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沒事閒拉呱

    土木堡之變中的陽和在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置陽和衛,屬山西行都指揮使司。

    清朝初年改陽和衛為陽高衛,屬大同府。

    土木堡之變中,也先率瓦剌軍與大同總督軍務宋瑛、總兵官朱冕、都督石亨等人激戰於陽和,令明軍守軍全軍覆沒。令明英宗聞訊害怕,開始撤退大軍,導致大敗被俘。

  • 2 # 海天易峰

    一、為何在正統年間,明朝對於瓦剌的威脅始終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經過洪武時期的多次打擊,原來的北元分裂為韃靼、瓦剌、兀良哈三部。永樂時期又採取誰強打誰、又打又拉的戰略來確保這三部中的任何一部都不能積累到足以威脅明朝的實力。

    到了正統年間,情況卻發生了改變。明朝先是挫敗韃靼阿臺的進犯,然後又數次出塞征討兀良哈。這證明明朝並沒有放鬆對北邊威脅的警惕。但為何在瓦剌也先步步蠶食韃靼進而統一草原的整個過程中,明朝都當了一回看客?並且在邊鎮大臣和將領多次上書明英宗希望朝廷能重視瓦剌的威脅後,明朝還是毫無反應。難道是有人在刻意的誤導,還是明朝始終都不認為瓦剌會成為威脅,這令人相當的疑惑不解?

    二、明英宗為何要急著出征?

    在收到邊鎮關於也先進犯的報告後,明英宗在王振的篡奪下很快就決定御駕親征。但此時明朝對於也先到底是要來奪取天下還是劫掠一番都一無所知。如果也先只是想要劫掠,那麼邊軍能守住城池就行了;如果真是來奪取天下的,那就需要集中全力備戰。就在這種敵情不明的情況下,明英宗和王振只用了兩天時間就完成了出征的準備工作。如此急忙,到底是為了什麼?

    三、也先發起這次軍事行動的目的是什麼?

    關於這一點,戰歌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因為此戰中也先只是帶了五萬騎兵,用這樣的兵力攻滅大明無異於痴人說夢。由此看來,也先只不過是想攻破某個邊鎮,然後劫掠一番就該走了!但讓也先沒有想到的是,明英宗竟然親率二十萬大軍前來。更讓也先難以想到的是,他竟然全殲了這二十萬明軍。有了這意料之外的收穫後,也先才決定去大明的京師碰碰運氣。

    四、以參戰明軍的實力,怎麼會敗的如此之慘?

    戰歌根本不相信是因為取水造成明軍的混亂才最終導致慘敗這一說法。因為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取水不可能讓二十萬軍隊一起去。那麼即使要取水,也只可能是分出一部分兵力去,而其他人肯定要結陣而行。縱使瓦剌騎兵再英勇,要想擊破二十萬槍炮具備的明軍陣營,怎麼說也不是一件易事。那麼明軍到底是怎麼崩潰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這就不得而知了!

    五、既然決定親征,又為什麼會在沒有遇到敵人的情況下匆忙撤退?

    在史書的記載中,是因為王振得到了從陽和之戰中僥倖逃生的親信的報告,然後王振害怕了,於是就下令撤退。

    這就莫名其妙了,陽和之戰前,明軍已經連敗數陣。難道王振是在追求實事求是,非要到戰場上走一遭,親眼看看敵人的虛實,才能決定是否作戰?這根本就說不通,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

    六、為何會有那麼多文臣武將隨行?

    歷史上不是沒有皇帝親征的例子,但基本上都是帶幾名親信大臣隨軍參贊軍務。因為這是戰爭,不需要皇帝去處理什麼政務。而英宗御駕親征最讓人疑惑不解的就在這裡。在大軍出征只有兩天準備時間的情況下,卻硬是挑選了大量的文臣武將隨軍,這到底是想幹什麼?

    ​七、為什麼非要停在土木堡?

    對於這一點,戰歌同樣也不相信史書中的說法。因為王振身在京師,所以他在老家的財產大多是房屋、田地等不動產。那麼說王振要在土木堡等待他的家產安全轉移這一說法就不成立了!那麼明朝大軍為何非要停留在土木堡?

    八、朱勇的五萬騎兵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作為明軍征討兀良哈的主帥,面對同樣悍勇的遊牧騎兵,朱勇數次出擊都大獲全勝。但是在對陣瓦剌騎兵時,朱勇卻全軍覆沒了!這到底是為何?難道瓦剌騎兵的戰鬥力真有那麼強大?

    九、高階將領全部陣亡

    從古至今,你何曾見過在哪場戰爭中,高階將領全部陣亡,作為統帥的皇帝被俘,而慘敗的軍隊甚至有些傷兵能逃出來?要知道皇帝、高階將領、大臣們都擁有重重護衛,大軍戰敗,他們的逃生機率是最大的。但為什麼有些傷兵都能逃出來,而擁有馬匹和護衛的他們卻都留在了土木堡

  • 3 # 種花知興衰

    1449年,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蠱惑下御駕親征,在進軍途中,行軍路線進行多次變更,更是把兵營建在高地無水源之地,導致兵士飢渴難耐,瓦刺軍隊故意讓開水源,導致明朝士兵搶奪水源,一片混亂,瓦刺軍隊趁機襲擊,明朝軍隊打敗,皇帝被俘,許多三朝老臣被殺,明廷一片混亂。

    土木堡之變的發生地點在現在的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從明英宗進軍的路線來看:北京→居庸關→懷來→土木→宣府→天鎮→陽和→大同→宣府→土木,不難看出,其實是宦官楊振領皇帝是繞了一圈,又繞回土木【下方有地圖1】,同時對照現在現代版的地圖,土木堡之變的陽和位於天鎮和陽和之間,位於現在的陽高縣附近【下方地圖2】,所以說,土木堡之變的陽和就位於大同市的陽高縣境內。

    陽高縣,地處山西省東北部,根據我的查詢得知,"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陽和衛,屬山西行都指揮使司",所以沒錯 ,陽和衛便是土木堡之變的陽和。

    土木堡之變是明朝中央軍隊第一次失敗,導致明朝五十年的精銳部隊全部失去,也導致了明朝名臣于謙後來被兩位皇帝之爭被殺的悲劇。

  • 4 # 歷史精神

    在歷史的長河中,歷朝歷代都有盛有衰,俗話說盛極必衰,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到崇禎帝自殺共享國276年,大明經歷了洪武盛世,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皇帝寶座傳到了宣德皇帝之子明英宗朱祁鎮手裡。

    明英宗朱祁鎮

    英宗繼位之初,年齡較小,由太皇太后和三楊(楊士奇,楊榮,楊府溥)輔政,後來太皇太后崩逝,三楊告老還鄉,太監王震開始走向歷史舞臺,王震是明朝宦官干政的典範。

    秋七月己丑,瓦剌也先寇大同,參將吳浩戰死,下詔親征。吏部尚書王直帥群臣諫,不聽。癸巳,命郕王居守。是日,西寧侯宋瑛、武進伯硃冕與瓦剌戰於陽和,敗沒

    參考《明史》

    正統十四年瓦剌也先集結大軍大舉進攻明朝邊境,也先進攻大同,參將吳浩貓兒莊戰死,這一天宋瑛和朱冕與瓦剌戰於陽和,明軍大敗全軍覆沒。宦官王震蠱惑英宗親征,明朝大臣于謙力諫皇帝不要親征,明英宗不聽。

    同年八月英宗率軍出居庸關,擬訂路線經土木堡,到宣府,再到大同,可以看出宣府在大同以東,要阻擋也先進攻大同,需自西進軍經過陽和到達大同,而且上文提到也先進攻大同,這一日就戰於陽和,說明陽和離大同很近,既然攻打大同下一步就要從大同自西往東進兵京師,那麼大同方向東方最近的正是陽和,即是現在的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

  • 5 # 臥雪踏梅

    陽和城是明朝重鎮大同七十二城堡之一,也是劉邦遭遇白登之圍的古戰場,元朝時稱為白登縣,位於今中國的大同東北,今為馬鋪山或採涼山。

  • 6 # 益津百態說故事

    土木堡是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一個城堡,坐落於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線的內側,是長城防禦系統組成部分。其中,陽和是位於現在山西省北部大同市陽高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水能洗銅錢的泥土嗎?會損害銅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