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別山鷹
-
2 # 學農知農
題主你好,關於水稻開始在拔節長穗的時候,為什麼要適時曬田?下面簡單地說說我的看法。
一、曬田的時間曬田是水稻種植過程中,一項重要的管理技術環節。
對於不同的種植方式,和稻田的基質的差異,曬田時間和次數也不盡相同。
比如說撒播種植的水稻,谷種一撒入泥土中就開始曬田,滴水不留,曬至泥土發白,泥土發裂,能站人不下陷為止。
這個時間最好把握,就是什麼時候播種,就什麼時候曬田。
對於移栽的水稻而言,就應該在水稻有效分櫱達到飽和,即將拔節抽穗時,就應該及時曬田,我們這裡叫結紮,也是曬田的意思,主要是為了控制無效分櫱。
由於各地種植時間和品種不一致,因此,曬田時間以水稻開始拔節抽穗時為準。二、曬田的好處1、直播水稻曬田的好處是:一方面,培養水稻根系往泥土裡面深扎擴充套件,為水稻後期生長,能夠吸收到多層次的營養打下基礎。
另一方面,泥土透過蒸曬,可以有效殺死悶死稻田裡的病毒細菌。同時泥土開始鬆軟透氣,上秧水後,又對水稻根系進行有氧呼吸創造了有利條件。
2、移栽水稻曬田的好處是:一方面,有效控制住無效分櫱數量,也就控制住了植株過密的現象,增強了稻田中的透氣性,營養集中在有效分櫱的植株上,從而減少黑杆、稻穗秕穀過多的現象。
另一方面,在水稻拔節抽穗時曬田,可以促進水稻根系進一步發育伸展,為水稻後期成熟,抗病蟲害、抗倒伏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了好的根系,就能夠有效吸收到更多的營養元素,就能源源不斷地給稻穗提供養份,使水稻葉青籽黃、葉裡藏金。
-
3 # 慶雙三農
【慶雙與三農同行】水稻開始撥節長穗的時候,為什麼要適時曬田?──控制無效分櫱。詳情請看下文。
水稻是主要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居糧食作物之首。水稻在整個生長週期,需要大量的水份,但也不是一直都需要在水中生長。為了提高水稻的產量,人們需要根據水稻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對水份的不同需求,適時地加以人為的控制。
為什麼要適時曬田?水稻從移栽緩青後即開始分櫱,到拔節時停止,分櫱期為30天。水稻的分櫱力很強,只要肥料充足,而且一直在水中生長,就能較長時間的分櫱。但是,雖然水稻能夠較長時間的分櫱,然而並不是所有分櫱的秧苗都能長到本品種固有的高度,都能結出大而長的穀穗。只有早期和中期分櫱的秧苗才能結出大而長的穀穗,後期分櫱出的秧苗不但長不高,也不結穀穗。即使有些中期分櫱的秧苗,結的穀穗也小。在生產上,把水稻後期分櫱的秧苗稱為無效分櫱。透過適時曬田,控制了無效分櫱的秧苗。
為了提高水稻的產量,保證水稻的有效穗數,需要根據水稻在生長週期中不同時間段生理的變化情況,採取必要的措施。透過曬田,改變水稻的適宜生長環境,控制水稻的無效分櫱,以節約營養,集中供應秧苗的健壯生長,以獲得苗齊、穗大、籽粒多、產量高。
什麼時間曬田?從以上水稻生長的規律可知,水稻從移栽緩青後開始分櫱,到拔節時停止,因而曬田就是在秧苗停止分櫱,到拔節前這一個時間段。題主說水稻曬田是在拔節長穗的時候,是不正確的。
由於中國水稻產區分佈較廣,氣候差異較大,而且早稻與晚稻生長的時間差異更大,因而用具體時間來表達顯然是不準確的。只有根據水稻的不同生理期來決定曬田的具體時間才具體指導意義。
怎麼曬田?在水稻曬田前,需要在稻田中開排水溝,以便瀝去田中的積水。到曬田時,將稻田中的積水排幹,改變水稻分櫱的適宜環境,使水稻停止分櫱。曬田時間一般為7~15天或者更長,需要根據水稻秧苗的長勢以及稻田泥土的乾燥情況靈活掌握。
對於水稻秧苗長勢一般,而且地勢較高,面積不大,排水順暢,田泥乾燥快的稻田,曬田時間一般為7~10天。此時,稻田泥土的表面有稍微裂縫,形狀似雞爪,即可停止曬田,繼續蓄水,保持田中水位10~12釐米深,以利於水稻的拔節生長。
而對於水稻秧苗生長旺盛,而且稻田的地勢較低,面積較大,排水不暢,田泥乾燥慢的稻田,曬田時間要適當延長,以10~15天為宜。此時,在晴天的中午,水稻的葉片有些捲曲,而且稻田中的泥土也有裂縫,人站在上面不陷腳,則可以停止曬田,繼續蓄水。否則,就要適當延長曬田的時間。
過去,在冬水田栽培水稻時,對有些田泥難以乾燥的稻田,就從曬田開始,到水稻收割時都沒有再繼續蓄水。而對於秧苗長勢較差,而且地勢高,面積小,保水性差,時常處在半乾半溼狀態的稻田,則不曬田。否則,水稻秧苗長勢更差,造成減產。
-
4 # 家裝接電姚哥
水稻曬田,正確說法吧擱田,是為了控制無效分櫱,使稻根深扎。
擱田不是在拔節長穗時進行。在苗期就開始。前期是輕擱,叫露田,斷水就好。是為了使浮泥下沉,防止稻苗發僵。
重擱在足苗時進行,叫苗到不等時,時到不等苗。時候到了,苗數不足也要及時擱田。
為了整口田乾燥程度差不多,要開溝排水。
擱田的標準是:田中不汙腳,田邊麻細隙。
開始拔節就不能擱田了。拔節與幼穗分化是同步進行的。幼穗分化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時期,缺水會嚴重影響產量。必須灌水,叫養胎水。一直到齊穗後才能改為乾溼灌溉,以溼為主。
-
5 # 洪洋河
水稻曬田指的是在水稻秧苗返青後,稻田裡的水層回落到3釐米左右,一直到有效分櫱終止,當每畝總莖數達到計劃穗數的1.3~1.4倍時,排水曬田。
排水曬田的作用:這個時期的排水曬田,可以控制水稻吸肥吸水,使葉片顏色退淡,分櫱終止,促進水稻根系下扎。
一般早熟品種拔節後開始曬田,中、晚熟品種在分櫱末期曬田。
需要注意的是:曬田還要看具體的水稻長勢和根系。如果葉片顏色弄早曬、重曬,黑根早曬、重曬。曬田一般到水稻苗色落黃為止。
鹽鹼地為了防止鹽害,儘量不排水曬田,可以適當換水,以水洗鹽。
-
6 # 長江老農
首先,我更正一下,“曬田”是在水稻封行後,孕穗前進行,“曬田”就是在水稻封行後,停止抽水灌溉7天——10天左右,水稻田保持不幹不溼,人站在水稻田裡,又腳不陷入泥巴里為宜,不能讓水稻田乾裂,也不能讓水稻葉乾枯發黃。
水稻為什麼要“曬田”?水稻“曬田”是水稻種植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式,能促進水稻有效分櫱,控制水稻旺長,防止水稻貪青,同時也可以防治水稻病蟲害。防止水稻後期倒伏。使水稻抽穗一致,揚花授粉一致,灌漿一致,成熟一致,水稻象刀切的一樣,整齊劃一,有觀賞性。當然,水稻“曬田”最大好處還是增產增收。
水稻在封行前要追施3次氮肥,總施尿素30公斤——40公斤/畝,水稻封行後容易貪青旺長,繼續分櫱,而這種分櫱是無效分櫱,不會孕穗、抽穗,因為發育不良,即使抽穗也不會揚花授粉,盡是秕穀。“曬田”之後水稻會停止分櫱,生長轉入孕穗期,使水稻能孕穗、抽穗、同一時間揚花、授粉、灌漿。水稻“曬田”,能消耗水稻田多餘氮肥,當水稻葉片綠油油的轉化為淡綠色,就可以停止“曬田”了。
水稻“曬田”能促進水稻根系生長,停止灌溉後,水稻根系只得向土壤深層生長,去吸收深層水分,維繫水稻代謝、迴圈,水稻後期就不容易倒伏。水稻“曬田”還能防治病蟲害,比如稻飛蝨,喜歡高溫高溼環境,“曬田”,水稻田環境高溫乾燥,不適合生存繁殖,對水稻螟蟲、鑽心蟲都有扼制作用,水稻瘟病病毒也無法生存,“曬田”期間能防止稻瘟病毒漫延滋生。
水稻“曬田”根據水稻長勢而定,長勢弱,分櫱不好的田塊可“曬田”7天左右,長勢旺盛,分櫱好的田塊可“曬田”10天,我們當地“曬田”習慣稱之為“烤(kαò)田”,當水稻葉片出現黃尖,枯黃、萎蔫,應該停止“曬田”。
水稻“曬田”後,要恢復抽水灌溉,同時追施穗肥,以磷鉀肥為主,禁止使用氮肥,水稻管理上,以病蟲害防治為主,並防止高溫熱害,保持水稻田環境溼度25°C——35°C以內,氣溫超過37°C以上,必須抽水降溫。
以上純屬個人種植經驗分享,僅供參考!
-
7 # 響水大米
水稻拔節一般是在水稻分櫱的高峰期前後,直到抽穗後的一段時間,停止節間生長,這段時間統稱為拔節長穗期,這一時期早稻約28天左右,中雙晚稻30天左右。拔節長穗期是水稻的關鍵生長期,這段時間主要促進水稻壯杆,促進稻穗變大,防止植株倒伏。水稻拔節長穗期的生育特點:
拔節長穗期的水稻植株營養物質需要量比較大,這個時期的水稻的莖葉快速生長變大,地下根莖的部分的生長量也是最大,是幼穗分化,生長和壯杆增大穗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水稻幹物質積累佔了水稻一生總量的一半,所以也是水肥需要量最多的時期。
水稻開始拔節長穗的時候,為什麼要適時曬田?拔節長穗期前後的主要管理就是肥水的控制好,其中的對於水分的控制,主要是透過排除田間的水層來控制,農民把這種管理方式成為擱田、也稱曬田或烤田。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可以在田間水層變淺的情況下,透過水稻葉面蒸發從而降低田間含水量。田間土壤裡的水分變少,田間的土壤通透性增強,含氧量就會增加,土壤中的磷氮等有效養分由易溶向難溶性轉變,所以曬田可以有效控制田間的養分,防止水稻植株產生倒伏。
再有就是水稻拔節長穗的時期,根部生長是關鍵,如果光照不足,光合產物減少,就會影響根系的呼吸不足,導致活力下降,所以這個時候的適當曬田,可以促進水稻根系的生長和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提高根系的質量,擴大根系的活動。
水稻曬田的時間和程度也要根據不同栽期、苗情、土壤型別、水源條件等來決定不同的曬田時間。曬田應在水稻對水分反應不很敏感的時期進行避免影響水稻的生長,水稻分櫱末期至節間開始伸長的期間是曬田的主要時間段。
-
8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拔節長穗的階段需要適時的曬田?這是謬論,也是不正確的做法。很容易造成水稻空癟率的增加而出現減產、甚至嚴重減產的情況發生。所以,在水稻孕穗、拔節至揚花這個階段,一定要保證田面有3~5釐米的水層。
1、水稻的生殖生長期對水的需求較高。水稻全期生長對水分的需求並不相同,返青期、分櫱期以及灌漿期對水分的需求並不高。但是在水稻的生殖生長期,也就是水稻孕穗、花粉母細胞分化、穎花分化以及拔節、抽穗、揚花這幾個階段,才是對水分需求最高峰的階段。這也是為什麼水稻種植現在推廣“節水控制灌溉”技術的原因。目的就是在孕穗期之前,水稻對水分的缺失不敏感。透過人為創造適當的乾旱環境來促進根系的生長以及減少用水量的目的。但是“節水控制灌溉”技術的一個重點就是水稻孕穗期~揚花結束的階段,不能缺水,需要在有針對性的生育期透過“節水控制灌溉”技術調節用水量。
2、生殖生長期缺水會影響結實率。水稻再進入孕穗期之後,由於體內多個器官比如幼穗、花粉、穎花需要分化以及穗軸、稻穗的逐漸形成,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比較高。一旦進入孕穗期田面不能保持淺水層或者田面缺水過於乾旱,就會影響到這幾個關鍵器官的分化質量,比如說花粉母細胞分化受阻、穎花分化收到影響出現畸形等情況,都會影響水稻的結實率。而且,水稻的拔節是水稻幼穗、花粉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不能缺水的。而在抽穗、揚花期田面缺水,也會影響到花粉的活性,從而出現空粒多、白穗等情況而影響產量。
所以,在水稻拔節期需要適時曬田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是誤導稻農的說法。在水稻的倒4葉完全抽出之後直至揚花結束的這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段,田面不能缺水。在出現低於17度的天氣條件下,還需要灌20釐米的深水層保溫、護胎。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9 # 田俊超白
水稻曬田又叫烤田,是控制土壤水分,增加根的活力,抗倒伏,調整水稻分櫱末期,肥力的一種手段,適時曬田可以增加水稻的產量。
水稻曬田的時間在,水稻分櫱,達到全田有效莖數的百分之八十,就可以曬田了,曬田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重曬7天左右,曬到田面上腳印而不下陷,不過有點傷根。第二種是多次輕曬,但對田面平整度有要求,相差不能超過3釐米,曬到田面無水出小裂紋,放一次淺水,繼續曬,直到幼穗分化為止。
曬田的三大作用,分別為減少無效分櫱,增加水稻根的數量,調節肥力,下面我們來分別談談它們的重要性:1 減少水稻無效分櫱:
曬田是控制無效分櫱的重要手段,曬田時間是有效分櫱前三天,時間為5到7天,11葉品種在7葉期,12葉品種在8葉期。減少無效分櫱,能讓水稻集中養分,使籽粒更飽滿。
在10葉期,無效分櫱開始死亡。加上心葉有4片綠葉為有效分櫱,3片綠葉可以爭取,2片為無效。有自身根系的分櫱,也是有效分櫱。從這裡看,就知道為什麼,水稻最後要保留,至少上3片葉的原因。
2 增加水稻根的數量:
曬田後,水稻的根系會向下,向橫向發展,田面沒水,它需要水分就會發出更多根,來吸收營養。
再有曬田增加了土壤的含氧量,減少了甲烷,硫化亞鐵,硫化氫。根吸氧的能力變強了,土壤呈現氧化狀態,周圍的二價鐵化成三價鐵,形成氧化圈,沉澱不堆積根的表面,形成白根。
水稻在長期淹水的狀態下,根會老化,吸氧能力也變弱,硫化氫與硫化亞鐵結合,形成的沉澱物堆積在根部,就表面發黑,表現出有病的狀態。
3 調節肥力:
曬田主要調節的是,水稻氮肥的含量,在曬田的過程中,銨態氮被氧化或者流失,磷由易溶狀態向難容轉化。
曬田的後的水稻,葉色由濃轉淡,秧苗逐漸落黃,之後準備揚水稻的接力肥,穗肥。
水稻前期生長不良,分櫱不足,肥力差,漏水嚴重的稻田可不曬田。長年不見乾地,稻根發黑的水稻,也需要輕曬田幾次。鹽鹼地不得曬田。小貼士:
水稻每平方米地的有效莖數一般為550穗左右,要想打18000斤,得有70粒,結實率在百分之九十,千粒重為26克。
回覆列表
【1】水稻根系吸收養分減少,抑制無效分櫱的發生,有利鞏固和壯大有效分櫱。
【2】土壤透氣性強,促進氧氣和微生物的活動,消除土壤有毒物質,加強根系的伸展。
【3】促使秧苗莖杆粗壯,延長葉片壽命,提高後期抗倒伏能力。
【4】降低田間溼度,減少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
水稻曬田有以上好處,那麼在什麼時候曬田呢?水稻曬田要禾苗生長情況、土質、肥料以及氣候等條件來決定。農民的經驗是堅持五看,即:
【1】看禾苗長勢,長勢過旺,過早封行的,要早曬和重曬。
【2】看禾苗葉色變化,葉色濃綠的要早曬,重曬。
【3】看苗數,提前達到計劃苗數的要早曬。
【4】看天氣和水源,陰雨連綿,要早排水露田,搶晴曬田,水利條件差的應輕曬或不曬。
【5】看土質和肥力,施肥過多或水位過高的田要早曬,並開溝重曬。
不同的田有不同的曬田標準,一般輕曬的要達到田面硬皮,腳不沾泥,田邊三尺內出現絲毛裂;中曬要曬到人到田中沒有腳印,田面出現雞爪裂;重曬要曬至出現2一3釐米寬的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