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金芳
-
2 # 使用者95019148661
寒氣溼氣都重,同時痛經的,最好是找醫生號脈,開一點祛溼的藥物調理看看,同時得注意適當的鍛鍊,鍛鍊的話能促進氣血的執行,也能有驅寒祛溼的作用。自己在家的話就吃一些陳皮、茯苓餅,從微博上的“譽醫來了”這個節目裡也能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
-
3 # 襄楊善堂
溼氣重有外溼和內溼。外溼主要是受外界因素影響,比如居住工作的環境潮溼,夏天吹空調喝冷飲等等,所以要主動避免這些影響。內溼主要是脾虛運化無力不充分所導致,所以應該健脾強脾。不管外溼內溼對健康影響都非常大非常廣,不可輕視它。
回到主題,痛經止痛直接艾灸十七椎穴,可以用比較粗的艾條懸灸效果更快。要治本去根兒,不讓她復發,那就要祛溼活血。外溼可刮痧拔罐,內溼可按摩艾灸腰腹脾經胃經。這些方法都不虛用藥,無毒副作用,愈後難復發。
-
4 # sandy198942
痛經, 就是子宮內膜裡的血液遇到寒氣, 血液就會執行緩慢形成瘀血, 子宮內膜裡瘀血越積越多,結成血塊; 這就是很多女性經期會出現血塊的原因,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而血塊排出後,痛經就會減輕,這就叫通則不痛。 而紅糖是痛經的剋星 原發性的痛經,平時上午9-11點喝一杯純甘蔗熬製的紅糖水,例假來了也喝,堅持3個月到半年,再來例假時會沒感覺的,或者紅糖煮生薑片,前提是不能是超市的赤沙糖,這種糖是製作白糖的尾料,已經失去紅糖的作用了 繼發性的就得去看病了
什麼叫溼氣?溼氣不是水,也不是氣,而是像鼻涕一樣黏黏的東西。通常是存在骨縫關節處,大家以為溼氣是小事,往往不當回事。其實溼氣才是各種各樣病症源頭。溼氣從來不孤軍奮戰,溼氣遇寒為溼寒,遇熱為溼熱,遇風為風溼,還有暑溼、痰溼,所以我們不要輕視溼氣,能正確判斷自己體內的溼氣很重要。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體內的溼氣也不同!每天上午喝一杯溫熱的紅糖水微微出汗,除溼在不知不覺中
-
5 # 重典醫療
溼氣重會導致面板暗沉、氣色差、長痘、還有可能對導致肥胖。溼氣重的話可以喝紅豆薏米茶,薏米具有祛風溼、強筋骨、補正氣、利腸胃、利尿、消水腫等作用。
平時生活上要注意,不要溼著頭髮入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對於怎麼緩解痛經,首先要知道導致痛經的原因。痛經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子宮寒涼所致,所以要做的就是要溫暖子宮。
1、平時生活上要少吃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2、要注意保暖,夏天冬天也要做好保暖,睡覺的時候要蓋好,防止著涼。
3、可以泡一些紅棗桂圓枸杞茶,這樣可以起到溫暖子宮,補血養氣的作用。
4、可以買一些暖宮貼,暖宮貼能夠起到溫經通絡,溫暖子宮的作用,可以緩解因痛經帶來的不適。
5、睡前可以用中藥泡腳,一方面泡腳既能夠去除疲勞,另一方面又能放鬆一下腳,透過中藥去除體內的溼氣、毒素。還能夠溫暖腳,刺激血液流通。
回覆列表
痛經嚴重,或許是體內溼氣在作怪,那麼該如何祛除體內溼氣,緩解痛經症狀呢?6個祛除溼氣的科學方法,讓你擁有健康體質,不再受痛經的折磨。
1.清淡飲食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可暴飲暴食,平時少吃重口味的食品,如燒烤、油炸、醃製類食品,少吃生冷性寒類蔬菜水果,如苦瓜、蓮藕、西紅柿、蘋果、柚子等。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忌辛辣、油膩、寒性食物。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日常生活中,改掉不良生活習慣,戒菸,多運動,如慢跑、瑜伽、太極等運動方式,促進排汗,有助於血液迴圈,加速新陳代謝,幫助排除體內的溼氣。洗澡後擦乾身體水分,同時不要帶溼頭髮入睡,頭髮長時間溼潤,不僅會造成頭痛,也會導致溼氣入體。
3.避開潮溼的居住環境
經常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溼氣入體,應時刻保持房間通風乾燥。
4.適當刮痧、拔罐、汗蒸
適當的刮痧和拔罐,可以有效祛除體內溼氣,但一般刮痧時間在20分鐘為宜,而且間隔時間不宜過短,一般待刮痧、拔罐的印記消退後才可再次刮痧、拔罐,3-4週一次為佳。汗蒸時間不宜過長,長時間待在高溫狀態下,會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甚至引發身體休克的現象。
5.中藥調理
溼氣嚴重者,可以遵醫囑服中藥,從內部調節身體溼氣,緩解痛經現象。
6.茶飲類
多喝紅棗紅糖類的溫水,也可用陳皮、薑汁泡水喝,薑汁有發熱作用,可以很好地祛除體內溼氣,除此之外,也可用荷葉煮茶,荷葉具有清暑解熱、活血止血的功效,且伴有淡淡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