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叫靜靜

    一個小時跑完十公里,八個月後準備好了去跑馬拉松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準備好了"說起來比較簡單,實行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需要足夠的時間、精力、耐心以及受傷後恢復好繼續長跑的勇氣。

    通常一個跑十公里沒問題的人,在接觸自己的半馬乃至三十公里的時候,多少都會受點傷,包括膝蓋疼痛,腳趾頭磨破,腳掌發麻,腳踝疼等。

    但是比較好的是八個月的時間,期間有足夠時間休息恢復以及調整自己跑步狀態,找到最合適自己的跑姿以及跑步節奏。

    當然,不管是何種建議以及何種經驗,最佳的還是需要不斷去打造自己的跑量,對於一個沒有任何天賦以及基礎的人而言,跑量才是安全跑完馬拉松的基礎,沒有跑量的支撐,再好再專業的技術建議都無濟於事。

    跑量通常需要根據自己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像八個月的準備時間,前期有一小時跑十公里的基礎,那前面三個月基本可以把月跑量增加到200公里,這個期間練習得當,保持這個跑量,同時這個跑量由慢跑、配速跑、長距離慢跑、長距離配速跑、間歇跑等構成(通常意義上長距離是在25-33公里之間,自己跑馬前一個月至少需要一次30公里左右的長距離跑,去感受身體的極限狀態,馬拉松進行的過程裡面才會出現遇事不慌的心境),那麼完成自己的馬拉松完全的沒有問題,而且在後期兩三個月裡面,在不受傷的狀態下,合理去安排自己配速跑,可能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成績。

  • 2 # 奔跑Di火

    完全沒問題,幾乎任何一個身體健康的人都可以完成馬拉松,42.195公里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遙遠。即使以每小時4.8公里的正常速度走,也能在9小時內走完這段距離。一小時跑完10公里,說明已經具備一定的跑步基礎了,如果想嘗試挑戰馬拉松,透過規律訓練也用不了八個月時間。

    說起來我的第一個全馬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強行跑馬是不提倡的,我記得自己跑完差不多廢了大半個月,不過跑完後也確實發現馬拉松並非那麼遙不可及。

    第一次挑戰馬拉松,印象尤其深刻,一個人默默在夜色裡跑,從23公里就開始明顯難受起來,痠痛飢餓交織;30公里左右,感覺到了極點,後來知道這就是“撞牆”,彷彿時間凝固一般,每一步都是慢動作;終於快到37公里,在放棄與堅持間糾結,自己當時都快跑哭了,想著就最後5公里,咬緊牙關再吊一口氣,終於看到手機螢幕跳到了42.2。跑完後在路邊草叢癱了20多分鐘,整個人都不好了。

    現在入坑馬拉松運動多年,回過頭看我第一個全馬之前的跑步記錄,你再給我萬分的勇氣,我可能都不會輕易嘗試了。起初是無知者無畏,後來我跑得多了見識廣了,對馬拉松的認識和敬畏也與日俱增,跑馬沒問題,只要身體健康,哪怕沒有跑步基礎,完成馬拉松也只是時間問題。如果想要以相對舒服的方式完成馬拉松,一個合理的訓練計劃能讓你事半功倍。

    下面是一份針對入門級初跑者的馬拉松初級通用訓練計劃,循序漸進實施,一般18周即可挑戰自己的首馬。

    A.週一和週五休息日。休息日很重要,不會休息就得不到恢復

    B.週二和週四是輕鬆跑。以自己感到舒適的配速

    C.週三小長距離跑。可適當採取混氧變速跑,快慢結合起來跑

    D.週六長距離跑。這個是完成全馬的關鍵,從第一週10公里,逐漸遞增到15周的32公里,隨後開始為準備全馬而減量

    E.週日交叉訓練。進行30-45分鐘的交叉訓練,游泳、單車、跳繩、划船等有氧或低強度的力量訓練之類都行

  • 3 # 西山東居

    巧了,我也愛好跑馬拉松,目前跑齡18個月,全馬跑了7個,半馬3個。今天借這個機會,我也把自己1年多的個人體驗說一下,供你參考!

    目前1小時可以跑完10公里,如果是剛跑步沒多久,這速度不錯了,配速在600之內(每公里用時6分鐘)。是有點基礎了,但要完成馬拉松還需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但也不用8個月,具體看下面。

    半馬前的準備:

    雖然完成10公里的目標,但只是跑馬前必經的一個小過程,下一個目標可以嘗試15—18公里,這是半馬之前的關鍵階段,所以在跑半馬之前必須先過這一關。這一階段主要任務是:提高心肺能力、積累必要跑量,不要追求速度,先無傷完成,隔天變化跑量,比如今天8公里,明天跑10公里,後天跑12公里,這樣變化跑步距離,也讓心肺適應變化。這樣經過2周後,當你跑完18公里還有想跑的感覺,這說明你的有氧跑能力提升了,下一步可以嘗試半程馬拉松了。

    另外一個提醒是:假如是夏季就帶著水,千萬要補水,這個很重要!(下面第一張圖是我自己嘗試跑半馬的記錄,用時很長,但畢竟是突破!有很大意義),這一階段跑量建議每月120公里-150公里

    參加半馬:

    當自己跑完幾個半馬後,可以嘗試報名參加正式比賽,這樣也換個環境,感受一下正式比賽的氛圍,同時也是提高跑步興趣重要的環節。從6月底第一次跑完半馬,到2018.10.28參加青島半程馬拉松,也就4個月。(第二張圖是參加第一次正式半程馬拉松的記錄),需要提醒的是繼續保持跑量,千萬別偷懶!

    全馬前的準備:

    完成半馬後,這時的你會有想挑戰全馬的衝動,有這想法很正常,但跑馬是嚴肅的,不是靠一時腦熱。這時需要繼續按步驟來,同樣在自己測試全馬前必須透過30公里—35公里。因為這一階段是全馬的關鍵階段,很多人會在這撞牆(腿抽筋,不想跑了),這幾是30公里以後才是馬拉松開始的說法。當過了35公里後,後面7公里就不會那麼痛苦了,因為快到終點了,可以拍照發圈了。(這一時期跑量也增加,每月180公里-200公里)。這樣堅持2個月後可以自己嘗試跑全馬了,跑時準備水、鹽丸、能量膠。下圖是我2018.9.16日第一次跑的全馬。

    參加全馬:

    當你每月完成200公里的跑量後,連續2—3月可以報名參加正式比賽了,我是2018.11.18參加了蘇州馬拉松,那是下小雨,颳著小風,甭提多酸爽!哈哈

    下圖是蘇州馬拉松的記錄。

  • 4 # 鄂A卡卡

    馬拉松30公里以後是個坎,要跑馬的話除了平時的跑量堆積,還需要長距離拉練,沒有單次30公里以上的跑量就別跑馬拉松

  • 5 # 山水之墨白

    10公里和馬拉松沒有可比性,沒有經過系統訓練不要輕易去嘗試馬拉松。

    馬拉松是極限運動,跑馬拉松之前一定要系統訓練。並不是跑4個10公里那麼簡單, 沒有一定的耐力,以及強大的心肺功能,足夠的體能,是無法跑完馬拉松的。如果強行去跑,是會給身體帶來危害的。

    你得有一套訓練計劃,從10公里練起。先打造你的有氧系統,透過長期的有氧慢跑來實現,這一訓練要達到平時總訓練量的80%。你可以平時都是10公里慢跑,而到了週末你可以加上長距離慢跑拉練,這一距離是循序漸進的,從15公里直到30+公里。肌肉是有記憶效應的,讓它逐漸適應長距離跑步。

    然後每週還要抽時間進行間歇跑訓練和乳酸門檻跑訓練。間歇跑可以提高我們的配速,提高最大攝氧量以及體內清除乳酸的能力。而乳酸門檻跑可以提高我們在較高配速下長跑的能力。

    等你具備了跑一次30+公里可以中間不暫停,還能維持較高配速,你往往就可以駕馭馬拉松了。

    從10公里過渡到馬拉松,經過艱苦的努力訓練,一般人八個月應該是可以去跑馬拉松的。

    在參加一次馬拉松比賽之前,要提前二十天跑一次馬拉松配速跑,後面再換成輕鬆跑來放鬆。比賽前一週一定要充分休息,到了賽場上才能有更好的狀態完成比賽。

  • 6 # 跑者阿飛

    預測題主可以440之內完賽馬拉松。

    配速慢一點,自然可以距離長一點。

    10公里600配,只要耐力好630配速可以搞定馬拉松的。

    當然了,目前題主還不能直接挑戰馬拉松,有8個月時間的足夠了!

    小白要跑馬拉松的話,還需要從養成跑步習慣開始,然後經過5km-10km。

    題主已經搞定10km的話,後面也容易的。

    對於馬拉松來說,耐力比速度更加重要。

    你需要一份合理的訓練計劃。

    pacer app中有NIKE針對上海馬拉松的訓練計劃,

    在近100名學員中,進步最大的人,全馬提高了76分鐘。

    你也可以自己制定計劃:

    (1)跑步次數:每週3-4次。間歇1次,耐力1次,其餘放鬆慢跑。

    反正間歇一定要跑得心率高,80-90%,跑得氣喘吁吁。

    耐力一定要時間長,速度慢。

    至於放鬆跑的話,那就是以活血,恢復為目的的了。越慢越好。

    (2)徒手力量訓練

    (3)在平時的跑步中,每週都要有一次長距離的跑步。

    慢慢增加最長的跑步時間和距離,

    當你能跑90分鐘,或者15km時,已經具備了調整半程馬拉松的能力。

    3個月左右的時間,可以讓你完成半程的。

    (4)能跑半程之後,繼續增加耐力

    每月要有一次2小時或者20km以上的耐力跑。

    賽前3-4周,跑次30-35km後,會有足夠的信心挑戰馬拉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三如何高效複習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