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對於博士生來說,進入高校就職是十分普遍的一條職業道路。那麼“海外經歷”成為他們繞不開的話題,甚至是一個必選項,不少崗位要求會寫著“有海外學習或留學經歷者優先”。但我認為科研成果才是“硬核”,不應該設定這樣的要求。本土博士和海歸博士到底差在哪兒? ​
1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00370817388

    咱們在這不討論文科博士,就是那種可以買個文憑的博士。咱們就說說貨真價實的理科博士,不說個案,從統計分析來看,洋博士比土博士還是強些,尤其是一些專門引進,掌握了特殊技術的洋博士。且不說現在各個大學招聘學術帶頭人,條件之一是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就看當前中科院各研究所的課題組長,基本都是洋博士。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本土科技水平還是落後於發達國家,在某些領域落後的還很多,比如醫藥開發,仔細看看,中國原創開發的新藥屈指可數,幾乎所有的化學藥物都是仿製品。前些時候發生的中興事件也說明一些問題。在科技落後的現在,洋博士必然強於土博士。

  • 2 # 李順載

    並不是能力上的差別,而是利益的差別,熟話說無利不起早,學校和單位招聘人才的目的都一樣,就是給自己帶來效益。

    以高校為例,高校招聘博士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以及在各種評比中的綜合實力,具體體現在承擔科研專案的數量,發表論文的數量等等,而國家政策對海龜的支援力度更大,基本帶上海龜標籤都有各種專門專案支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方面也更容易中,海龜在國外的人脈更多,而高水平的論文都是老外辦的,他們同等條件下,海龜發表論文掛個老外的名字更容易中,以及國外科研水平比國內高,發高水平論文也容易,就像海龜是站在姚明肩膀上投籃,本土博士站在潘長江肩膀上一個意思。這樣帶來後續的滾雪球效果,越做越好。

    總結意思就是,海龜能給單位帶來更多收益,領導就會得到更多政績,而領導又管招人,就是這麼個因果關係。

    如果國家風向一變,國家專案重點支援本土博士,馬上就反轉了。

    透過現象看本質,所有現象的根源都是利益問題,我是名偵探順才。

  • 3 # 錯對53104878

    現在用人單位很現實,無論你是海歸還是土博士,你都要拿科研成果說話,沒有成果不受人待見。拿名頭說話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要有乾貨才能吃的開。

  • 4 # 明宇晨來了

    與海外名校的博士相比,國內博士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導師不如人家,試驗條件不如人家,經費也差的多,學朮氛圍更是比不過,幾年下來,必然成為兩個不同層次的群體。

  • 5 # 高校人才真經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在教師招聘中提出了海外學術經歷的要求,有的甚至明確要求在海外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很多人會奇怪,到底海歸博士比本土博士好在哪裡呢?

    我個人在高校從事教師招聘工作近10年,遇到過幾百個博士,有本土985、211的博士,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海歸博士。從面試和入職後表現來看,海歸博士與從未出過國的本土博士相比,確實有一定的優勢,大概有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還是國際化的問題。國際化並不是大家想的崇洋媚外,外國的東西就是好,國際化是一種思維模式,是一種無國界的開放交流。海歸博士在學術視野上普遍更開闊一些,一個在美國上學的博士,也會常常和歐洲、亞洲等高校的學者交流,參加國際會議的頻次也遠高於本土博士。總的來看,國內高校在國際化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間,當然,因為一些限制,也不可能提升到歐美那種程度。這也是我們要不斷把人才送出去交流的原因。

    第二是學術沉澱的問題。前些年,國內高校有一陣論文熱,論文數也達到了世界第一,很多本土博士的論文數,特別是sci論文數也是飆漲。但與之相反的是,海外博士的論文數普遍不多(博士畢業生基本上都是個位數,博後會多一些)。我同事的老公在美國唸的博士,學術水平很不錯,但就是論文太少,來學校應聘時比較吃虧。而實際上,他的導師是兩個二區期刊的主編(機械學科,二區已經很高了,還是主編),但他的導師不讓他們隨便發論文,更不會隨便讓學生在他主編的期刊上發論文,因為導師更在乎名譽。所以,最後能發表的論文,都是經過長期沉澱的高水平論文。

    第三是學術圈子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算是上面兩個問題的綜合。目前,除了一些關乎國家戰略的核心領域,大部分科技領域仍然是以歐美為主導的,國內大多數專家學者在國際上都不太有發言權。而學術評價,有掌握在這些有發言權的專家手中,就像上面說的那位。作為他們的學生,自然是佔據著學術的制高點,做著最前沿的研究,做出來的成果也更容易得到認可。

    不過總的來說,這些年可以看到,國內博士的水平也在提高,一方面是國內的導師開始進入國際舞臺,另一方面也是國內導師在人才培養上有的一定改善,國內的科研條件也有明顯提升,很多都達到了國際頂尖水平。國內優秀博士的科研表現也完全不輸海歸博士,像清華的萬蕊雪,純本土博士,三年發了5篇science。只要土壤合適了,人才就會自然生長。

    說到這裡,其實這個問題還有一個大家忽略的重要原因:歐美國家名校的數量是我們遠遠不能比的,世界前一百名裡中國也就兩三所,而美國能佔到一半,假設一下,送一百個學生去美國,分別讀美國前一百的學校。再送另一百個人在國內,分別讀國內前一百的學校,那麼,美國博士中至少有50個人擁有一流名校教育背景,而國內博士中只有2、3個能與之抗衡。而我們送出去深造的博士實際上比這個比例更高地集中於國際一流名校,而且他們原本就是國內大學生中的佼佼者。因此,拿本土博士和海歸博士這兩個群體來比較,本身就是不是很公平。

  • 6 # 手機使用者50359137424

    985大學理工博士不比外國留學博士差,我和留學博士工作很長時間,能力不好在哪裡。國內985理工博士動手能力蠻好。

  • 7 # 加工玻璃鋼

    這個當然是有區別的了,一個是土博士,一個是洋博士。土博士太多,門檻太低,我覺得越來越土了,洋博士確實有點優點,因為多數家庭條件優越,眼界要開闊的多。再者出去以後眼界和處理方式有所差異,可能能力比國內要好點。

  • 8 # 冬暖夏涼家

    要是學理工科的可能還真有點差距,別太不服,我說的是都是名牌大學的前提,要是買那就沒有什麼差距,劉強東,不就是用紅酒,花點錢買一個博士,好像是這樣,可別說我是造瑤。那國內就更是屢見不鮮,地球人都知道。

  • 9 # 書法改變人生

    此一時彼一時,現在海歸博士只剩下外語和視野的優勢了,隨著國家科技投入不斷加大,基礎研究、科研創新、技術學術交流、論文發表和運用等方面中國已逐漸領先世界,使之形成生產力,並助力中國經濟增長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超美已指日可待。在這個大環境下還懷疑國內培養博士生的能力嗎?同志們,現在是該到我們博士出海作貢獻的時候了

  • 10 # 亂七八糟扯淡學研究員

    這麼說吧,我是做遊戲領域的文化研究的,由於我不會程式設計(所以做文化研究),所以對於很多遊戲技術的理解只能透過學習那些有遊戲設計經驗的學者的論文,所以,我使用的理論先天比遊戲研究的前沿理論落後3年左右。

    但由於我做的是文化研究,這個落後我可以在文化研究的深度上進行彌補,所以,我並不是那麼擔心,也沒有那麼大的愧疚感。

    但是,直到現在,我所用的理論,在國內學術界,連提都幾乎沒有提到過,而國內的遊戲研究,要麼使用可以溯源到上世紀30~40年代的“魔彈理論”,在遊戲研究中叫做“information deficit”;要麼就是不假批判隨意使用電影或者文學上的敘事理論,這個行為在20年前已經被徹底的批判過了。

    而同時,在國內學者引用國外學者的文獻,特別是進行文獻綜述的時候,絕大多數的操作是直接翻譯其他學者的論文摘要,這是抄襲,且查重查不出來的抄襲。更有甚者,一篇國家社科基金的論文,該論文最多可以被視作是文獻回顧(不是文獻綜述),對文獻全部的總結,是翻譯其他學者論文的原文,不加引用的翻譯。

    所以,人文學科來講,差距真的挺大的不是嗎…

  • 11 # 日課1

    本土博士靠關係完成學業的,肯定就是個樣子貨。國內沒有關係,靠自己努力透過博士學業的,肯定是具有真才實學的。

    海龜博士,國外大學關係少些,但也是相對而言的,大都好一些,廢品少一些。目前關鍵學科,歐美國家還是對中國關閉的。

    所以,真正事關尖端技術,尤其是軍工領域,還是要靠土博士擔當主力,靠自己去追趕。

  • 12 # Maxwell181

    本土博士的畢業標準比海歸博士還是要低一些,本土研究生院一直不敢提高博士畢業標準,如果一收緊畢業標準,跳樓的、跳河的、喝藥的,太嚇人了!所以,那個名校取消了博士畢業發文章的硬性要求。估計是要鼓勵生產“軟不拉嘰”的“囊囊貨”了。外國老闆可不管那事,說你能畢業就能畢業,所以,把自己先練成孫子,然後再成博士,含金量不一樣!

  • 13 # 海蠻牛

    個人經驗是海外靠譜大學的博士,基本上可以完成從"自學"到"治學"的跨越,學風也比較嚴謹。

    國內一大部分高校培養的博士仍然需要奶瓶,需要拐杖。國內博士視野所限,相當大比例的博士無法坦然面對所有實驗結果,思路較窄,開拓性較差。

    他們根本無法面對異樣的實驗結果,展開有意義的思辯,和進一步加以論證;更不敢挑戰權威,這就是根本的差別,高下立判!

  • 14 # 紫月亮的ai

    親戚家很有錢、小孩讀小學就留了兩級,從小學開始一直買到英國,英國本科讀了三年研究生一年就畢業了,回到國內又花錢終於進了一家國企,但啥都幹不了,然後又重新找了一個國內211畢業的本科生為師傅。有錢真好!

  • 15 # 千年青花

    國內的博士培養環境太功利、中國文化中負面的東西滲雜太多,近期發生的導師與學生之間的事件,都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各階段教育的缺欠。言歸正傳,海歸博士懂得國際化規則,學術規範,做事沉穩務實低調,心胸比較寬容,這些都是中國教育經過一段“爆發式”、“粗放式”發展後,最欠缺的。視野•心胸•成熟方面,兩者差距不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在哪個瞬間確定要粉你的偶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