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芳原

    據傳說,乾隆年間有一次開科考試,其中有兩考生脫穎而出,伯仲難分。乾隆於是出此聯而試,一名見此聯當即調頭就走,另一名想了一陣也好悻悻而去。於是乾隆就欽點先走的為第一。眾大臣忙問其故,乾隆說:“我此聯為絕對,能一見就能做出決斷者必高才也。”

      “煙鎖池塘柳”,的確堪稱為絕對,上聯五字,字字嵌五行為偏旁,且意境很妙。看似簡單好對,其實真的不容易對的。

  • 2 # 梅庭詩語

    據史料記載,中國的歷史上甚至出過近800位狀元,甚至還出現過一些軼事。

    在乾隆時期,乾隆一直十分喜歡文學,雖然他的詩歌並不是最為出色,但是他可以說得上是最為勤奮的皇帝,現今他流傳的詩歌就高達4萬首。但是他最喜歡的還是對聯,在面對兩位才能在伯仲之間的才子,他也選擇因此來進行人才的選拔,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最終上榜的人也並沒有對出上聯。

    煙鎖池塘柳

    當時乾隆皇帝用暗含五行的“煙鎖池塘柳”為上聯,乾隆皇帝也明白這個上聯的難度之大,他也沒有想到當時的兩人可以當場答出。因此當時的狀元郎即使是無法對出乾隆的上聯,選擇放棄,但是也是因此使他意外成為了乾隆欽點的狀元。

    當時當另一位才子還在冥思苦想之時,他卻及時選擇了放棄,不願意在自己明知無法對出下聯的情況下還在浪費時間,因此他依然轉身離開,但是他的這種態度也獲得了乾隆的讚賞,乾隆認為如果早知最終的結果,並沒有一味的強求,適當的放棄也是大多數人所無法做得到的。因此乾隆皇帝破格欽點此人為狀元。

    現在很多人也創作對聯,但是總是追求文字極盡巧妙,對聯內容卻沒有什麼意境。要知道真正好的“機巧聯”都不是靠絞盡腦汁鑽研出來的,只能“妙手偶得之”。古人創作對聯,絕大多數都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根據情景和當時的環境、思想、人文因素而作的。就拿“煙鎖池塘柳”這個廣為流傳的句子來說,並非全是因為其中暗含五行之妙,而是這句本身就特別優美。任何人一讀這句話眼前都會展現一幅優美的畫卷。相比之下,一個常見的下聯:炮鎮海城樓,是弱而極弱。如果說“煙鎖池塘柳”是大家閨秀,則“炮鎮海城樓”連小家碧玉都算不上,頂多就是一村姑。而許多人公認的最好的下聯“桃燃錦江堤”,也是有缺點的,不是最完美的答案,“錦江堤”與“池塘柳”還是有差距的。

    “煙鎖池塘柳”這句真正完美的下聯,還要繼續等待它的出現。

  • 3 # 金牌令箭徐蕾

    姻緣聯仁政,也許當時皇帝想招附馬來執政,只因為皇上是男的,而考上的二位也是男的,所以二位考生選擇迴避退讓。

  • 4 # 芝麻161696524

    煙鎖池塘柳,相傳在乾隆年間,有一次科舉考試後,有兩個考生的文章又相上下,難以定奪。於是主考官發出了一聯,煙鎖池塘柳,…要求兩個考生作對。一個考生思索片刻後,交白卷下場:另一考生思考良久後,也交了白卷。於是,主考官將早交卷的定為第一名。原來此上聯的偏旁包括了五行的金木水土,因此下聯的偏旁要仙必須含五行,耍麼則能與五行相對,正是因為此,此聯當時是個絕對٩(๑^o^๑)۶。後來,有一書生到夫津鎮海樓遊玩,看到鎮海樓上堆放著一些大炮,這才對出了下聯,炮堆鎮海樓。此下聯的偏旁同樣也帶有金木水火土,王行為偏旁部首。因此成為美談了。就是這個大炮了吧哈哈

  • 5 # 秋暮煙雨

    出題兩個關鍵詞:1、“煙鎖池塘柳"是誰出的聯?2、你怎麼看?

    “煙鎖池塘柳"是乾隆出的聯。我怎麼看?

    一、出句玄妙。

    這副聯的玄妙在於每個字的左偏旁不按順序即為:金、木、水、火、土。

    二、對句要求。

    1、下聯要求每個字的左偏旁按上聯,即為:"火、釒、氵、土、木。"

    2、工對(按馬蹄韻規則要求:即豎向平仄相對)。

    三、對乾隆出聯"煙鎖池塘柳"剖析。

    1、寫意。

    幽靜的池塘邊,綠柳垂枝,老百姓家裡生出冉冉炊煙,一縷縷籠罩纏繞在柳樹上。它既是國家穩定、人民幸福的象徵,又是一種祥和、安靜的社會景觀。句子用了一個"鎖"字,這個"鎖"字用的十分美妙,鎖住了安與靜,大大提高了句子的美感。

    2、尋源。

    煙鎖池塘柳,烽銷極塞鴻。東枝罷春水,南翼怨秋風。

    3、對"煙鎖池塘柳"韻律分析及分析後所引發的其它思考。

    (1)、韻律分析。

    煙鎖池塘柳,平仄平平仄。我用"平仄杆"一截,它是一句變格聯。從"2、尋源"可見"煙鎖池塘柳"是出自陳子升所作的詩,按照通常的說法,詩詞中的對仗,若未單獨使用,不應作對聯看。

    (2)、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乾隆還要為之呢?

    乾隆是一個自命才高、自以為是、遺蹟談虛之人。他說什麼都是對的。他覺得古人及漢人都沒有他聰明,如果有誰在其面前顯示比他有才華,那是要殺頭的。例如:他焚燬古典文獻,編修《四庫全書》代之。

    乾隆是一個浮筆浪墨之人。他寫詩詞對聯,不講格律,稱為乾隆打油詩。他一生中寫了四萬多首詩詞,沒有一首出彩的。

    四、對已有對句進行比對分析。

    一聯"煙鎖池塘柳;炮鎮海城樓"。左邊偏旁對仗,意境相融。

    韻律不符。

    出句為:平仄平平仄;對句為:仄仄仄平平。

    二聯"煙鎖池塘柳;鍾沉臺榭燈"。

    偏旁不符。

    出句為:“火、釒、氵、土、木。”;對句為:“釒、氵、厶、木、火”。

    三聯"煙鎖池塘柳;深圳鐵板燒"。

    詞性不符。

    "鎖"在此句裡作動詞,"圳"是名詞。

    還有"油燒鐵板街 、簷掛煤油燈 、霜堆炭洞銀、鏽堵油煙機 、燈鑲湖堤橋、燈垂錦檻波、烽銷極塞鴻、燈爍河堤橋"等等,都不符合偏旁為"火、釒、氵、土、木"及工對要求。

    我也濫竽充數對了一聯。

    一、對句。

    我查閱了"火、釒、氵、土、木"所有的字,透過排列組合及詞性分析,對聯如下:

    出句:煙鎖池塘柳;對句:炳鑲汛地楊。

    二、詞性結構分析。

    煙|鎖|池塘柳;

    炳|鑲|汛地楊。

    名|動|名

    三、詞意分析

    炳:光明。

    汛地:明清時代軍隊駐防地段。

    楊:楊樹(楊樹和柳樹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同屬楊柳科)。

    字義意思為:太陽的光芒鑲嵌在邊防地區的楊樹上。

    “微風吹,吹得綠葉沙沙響,太陽照得綠葉閃銀光,小白楊,小白楊,它長我也長,同我一起守邊防……”在這荒涼的汛地,身穿戎裝的將士們日夜駐防,陪伴他們的只有一棵棵小白楊。上聯"煙鎖池塘柳"描述的那份安寧,不正是將士們用鮮血和生命守護邊疆換來的嗎?

    四、對聯平仄(依平水韻及馬蹄韻規則)。

    出句:煙鎖池塘柳

    平仄平平仄

    對句:炳鑲汛地楊

    仄平仄仄平

  • 6 # 亦有所思

    迄今為止,仍然沒有一個下聯可以配得上這個上聯。

    炮鎮海城樓,對不起,不是。

    因為按對聯原則來說,上聯是金木水火土,那麼下聯是不可以用金木水火土的,這雖然不是大忌,卻不是恰如其份。

    比如寂寞寒窗守空寡,下聯有:俊俏佳人倀伶仃,休偕佳偶但依僧,惆悵憂懷怕憶情,且不論平仄。單以部首而論,便不相同。

    比如

    上聯:水有蟲則濁,水有魚則漁,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下聯:木之下為本,木之上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比如

    上聯:六木森森,楊柳梧桐松柏

    下聯:三水淼淼,滇池渤海浙江

    比如

    上聯:魅魑魍魎四小鬼

    下聯:琴瑟琵琶八大王

    因此,以偏旁部首做為上聯,那麼下聯絕對不可以用相同的偏旁部首或拆字。所以“炮鎮海城樓”不是精準的下聯。

    小可許多年之前就見過這個上聯,第一放棄的就是土木金水火,而是選擇了“東西南北中”、“目耳鼻喉舌”、“爪面唇鼻耳”、“青赤黃白黑”、“行視坐臥立”等五行對應之字作為偏旁,可惜沒有仔細查詢以應上。

    曾經見過一個下聯

    鴉噪鼾睡郎

    但是此聯不夠妥貼,也是不精確。從目前來看,以“東”、“西”、“南”、“北”、“中”五字做為偏旁應當是最好的辦法。

    不是王安石,也不是錢鍾書,要對出這種千古絕對簡直是痴人說夢。哪怕如小可這般先找方向,也是枉然。

  • 7 # 劍指藍天m紅雨隨心

    據傳,千古絕對"煙鎖池塘柳"的出處是乾隆。聯句自當妙不可言。

    古人有"炮鎮海城樓"和"桃燃錦江堤”對之,堪稱絕對。

    後有人以"深圳鐵板燒","板城燒鍋酒來作對,雖也五行俱全,但意境差之遙遙。

    一日偶見一幅楓景圖,漫山遍野的楓樹竟把天染紅了,心中大喜,這楓炫漫坡錦不正是天賜佳對麼?

    上聯;煙鎖池塘柳,

    下聯;楓炫漫坡錦。

    下聯;楓炫滿地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溥儀是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