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心即理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何現實意義? 《心即理》是一種哲學理論,由宋代陸九淵、明代王守仁命題。陸九淵認為,充塞宇宙的“理”,就在人的心中。宇宙間萬事萬物之“理”,和人心之“理”是完全相同的。王陽明主張“心外無物”。 這一命題雖然沒有否認“心”外還有“理”,也沒有直接肯定“心”就是世界的本原,但它認為人心之理就是宇宙之理最完滿的表現,是物我統一,我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我心。這一命題以主觀的思維代替對客觀規律的認識,把主觀(我心)和客觀(宇宙)的辯證關係,歪曲為完全同一的關係,抹煞了它們之間的根本差別,最後用主觀(心)吞併了客觀(理)。這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顛倒的客觀與主觀的關係。 我認為這一命題的現實意義:一是強調“心”,即我的理解就是世界上萬事萬物的規律,是對的,有利於強化“人”的自信心,堅定“人”的執行力。二是強調“心”要主動認識“理”,即主動學習研究世界上萬事萬物的規律,把事做對,不要被動接受後在教訓中學習吸取。三是強調“心”認識“理”要全面,徹底,下足功夫才能儘可能的使主觀認識與客觀事實相符合,才能儘可能的把事做對。這是我個人的理解,望各位網友參與討論。
8
回覆列表
  • 1 # 範鯉學社

    龍場悟道,陽明先生提出了第一個核心觀點: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並進一步提出了心即理的思想命題。心即理也,天下又有何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並形成了“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的心學思想雛形。

    在《答顧東橋書》信裡,陽明說: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而程朱理學說窮天下之理,是把心與理分為二個啊。

    少年時期的王陽明,曾經苦學程朱理學,格物窮理,認為理是透過格各種各樣的物求來的。於是王陽明曾經為了想明白竹子的道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也沒有格出什麼道理,反而大病一場。後來王陽明被貶貴州龍場,置身深山石窟之中,終於悟到,萬事萬物都在自己本心裡,所有的道理不必外求,世界的意義也是由內心生動而來的,向自己本心求索就可以了。

    鑑於朱子格物致知的侷限,王陽明主張心即理,並據此進一步提出知行合一的主張,決心創立良知之學,從而用一種注重身心修養的學說來取代朱子的格物致知說。

    王陽明繼承和發揮了陸九淵的心即理的思想,以為宇宙萬物的規律皆歸於吾心判斷的範疇,由外求而轉到內求,並由此解說進行道德修養,求之於心,於心上下功夫,就事半功倍了。

    在王陽明看來,心即理,就不能像朱子那樣將心與理分為二個,從而導致知與行、學問與修養的分離。而應更偏重於為善去惡的內心涵養,從而使格物與致知完全吻合起來。

    王陽明認為,人對外物的認知是一種本能,心的本體就是“至善”,將這種本能發揮到極致就能夠心如明鏡,映照萬物,此時的心是本心、便是天理。

    中國古代學派眾多,但對於“道”字卻有著驚人的統一,它是終極追求,但是這個過程各派有不同的方法,佛家要頓悟,道家說要自然,儒家說要追求,最後朱熹說,這些都不全面,那就從萬事萬物中去格吧,但是得道者少之又少。陽明先生說,格萬物不得,那就不假外求了。

    《傳習錄》記錄一個故事,一次王陽明與朋友同遊,友人指著巖中花樹問道:你說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王陽明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拋開心的外界,是沒有與你感受到一樣的物存在的。

    無論在何種時代,身處何種體制,一個人的成就雖然有很多外在因素和機遇,但最終能否成功,大多還是決定於個人內心影響。同樣是王家後代,或者同樣是底層農家出身,有的人能夠在青史留名,有的人連個族譜之名都沒能留下,因此,心才是最後的決定力量。

    心之良知是謂聖,所謂內聖外王。王陽明認為, 聖人與凡人在開始之時都一樣,並沒有全知全能的天賦,他們也只是能發現自己的良知,能夠立志、勤學而已;聖人也經常有過失,只不過他們能夠及時改過而已。

    世界有太多的未知知識、技能、經驗,萬事萬物,都有萬事萬物的規則,宇宙萬物,浩浩蕩蕩,如果看到一個學習一個,人生永遠忙碌在外學上,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永遠找不到核心。迴歸本心,追尋內心最有價值的天理,從心出發,找到內心與外求一致的理想與使命,堅持下去,一定能達到至善的境界。

  • 2 # 自然之子一一彼岸花

    心即理在現實中沒有意義。

    在擺脫現實,提高境界的方向上卻有著意義。

    老子的《道德經》一直在詮釋著一個內藏的奧妙---“道”到底是什麼?

    許多人都說“道”指的是規律,從前的時候我也一直是這麼理解的。那麼規律,又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呢?

    一、秩序

    順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脈絡,我們可以很清晰的認識到。

    1、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有秩序的。

    2、可能每一個社會的秩序不同,但都是秩序。

    3、宇宙的一切運動規律也是秩序。

    4、所有的道德,規則、法律、音樂、文字 甚至信仰,都是某種秩序。

    5、人類的思想、邏輯,習慣、經驗依然是意識的秩序排列。

    6、任何物質的形狀,顏色,質量、密度都是秩序排列的外在表現。

    簡單的概括而已,就人類所認知的這個世界,所存在的一切,都是某種秩序或者正在秩序組合的路上。

    你的意識思維是你的秩序,企業的意識思維是企業的秩序,國家的意識思維是國家的秩序,下層秩序要服從上層秩序。

    秩序又是什麼?可能你無從理解。但是當另外一個單詞出現的時候,你就馬上能理解。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闡述的陰陽、對錯一樣。

    二、自由

    秩序的對立面叫“自由”。

    對於任何一個絕對自由的人來說,他不會具備好壞,對錯,美醜、是非、上下、遠近的概念。

    對於一個人而言,自由就是隨心所欲。

    對於一群人而言,自由就是混亂。

    而秩序就是混亂的有效排列或者組合。

    只有當秩序成立的時候,一個人才會具有了是非,好壞的觀念。符合秩序的就是對的,好的,美的;反之就錯,是壞,是醜。

    因為任何一種秩序代表著這種秩序當中的所有人群的最大利益。

    三、自由與秩序

    何謂順其自然?何為順勢而為?

    自然及秩序,勢即秩序。

    你所見到的一群一群的人,要麼叫國家,要麼叫民族,要麼叫宗教,要麼叫企業---都有秩序。從來沒有混亂的,因為混亂必然會被秩序淘汰。

    因為秩序是把各種混亂的相互抵消的力量統一了方向,集中了力量。所以秩序會顯示出集合的力量。這種力量必然會戰勝自由。

    所以無論是宇宙,自然還是人類社會,自由向秩序轉變是必然的發展路徑。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知曰道”。

    天、下就是秩序,道即秩序之前的自由(混亂)。

    4、自由為什麼會變成秩序?

    這就要看秩序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看一個國家他的目的是什麼?一個社會,他的目的是什麼?一個人的目的又是什麼?

    秩序的目的是自由。自由是一個人的隨心所欲,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的隨心所欲。所以任何一個秩序的社會其目的,都是為了增大自己的實力,為了隨心所欲。

    世界任一國家之間的競爭,不都是為了自己國家的更自由而讓其他國家,加入自己的秩序。

    自由被迫變成秩序;而秩序卻是為了自由。這是一個邏輯迴圈或者天道輪迴。

    5、心和理又是什麼?

    前面所闡述的一切是這個世界發展的脈絡關鍵所在。任何人,任何物,任何社會都不離其中。

    但是秩序之外呢?是什麼?每一個人都不能逃離秩序。那說明秩序之外是自由。所以人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奮鬥,其實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戰勝秩序獲得自由。

    人從進入社會的那一刻開始,就意味著我們的身體進入了某種邏輯秩序。同時一個人思想的形成與樹立都是社會秩序化的結果。

    教育因秩序而存在,文明因秩序而偉大。

    秩序本身無法區分好壞對錯。但可以肯定的是秩序是以約束自由為前提。所有的道德,規則法律,都是如此。絕對的自由只能導致混亂和滅亡。

    說得更透徹一點,從人開始進入社會的那一天開始,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自由來換取社會價值。

    自然有自然的秩序,社會有社會的秩序。各人有各人的秩序。下層秩序必須服從上層秩序。

    一旦一個人獲得了其社會價值,同時也就意味著失去了自我價值--自由。一個想超越世俗,超越社會的人必然會想恢復其自由之心。擺脫其上層的各種秩序束縛而樹立其自己的秩序。

    擺脫社會秩序,進入自然秩序是一種跨越。

    ---天人合一。

    擺脫自然秩序,進入自我秩序,又是一種跨越。後者已然成神亦。

    身因秩序而安全,也因秩序而不平等。

    心因秩序而束縛,因自由而偉大。

    心即理,理即秩序--自我秩序。

    這是在無法擺脫社會秩序束縛的情況下,人的心靈惟一獲得自我秩序的可能。

    見《自由與秩序》

  • 3 # 小小竹排江中游

    其實講起來很簡單,王陽明精通儒釋道,王陽明提出“心即理”是自己修行實踐總結歸納的理論。心即理的推理過程需要一個漸修的過程,首先引用神秀大師的話,“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這是修行第一步,心修成明鏡,照見萬物都清清楚楚,達到心如明鏡這一步已經是大德高人。其次惠能大師的話,“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時連心鏡都空了,和萬物融為一體。達到這一步,已經是大禪師了,出世了。最後一步,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再也不受外鏡影響,花還是花,物還是物,“心即理”。達這一步,超凡脫俗入聖人列,即出世又入世。呵呵理簡單吧!第一步十有八九的人做不到!現實意義就是本領越大責任越大。沒有自身實踐就是白忙活,不會真正明白“心即理”的道理。知道有這一回事,卻如我一樣瞎忙活,得道難,門外漢。有五十塊嗎?呵呵

  • 4 # 很寶貝

    很簡單,就是說世界就是自己。

    所謂世界觀,其實根本不需要,自己好了就是全好,那用管什麼世界本身是什麼,所以整個世界就是自己。

    自己首先應該完全原諒自己,自己應該首先完全接納自己,因為一切就是自己,建立基本的自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控制好情緒,做個隨和、淡然、溫暖的女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