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人生苦短1735017

     古代甲骨上的刻劃痕跡被確認為是商代文字,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中國考古的第三大發現(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遺蹟)之一。可是它的發現過程,卻是十分偶然而又富於戲劇色彩的。

      清末光緒25年(公元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國子監祭酒(相當於中央教育機構的最高長官)的王懿榮(1845—1900)得了瘧疾,派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的達仁堂中藥店買回一劑中藥,王懿榮無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龍骨的藥品上面刻劃著一些符號。龍骨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在這種幾十萬年前的骨頭上怎會有刻劃的符號呢?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對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榮便仔細端詳起來,覺得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狀又非籀(大篆)非篆(小篆)。為了找到更多的龍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趕到達仁堂,以每片二兩銀子的高價,把藥店所有刻有符號的龍骨全部買下,後來又透過古董商範維卿等人進行蒐購,累計共收集了1500多片。安陽出土的甲骨文

      他對這批龍骨進行仔細研究分析後認為,它們並非什麼“龍”骨,而是幾千年前的龜甲和獸骨。他從甲骨上的刻劃痕跡逐漸辨識出“雨”、“日”、“月”、 “山”、“水”等字,後又找出商代幾位國王的名字。由此肯定這是刻劃在獸骨上的古代文字,從此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會各界引起了轟動,文人學士和古董商人競相搜求。

      曾有人對王懿榮從中藥中發現帶字龍骨之說提出質疑,認為王懿榮在他的有關著述中沒有這方面的記載,並認為王懿榮吃的龍骨在藥店已加工成細粒,看不出刻痕文字來的。而且當時菜市口一帶並沒有達仁堂藥店。對此,後來研究甲骨文的學者周紹良說,當時龍骨在中藥店都是成塊、成片出售的,直到三十年代他到中藥店買龍骨還是這樣。至於達仁堂藥店當時確實不在菜市口,但菜市口有家著名的西鶴年堂中藥店,當時的人很迷信西鶴年堂,買中藥都要去西鶴年堂藥店,這也有可能是當時傳誤造成的結果。

      在甲骨文還未確認以前,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的農民在耕作時就不斷在農田裡挖刨出古代甲骨。據說把甲骨當做藥材到中藥鋪去賣的第一個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頭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膿瘡,沒錢去求醫購藥,就把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膿瘡上,想不到流出的膿水被骨粉給吸乾了,而且發現骨粉還有止血的功效。從此他就把它們收集起來,說成是龍骨,賣到了中藥鋪。

      經過許多學者專家考證研究,所謂龍骨其實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人們在占卜之前,先把龜甲和牛肩胛骨鋸削整齊,然後在甲骨的背面鑽出圓形的深窩和淺槽,占卜時,先把要問的事情向鬼神禱告述說清楚,接著用燃燒著的木枝,對深窩或槽側燒灼,燒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應部位便顯示出裂紋來。於是,占卜者根據裂紋的長短、粗細、曲直、隱顯,來判斷事情的吉凶、成敗。占卜後,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內容和結果刻在卜兆的近處,這就是卜辭。刻有卜辭的甲骨被當做檔案資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傳於後世。甲骨文發現的故事,後來被人們稱為“一片甲骨驚世界”的奇蹟,在中國和世界考古史上寫下了帶有傳奇性的篇章。

  • 2 # 小漢字見大歷史

    所謂「甲骨文」也叫「甲骨卜辭」,顧名思義就是寫在動物的龜甲和骨頭上。

    【甲骨文】的定義,就主要從【文字載體】和【文獻性質】兩個方面講:

    第一,甲骨文字的載體和書寫工具

    甲骨文主要是用刀刻寫在「甲」和「骨」上的文字,所以,甲骨文也叫「刀筆文字、契文」等等。

    甲,以烏龜的腹甲居多,

    骨,以牛羊的牛羊的肩胛骨最多,

    雖然我們知道甲骨文是刀刻文字,但是文獻上並沒有記載用什麼刀,出土文物為我們解開了這個謎題,下圖是書寫甲骨文的工具有青銅刀和玉石刀:

    我們今天看到甲骨文大多數是占卜甲骨的拓片,拓片主要是共學者研究,比如大型工具書《甲骨文合集》,收錄一百多年裡出土的近四萬多片甲骨拓片:

    還有少量的甲骨文是刻寫在鹿骨、鹿器、兕(犀牛)骨、虎骨、甚至是大象的骨頭上的:

    看過電影《賽德克巴萊(彩虹橋)》的人一定記得裡面少數民族的「獵頭習俗。其實,殷商古人也有這個習俗,殷商人把俘獲的異族的酋長當作人牲斬首,祭祖之後,用其頭蓋骨刻上文字以記事,作為戰勝的紀念,稱為「人頭骨刻辭」。

    這些人都是商代殉葬的人牲頭顱:

    有些甲骨文就是刻在頭的頭顱以及髖骨上的:

    令人大惑不解的是,殷墟中唯獨馬骨上沒有刻寫過卜辭。如果馬對中原王朝來說是比較稀缺的軍事戰略物資,但是,商人陪葬也殉馬。下圖是安陽殷墟車馬坑中的殉馬遺骨:

    如果說,上古「國之大事,唯祀與戎」,戰爭中用馬拉車,君主和貴族死了用車馬殉葬,只在這兩個方面會用稀有的戰略物資馬,這樣是唯一能夠解釋得通。

    第二,甲骨文文獻的性質

    甲骨文也叫「甲骨卜辭」,就是商代人刻在龜甲上的占卜文字,所以,我們可以將甲骨文文獻理解成一部《商代占卜大辭典》。

    我們知道,漢字的「卜」字,其實就是象形甲骨上的占卜裂紋,

    那麼,商人是如何占卜的呢?占卜過程是怎樣的?

    商人尙鬼,是典型的「不問蒼生問鬼神」,商紂失國埋卜以後,周人主宰華夏,周人尙禮,建立起以宗族製為核心的分封制度,以「禮樂詩書」治國,奠定了華夏文明的基石,到今天依然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所以,周人不怎麼占卜,僅周原出土了很少的甲骨,周人青銅器文化非常發達,顯示了對禮制的遵從,所以,到漢代甲骨占卜的方法已經完全失傳。

    今天,透過對文獻和文物的二重證據的互勘和推理,讓三千多年以後的我們知道了一些端倪。

    據《周禮》記載,整治甲骨至少有六道工序——削、鋸、切、銼、刮、磨、穿孔,今天殷墟出土的甲骨,可以很明顯看出人為加工痕跡,同時還出土「鋸、銼、刀、鑿、鑽」等工具,更是有力的證明了商人整治甲骨的縝密細緻。

    商代制骨作坊遺址中出土的經過打磨整治的骨頭:

    殷墟出土用來整治骨頭的的青銅削和青銅刀:

    以典型龜甲為例說一下製作甲骨和占卜的過程:

    1、修整、打磨腹甲。

    整治過後各部分的位置稱謂如下圖:

    2、在甲背面進行鑽鑿。

    用鑿、鑽鑿出凹槽,這樣做的目的是加熱甲骨以後,甲骨出現裂紋:

    鑽鑿一般以龜腹甲中縫(俗稱「千里路」)為界,左半部分——鑿左鑽右,右半部分——鑿右鑽左,左右對稱。

    【有鑽有鑿】的龜背甲實物背面照片和拓片:

    3、硬木燒灼甲骨使之出現裂紋

    在占卜時,用點燃硬木,灼燒在甲背面的凹槽,由於鑽鑿處的甲已很薄,遇到高溫則熱脹冷縮漲裂,正面對應處出現「卜」形的裂紋。這就是所謂的「灼兆」。如下圖所示:

    「兆紋」各部分的稱謂:縱向「兆幹」稱作「墨」,橫向「兆枝」稱作「璺」。

    可以看到縱向「兆幹」對應背面的「鑿」、橫向「兆枝」對應背面的「鑽」,所以兆幹、兆枝是以「千里路」為中軸線的對稱圖:

    因此,對甲骨進行【鑽鑿】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甲骨出現對稱卜紋。

    4、最後一步就是看裂紋,進行刻辭記錄,佔後是否靈驗,還要另一次刻辭。

    關於怎麼解讀卜辭,我們今天依然知道得很少,學者們有過一些推測,但不足以下定論,目前還是謎團,綜述如下:

    至今,中國的一些少數民族還遺留了【動物骨頭占卜】的習俗,從人類學和民俗學角度的對照研究綜述: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甲骨文文獻的性質並非卜辭,有一些記事、記錄家譜等等的甲骨。

    下文將舉例最有名、最典型的幾片【非占卜甲骨】:

    1、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宰豐骨,

    宰豐骨是犀牛骨料製作,記載了一次田獵過後,商臣宰豐接受商王賞賜的事件。

    2、中國最早的《天干地支表》

    這個就不需要過多解釋了,可自行百度

    3、世界上最早的家譜----殷商兒姓家譜

    需要注意的是是:此片甲骨真偽存在爭議,是有名的學術公案,郭沫若等人認為是偽造的,李學勤等人認為是真的。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至今未能達成共識。

    4、習契——世界上最早的「漢字作業本」

    甲骨刻辭中有些一個字重複刻好幾個,而且很明顯是兩個人的筆跡,起初讓學者大惑不解。郭沫若先生的考釋渙然冰釋:商人在學習書寫甲骨文,郭沫若先生這類甲骨文刻辭為「習契」。

    如《合集》27042:為兩個人筆跡,非常明顯的臨摹痕跡,一個「老師」,一個「學生」。

    所以,一句簡單的大白話歸納【甲骨文的載體和文獻性質】是:

    甲骨文是商代刻在動物骨頭上的,記錄甲骨占卜事件。還有少量甲骨文是記事、習契、家譜等等。

  • 3 # 大有禪意

    前人之述備矣,不再贅述。甲骨文是寫在龜甲、獸骨及極少數人骨上的一種成熟的官方文字。甲骨文一直延續至西周早期。關於書寫方式及書寫工具歷來頗多爭議,有人認為是古人用金屬或玉質刀具刻畫而成;也有人認為商周制玉工藝已十分成熟,部分甲骨文砣刀痕跡明顯,不排除後期甲骨文是用砣具雕刻而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會對初戀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