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益津甘露

    蘇秦和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學生,他們學的縱橫術,蘇秦自己說過不如張儀,於是蘇秦先下山去了趙國聯合其他諸侯合縱抗秦,張儀混的不如意,蘇秦派人請張儀來趙國,卻又怠慢他,是他生氣氣秦國發展,又暗中派人幫助他,後來張儀在秦被重用,那個幫他的才告送他是蘇秦幫你,張儀說這些套路我們都是一起學的我卻沒有察覺,也就是說張儀學習好但在實際操作的時候他不如蘇秦。

  • 2 # 快樂看劇快樂玩

    實際上蘇秦和張儀根本不是一個時代的人,蘇秦至少比張儀晚了一代。張儀所處的時代是秦惠文王,他的對手是公孫衍(號犀首)。公孫衍也是非常厲害的人,他在秦國做過大良造,伐魏的時候斬首八萬(因為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的軍功制度都是按照斬首的個數算的,也就是說數人頭,所以被秦國幹掉的敵人的頭全部都被割了)。後來張儀來到秦國,公孫衍就跑去了魏國。我們知道張儀的政策是連橫,實際上他那時候的角色既是一個政治家又有點像一個外交家,很明顯張儀的計策是成功的,不過他的結局也是不太好,在秦武王繼位後不太喜歡他,他就跑去了魏國。

    蘇秦原來也去過秦國,可是不受秦國重用,然後發奮圖強,去了燕國受到燕王重用。當時齊國和秦國是屬於第一梯隊的國家,其他五國屬於第二梯隊,剩下的小國就不提了。齊國趁著燕國內亂殺死了燕王噲,燕國為了要報仇,就找蘇秦出謀劃策,蘇秦就開始在七國之間攪弄風雲,就是到齊國遊說各種哄騙齊王,導致齊國和其他各國關係惡化,齊國又在打宋國的時候士兵疲憊不堪。最後被燕國樂毅打得差點滅國,要不是燕王對樂毅不是十分的信任,估計樂毅已經把齊國滅了。齊國知道蘇秦的身份後,把蘇秦車裂了。這個時候七國只有一家秦國獨大。

    從這裡可以看出,實際上蘇秦和張儀之間並不算是對手。張儀的連橫是和公孫衍的合縱對抗的,蘇秦則是他們的後一代人。從策略效果上看,對於二流國家最好的國際局勢應該是有兩個超級大國對抗他們才能相對平安,可是蘇秦讓一個超級大國沒了,剩下一家獨大,這個國際局勢是變糟的。所以從大局觀上看,我認為蘇秦不如張儀。不過從耍嘴皮子(遊說)和做間諜上看,確實不好說到底誰厲害。

  • 3 # 唐明國亮

    張儀和蘇秦都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二人可以說是各有所長,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比較一下誰更厲害。

    一、從權利角度分析

    張儀出道的時候,還要沾沾蘇秦的光想要讓蘇秦為自己引薦一下,雖然蘇秦沒有給張儀好臉色看,但是要不是蘇秦的這種激將法,張儀不一定會有勇氣走向秦國,更別說是當上一國宰相了。蘇秦要做的是幫弱小的燕國報國破之仇。長時間作為間諜在齊國做事,隨時隨地都存在生命危險,而蘇秦的計謀最終使得齊國天怒人怨,這才有樂毅之功。張儀雖然是首創連橫,為秦國的統一奠定基礎,但是就其工作的危險係數來說,和覆滅當時的大國齊國的功勞,蘇秦也不會比張儀差。

    二、從功績來看

    張儀為其效力國謀得的利益明顯,蘇秦為自己謀得的利益明顯。張儀明顯要高一籌,張儀首創連橫拜相後,積極為秦國謀劃。他採用連橫術迫使韓、魏太子來秦朝拜,在軍事和外交上積極謀劃,使得秦國“東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這為秦國的霸業和將來的統一起了積極的作用。

    把秦國作為強大的後盾聯合周邊小國滅其他國家,讓秦國佔據了富饒的天府之國,有了鞏固的大後方,為秦國的經濟發展和軍事戰爭,提供了有利條件。而蘇秦因為出身貧寒,做事就多為自己考慮,只考慮做這件事達到自己的目的即可,不惜耍詐搬弄手端,雖然聰明但多是靠“欺詐”來贏取各國主君的信任。後蘇秦私下與燕謀齊的活動敗露後,齊處以車裂之刑,這在戰國晚期是轟動一時的事件。

    綜合觀之,蘇秦的小聰明更厲害,為人狡詐,不擇手段,也容易玩火燒身。張儀則為人穩重,膽識亦不輸蘇秦,分析局勢他技高一籌,但急智就不如蘇秦了。

  • 4 # 好嗨喲讀歷史

    第一,兩位的師傅據傳都是鬼谷子這個世外高人。

    第二,兩人都是身居高位,都是做到了相國的高位,只是蘇秦佩戴了六國相印,比張儀多了五個,感數量上有優勢。

    第三,張儀先是幫助秦國欺負魏國,依靠三寸不爛之舌獲得了魏國的上郡和少梁要塞;然後又欺騙了楚懷王,破壞了齊楚的盟約,使得楚國慢慢衰落。蘇秦則是幫助六國合縱抗秦並且幫助了弱小的燕國暗中崛起。

    第四,張儀最後雖然死在了魏國,但他和秦惠文王這對君臣組合使得秦國走上了快速擴張的道路,秦國的崛起已經不可阻擋。蘇秦最後死間死在了齊國,但也報答了燕昭王的知遇之恩,還使得齊國被五國攻齊而元氣大傷,間接助力秦國一家獨大並最終統一天下。

    個人覺得,蘇秦厲害點。他讓弱小的燕擊敗了齊國(當然也有樂毅的功勞),還間接促成了秦國的強大(把齊國削弱,並且使得齊國以後不再參與六國合縱,削弱了六國的潛在實力)。蘇秦還以生命為代價來實現自己的目的,挺悲壯的。

  • 5 # 龍映熹

    張儀和蘇秦屬於鬼谷子的弟子,兩個人的特點囊括了鬼谷子的兩個思想性格。張儀有積極進取的一個方面,蘇秦有保守務實的特性。蘇秦透過自己的遊說可以掛六國帥印,這個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張儀在秦國謀取的是如何攻破六國,實現秦國的強大和統一,兩個人都是有過人的膽識。

    張儀的謀略有矛的鋒利,比較適合亂世。蘇秦保守睿智的智慧比較適合太平盛世,可是兩個偏偏生在戰亂年代,這樣的化就決定張儀比較適合年代。蘇秦雖然有高深的謀略,可是無奈六國還是比較鬆散的聯盟,無法真正的達到精誠合作。導致最後還是張儀笑到了最後。這個是時代決定的,不是蘇秦可以扭轉的事情。

    蘇秦謀取的是一個全域性,張儀謀取的是一隅,這個就是決定張儀謀取的東西比較容易實現,可是全域性來說就需要很多的才能,一個人的能力有高有低,可是一個人謀取的東西過多就會容易出現意外狀況,如果謀取的比較單一就容易實現。還有秦國曆代國君都是比較睿智,這個也是秦國富強的原因,秦國只是需要協調好自己國家的事情,不需要考慮外在國家的干涉就可以了。

    可是六國協調起來就有難度了,就跟現在的國際形式一樣,華人無需過多考慮外在國家的壓力,只是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了,就可以應對一切國際變化了。沒有必要因為外在干擾分神太多,這樣就可以成為強大富強的國家,就可以在國際競爭中獲勝,相反過度在意外部干擾就會耽誤自己實力的積累。

    從人格上看我更喜歡蘇秦,蘇秦屬於比較有綜合能力,可是張儀不需要過強的綜合能力,任何行業都是講究專工,專工可以進步更快,可以在更短的時間裡創造更大的輝煌。可是謀取的東西過多,就容易讓人學的東西博而不純,很難在做事的時候做到最好,這個也是很多行業綜合能力強的人很難做到傑出。張儀的成功只是更容易,可以比較容易的協調好一個秦國的事情,可是蘇秦根本無法協調好六國的事情。

    可是我還是認為蘇秦的能力比較適合和平時期的主張,張儀的能力比較適合亂世。不過從鬼谷子縱橫家的角度看,蘇秦的能力更貼近鬼谷子的思想,可是張儀確是開創了統一的盛世,站在功名的角度來看,張儀無疑比蘇秦做的更好,可是國家統一了以後,張儀的很多能力就沒有太多作用了,留世的東西還是蘇秦的東西更多。

  • 6 # 蘿果

    這兩個人是一夥的。兩個說客,兩張嘴,兩種方向的選擇,說白了這兩個人在各自出發前就謀劃好了一切,既是政見相反的敵人又是暗通款曲的好基友。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為了在戰亂年代混口飯吃。

  • 7 # 貝貝127554956

    蘇秦合縱六國,而張儀連橫破合縱,兩者相生相剋,難分上下。在民間流傳的一些說法當中都認為張儀比蘇秦更加厲害,因為蘇秦苦苦遊說六國,雖達成了合縱聯盟,但是隻維持了十五年便土崩瓦解。而最後張儀則利用連橫的政策主張六國親秦,形成了天下一家親的局面。所以從各自的成就便可以看出,張儀比蘇秦厲害。

  • 8 # 黑龍江邊的沙子

    談古論今,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張儀使秦國越來越強,蘇秦消耗了六國實力。張儀搞的是賺錢的連橫軍政外交,蘇秦搞的是無奈的合縱自保的軍政外交。兩人水平相當,只是各自的主子不一樣。官最難當的當屬蘇秦,因為背後主子全是廢物。張儀可是順心如意,背後主子精明詭道。

  • 9 # 味哎兒

    結盟聯盟被春秋戰國時期挖掘成縱橫術,並列百家爭鳴的一家列上。而縱橫術原本僅是經緯格,或紡織的經緯線,仰韶時期彩陶上繪製的網紋格,歸九宮格範圍。當與聯盟破盟結合後轉成縱橫術,書本上寫成縱橫家,現代用於國家間外交部。

    縱橫與兵法構成陰陽一對,兩者無誰利害不利害及厲害不厲害對比比較性的,僅掌握者發揮時有逄時不逢時及條件支援否,而呈得意不得意的。因掛六國相位的被綁殺,僅得意一時,失意終生,遺憾後世的。但輸入蠻狄秦國後中塬無不掌握的秘密了,於由平滅六國,一統天下。也就是誰掌握都用不好,秦人掌握後才發揮出兵法與縱橫兩術的效力。

    再用得好的是毛澤東,從而共軍行動帶領國軍決策,只不過表成共軍在哪出現,國軍受調於共軍出現處的圍剿,從而有國軍受共軍調遣的現象發生,而佈線千里不明就裡最高境界的是與非洲人交朋友,且自餓肚子時支援非洲朋友,最後由非洲朋友抬入聯合國,而打破國際經濟封鎖,為鄧小平改革開放打下廣闊的可世界貿易的基礎。

    因而題有點不對,蘇張兩人為用一個陰陽式,不分厲害不厲害,更不構成死對頭,僅各為顧主效力而已。用與不用及信任不信任由顧主掌控,不由二人決定,發揮怎樣也由顧主決定,於二人無關。

  • 10 # 賽麥大弘

    謝邀,張儀和蘇秦都是戰國時期的說客,據說他倆都是鬼谷子的學生。張儀是連橫的主張者,蘇秦是合縱的主張者。戰國中期,七強逐步形成,其中秦國和齊國的實力超出其他五國,這樣,就圍繞秦國形成連橫的國家聯盟,圍繞齊國形成合縱的國家聯盟。蘇秦配六國相印聯合衛國、楚國、齊國、趙國、燕國、魯國抵抗秦國。秦國則以張儀為代表聯合魏國、陳國、楚國、鄭國對抗齊國。楚國是大家聯合的物件,張儀幾次到楚國,將楚國搞得左右不是,楚懷王也被秦國俘虜,死在秦國,楚國甚是生氣,最後,秦國越來越強大,蘇秦也被車裂。秦武王上臺以後對張儀等說客不感興趣,張儀也離開秦國,客死魏國。相比較,張儀比蘇秦成就要大。

  • 11 # 暢讀歷史

    誰更厲害呢?

    蘇秦,據說是鬼谷子的高徒,第一次出山,就斷定秦可並天下,於是選擇了入秦。

    但是,他的高談闊論並沒有打動秦公,那些東出函谷並天下的言論,對於當時的秦國來說,為時過早。

    蘇秦被拒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閉關”,蘇秦決定第二次出山。

    曾經有那麼一瞬間,我覺得他會再次入秦。因為此時的蘇秦已經知道自己前一次敗在什麼地方:太注重長遠的戰略,而忽略了短期的實施方略。

    當然,我是錯的,一個有傲骨的名士,怎麼可能二次入秦?

    這一次,蘇秦選擇的是合縱抗秦。他說服東方六國的論點,總結下來:

    一、要變強,必須變法;

    二、要變法,國際環境必須穩定;

    三、要穩定,必須“停止內戰”,合縱抗秦。

    昔日入秦,要助秦國一統天下,如今卻要天下維持分裂。

    到這時,我有點不懂蘇秦。他到底想做什麼?一般的有志之士,心中都會有所抱負,並且矢志不渝。

    難道蘇秦要天下統一的抱負沒有了?

    或許是我太過淺薄,參不透當時士子的心。蘇秦這麼做,也許是應了開篇的引子:正是因為有相同的結局,過程才會變得彌足珍貴。

    也許是蘇秦參透了,自己只不過是滾滾歷史長河中的一瞥,

    天下,和也好,分也好,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釋放自己。

    張儀,據說和蘇秦是師兄弟,他一開始選擇的是齊國。

    越國伐齊,張儀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越軍移師伐楚,而後又入楚,助楚國滅了越國。

    可惜算遺一策,正當楚越大戰之際,讓秦國抄了楚國後路,楚國大敗,張儀也因此差點成了楚王的刀下之鬼。

    逃離楚國後,張儀也選擇了閉關。

    當聽到蘇秦佩六國相印時,張儀知道,自己只有一個歸宿了:入秦。

    蘇秦要合縱,張儀就連橫。

    張儀給秦公之策有四:

    一、連橫破合縱;

    二、在商鞅法度框架之下,整頓吏治;

    三、擴軍,以應對合縱,為並天下做準備;

    四、秦公稱王。

    關於稱王,蘇秦入秦之前,有個公孫衍的已經提過。但沒被秦公採納。當時蘇秦一語道破:稱王,華而不實,為時過早,不如低調示弱,埋頭髮展。

    現在張儀再次提出,

    一是六國合縱,秦國已經沒有示弱的必要了;

    二是此時稱王,可以震懾東方六國;

    三是此時稱王,可以鼓舞老秦人之士氣。

    說實話,這一番較量下來,不用等合縱大軍與秦軍交戰,勝負已分。

  • 12 # 葛大小姐

    蘇秦和張儀都是戰國晚期有名的縱橫家,用現在的話說,兩個人都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社會活動家,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耍嘴皮子的。

    就是這兩個文弱書生,穿梭於各國之間,玩弄諸侯於股掌之中,將縱橫捭闔之術發揮的淋漓盡致,三寸不爛之舌可抵百萬雄師,搞得戰國時代風雲變幻。

    兩個人究竟誰更勝一籌呢,讓我們在歷史中尋找答案!

    蘇秦家住東周都城洛陽,家庭條件還好,算是中產階級,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機緣巧合,還進入了中國最牛的參謀學校深造,師從鬼谷子,這個學校的門檻非常高,選拔非常嚴格,他的師兄師弟們有張儀、孫臏、龐涓,據說鉅富聖白圭和范蠡也是從這個學校畢業的。

    蘇秦學成下山,迫不及待要建功立業,一展抱負,他滿腹經綸、一肚子乾貨,再加上家裡雄厚的財力支援,蘇秦急不可耐的周遊列國,滿世界推銷他的治世經典,只不過,他的理論都是紙上談兵,空有一腔熱血,毫無半點社會閱歷,自然入不了君王和諸侯的法眼,到處碰壁,只好兩手空空回到老家,到處都是白眼和嘲諷,理想沒實現,倒是落了一個敗家子的名聲。

    痛定思痛的蘇秦忽然想到老師臨走前送給自己一本書——《陰符經》,告訴他,如果到失意之時,方可翻看此書,他如飢似渴般的研讀,百戰歸來再讀書,完全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感受,寒來暑往,蘇秦終於悟透縱橫捭闔之術。

    蘇秦十年磨一劍,先後遊說六國“合縱”抗秦,他自認“縱約長”,一人佩戴六國相印,成為名副其實的聯合國秘書長,在他的領導下,秦軍十年不敢邁出函谷關半步。

    張儀雖然年齡比蘇秦大,但是出道卻比蘇秦要晚,剛出山的張儀也遇到了和蘇秦同樣的問題,計謀無人採納,過得窮困潦倒,只好寄居到楚國丞相府。

    在一次宴會上,楚相的和氏璧找不到了,有人說“張儀這小子賊眉鼠眼,一定是他偷去的”,楚相屬下把張儀打的滿嘴冒血泡,牙齒脫落。

    回家後,老婆邊給他擦拭傷口邊埋怨他不務正業,張儀齜牙咧嘴,含糊不清的說“舌頭還在嗎?”,老婆噗嗤笑了,張儀說“舌頭在,怕什麼?”。

    楚相這棵大樹是靠不住了,張儀聽說師兄蘇秦混得不錯,就跑到邯鄲投奔,等了半個月才見到老同學,宴會上賓客如雲,張儀卻被安排到僕人的位子上,蘇秦諷刺他“怎麼混到這個地步,就算我給你個位置,你配嗎?”

    張儀受不了如此奇恥大辱,轉身走人,回到賓館把蘇秦罵的狗血噴頭,打算到秦國去,破壞蘇秦的合縱大計,將這小子碎屍萬段,隔壁商人知道張儀的願望後,好吃好喝陪著他同去秦國,又出巨資打點關係,最終助張儀見到秦惠王,深受賞識,官至宰相,準備滅掉趙國,除掉蘇秦。商人前來辭行,並告訴張儀,所有的花費都是蘇秦資助的,他怕張儀為蠅頭小利而不思進取,所以才激他出走,現在已經身居高位,可以回去覆命了。

    張儀感動地說“我身在局中而不自知,自愧不如,回去轉告師兄,有生之年秦國不會攻打趙國”。

    同樣是鬼谷子的弟子,蘇秦和張儀互相扶持,龐涓和孫臏卻互相傷害。

    後來,齊國權貴怕蘇秦搶了風頭,派人刺殺蘇秦,蘇秦重傷,兇手逃亡,蘇秦臨死前要求齊王將他以間諜罪車裂於市,並高價獎賞刺客,刺客果真投案而被誅殺。

    蘇秦對張儀有知遇之恩,直到蘇秦死後,張儀才發力,在各國之間挑撥離間,威逼利誘,最精彩的表演就是“三戲楚懷王”,堪稱千古絕唱,把楚懷王和滿朝文武大臣像傻子一樣戲弄,最終聯盟分崩離析,被秦國各個擊破,張儀也終結了蘇秦苦心經營多年的合縱大業。

    蘇秦、張儀究竟誰更厲害,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答案。

    但整個戰國天下就是一盤棋局,他們的師傅鬼谷子才是真正的操盤者,他以天為經,以地為緯,以諸侯為棋子,蘇、張、孫、龐四個弟子就是他的棋手,先讓孫、龐下山斗法,攪亂天下大勢,又命蘇、張佈局天下,這才是一盤天局,下得了這樣棋局的人必是神仙了。

    參考資料:《鬼谷子的局》

  • 13 # Daily全球新鮮事

    《史記》上關於張儀和蘇秦的內容,是司馬遷把時人虛構的段子當成真實史料了,所以時間線弄得亂七八糟的。

    ……《資治通鑑》能順著捋捋成那樣真不容易。

    歷史上的張儀活躍在秦惠文王時期,和公孫衍一對二皮臉,把秦魏兩國整成連體嬰兒的節奏。

    張儀整的破事,就是想方設法讓魏國成為秦國首選聯合目標,由此讓秦廷極度依賴張儀在外交領域的資源。

    公孫衍整的糟事,則是利用秦國對魏國的威脅,要麼求他整合縱,要麼求他勾搭張儀整連橫。

    (此處見《戰國史料編年輯證》,尤其注意4點,魏國在東方擴張的時間點,秦國在河西和上郡擴張的時間點,秦國沒事招惹韓、趙、楚的時間點,秦武王把張儀“趕回”魏國的同時期都在做什麼)

    張儀和公孫衍顯然不是政敵…不要被張儀和蘇秦的段子誤導了。張儀的真正政敵是陳診和樗裡疾,公孫衍的真正政敵…魏廷內部太複雜了,反正田需、田文一類都有合作和敵對。

    蘇秦主要活動在秦昭襄王時期,早先以兵家的身份遊說秦王未果,回家以後開始研究間諜行動的著作。

    至於蘇秦的軍事水平怎麼樣,這個沒有記錄,不過當時燕昭王封其為武安君,可能軍事領域至少是有一些名氣的。

    接下來就是在齊國做死間,成功把田文擠到魏國,然後把齊閔王忽悠到一頭扎進宋國的陷阱。

    蘇秦這事幹得看上去漂亮,但是有個大問題——他的真正政治立場是什麼誰也說不清楚。

    因為五國伐齊行動本來就不是燕國佔便宜,燕昭王的軍隊指揮權跑到魏臣樂毅的手裡了,攻齊的五年間還南轅北轍地救了兩回大梁,不怪燕惠王有意見。

    魏國看上去佔的便宜大點,一口把宋國給吞了,不過它是靠丟了河東為代價的。

    楚國在莒開始滲透,至於什麼時候佔領的不清楚,但總之在楚考烈王時期確實實際佔領了。秦國佔了定陶,然後開始想方設法噁心魏國。這兩家確實佔了便宜,但都有一種混進去能蹭多少算多少的感覺。

    就剩下一個趙國,你要說它確實佔了不少便宜,因為之前本來是齊秦計劃合縱瓜分趙國的,現在齊國完蛋了,秦國開始和魏國煩膩歪了。

    但是…趙國和蘇秦也沒啥關係啊。

    結合這一點看,蘇秦的事雖然很有視覺效果,但被齊閔王車裂了以後沒人憐憫也不怨。

  • 14 # 黃金投資者

    蘇秦、張儀都是鬼谷子先生的弟子,在他們那個時代社會形勢處於征戰時期。同時在中華大地上並存著七個國家,雖還有周天子存在,以只是個形式,周室無力控制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國家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互相征伐,同時又根據形勢需要互相聯合,蘇秦和張儀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時期。

    從誰厲害這個角度出發,比較二人感覺不足以說明事實真相,他二人不能以個人相較,而是要結合當時社會背景及他們在歷史發展方面誰起到的推動作用最大,從這方面論才能反映出他們的才華推動歷史誰作用最大。

    蘇秦在燕國拜相,當時燕國的最大敵人是齊國,而齊國較燕國實力強。蘇秦用苦肉計迷惑齊國,達到的目標是讓齊王相信燕國是忠誠齊國的盟友,他又利用齊王的政治目光短淺,鼓動齊國攻打宋國,達到激起其他國家的憤怒而攻齊,燕國藉此機會起兵攻齊,一舉滅齊或削弱齊國實力,達到齊國在不能對燕國構成威脅目的。

    蘇秦此決策確是達到了一定政治目的,經濟上掠奪了一些財物,可並沒有真正解除齊國對燕國的威脅。

    而他自己以身先已死。站在歷史角度看,他只是有一定才能和手段,確稱不了大家,只是在當時紅了一下。就像天空的流星一閃而過了。

    張儀拜相秦國,他在秦國的發展之路上繼商鞅、範睢之後的又一個推動秦國曆史發展的人,他審時奪勢在政治上推行聯橫,有效的應對了六國合縱之策,讓秦國在政治上有了正確方向,使秦國在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鞏固了秦在六國中強國的地位。

    張儀取的成就遠大於蘇秦,在戰國時代蘇秦擺弄著一個小局,這盤棋還沒有徹底的贏了對方,張儀確擺弄了一盤大棋局,每一步都以先手出招,在他手上秦國的實力增強了,在統一中國的道路上他出了一定力量。

  • 15 # 第一歷史視角

    蘇秦專搞合縱之術,遊說相對較弱的六國聯合起來對抗強秦!其人生巔峰時期,身掛六國相印,使強秦十五年未敢妄動……

    張儀根據史料記載與蘇秦為同門師兄弟,都是謀略大師鬼谷子的弟子,都深得鬼谷子真傳!張儀謀官在秦國,為秦王所重用!他針對蘇秦的合縱之術,謀劃了連橫的方法,即利誘拉攏一些強國,攻打弱國,最後的結果,蘇秦的合縱之術被張儀的聯橫的方法所充分破壞瓦解,六國聯盟名存實亡……

    倆人的人生結局也大不一樣,蘇秦身死後還被車裂。張儀得以善終,最後病死!

    從以上兩點來看,高下立見,張儀完勝蘇秦。

  • 16 # 浩然文史

    蘇秦與張儀戰國時期著名的得縱橫家,他們遊說六國的故事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孟子對他們的評價是“一怒而天下俱,安居而天下熄滅”。大家都知道他們的名氣,但在六國他們是怎樣說服那些君主的?想必不太清楚,爛柯人君本文就帶大家讀《史記》,一探究竟!

    一、蘇秦、張儀生活的時代

    蘇秦與張儀生活的時代按照《史記》的記載,是在戰國中期。大概為秦在商鞅變法之後,如果按照《史記-六國年表》的記載大致確定其活動時間,他兩活動的年代我們可以從蘇秦說燕到張儀去世的時間計算,蘇秦入燕為公元前334年,大概是秦惠文王4年,張儀死的時間來算,為公元前309年,大概為秦武王二年。所以其時間大概為這25年。這時,秦國商鞅變法後一步步崛起,但齊國、魏國、楚國仍然是大國角色,蘇秦主張“合縱”,既聯合六國攻秦。張儀主張“連橫”,既幫助秦國拆散東方六國的聯盟。

    張儀塑像

    有的朋友可能會質疑這一說法,因為自1976年馬王堆漢墓《戰國縱橫家書》出土以來,有學者依據此書,認為《史記-蘇秦列傳》記載完全錯誤,但我們要弄清楚一個事實。漢墓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未必完全可信,其書與《史記》都為西漢時期作品,如果我們完全信任他。就如同:假設《三國演義》沒有流傳於世,有人一個明版的《三國演義》出土,就用之否定《三國志》的記載,未免太過唐突。因此我們還是採取審慎的態度,暫且信從《史記》的記載,也按照《史記》的記載來分析。

    蘇秦刺股

    二、蘇秦、張儀的發跡

    按照記載,蘇秦,張儀二人都是鬼谷子的弟子。二人都以遊說為求職技能,而二人早期的經歷都很苦澀,被人輕視。但他們都能發奮圖強,繼續磨鍊自己的技能,終至成功。

    蘇秦是東周洛陽人,他早年曾遊說周顯王和秦惠文王,但是東周君臣認為他太虛浮,秦國正值誅殺商鞅之際,國君討厭辯士,拒絕了他,他回到家裡以後,他受到了父母親人的冷眼冷語,嫂子也不給他做飯吃。於是蘇秦便刻苦讀書,給大家留下了“錐刺股”的典故。

    蘇秦 影視劇形象

    張儀是魏華人,早年遊說楚國,追隨楚國國相,但一次飲酒時,國相丟了一塊玉。其他門人說是張儀偷的,於是張儀被打了一頓。回到家裡後,妻子對他說“你如果不讀書的話,會遭受這樣的屈辱嗎?”他只問了他的妻子“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他的妻子說“在”。

    他說“這就夠了”。他靠口才吃飯,準備一條道走到黑。

    (張儀 影視劇形象)

    蘇秦因為被秦國國君拒絕,所以他力圖反秦。此後他先後遊說了燕、趙、韓、魏、齊、楚,最終六國都聽從蘇秦,蘇秦配六國相印,稱“縱約長”。等到蘇秦發跡之後,張儀前往投靠蘇秦,但蘇秦想利用張儀去秦國做間諜,故意將張儀激走讓他去秦國。待到他與張儀說明原委之後,張儀認為他應該有他的價值,不與蘇秦為謀。

    至此,蘇秦搭臺,張儀拆臺的一出好戲便展現在我們面前。

    三、蘇秦、張儀的鬥法

    蘇秦想要六國聯合反秦,而張儀要拆散他們之間的聯盟,他們勸說那些君主聽從他們意見的過程,不亞於戰場上的刀兵廝殺。以下爛柯人君帶大家一一分析。

    1、燕國

    蘇秦:燕國面臨的主要威脅是來自秦國與趙國兩方的威脅,秦國距燕千里,而趙距燕百里,趙國如果想入侵燕國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趙國一直不對燕動手,沒有入侵燕國的打算。故燕國最明智的做法是與趙國結盟,對抗潛在的威脅:勢力最強的秦國。

    戰國地圖

    金句:“夫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計無過於此。”

    張儀:趙國向來不講誠信,滅掉了他的兄弟之國代國,燕國勢力小,與趙國在一起無異於與虎為謀。

    2、趙國

    蘇秦:趙國是面臨秦直接威脅的國家,故蘇秦主要向趙王點明秦國的威脅,以及六國聯盟對於趙國的幫助。然後引誘趙王,如果聯合六國,便可稱霸於諸侯,否則就得臣服秦國。

    金句:“夫破人與被破於人也,臣人與臣於人也。豈可同日而論哉!”

    張儀:直接與趙王說明秦的進攻方案,趙國無法抵擋。趙王最好的選擇是與秦結盟。

    張儀劇照

    3、南韓

    蘇秦:南韓如果不與其他國家聯合起來反抗秦國,而與秦國結盟,那麼面臨的後果只有每年朝貢土地,最後被蠶食。

    金句:“今茲效之,明年又復求割地,與之則無地以給之,不與則棄前功而盡後禍。”

    張儀:採取直接的恐嚇,韓最大的敵人是秦國跟楚國,明顯秦強楚弱。南韓如果跟秦國結盟一起進攻楚國,是最好的選擇。

    金句:“夫秦士攻弱國,無異垂千金之重於鳥卵之上,必無幸矣。”

    4、魏國

    蘇秦:魏國有十分強大的兵力,而朝中卻有奸臣誘導君王割地討好秦國,是失去尊嚴的表現,如果與其他國家一起聯盟一定可以制服秦國。

    金句:“言事秦者,皆奸人。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時之功而不顧其後。”

    蘇秦劇照

    張儀:魏國地處最中間的位置,與周圍的國家都可能發生戰爭,但是秦是其中最強大的,如果與秦國結盟,周邊國家一定不敢輕舉妄動。如果不與秦結盟,秦國就會發兵,其他國家不一定懼秦不會救援。

    金句:“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

    5、齊國

    蘇秦:齊國是東方最富饒的國家,卻要低下身子事秦,實在是恥辱的事情。

    金句:“夫以大王之賢與齊之疆,天下莫能富。今乃西面而事秦,臣竊為大王羞之。”

    張儀:齊國雖為大國,但是實際與魯國戰而三戰三敗,實際是空架子,秦已經與趙、魏、韓結盟,齊無法抵擋秦與三國的結盟。

    6、楚國

    蘇秦:楚國與秦直接交界,從秦巴蜀之地對於蜀國攻擊十分容易,秦是虎狼之國,對於楚虎視眈眈,秦與楚始終難免一戰,希望楚王早做打算。

    張儀:去楚國可謂是連哄帶騙,先說明楚國無法抵擋秦國,其他國家救援根本遠水解不了近渴,隨後許諾六百里地引誘楚國與齊國絕交,等到楚、齊徹底絕交。說自己的意思不代表國君意思。只給楚國自己的封地六里。最戲劇化的是,張儀自己隨後又到了楚國,買通了楚王的寵妃鄭袖給楚王吹枕邊風,隨後又得到楚王重用,我們的大詩人也正是此時無奈跳汨羅江。

    屈原投江

    金句:“今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臣竊為大王計也。”

    縱觀蘇秦與張儀的鬥法。雙方利用的最大籌碼都是秦強而六國懼秦,他們在遊說過程中都是分析國際形勢,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捧”、“激”、“誘”、“逼”、“騙”等手段都運用到了極致。但最終由於六國內部的勾心鬥角,以及六國後期大多為平庸及昏庸的君主,從歷史的結果看,張儀贏得這場對局的勝利。

    文史君說:

    當今社會,再讀《史記》,蘇秦與張儀的言語智慧的確給我們無數的啟發,但諸位看官也要引以為戒。蘇秦與張儀在戰國中聲名顯赫,結局卻都不太好。蘇秦在燕國與國君母親私通無奈自告奮勇出走齊國當間諜,卻因處處樹敵被人刺殺。而張儀因一直名聲不好,受秦國群臣討厭,在秦武王即位後,失去了秦惠文王這個大靠山,害怕被誅殺而前往魏國,最終憤懣而死。他們曾都是縱橫四方,睥睨天下的人物,但是命運自有安排,忽悠天下的人最終被命運所忽悠!

    參考文獻:

    [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2015年。

    [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2015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已做好準備,沿途都有重兵把守,為何張作霖還是被日本人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