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藥叄分獨

    陳友諒沒有徐達湯和這樣的猛將,更缺少像劉伯溫這樣的智囊。古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朱元璋識人用人,這點陳友諒欠缺點很

  • 2 # 靜夜思160519196

    陳友諒崛起的太快,根基不穩,而且他是謀主篡位,人心不附。陳友諒本人剛愎自用,他手下有一文一武,文是太師鄒普勝,武是太尉張定邊。陳友諒只是因為謠言就殺死鄒普勝,對張定邊也是極為疏遠。最後成為孤家寡人,眾叛親離。據《明太祖實錄》載,朱元璋滅掉陳友諒後,對群臣說道:“陳氏之敗,非無勇將健卒,……使其持重有謀,上下一心,據荊、楚之富,守江、漢之險,跨豫章,連閩、粵,保其民人以待機會,則進足以窺中原,退足以抗衡一方,吾安得而取之?”

  • 3 # 上將軍潘鳳

    取江山可不是單憑依靠武力才能解決的,按照當時的實力來看陳友諒的大漢集團比朱元璋的吳王要強大的多,而且佔據絕對的優勢力量,特別是在水師方面陳友諒在造船的水平上也是朱元璋望塵莫及的,但是結果是陳友諒死朱元璋活,在命運的天平上似乎老天更喜歡朱元璋多一點,我們來分析一下陳友諒失敗的原因。

    陳友諒是漁夫出身因為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努力讀書,而且自小學習武藝臂力過人,堪稱是一個文武全才,後來在縣衙謀了一個文書的差事,不過他並不想就這樣默默無聞過一輩子,元朝政府暴虐天下老百姓都過的非常艱難。 至正十五年農民起義軍領袖徐壽輝帶兵攻破陳友諒老家沔陽,陳友諒趁勢也揭竿而起在黃蓬起義加入了紅巾軍隊伍,由於作戰十分勇猛又頗有韜略為元帥倪文俊所倚重拜為軍師,在軍中地位水漲船高也暗中培養了自己的心腹為日後打算。

    至正十七年倪文俊意圖謀害農民軍首領徐壽輝,陳友諒表面上附和他的意思暗地裡告了密,倪文俊計謀失敗他並不知情自己被陳友諒出賣而是轉手又去投奔了陳友諒,可能是覺得自己一手將他提拔上位陳友諒可以顧及舊情,不料這一去就丟了命,陳友諒殺了倪文俊並且吞併了他的部隊,從此形成了自己的軍事力量雖然名義上還是徐壽輝部下。

    至正十九年陳友諒挑撥徐壽輝跟部下的關係,大將趙普被殺之後徐壽輝部下已經離心離德,所有人都看出來了陳友諒兼併徐壽輝的野心,就徐壽輝自己不知道,被挾持的他此時心裡沒有想過推翻元朝政府,而是考慮如何活下去,後來行軍至安徽當塗陳友諒以檢視地形為由誘騙徐壽輝到一座破廟裡將其錘殺,陳友諒正式稱王定國號為漢。 我們從陳友諒的經歷上可以看出,他的上位憑藉的是陰謀詭計,兩次殺主為不義,定國之後不體恤下屬強行逼迫他們賣命為不仁,這種不仁不義的性格註定了他的部隊只是虛有其表,陳友諒一死他的部隊就像一盤散沙,所以他是不可能鬥得過朱元璋的!

  • 4 # 迷萌樂

    在元末的農民起義軍中,陳友諒的實力不比朱元璋差,他的部隊曾是抗元鬥爭中的主要力量,也就成了元朝的重點打擊物件。當時的湖廣、江西、安徽一帶都是他們的地盤。陳友諒透過篡奪徐壽輝的權力後,起義軍更加的強大,統治的地盤更廣,連元朝都不是他的對手了。當時的陳友諒兵強馬壯,大有一統江山的氣勢,可為什麼他沒有成為霸主,而輸給了朱元璋,讓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呢?主要是朱元璋用陰謀奪取了鄱陽湖的勝利。

     

    從當時的鄱陽湖決戰時的兵力來看,陳友諒有60萬的軍隊,而朱元璋不過20萬,最關鍵的一點,陳友諒的軍隊是處於長江的上游,而朱元璋處於下游,陳友諒攻打朱元璋是順勢而為,朱元璋是仰攻,特別困難,所以說無論怎麼打,應該是陳友諒贏。可他卻敗給了朱元璋。而當時處在南京的朱元璋,還要面對東方的張士誠,以及南方的諸多起義軍的壓力,一旦陷於兩面作戰,就很危險了。當時就有很多人都勸朱元璋放棄,可朱元璋就是智商高人一等,不按常規思維,善於揣測人心,再加上有劉伯溫這樣的神算手,還有徐達、湯和等之類的猛將。

    其實,如果陳友諒聯合張士誠一起攻打朱元璋,有可能會勝朱元璋。陳友諒雖然心狠能幹,但他沒有朱元璋奸詐,不善於使用陰謀,戰爭開始時,朱元璋安排原來是陳友諒手下的康茂才詐降,陳友諒不疑,結果鑽進了朱元璋的包圍圈,把大船開進了狹窄的水面,進退兩難,最後大敗。朱元璋就是因為鄱陽湖的勝利,才有了根基,繼而一發不可收拾,地盤越闊越大,最後一統天下。陳友諒雖然失敗了,但他畢竟是反對元朝統治的英雄人物,在歷史上起過作用,人們還是同情和懷念他的。

  • 5 # 離上青

    自古都是以成敗論英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毫無疑問,朱元璋相比於陳友諒來說,他是真正的霸主。

    首先,我們來了解“霸主”這個詞,它是指權利,地位,等級至高無上的人,同時也指專橫霸道的人,有點貶義的意思。

    霸主這個詞出自於《左傳.成公八年》:“士之二三,猶喪妃耦,而況霸主?霸主將德是以,其何以有諸侯乎?”

    知道“霸主”的意思以後,我們來談談朱元璋與陳友諒哪個才是霸主?

    從權利與地位來說

    早期的朱元璋與陳友諒,朱元璋佔據應天為根據地,而陳友諒佔據著長江上游,他們都是一個地方的最高領導人,地位相當,分不出誰是霸主?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在潘陽湖決戰中,大勝陳友諒,最終陳友諒被亂箭射死,陳友諒輸了。

    所以,朱元璋相比於陳友諒,他更是一個霸主。

    從專橫霸道來說

    陳友諒,他原本是大將倪文俊的部下,用現在的話來說,倪文俊全是總經理,而老闆是徐壽輝。後來由於自己的野心,殺死了自己的領路人—倪文俊。後來又殺了自己的老闆徐壽輝,當上了公司的老闆。

    他對於人的心狠手辣我在這個就不用多說,總的來講,他是一個不會知恩圖報,為了自己的野心,而不管不顧,專橫霸道的人。

    朱元璋,從小受盡磨難,他知道人間的疾苦,他想要改變自己才會走上起義的道路。還沒有得到天下的朱元璋,英勇善戰,結交了一批肯為他賣命的兄弟,這為後來他取的天下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個時候的他不是一個專橫霸道的人。取得天下之後,我們到知道發生了許多大案,朱元璋殺害了許多有功之臣,當然這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地位。那些來之不易的東西,我們會更怕失去,所以他才會疑心很重。這時候的他可以說是一個專橫霸道的人。

    在專橫霸道方面,朱元璋與陳友諒不分伯仲。

    朱元璋為什麼能夠取得勝利?

    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功離不開自身的努力與智慧

    朱元璋從小經受各種磨難,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為了生存,到皇覺寺當和尚,四處討飯,吃了上頓,下一頓飯不知道在哪裡。正是這樣的經歷練就了這樣一個信念堅定,有毅力,有魄力的朱元璋,多年的討飯生活讓他增長不少見識,這為他以後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所處的社會環境

    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元朝已經失去民心,當時的百姓苦不堪言,勞役賦稅繁重,每天都有百姓因為沒有飯吃而餓死,這樣的政權不會支撐太久,農民肯定會起來反抗。當時的社會各地的農民起義,為朱元璋的成長創造了條件,元朝已經走向覆滅的邊緣。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眾多的其他人的幫助

    僅僅靠朱元璋一個人能夠打下天下嗎?朱元璋的成功在於他有眾多的人才,他廣招天下賢才,能知人善用。這些人對他忠心耿耿,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大明王朝的建立離不開這些人對朱元璋的支援。

    總的來說,朱元璋的成功不僅僅是取決於他個人的智慧與才能,而且跟天時、地利、人和分不開。

  • 6 # 大秦鐵鷹劍士

    朱元璋和陳友諒都不是霸主,兩人都是從草根奮鬥為王侯,又由王侯升級為皇帝,最終老朱擊敗了老陳,成為了唯一的皇帝。所謂霸主,是指王下面的諸侯代天子行征伐權利,也就是說霸主僅僅是諸侯中的老大,他上面還有一個名義上的王或者天子。朱元璋和陳友諒成為一方諸侯,靠的是反抗元朝,他們並不是元朝冊封的諸侯;僅管兩人都屬於紅巾軍序列,但是紅巾軍也有多個山頭,並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王或者天子。

    朱元璋是從紅巾軍郭子興部分裂出來的,陳友諒是從紅巾軍倪文俊部分裂出來的,兩人都青出藍而勝於藍,很快江南地區就成了陳友諒、張士城、朱元璋三足鼎立的局面。陳友諒在擊殺老上司徐壽輝後建大漢國稱皇帝,朱元璋取得應天府後稱元帥。當時江南的元軍勢力還強,起義軍分支較多且相互兼併。朱元璋的勢力不大不小,採用“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左右縫源,秘密發展壯大。

    朱元璋建立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在長江上游有陳友諒,長江下游有張士誠,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方國珍、陳友定的目標在於保土割據,張士誠則對元朝首鼠兩端,沒有多大雄心;陳友諒最強,是朱元璋佔領應天后遇到的最危險的敵人。於是朱元璋制訂了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城的正確戰略。

    朱元璋認為: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朱元璋先利用部將康茂才與陳友諒的舊久關係,誘騙陳友諒至江東橋伏擊他,取得采石磯之戰的勝利。接著朱元璋率主力救援小明王,陳友諒與朱文正激戰與洪都三個月,朱元璋親率主力救援,陳友諒撤軍。最後雙方主力戰於鄱陽湖,陳友諒中箭身亡。不久後,陳友諒的兒子陳理投降朱元璋,老朱被百姓推為吳王。

    朱元璋能取得勝利,跟他自己的素質有極大的關係,他愛民重士,軍紀嚴明,獲得百姓們的廣泛支援。陳友諒志驕意滿,奢侈暴虐,註定會失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交男女朋友可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