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全的守護者
-
2 # 西湖異形
沒關係,可以的。不過要做好一些熱身準備活動,比如往
-
3 # 足脊醫師H畫鴕
被動升級,開始想辦法用腦力賺錢吧[祈禱][祈禱]
當然膝關節術後的康復不能少,從長遠來看,為了維持最佳的身體狀態,合理的鍛鍊不能少(網上應該能搜到很多)~加油(ง •̀_•́)ง
-
4 # 骨健康諮詢柴醫生
首先要定義好什麼是重體力活?還有每個人年齡,體質,手術情況等都不一樣,應該要充分考慮個人情況!膝關節置換術,主要是針對嚴重的膝骨關節炎患者,基本喪失了活動行走能力而且疼痛明顯,所以我們手術的目的就是解決他的基本活動能力,緩解疼痛症狀,所以過高過度的要求就超出了手術的預期!另外任何一個假體都是有壽命的,過多過重的運動就會加速假體的磨損老化,所以我不建議膝關節置換術後的患者做重體力勞動,應該平時加強個人肌肉力量鍛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以了!
-
5 # 健友加油幫
首先只要是術後的關節類四個月內至半年是不建議做重體力活的! 做完比較穩定的這個膝關節置換術後,比如這個骨水泥固定的圈內假體,一般在術後神志清楚,而且身體的一般狀況良好的話,就需要下地鍛鍊,這樣一種鍛鍊方式。
常見的有先在床沿上坐一小會,然後防止這種直立性的低血壓。然後可以請患者家屬,或者使用這個助行器等等,在這些幫助下逐步的站立,然後緩慢的行走。因為在關節置換以後可能這個關節內的摩擦比較小,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外可能之前有區域性肌肉力量的減退,然後在行走的過程中有諸多的不適應,這個都需要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儘可能地多起來活動鍛鍊行走。
另外在床上的時候,建議可以做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也就是大腿的這種抽動。還可以使用cpm機,被動的幫助患者活動膝關節,膝關節受傷後的康復訓練,其實還是要根據個體化的原則而去處理,因為根據不同的受傷結構,還有人不同的體力,不同的年齡等等,給予一個循序漸進的康復手段。
康復起來,不外乎分幾個方面,第一個是肌肉力量的訓練,早期的是在不負重的情況下,去鍛鍊大腿、小腿前後左右幾個方向的肌肉力量。力量訓練是一個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是關節活動範圍的訓練,當然還包括屈跟伸,這個進度還有他的情況,是要根據不同的受傷情況,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等等,綜合判斷分析的,沒有說一個固定的標準。
-
6 # 骨科張還添醫生
這是一個非常open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值得廣大關節置換術後需要從事體力活動的病友關注的話題。要回答好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掌握這個“度”。比如,重體力活怎麼定義?多重為重體力?持續時間多久?
這裡張醫生嘗試用馬斯洛五大層次需求來解讀此題:按照上圖,我們可以大概地將進行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歸納為兩大類:
一類是因為膝關節疼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患者,他們行關節置換的目的在於改善生活質量,術後無需太多重體力勞作,屬於溫飽水平線以上。
另外一類,是長期從事重體力勞作的一線人員,由於長期的負荷過大(汽車載貨多,負荷大,輪胎磨損加速),膝關節提前或者磨損厲害,出現關節疼痛及畸形。這類患者想解決膝關節疼痛的問題,還要解決畸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希望術後能恢復到術前狀態,能繼續從事體力活動,養家餬口。此類屬於溫飽丞待解決。很明顯,這個問題關注的是後者。
關節假體究竟能用多久?關節假體的使用壽命是怎麼評估出來的呢?除了在植入人體前,需要測試材料的各種效能,設計的匹配度,摩擦係數等等。膝關節假體跟鑲牙套一樣,脛骨側鑲一個,股骨側鑲一個,然後中間是模擬半月板的聚乙烯襯墊。現在假體的設計,金屬與聚乙烯具有很好的形態及力學匹配度,摩擦係數小,磨損程度低。目前使用的超高交聯聚乙烯(UHXLPE)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磨損更小,使膝關節植入物的使用壽命大大延長。總體來說,目前膝關節的假體的材料學壽命已經表現非常出色。
目前,更需要大家關注的是假體植入人體後的使用壽命。為了搞清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即醫學上說的假體生存率),世界範圍內做過很多隨訪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而然就能獲得假體生存率的資料了。
目前所用的膝關節假體的大概能使用20年,甚至更長。20年其實就是一個平均數,其中,肯定有人用的長,有些用的短,有很多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運氣好可能用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運氣差的手術後一兩個月就感染或者鬆動需要做翻修手術的都有。
影響關節假體壽命的因素人工關節的壽命跟很多因素有關,比如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活動量、病因、使用假體種類、固定方式、手術技術等等,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年齡:比如骨質疏鬆的患者,需要關注假體的鬆動問題。一旦這個假體與骨的貼合不緊,也就是我們說的假體鬆動,這就意味著假體壽命到期了~(這個時候往往需要行二次翻修手術,替換假體)。因此,中老年人骨質疏鬆程度更加厲害,更容易發生假體的鬆動。
體重:研究表明,肥胖是導致膝關節磨損,發生膝骨關節炎的重要誘因之一。很多患者就是因為超重導致膝關節壓力增加,關節磨損嚴重。做完手術後,假如不減肥,那麼毫無疑問其使用年限也會大大降低。
相同的道理,做了人工關節置換的患者,應該控制活動量。要避免長時間的行走,站立,避免蹲起動作,儘量不要快跑,爬上和完成一些複雜的動作。更需要避免長期負荷重體力活,這樣容易造成人工關節假體發生鬆動和磨損,是很不利於假體壽命保養的。但是,上面說到了,還要養家餬口,那適當的重體力活不可避免啊~~~雄與熊掌哪能兼得?且行且珍惜。
-
7 # 急診科何醫生
膝關節置換術是最常見的骨外科手術之一,90%以上接受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術後疼痛能得到大大的減輕,活動能力相比較術前,也得到了大大的增強。
需要注意的是,膝關節置換術是用人工部件來取代膝關節受損部位的一種手術,這個人工部件的壽命是有期限的,雖說目前植入的假體壽命可長達20年,但日常如果不加註意維護,人造膝關節的壽命將受到大大的影響。
這其中,影響到假體壽命的因素包括年齡、身高、體重、活動量等因素,所以,對於術後的患者,是否能夠乾重體力活這個問題,還得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一方面,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在術後3~6周,需進行增強肌力的練習,這樣可以幫助膝關節充分負重。另一方面,負重是有一定的限度的,過大的負荷,會使得膝關節容易出現鬆動,不利於關節的穩定。
所以,膝關節置換術後,首先需透過積極的關節活動度練習,等關節康復到較為正常的狀態後,是可以做一些重體力活的,但這個重體力活是需要根據個人的承受能力而定的,長期乾重體力活也是不建議的。
-
8 # 使用者8232730811156覃
我也是雙髖關節置換左膝關節置換。我骨質疏鬆嚴重。我個人認為置換人工關節不適合乾重活。乾重活會增加關節的磨損很大。會影響關節壽命,乾重活用不了多久關節磨損很快。比如關節能用40年,如果幹重活的話,只能用20年,30年又挨換新的。
-
9 # 藍小笙vlog
不能。我親戚關節炎,腫的厲害,差點去做了膝關節置換手術。所以我對這塊還是很瞭解的。
1膝關節置換後,膝蓋之類東西都置換成金屬或者高分子化合物之類的異物了。承受大的壓力情況下容易脫離原位置,造成關節的脫位。
2重的體力勞動會引發置換過的關節劇烈的疼痛,造成新的炎症和膿腫。
綜上所述,自身的原裝關節還是比置換的好,不到非置換不可的情況下,不必要去做這個手術。而且一般置換的關節15年後需要再次手術,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
10 # 若隱弱陷
膝關節置換術後一般是不能幹體力活,關節假體的壽命一般是10年-20年,如果不注意保護,負重大磨損嚴重,引起假體鬆動或是金屬碎屑產生都會形成炎症和走路疼痛。
意見建議:膝關節置換術後可以簡單活動,鍛鍊,但是不能做重體力或,不能搬重物,扛東西等,關節注意保護,不能長期下蹲,深蹲,上樓梯等,爬坡,都是損壞關節的主要因素,關節10幾年後鬆動或是炎症反應明顯需要二次手術置換,長期看,不要做體力活。
回覆列表
最好不要,第一肌肉不像以前銜接那麼好,要是後期沒有做過康復訓練就更不能做重體力。關節起到靈活作用,但是你的力量都是來自骨骼肌肉。所以建議沒事做一些腿部肌肉群的訓練,在自己能力範圍裡做一些體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