為命,但天災人禍,意外橫生,福貴註定孤單。生命的反思,在於常常檢討自己,創造了自己價值,不需要多偉大,只需心安。

    時代的反思

    悲劇往往與一個時代相聯絡,不然也沒什麼代表意義,福貴經歷了內戰,大躍進,文革,在這一連串的打擊中頑強的存在著,每個階段也都有人離去,艱辛的生活不知道什麼時候改善,昔日的戰友,搖身一變當上了官,似乎一切變的很荒誕,這種荒誕正是對當時社會的反射,是多方面的。母親,妻子勞累過度先後去世,兒子因獻血而喪了命,女兒變成啞巴,嫁給了歪脖子,本以為會幸福,結果女婿在工作中出事故。看似只是一個家庭,確實千萬個家庭的縮影。

    但光明總會到來,晴天就在不遠處。我們迎來了新時代,也要努力的為此奮鬥,不枉活著。

  • 2 # 海棠花白羊

    主要講了男主富貴的一生,他從一開始的富家少爺到一無所有。年輕的時候放浪不羈,在他幡然悔悟開始認真生活的時候,他身邊的人卻一個個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孤零零的活著。整體來說比較悲傷,本人看是因為那段時間一直在糾結人為什麼活著。這本書給我的答案是,活著就是活著,不為什麼。

  • 3 # 有思想的狐狸

    感悟:

    活著的對立面就是死,書中大量的篇幅,都是在詮釋死,在死亡的面前我們沒有絲毫的招架之力。唯有好好的活著,如果要問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想那大概是活著的本身吧。

    書本的內容:

    如果要問小說的內容是什麼,我想讀過的朋友們都印象深刻,一個紈絝子弟,因好賭成性,敗盡家業,成熟著家道中落的痛苦

    然而命運的捉弄並沒有就此停止,先是父親早早離世,後來被拉去充軍,後來母親去世,再到後來,自己的獨生兒子被抽血去世,再到鳳霞,再到女婿,再到唯一的外孫子。

    就這樣他目睹著一個個親人離自己而去,除了眼淚,再無其他。而到後來,眼淚都哭不出來了。

    讀活著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活著真好,真的人的一生,無需要拼命的爭取什麼,能夠每天早上看見太陽,就已經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關於書評:

    這本書,許多人對此存有爭議。

    有一部分人說這本書敘述過於平淡,沒有多高的文學造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說,外界對他的評價太高了。

    但是,你細細的去讀,你會發現,餘華對人物的刻畫是有多麼的生動及深刻。

    面對每一個親人的離世,他的表現都不一樣,從父親去世時還不成熟的形象,到鳳霞去世時一幅飽經滄桑的樣子,這樣的過渡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到,或是能駕馭的了的。

    我記得很清楚,當時鳳霞死的時候,餘華沒有直接對福貴進行刻畫,而是刻畫福貴在牆上的影子,刻畫他的背影,將一個飽受磨難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我覺得餘華先生對細節的掌握,真的很出神入化。

    關於語言過於平淡,我覺得這是一個作家的特點。司馬相如的華麗詞藻,魯迅先生的尖銳諷刺,或是簡嫃的優雅風趣,再或是張愛玲的遺然獨立,都是個人的風格。

    餘華先生的兄弟,許三觀賣血記,還有活著,基本聲都是這樣平淡的語言,但這樣的語言有時候往往更有感染力,接近我們的生活,與其說語言平淡,倒不如說,時時皆出彩吧!

    當然,關於小說最大的爭議就是苦根的死。

    許多人認為不應該把苦根寫死,而應該寫夕陽下,苦根,福貴,老牛。這樣的話還能給人一些希望。

    但我不這樣認為,我反而認為這是中國文壇的一大進步。

    反觀我國“悲劇”小說,基本上都會有一個相對好一點的結局,這與我們的思想有關,凡事要中庸。

    悲劇悲的不徹底,何為悲劇?我覺得應該就是耗盡讀者的最後一滴淚。苦根死了,福貴這餘生中再也沒有一個親人,我覺得這裡達到了悲劇的巔峰。

    當然,不少人的想法,也有道理,那樣子大家心裡的確會好受一點,但餘華這樣做,不落窠臼,獨樹一幟!

  • 4 # 愛讀書的毛荷西

    餘華以前說,活著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活著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目的。

    聽起來很可悲,很少有人把活著當成人生的最終目標,可福貴就是這樣的人。

    但參考他的一生,其實活著何嘗又不是最大的幸運。

    人生還需要什麼呢?對於福貴來說?

    財富?

    他年輕時候什麼都玩過,大地主徐家的大少爺,百畝的貢田養著他,田裡的佃戶們見著他都得拱手鞠躬叫少爺,他出去都得有人揹著,連逛妓院還得有人揹著去。

    雖然最後被他敗光了家產。

    但龍二被判成地主槍斃了的時候,他一下子醒了。他感到那槍子是打在了自己的心窩裡了,他使勁摸了摸,他沒死,還活著,他才想起來他那一百畝的貢田還有那三百年的老宅子自己早就輸給龍二了。

    窮有時候還挺好,至少保了條命,不然那五發子彈打的就是自己,活著真好。活著成了慶幸。

    好妻子?

    大家閨秀出身的家珍,一輩子跟著福貴沒想過一天的福,真沒對得起兩個人的名字,家珍,福貴。

    家裡有錢的時候,福貴只知道當他的大少爺,吃喝嫖賭,完全沒把家珍放在眼裡。倒反而是家道中落之後,他這個混丈夫才知道這個女人的好。

    他被抓丁的幾個月的時間裡,這個女人幫他照顧年邁的老母,照顧著兩個年幼的孩子,他還圖什麼 還有什麼比這個更珍貴的呢。

    飽受戰爭的殘酷,槍林彈雨裡,他看到無數人死在他面前,那時候他就想著能活著,回去見娘,見家珍,見孩子,只要活著…

    這時候活著變成了奢望。

    等生活安定了,他只想守著那五畝地,守著老婆孩子,安安穩穩過自己的日子,安穩,那時候的安穩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可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階級鬥爭開始了。他重新被扣上地主的帽子,天天挨批鬥,日日受欺凌。

    看著那些大好的青年們為了所謂的主義,所謂的正義,鬥得你死我活,他們是沒看見過戰爭的慘啊!他福貴見過,中國不能亂,他還有一家老小,都得好好活著。

    這時候活著成了信念。

    他相信,一切都會過去,只要還活著。

    有慶一天天長大,這孩子跑的快啊,老師還說要帶他去參加國家隊。

    只可惜他沒這個命。

    有慶死的時候,我第一次看到福貴有點不想活的樣子,尤其是他瞞著家珍偷偷將有慶的屍體埋到了後山的亂石堆裡的時候。

    我的眼睛也溼潤了,福貴竟然哭了。

    生活的念想沒有了,他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未來,還有家珍,該怎麼和她說呢。

    從有慶的死開始,富貴開始灑脫地活著,有人說是行屍走肉地活著,我不這麼認為。

    至少這比自殺更為樂觀和頑強。

    他要親眼送他們走,一個個他愛的人,經過他的手一個個離去,這是殘忍的,也是幸福的,這天下又有多少人有這個勇氣和福氣。

    因為到這裡,活著和死亡一樣已然成了一種坦然。

    就像《活著》最後一段說的那樣: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芳聽到曹髦反抗司馬昭被殺,他會有啥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