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故紙匯
-
2 # 臥牛說歷史
沒那麼多理由,只因為劉邦兒子沒幾個了。
劉肥,劉邦長子,比惠帝死的還早。不過哪怕活著,除非沒別人了,他私生子的身份不好當皇帝,
劉盈,惠帝。這個不用說了。
劉如意,跟惠帝爭太子的那個,被呂后弄死了。
劉恆,文帝。
劉恢,呂后時期自殺。
劉友,被呂后軟禁到死,死在呂后去世前一年,也是點背,若是活著沒準能試試當皇帝。
劉長,除文帝外唯一活著的。
劉建,早死。
劉邦的兒子就剩劉恆、劉長,二選一。大家都是庶子,劉恆年長,選他繼承地位名正言順。要是周勃等人真想著弄權、篡權,選劉邦兄弟的後代不更好?
-
3 # 舍我談歷史
呂后去世後,西漢的宗室和功臣聯合剷除了諸呂,結束了自劉邦去世呂后和呂氏外戚專權的局面。對於周勃、陳平這些功臣派來講,他們面臨一個問題,要選擇自己的新主人,確立一個皇帝。
皇帝肯定來自於劉邦的至親這個是不用質疑的,選擇誰,很關鍵。具備繼承皇位條件的大體分為三個輩分,一是劉邦的弟弟劉交,二是劉邦的兒子劉恆等人,三是劉邦的孫子劉襄等人。天下是劉邦打下來的,劉交雖然擔任皇帝的資格,但在法理上,子孫繼承皇位更合理,劉交實際上已經被排除在外,況且劉交年事已高,不適合擔當皇帝這麼重要的職務,劉交本人更不想趟渾水。在周勃、陳平禮節性的詢問他是,他直截了當的拒絕了。皇位和劉交無緣,不過劉交的後人確實出過皇帝。
剩下劉邦的子孫實際上都是同等具備繼位的條件的。周勃、陳平並不具有決定權,只有建議權。問題是在剷除諸呂過程中發揮作用很大的劉襄、劉章兄弟本身也具備繼承皇位的權力,他們想繼承皇位,又不好自己說出,那麼就交給大臣來選擇,也算一種民意吧。而剛剛經歷權力更迭,群臣不敢隨便說話,就按照領頭的周勃、陳平二人意思來,就形成了周勃、陳平兩個臣子決定皇位繼承的局面。
皇位由誰繼承更要和禮法,大前提就是承認劉盈而不承認劉盈死後呂后擁立的前後少帝。在剷除諸呂之後,和諸呂有關係的人都要清除,這點周勃等人做的確實狠了點,他們很懼怕外戚反撲,前少帝早以備祖母呂雉秘密殺死,後少帝和劉盈其他的兒子都被處死。劉盈是太祖劉邦確立的繼承人,作為忠於劉邦的臣子,周勃等人也不能推翻劉盈為皇帝的事實,劉襄等宗室也不能推翻。這樣繼承方式就變成了劉恆等弟弟按照兄終弟及的方式繼承皇位或者劉襄等人過繼過劉盈繼承皇位,這種方式都說的過去,主要看周勃想擁立誰。
作為臣子,尤其在軍政兩界很有威望的老臣,又是政治鬥爭的老手,周勃、陳平等人,肯定會為自己謀求利益最大化選擇新君。劉肥一系的劉襄、劉章率先被排除在外。因為他們的實力太強,周勃這些功臣派對付不了他們,掌權的想法容易落空,而且劉襄、劉章本身參與剷除諸呂的行動,他們繼位後,功臣派並沒有擁立之功,反而會先對功臣派下手,周勃等人無論如何也不會讓劉肥的兒子上臺,上來肯定遭殃。
劉恆幾乎成為功臣們的唯一選擇,勢單力薄,沒有外戚影響,和劉肥的兒子們關係他們更談不上好,名聲還好,這樣的人確立為皇位誰也說不意見來。最重要的是劉恆當時只不過是一個遠離權力中心,身在代地不招人待見的王爺,如果擁立他,他肯定會對群臣感恩戴德,擁立之功有了,還便於控制,這就是大臣最理想的皇帝人選。
確立人選後,周勃等人又做了另外一件可以說在當時看保險起見的事,卻為後來埋下了禍根,就是讓劉恆和呂氏女子的幾個兒子徹底“消失”,後來能夠當皇帝的景帝劉啟,完全是因為其他的哥哥被作為政治交易的籌碼除掉。劉恆同意了周勃等老謀深算大臣的要求,看似屈服,可以任由其擺佈,卻不知道一個道理,虎毒不食子,能夠為了權力答應讓自己的骨肉“消失”,劉恆不會是個善茬。
周勃等人果然沒有選錯,劉恆也就是漢文帝開啟了文景之治,成為西漢僅有的四位有廟號的帝王,實現了漢朝的中興。但他們更沒有想到的是面臨登基以來這些大臣們的“出格”行為,待形勢穩定後,劉恆一個個清算,好在沒有像其父親劉邦那樣大殺功臣。
-
4 # 斷離離
首當其衝的就是漢惠帝劉盈的兒子,劉盈雖然英年早逝可也留下了幾個孩子,前少帝和後少帝便是劉盈的兒子,只是他們都是妃子和宮女所生地位不尊貴,皇后張氏卻沒有留下兒子。這下子只能從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子嗣中挑選了。
劉邦共有七個兒子,次子便是劉盈。可由於呂后的專政,等到了推舉新皇帝的時候就只剩下了劉恆以及劉長,其餘的都已被害或去世了。
劉恆是兩個人中較為年長的那一個,而且待人寬容,又有孝心,不好女色,似乎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最合適的。有司馬遷記載“代王方今高帝見子, 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且立長故順,以仁孝聞於天下,便”。我們看出這裡面有幾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劉恆是劉邦的皇子中年齡最大的,第二個條件是劉恆仁慈善良,具有孝心。除了這兩個原因第三個原因是劉恆的母親薄姬並沒有很大的背景,要知道前邊的禍亂便是由於外戚呂氏權勢太大。
劉恆是個好孩子,在代國的時候便有著很好的名聲。綜合這幾個原因,劉恆毫無疑問是最合適的人選,漢相陳平周勃等大臣自然會推崇。事實也證明,漢文帝有雄才大略,開創了文景之治。
-
5 # 文史叢讀
為什麼是劉恆呢?其實裡面有很多原因,而從劉恆後來做的那些事來看,周勃、灌嬰確實沒有看錯人。
首先被呂家那群外戚嚇破膽的大臣們肯定不敢選個舅家勢力強大的人做皇帝,看看漢文帝劉恆的母親薄姬是誰?她原來是魏王魏豹的妾室,至於她的出身也不是很高貴,薄姬是她的父親薄氏和前魏國公室之女魏媼的私生女,而且她的父親早就死了,孃家沒有什麼勢力。魏豹被殺後,薄姬被充入後宮,劉邦也並不喜歡她,甚至很久都沒得到寵幸,在她受寵幸的兩個好姐妹向劉邦吹枕邊風后才得到劉邦的一次寵幸。而在她生下劉恆後就很少得到寵幸,所以呂雉也並沒有把她孃家當回事,就讓他們去了代地,逃過了呂后的殘害。
另外就是劉恆和薄姬一直很低調,脾氣也好,不太會做出殘殺大臣的舉動,也適合做個休養生息的皇帝。他甚至三讓皇位,在封太子時又提出不立自己的兒子,無論這是否是他的真實想法,但人家確實做到了,給大臣們很好的印象。而且劉恆在上位後也對大臣們很好,多次封賞,起碼封死了大臣們的嘴,也樹立了明君的形象,鞏固了自己的地位。讓我們看看《史記》裡怎麼記載他封賞大臣的:
益封太尉勃萬戶,賜金五千斤;丞相陳平、灌將軍嬰邑各三千戶,金二千斤;朱虛侯劉章、襄平侯通、東牟侯劉興居邑各二千戶,金千斤;封典客揭為陽信侯,賜金千斤。
列侯從高帝入蜀、漢中者六十八人皆益封各三百戶;故吏二千石以上從高帝潁川守尊等十人食邑六百戶,淮陽守申徒嘉等十人五百戶,衛尉定等十人四百戶。封淮南王舅父趙兼為周陽侯,齊王舅父駟鈞為清郭侯。秋,封故常山丞相蔡兼為樊侯。
不但封了擁立自己的那些人,還封了跟從他爹劉邦打天下那夥人、諸侯王的親戚,使自己獲得了更廣闊的支援,可謂很會辦事了。
就這樣劉恆在自己做夢都沒想到的情況下成了大漢天子,還和自己的兒子開啟了“文景之治”。
-
6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代王劉恆,在“比舅舅大賽”當中勝出了。
當時能有機會爭奪帝位的就三個人,一個是代王劉恆,一個是淮南王劉長,一個是齊王劉襄。
首先,劉長肯定不行。因為他自幼喪母,被呂后扶養長大,是呂后的養子。那些大臣誅殺諸呂,推翻了少帝才有立誰為帝的問題,哪敢冒險立一個和呂家有關係的人?
剩下最有競爭力的只有劉襄。
齊王劉襄是劉邦的長孫,在誅殺諸呂時,劉襄率先起兵反呂。他的弟弟朱虛侯劉章是誅殺諸呂的第一功臣。當時劉章身在長安,利用他的妻子是呂家人的關係偵知了諸呂叛亂的陰謀,並對外告密。然後在殺諸呂的鬥爭中身先士卒,不僅殺死了自己的妻子,還誅殺了相國呂產,對諸呂實行了斬首行動,以後才有周勃陳平等人誅殺諸呂的成功。
劉章明確支援劉襄,要求立劉襄為帝。
這時候大臣們就有私心了。跟呂家有關係的不能立,誅殺諸呂衝在最前面的就能立了嗎?立了他我們往哪放啊?劉襄會承認我們的擁立之功嗎?
這時候有個大臣叫劉澤的跳出來了,他說:“齊王的舅父駟鈞,為人兇殘暴戾,是戴著官帽的老虎。國家剛因呂氏的緣故差點大亂,現在再立齊王,就等於再扶植一個呂氏集團。”大家一聽,哎呀,深得我心!
齊王的舅父駟鈞剛剛殺死齊國的丞相,自任齊相。這其實不是罪,因為齊國相昭平擁護諸呂,反對劉襄兵變,殺他是誅殺諸呂的一部分。但舅舅任丞相確實讓人產生聯想,更何況這個駟鈞名聲還不太好。
相比較起來代王劉恆的舅舅薄昭跟薄太后關係疏遠,(薄太后是私生女,和薄昭似非同母),在代國只做了個小官。
於是,劉恆勝出,被立為帝。漢文帝也很自律,只給舅舅封了侯,沒有給他權力。劉襄第二年抑鬱病死。劉章到手的趙王被降為城陽王,也只活了兩年,年紀輕輕的就氣死了。駟鈞倒還想的開,受封清都侯,六年以後被削爵。
至於淮南王劉長,沒當上皇帝情緒失常,胡作非為,文帝忍了他六年,終於把他殺了。
各功臣如願以償,坐擁擁立之功,得享長久富貴。
-
7 # 中孚鑑
劉邦建立大漢朝,立劉盈為太子,封呂雉為皇后。劉邦駕崩後,太子劉盈登基為帝,是為漢惠帝,呂雉尊為太后。以太后之尊的呂雉掌握朝政大權臨朝稱制。而皇帝劉盈卻沒有權利,反而受制於呂太后。
呂雉掌權後,大力打擊劉氏宗親、諸王,同時又大封她呂家之人為王為侯。她雖然說的是劉呂一家,做的卻是背劉向呂之事。因為呂雉的原因,呂氏家族權傾朝野。大漢王朝也岌岌可危。
呂雉去世後,諸呂欲作亂亂政,陳平、周勃等大臣聯合齊王一舉剷除諸呂之亂。同時大臣們認為呂后曾經立的小皇帝不能做皇帝之位。所以此時就是皇帝之位的相爭。最終陳平、周勃等人擁立代王劉恆為帝。
那陳平、周勃等人為什麼要請代王劉恆做皇帝呢?
首先,在此之前,大漢朝已經經歷了一次外戚專權干政的局面,呂氏之事才剛剛過去,這個教訓大臣們是不過這麼快忘記的。
所以這次選皇帝,重點是這個皇帝的母親。劉恆的母親薄氏,性格溫厚,曾經亦不爭不搶,與世無爭,不像呂雉那樣的性格。
同時主要的是薄氏只有一個親弟弟薄昭,並且當時地位還不是很高,如此薄家外戚的勢力就不會很強大,也不會出現像呂雉之後的諸呂亂政的局面。
其次,當時陳平、周勃廢的小皇帝,是呂后所立,雖然說是漢惠帝劉盈的孩子,但是陳平、周勃等大臣則認為這個小皇帝不是漢惠帝親生,於是就廢了這個小皇帝。漢惠帝英年早逝。因此此時選皇帝,漢惠帝劉盈這一支就沒有選的。
當時齊王劉襄在除諸呂之亂中立功很大,這齊王劉襄是劉邦庶長子劉肥之子,也就是劉邦之孫。他雖然除諸呂有功,但是他的父親劉肥卻不是皇帝。大漢人劉邦所建立,由於是子繼父業的緣故,所以選的是劉邦之子,而非劉邦之孫。
再則齊王劉襄的舅舅性格殘暴,大臣們覺得如果立了劉襄,他的舅舅則會重用而掌權,如此就會又一個外戚專權的局面。因此劉襄無緣帝位。
既然是父業子繼,當時的代王劉恆是劉邦之子,他雖然是劉邦的第四子,但是此時的劉恆是劉邦還在世的兒子中年齡最長的。劉邦嫡子漢惠帝劉盈已經不在,所以則立最年長的劉恆為帝。
最後,劉恆在做代王的時候,其政績還不錯,把代地治理的不很好,他在代地的時候,與民休養生息、發展生產。這也說明他治理的能力。
所以,陳平、周勃等人會擁立代王劉恆為帝,劉恆登基後,是為漢文帝。漢文帝為政寬和、與民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和後來的漢景帝時期,開創了文景之治。
-
8 # 脂肪故事
擁立代王劉恆當皇帝,是以周勃、陳平為首的功臣集團權衡過後的選擇
周勃和陳平,在討伐呂氏的時候已經殺紅了眼,這兩個人的背後,是大漢的功臣集團,手握兵權的他們,實際上擁有了廢立皇帝的大權!
有資格當皇帝的劉氏子弟為數不少,例如劉襄、劉章、劉交等,但是能夠讓這兩個人放心的,只有代王劉恆。
一、劉恆的母家沒有任何勢力呂氏之亂,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外戚之亂。正是以呂澤、呂產為代表的呂家子弟,掌握了軍權政權之後,才形成呂家一家獨大的局面。
在呂后當政時期,功臣集團被呂氏壓得喘不過氣來,朝中所有大事都是呂氐說了算。如果擁立的皇帝孃家擁有極強的勢力,功臣集團豈不是把勝利果實雙手送給別人?
劉恆的母親薄姬,原本是魏王豹的姬妾,他只有一個親弟弟薄昭,官職不高、沒有什麼勢力,關鍵是他和周勃等關係還過得去。
相反,劉章和劉襄,孃家的勢力都比較強勢,如果這兩個人登基,外戚掌權,對功臣集團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孃家勢力孤單,是代王劉恆能夠當皇帝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說得誅心一點,就是好控制!
二、劉恆自身異常出色在劉邦的兒子中,劉恆是一個相當出色的兒子。漢高祖十一年,劉邦冊立劉恆為代王,在晉陽長達十五年的時間裡,劉恆注重與民休養、發展農業,將代理治理得繁榮異常。
漢朝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經濟民生依然薄弱,劉恆在代地展露了他的施政本領和治理才華,更符合漢朝當前的大環境,陳平和周勃必須要考慮到這一點。
再者,劉恆性格寬厚、謹慎謙恭,待人謙謙有禮,繼承了薄姬安分守己,不與人爭的性格,功臣集團不會擔心以後的劉恆下毒手。
而劉章和劉襄就比較強勢。討伐呂氏的時候大家在一條船上是戰友,可萬一哪天翻臉了,那可就不好說了。比較而言,還是寬厚的劉恆當皇帝比較好。
三、劉恆的痛苦劉恆能夠當皇帝,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高後八年,劉恆入京,在此期間,劉恆的王妃和四個兒子全部離奇病死。五個活蹦亂跳的人幾乎在同一時間病死,是不是太巧合了一點?
當初,呂后為了控制朝政、培植勢力,在她的一手安排下,劉邦的兒子全部娶了呂氏之女。劉恆和王妃的感情非常好,先後生了四個兒子。
很顯然,如果劉恆登基,將來這天下又要落到身懷呂氏血脈的皇子手中,誰敢說將來不會展開血腥的報復?
所以,劉恆要當皇帝,就要犧牲自己的妻子和四個兒子。為了皇位,劉恆作出了痛苦的選擇,誰也不知道在那個漫漫長夜中,他的內心有著什麼樣的煎熬。
天色將明之際,劉恆滿臉憔悴地走出館驛時,他已經不是剛剛進京時的劉恆了!
結語:皇位的繼承,從來沒有和平交接和過渡。周勃和陳平算計了一輩子,卻沒有算得過劉恆。
入宮當夜,他就將兵權緊緊抓在手中,任用代王府中的舊臣護衛宮中平安,隨後又任命陳平、周勃、灌嬰等為重臣,同時又提拔了一批親信手下。既安撫了功臣集團,又趁機安插了自己的勢力,這一切做得老辣嫻熟。
在其後的日子裡,周勃沒少被劉恆敲打,甚至還下了獄!不知周勃在獄中有沒有後悔當初的決定!
-
9 # 逆流的魚L
劉恆能夠當皇帝就是因為他沒有實力,容易掌控。
劉邦死後,太子劉盈繼承了皇位,但是劉邦的妻子呂后掌握了西漢政權。
呂后是一個有本事有魄力的女人,她大力扶持呂氏家族,打壓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和劉氏宗室。
呂后死後,功臣們和宗室聯手鏟除了呂氏一族,然後就是新的權力分配了。
此時在位的皇帝是呂后所立的劉盈的兒子,自然不能再作皇帝了,於是他們開始考慮新的皇帝。當時最有希望的人就是劉邦的長孫齊王劉襄,年青有為,立下大功,是公認的皇位最佳人選。可是經過一番操作後登上皇位的不是劉襄而是劉邦的兒子默默無聞的代王劉恆。
為什麼周勃等人捨棄劉襄選擇劉恆呢?無外乎有以下四點:
第一,劉恆沒有實力。
劉恆是劉邦不受抽寵愛的兒子,封地代國更是邊遠荒涼,本身沒有實力,。而劉襄擁有齊國這樣富庶的地方,實力太強。
第二,家庭原因。
呂氏家族能夠興起離不開呂后,因此功臣們自然不希望再出現一個呂氏家族。
劉恆的母親薄姬不受劉邦寵愛,默默無聞,薄姬的弟弟也非常老實,這樣的人絕不會成為第二個呂氏,;而劉襄的舅舅駟家為人飛橫跋扈,這讓功臣們不放心。
第三,個人原因
劉恆為人低調,在漢朝默默無聞,沒有任何過人的才能表露出來,而劉襄為人精明能幹,又立下大功,相比之下,還是劉恆容易控制。
第四,劉恆是劉邦第四子,這個時候已經是劉邦活著的最年長的兒子了,劉襄是劉邦的長孫,其父是劉邦庶長子劉肥。功臣誅滅呂氏打的是保衛劉氏天下,而這個天下是劉邦建立的,擁立建立者的兒子名正言順,這容易讓人聯想到劉邦從而為這次行動增加合法性。
-
10 # 史詩集
周勃、陳平等人都是跟隨漢高祖劉邦開國的重臣,他們的考慮自然是非常充分、周密的,最終決定擁立遠在代地的劉恆作為皇帝,離不開這幾方面的考慮:
01、皇位繼承人的選擇範圍在一番大亂過後,要選擇皇位繼承者可不是易事,又要合乎禮法規矩,又要考慮到能否成為明君,這就要求有特定的條件:
一是劉姓皇族。漢家天下,要選擇皇帝必須得在劉姓皇族中挑選,這關乎到血統純正,是首要條件。
二是繼承體制。按照封建繼承慣例,向來是嫡長子繼承製,但對於這次的皇位繼承不存在直接意義。
因為漢惠帝劉盈無後,呂后所立的小皇帝劉弘不是漢惠帝的後代,本就不符合皇位繼承的法統,只是呂后找來的傀儡。
但也要作為參考依據,既然不能認可小皇帝,上任皇帝又無後,只能往上推到漢高祖劉邦的兒子。
三是兄終弟及。既然無後,優先考慮的自然是漢惠帝的兄弟、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劉邦的兒子本就僅有8個,在呂后死後,僅剩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
雖說劉家年輕一輩有朱虛侯劉章等佼佼者,但他們是漢惠帝的侄輩,長幼有序,既然當時有德才兼備的劉恆,那立年輕的也就無法服眾了。
而劉長是呂后親自撫養大的,且為人過於驕橫,無論人格、背景都得立馬排除。
因此,從繼承人的選擇範圍和長幼順位上,劉恆都是沒有對手的。
02、個人及身邊勢力評估皇帝身邊的勢力對於一個王朝來說,也是非常關鍵的。
身邊的親信、臣子的素質以及勢力都得考慮,避免皇帝受到不良影響,劉恆的心腹宋昌、張武都是可靠又有才能的人。
而最重要的就是外戚勢力的評估,別的不說,單就剛解決的呂后勢力就是史上罕見的外戚干政,整個天下呂家佔一半,若不是劉家聯軍的造反,說不定漢朝就完了。
劉恆的母親薄姬原是秦末魏王魏豹的妾。後來魏豹叛漢被殺,薄姬成了俘虜,送入織室織布。
後劉邦見她有些姿色,就納入後宮,歲餘不得寵幸。也就是一次寵幸剛好懷下劉恆,但自薄姬生下兒子劉恆以後,就很少有機會再見到劉邦。只有弟弟薄昭,也是最終薄家唯一封侯的人。
因此,劉恆身邊的勢力評估也就不存在問題了。
03、早已聲名遠播皇位繼承順位的基本條件,勢力評估是為了國家穩定,那麼一個君王的個人素質則關懷朝代的興亡。
很幸運,劉恆在他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間,他的所做所為都使得代地大治,堪稱國泰民安,他遵循漢初與民休息的政策,努力發展生產。
除此之外,難得的是劉恆不僅政策方向正確,他還以身作則,勤儉節約。
而且為人謹慎沉靜,不驕傲、不魯莽,不僅有良臣相伴,他母親由於經歷苦難,也對其悉心教導,養成了一代聖君。
歷史證明,周勃、陳平等人是絕代良臣,他們的眼光也沒錯,輔助漢文帝劉恆造就了“文景之治”。
-
11 # 公孫雜談
我來回答這一問題。這是漢初功臣與皇權妥協的結果。
這事還得從劉邦死去說起。
劉邦死後,劉盈即位,史稱漢惠帝。但是實權掌握在呂后手裡,劉盈就是一個傀儡。
呂后又殺劉邦得意妃子趙如意給劉盈看,使劉盈大病一場,從此鬱鬱寡歡,直到死去。
呂后這時期也沒閒著,大封諸王為王,又與劉邦家族與漢初功臣普遍聯姻,達到鞏固既得權利的目的。這種情況直到維持呂后死去。
此時漢家正常辦公,絲毫不受朝政影響。
那麼漢初功臣真的想與呂家聯姻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只是礙於呂后是實權在握,即她是劉邦老婆,而且呂后手段殘忍毒辣,許多人都見識過韓信的死、趙如意的死,敢怒不敢言。
說白了,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只要有合適的溫度,加上一根火柴,就會迅速燃燒成熊熊烈火。
等到呂后死去,情況突變。周勃、陳平等發動政變,將諸呂殺個乾淨,只要是呂家的人,有呂家血統的人,一概清除。
這裡就包括劉盈的幾個兒子,全部殺死。但是,這還沒殺完,還得繼續查,看看各處王爺有沒有與呂家關係密切的,比如與呂家聯姻的,生下孩子的,只要是呂姓家人及孩子,一律殺死。
比如代王的正妻是呂家人,殺!生下的四個兒子,殺!
可以說這是一場清洗,將呂家七大姑八大姨,沾邊掛拐的殺了個乾乾淨淨。那麼,周勃、陳平還想幹什麼呢?
周勃、陳平等清除諸呂后,下一個目標就是尋找皇帝繼承人。
通過了解比對,他們發現代王劉恆這個人“可以”。當然這個“可以”是說劉恆老實、仁慈、寬厚,說句到家的話,這樣人好控制,便於使既得利益最大化。
那麼我們就聊聊這個劉恆。
劉恆,史稱漢文帝,劉邦第四子,漢惠帝劉盈異母弟,母是薄姫。
薄姫原是魏王魏豹的妾,魏王豹叛漢,被韓信曹參等敗俘,薄姫成了俘虜。劉邦一看,長得可以啊,我留著吧,就把薄姫收入後宮。
不過劉邦是妻管嚴,叫呂后管得嚴嚴的,收入後宮就沒見著。
有一次劉邦在河南宮內成皋臺上,與人喝酒聊天,談到了薄姫。劉邦覺得對不起薄姫,就在當晚與薄姫纏綿一宿,豈料藍田種玉,生下了兒子劉恆。
前196年,八歲的劉恆被封為代王。在漢初的複雜環境和薄姫的教導下,劉恆既有劉邦的城府又有薄姫的仁慈,名聲甚好。
時間轉到前180年,呂后去世後,陳平聯合周勃、劉章等人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並且慌稱呂后立的小皇帝劉弘不是漢惠帝的後代,又宣稱漢惠帝的所有的兒子都不是親生的,由此展開了新一輪清洗。
到此,皇宮內外的諸呂勢力有關係的人也都殺淨了。
周勃、陳平等開始物色皇帝人選。那麼他們為什麼選劉恆呢?
咱們接著往下聊。
在誅殺呂氏過程中,齊王劉襄直接帶兵參與了。劉襄又是劉邦長子劉肥的兒子,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應該是劉襄。
但是劉襄過於勢力強大,軍力、財力十分雄厚,又有劉章的支援。如果劉襄做了皇帝,那麼陳平、周勃等人肯定受到排擠,弄不好腦袋搬家,這絕對不行!
得找一個能被大家好控制的人才行,就這麼地,陳平、周勃等人一商量,這不正好有一個人嗎?
誰啊,劉恆唄!劉恆雖然說是劉邦第四子,但是地處荒涼的代地,沒有什麼實力,也沒有什麼軍隊,即使當了皇帝,也必須依仗他們。
而且劉恆的母親薄姫,也是貧苦出身,不足為慮。沒有外戚,不會生亂。
不過,劉恆有一個老婆是呂氏家族的人,而且還生了四個兒子,這也好辦,告訴劉恆想當皇帝不,如果想,這老婆孩子都別要了,只要殺了他們,我們就支援你當皇帝。
劉恆見識過呂后的心狠手辣,也見識過陳平、周勃的工於心計,於是與他們達成了妥協,呂氏老婆孩子都不要了。
陳平周勃一看這人真老實,好擺弄。而且他們聽說劉恆的懦弱和孝順是出名的,這麼一個人當了皇帝,正是他們所希望的。
那麼接下來就是劉恆扮豬吃老虎了。
劉恆,不簡單,也不是外界看到的懦弱和孝順,而是非常有城府和心機。
劉恆即位後,當晚就找代臣宋昌,告訴他,從現在起,他就是衛戍司令,掌控南北軍,保證京城的安全。又讓張武任中郎將,保衛未央宮安全。
您看看,劉恆這手段,剛毅果斷,哪有半點懦弱的樣子?
隨後他又夜下詔書,宣告新君登基,混亂局勢已經結束,也告訴那些藩王別再有什麼非分之想。
之後,又迅速調整劉氏王侯與諸大臣關係,而顯示的政治手段老練和持重。
比如周勃功高震主,索性詔令周勃“免相就國”,並且是對漢初功臣集團的一個警示。
這時候他們才發現,這個老實人一點都不好惹,暗地裡叫苦不迭,但是木已舟,無法挽回。
從此,漢文帝打開了“文景之治”的大門,為漢武帝北擊匈奴奠定了基礎。
-
12 # 一個人的歷史
如果周勃、陳平不請代王劉恆,這個劉氏宗室的人出來做皇帝,那麼他們的行為就不是平定“諸呂之亂”的功臣,而是造反作亂的叛臣,會引起天下宗室諸侯群起而攻之。事實上,他們早就選好了接班人,但最初的人選並不是劉恆,而是另有其人。
呂雉死後,呂產和呂祿都是無能之輩,儘管他們掌控著兵權,但是還是無法掌控局面,以周勃、陳平為首的功臣勇將和以齊王劉襄為首的宗室諸侯們都蠢蠢欲動,經過陸賈的串聯,陳平和周勃連起手來,以齊王劉襄作為外援,發動了針對呂氏和孝惠帝劉盈血脈的清洗行動。所謂的呂氏集團根本沒有反抗能力,在功臣們的陰謀和屠刀下被屠戮殆盡,而孝惠帝劉盈的血脈也被一網打盡。功臣們踩著劉氏的鮮血走上了權力的頂峰,而這時候,他們面臨一個難題,就是選誰來做皇位的繼承人。
他們當然不能自立,因為那樣就承認他們自己是在造反作亂,天下人都不會支援他,更重要的是天下諸侯皆是宗室,如果他們做亂,最先覆滅的必定是他們,那麼選誰做繼承人呢?按照先前的約定應該選擇齊王劉襄來繼承皇位,可是陳平等人考慮到劉襄實力雄厚而且詭計多端,這樣的人做了皇帝,恐怕這些老臣們都不會有好下場,選來選去似乎只有代王劉恆做繼承人最為合適。
按照這些老臣的說法,代王劉恆這個人仁而愛人特別像漢高祖,很適合做皇帝,而實際上,這些話的潛臺詞就是代王劉恆這個人軟弱無能便於控制,就算做了大漢天子,對我們這些老臣也不會有威脅,這才是他們的真實想法。
代王劉恆這個皇位的繼承人知道自己要進京繼位的訊息後,並沒有感到高興,反而心裡十分忐忑。因為他並不知道自己到京城之後,面對的是高高在上的皇位,還是功臣們舉起來的屠刀。他實在害怕自己到京城之後便成為他人的魚肉,因此才派了自己的舅舅薄昭先去打探訊息,在進京的時候也做了萬全的準備,一到京城便控制了部隊。保護自己的安全,同時大封功臣並安撫宗氏諸侯,透過一系列的政治舉措穩定了局面。
陳平、周勃本來認為代王劉恆這個人很好控制,可慢慢他們才發現這個人不但不好控制,而且能力極強,他用出色的政治手段,不斷削弱功臣們的權力,最終成為了掌控實權的皇帝,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自己也成為大漢的一代明君。
-
13 # 大漢天子
首先,代王是高祖的兒子,有繼承權。且年齡較長。可以獨立處理政務。不受外戚干涉。其次,代王在朝廷裡沒有根基,容易控制。可惜這些大臣們都想錯了。第三,就是代王的母親不像呂后那樣驕橫跋扈。為人和藹可親。不會威脅皇權。
-
14 # 奇正兵馬指揮使
漢文帝從出生到登基坐殿都是一系列的驚喜,漢文帝的母親是薄姬,楚漢爭雄的時候,漢高祖剿滅魏王豹,在俘虜的一眾人中只因多看了你一眼,便寵幸了薄姬,於是就有了漢文帝,等到漢高祖統一天下,分封劉氏子孫為王,薄姬主動提出要去代地守土,主要考慮有二,一是呂皇后心狠手辣,容不得別人靠近劉邦,薄姬身後沒有勢力,出朝以圖自保,二個就是天下的好地方都被有實力的劉姓宗族給分完了,文帝劉恆只能去苦寒的代北之地,誰也沒想到,最差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這段時間給文帝劉恆爭取了極大的發展空間,鍛鍊了文帝的治國理政能力,把代北治理的井井有條,匈奴不敢來犯!反而此時大漢中樞鬧的人仰馬翻,自從漢惠帝駕崩,呂太后專權,分封呂氏宗親,把大漢朝鬧的險些改朝換代,自呂后駕崩,大漢開國功臣周勃和陳平誅諸呂,再造漢朝,開始商議立新君!在這場平亂戰爭中要屬朱虛侯劉章功勞最大,本應可以立為皇帝,但是周勃和陳平覺得此人不好控制,只好作罷!綜合各方面考慮,最終選擇了文帝劉恆,本以為劉恆是個軟柿子,誰知道如此難對付,所以我說文帝登基就是一個驚喜,從此大漢朝開啟了文景之治,為武帝開疆拓土打下堅實基礎!
回覆列表
代王劉恆的出身很不好。
他的爸爸是漢朝皇帝劉邦,但媽媽薄姬卻只是劉邦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妾。
薄姬的媽媽魏媼是戰國時期魏國王族的後代。秦朝時,家境敗落的魏媼找人為薄姬算命,說她會生出天子。恰好當時各路諸侯反秦大起義,魏媼就將薄姬獻給了魏王豹。魏王豹也知道薄姬算命的事情,以為她生的天子應該是自己的兒子,自己應該也當皇帝。沒想到,後來魏王豹被劉邦打敗死於非命,魏王豹的後宮全歸了劉邦。薄姬也就成了劉邦的小妾。
小妾是小妾,但她實在是太不起眼了,好幾年劉邦連看都沒看過她一眼。薄姬只能暗地裡流淚。
薄姬有兩個好閨蜜,當初三人在一起發誓要有福同享,先富貴的要拉後面的人一把。這兩個閨蜜也被劉邦收入了宮裡,並很快得寵。
有一天,兩人在一起說閒話,說起了當初的誓言。兩人沒想過要幫薄姬,反而嘻嘻哈哈對落魄的薄姬取笑了一番,笑她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自不量力。不巧,這些話都被劉邦聽到了,劉邦很生氣,一定要為她們兌現諾言。於是,就有了劉恆。
劉邦和薄姬只有一次,以後再也沒理過她。所以,劉恆母子在宮中的地位是很卑微的。但是,這反而救了他們一命。
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呂后恨劉邦移情別戀,跟其他女人生了一個的孩子又一個。所以,劉邦的兒子們好多都被呂后殺死了。偏偏最不得寵的劉恆母子,呂后都懶得動手。他們倆躲過了一劫。劉恆帶著母親去了自己的封國——代國,那個偏僻貧窮的地方。
再後來,呂后死後,功臣集團和劉氏宗族聯合滅掉了呂家,就想著讓誰來做新皇帝。
本來,滅呂之戰中劉氏齊王家族功勞最大,齊王的幾個弟弟也想著擁立齊王做皇帝。然而功臣集團不同意。齊王的母舅很殘暴,功臣們害怕剛剛除掉一個外戚呂氏,又來一個更殘暴的外戚。更重要的是,齊王自己的兵馬強壯,封地廣大,幾個弟弟在京都又擔任要職。如果齊王登基,那麼功臣集團就會被抑制權力。所以,功臣集團如周勃、陳平等人不同意立齊王。
跳來跳去最後選中了劉恆。
首先,劉恆是劉邦還活著的兒子中年齡最大的,符合“立長”的老規矩;
其次,劉恆的母舅家人丁寥落,而且都是老實本分的人,不會形成外戚專權;
第三,劉恆有孝順的好名聲。劉恆的孝順是進入了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孝的”。這說明劉恆是一個善良的人,經歷過呂后時代腥風血雨的人希望這樣的人當皇帝;
最後,劉恆是劉邦最不待見的一個兒子,呂后都懶得殺他,封地小。無論在封國還是京都,都沒有什麼勢力,對任何人沒有威脅,好控制。
因此,最後周勃、陳平立了劉恆做皇帝,就是後來的漢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