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水墨江南2020

    米芾的書法主要從結構造型和筆畫兩方面來把握!一、結構造型:

    1 縱橫相生

    字取縱勢或橫勢,多因其結構。若數字相類,則大傷氣韻節奏。此時,需要書家對某些字的筆畫加以誇張、變形,以服從整體需要。“憐”與“皎”皆為左右結構,易方。為求整體完美,將“憐”的最後一筆豎畫大膽誇張,以取縱勢。而“皎”字梭子捺的運用,很大程度上使易方的字變成了橫勢。縱橫相生,給人以參差之美。

    2 方圓兼施

    分析米芾作品的結體,除了縱橫交替的結字之外,還有一種現象,就是方形與圓形結字的搭配。二字皆為左右結構,不同的是,“柑”字的運筆多為平動,宜方;而“好”字運筆多使轉,中宮緊收,宜圓。

    3 三角形結體

    有些字,因結構原因,容易呈三角狀,而有些字則因為書家對字的某一部位的誇張、變形,使整個字成三角狀。

    4 梯形結體

    “居”字,緊收上部的“屍”頭,放開下部的“古”字,使本來方形結構的字變成梯形,從而與“猥”和“前”在結字上有所變化,顯得揖讓有度,和諧頓生。

    概言之,米芾作品的結體以字構為本,區域性服從整體。一行之內,字形或縱或橫,或方或圓,是三角形還是梯形,並非機械的反覆更替,需要審時度勢,隨機化之。

    字型的偏旁部首,是有疏密、繁簡、長短、寬窄之別的,在書寫的過程中要遵循疏讓密、簡讓繁、短讓長、窄讓寬的結體原則。

    https://profile.zjurl.cn/rogue/ugc/profile/?version_code=755&version_name=70505&user_id=3830348281028878&media_id=1652344256419851&request_source=1&active_tab=dongtai&device_id=65&app_name=news_article

    二、筆畫:

    1.基本筆畫的書寫。

    2.筆畫的銜接,組合。

  • 2 # 憨山

    米芾在書法上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想臨摹好米芾的書法可以:1、多收集他的字,要有量的保證。2、注意一下,他的字中每一種筆畫的寫法:長橫、短橫、長撇、短撇、直撇、堅撇、直堅、弧豎、橫鉤、豎鉤、臥鉤、橫折、豎折等,要認真看筆畫的粗細、長短、輕重、方圓等。3、注意一下偏旁部首的寫法:上偏旁,如文字旁、寶字蓋等,下偏旁,如皿字底、心字底等。左偏旁,如豎心旁,左耳朵等。右偏旁,如右耳朵,豎刀旁等。4、注意一下結構,看一下哪邊在,哪邊小,哪邊長,哪邊短,哪邊上,哪邊下。

    米芾書寫的《苕溪帖》《殷令名頭陀寺碑跋》《蜀素帖》,雖然寫於一個半月之內,風格卻有較大的差異,還沒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門檻。

    在定型的書法作品,由於米芾過於不羈,一味好“勢”,即使小楷如《向太后輓詞》也是如此。

    這“勢”固是優點,但同時又成了他的缺陷。“終隨一偏之失”,黃庭堅之評價褒貶分明,應該是比較客觀的、公道的。

  • 3 # 使用者月夜飛聲

    學書法都是從臨摹開始的,當今,碑帖眾多,卻難出一位大家,何也?無非是入境之難,出境更難。只學形象,不思神態,故難有大成。吾亦是也,只能愛好罷了。

  • 4 # 畫家劉震

    米芾確實是“集千家米,煮一鍋飯”的集古字大成者,然而米芾又不是純粹的集古字,在臨摹上米芾強調不與人同。

    米芾書法特別強調體勢。要“字不作正局”,體勢的營造是米芾書法的精髓,也是米芾書風的一大特色。米芾透過字型的誇張變形,左斜右倒,上下錯位,大小不一,偏側不正,來打破平衡,製造矛盾,然後上下相形,左右相應,將一個個沒有筆墨連貫的單字渾然一體,產生形形色色的造型姿態,表現出多姿多彩的精神面貌。

    米芾是書法革新派的先軀。米芾楷書觀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卑唐,反對專學唐人書法,認為鍾繇為楷書之祖,其字不僅字形大小不一,而且造型左伸右縮,偏側不正,極盡自然之美。而唐書工整極致,缺少變化,筆畫太勻,結構不可移變。

    米芾論體勢之佈置、變形等,講究相稱。這是米芾體勢論的理論依據。

  • 5 # 娓娓道者

    首先要明確,臨摹的目的就是將所臨書法中符合自己思想感情的造型元素,透過臨摹變成自己的東西。

    在對米芾書法臨摹中,我認為應注意幾點。

    一、臨摹時,要把握原作的書寫節奏和空間關係,從實臨到意臨,其實就是將關注點從點畫結體轉變到書寫節奏和空間。

    二、點畫和結體的造型越獨特,個性差異越是懸殊,由他們組成的通篇作品就越是生氣勃勃。在臨摹時注重視覺效果的同時,使作品從讀的文字轉變為看的圖式。

    四、就書法而言,旋律美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從溼到枯的墨色變化,這種變化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從溼到枯,蘸墨後再從溼到枯,最枯連最溼,反差極大,節奏強烈。另外一種是由溼到枯之後再逐漸到溼,枯溼轉變是一種漸變,節奏比較平緩。

    五、不上書家在章法上大小變化有新意,並將眾家精神灌注於傳統的分解與合成之中。

    六、要明白臨摹其實是一種實驗,一種對可能性的探索和發掘,是創作的準備,或者本身就是創作。

    七、無論是不是臨摹米芾,如果要體現個人意識,一般有兩種型別,整平化和尖銳化。整平化是減少各種對比關係,強化區域性的對稱與均衡,尖銳化是增加各種對比,強調區域性的不對稱和不均衡。米芾屬於後者。

  • 6 # 使用者4315929442295

    書法臨摹和人生一樣:書法開始臨摹百家,最後自成一體。人生從小接受教育,學而知之,成年後按自己性格也是自成一體!書法不能一輩子臨摹;人生不能一輩子靠人!

  • 7 # 滇三

    我學過的行書當中,自我感覺有兩個最難。

    第一個是趙孟頫,

    第二個是米芾。

    趙孟頫的行書往往偏楷,有不少的楷字在裡面,楷書不過關的情況下,很難將其寫好。

    米芾的行書偏行草,不需要楷書作為基礎,難點是用筆彆扭。

    我們學書法往往以楷書入門,而楷書的筆畫,又往往是直來直去的。米芾的行書不同,用筆不是直來直去,線條從不同方向有不同變化。從楷書轉米芾行書會非常不適應。

    至於臨摹學習的方法,不建議直接學米芾,可以從王鐸這裡過渡。

  • 8 # 韓丹嬰

    1.抓住重點

    研究米芾行書的臨習方法,首先要抓住米芾行書最寶貴的東西,即筆法的豐富性。前有所述,如果我們把王羲之的行書比作是經典、聖典、標準,顏真卿的行書是廟堂,蘇東坡是一本厚厚的書,那麼米帶行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其筆法(表現手法)的豐富性,因此,它將是我們學習的一個重點。前有所述,米芾是“集古字也就是臨古人法帖的高手,數量之大,用功之勤,都是極其罕見的。其表現手法的豐富性,首先表現在筆法上,其次是字形的動感,再次是章法和形式的多樣性。

    學習米芾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內容需要把握,就是字與字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字組的運用,堪稱絕妙,大家在臨帖時需細心體會。

    2.有取有舍。

    米芾自稱“刷字”,我們臨習時要把握適度。刷字,是一種形象的比喻,這裡既有書寫速度問題,也有鋪毫、側鋒等要素,可以說是高難度,需要多年的學習和感悟,切不可急於求成,更不能將其人為地簡單化。這就好比體育專案的高難度動作,藝高人膽大,功力不夠,一味求刷字之法是十分危險的對米芾的習慣性書寫動作要淡化。比如起筆過於發力,反捺的樹葉狀。“寸”這一部首在張尊”“將”等字中的橫推、上挑等,在臨帖時應有所淡化,不要過分強調它。

    3.避免程式化

    前有所述,米常行書的最大特點是追異多(張都大枯)中的“張”字變,從筆法,到字形,到形式,變化極其豐富。

    變化是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法,是隨機而變,隨環境需要而變,而非刻意求變,刻意求變則會導致程式化,從而落入俗套。我們必須知道,米帶的詭異是由他的性格和經歷所決定的,而且他是臨習古人的高手,手上功夫了得。如果我們達不到這樣的功力,而只學其詭異多變,就很難抓住米芾行書的真諦。所以我認為,臨習米芾行書法帖當以工穩一路的手札為主,且需與王羲之、顏真卿以及蘇、黃、蔡一併臨習,從而找到一種參照。

    小結:米芾是行書發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尤其是在技法的運用上,是絕頂高手。宋以後學米者眾多,最典型的有他的兒子米友仁,還有吳琚等,從他們的傳世作品看,幾乎可以亂真,功夫了得。明代的董其昌一輩子學米芾,從他的書論中可見他對米芾的崇拜和對米芾書法學習用功之深,但他的作品中已經很少有米芾的影子,他學到的是神髓而非表象,這也是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高於米友仁和吳琚的根本原因。還有清代的何紹基,也是一輩子學顏真卿,是公認的學顏高手,但在他的作品中也難見顏真哪的影子,後面還要提及。由此我們可以受到啟發:學習古人開始時要專一,由形到神,還要不斷擴大取法面,以古人化古人,這才是學習書法的大道和最終目標。不管能否達到,都應該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年以後再聽到當初曾喜歡的那個人訊息時是怎樣一種心情?像陳年的積塵瞬間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