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少年已經不年少
-
2 # 遊戲涮火鍋
你說的這個人可不就是我們的V5名宿小東北咩,五個位置我全能搖,帶領V5全敗墊底lpl。開玩笑的,小東北算是v5裡打的比較好的了。
但是英雄聯盟這個遊戲很強調位置概念,各個位置分工和理解差異都比較大,培養一個這樣的隊員太過於困難了,有這精力可能能培養出5個各個位置的職業選手了,從成本上就很不合算。更何況要多高的天賦才能學會那麼多知識。
-
3 # 戲精張先生丶ZDI
看怎麼定義全能,我們平時玩遊戲和職業選手玩遊戲是不一樣的,我們只是單純的業餘時間玩,讓自己放鬆,而職業選手玩遊戲是自己的職業。我們只是會玩每一個英雄,根本不精通。
他們每天都會進行高強度訓練,本身身體條件跟不上,就像現在的UZI等人,天賦異稟,操作和遊戲理解已經強於很多人,專攻ADC的位置都讓自己一身傷病,缺席了整個2020春季賽,所有真的很難有人能做到全能,會玩和精通不是一個道理,在職業賽場上,會玩根本不足以當做隊員,只有精通
-
4 # 流星遊戲加速器
因為不可能出現這樣一個“全能型”選手。打比賽不是寫小說,操作不是“腦子能想到”手就能操作到。
假設存在這樣一個隊員,那他每天總要拿出時間來練習他的英雄吧?我當他就是究極天才模板,每個英雄每天玩一次,rank一盤,就能維持比賽級別的水平。那好,開始練習了。
你需要練習的英雄有哪些呢?上中野下輔,每個位置,每個版本,至少5個T0-T1的英雄。所以你每天要至少打25盤rank來作為基礎訓練。
其次,為了完成團隊的配合和默契練習,每個戰隊都有固定的訓練賽。理論上是應該安排bo5的,我就當你打bo3就可以完成既定的默契,而且你只要上,就能贏。所以每個位置你要打兩把,五個位置,你每天要保證“贏”十場訓練賽,如果輸了,就要打15場。
以上列的,假設沒有膀胱局,每把平均用時30min,你每天不吃不喝不拉不睡,先騰出17.5-20小時的時間來作為“基本訓練”專案。那還有賽後覆盤呢?戰術開發呢?新英雄練習呢?你是機器人,每天練習24小時都不夠。
所以,題設的目標從根本上不成立。
-
5 # 大小姐愛遊戲
每個路的所需的意識不一樣,參考下Qiu皇的案例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比如最近由於阿水由於生病,Qiuqiu臨危受命打了兩把比賽,雖然這兩把比賽qiuqiu發揮一般,但隊友對他格外的寬容,看他ez技能中了一個,就誇他,為什麼?因為隊友也知道一個輔助選手打AD很難。
其實qiuqiu是打AD出身的,按照我們常人理解,再次轉到AD應該沒那麼難,但是事實告訴我們,在輔助這個位置呆久了,打AD是很難的,因為輔助跟AD在遊戲中的定位和分工都不一樣,Qiuqiu已經養成了輔助的意識,一時間讓他轉到ad位置,這讓他無可是從,當他再次回到熟悉的輔助位置時,他打出了5連勝的成績:
培養全能人員的成本比買個選手成本低為什麼職業選手們都是靠轉會加入新的俱樂部,很少部分是自己家青訓培養出來的?因為俱樂部培養選手的成本太大了,培養成功了,這個選手工資要漲吧,你還怕他跑。而且他的風格不一定適應你的隊伍,就算他是全能的,很強,但是不適合這個隊伍那也白扯。舉個例子,為什麼FPX要引入khan,正是因為他是進攻性上單可以彌補Gimgoon的打法,抗壓但不會有優勢,FPX為了豐富隊伍打法,引入khan跟買個全能型人員哪個價效比高?
但凡是能在LOL裡留下姓名的,哪個是轉過位置的?但凡是能在LOL的歷史中留下姓名的,哪個是轉過位置的,基本沒有,Faker始終玩中單,Uzi自從打比賽開始就知道自己就是AD的位置,因為什麼?因為他們瞭解自己,專攻於一個位置才能做到極致。
舉例,現在公司中為什麼不要一個行政、財務、專案主管、運營、程式設計師的全能人員?一方面是基本不會有這種人才,另一方面是要這人才有什麼用?這樣的人寫的程式碼真的比計算機專業出來的人寫的bug少嗎?這樣的人運營起專案就真的能萬無一失嗎?什麼樣的人幹什麼樣的事情,術業有專攻,這句話同樣適合於LOL。
-
6 # 醉鬼醉話
因為這不可能。
人腦不是AI,能在大型賽事上嶄露頭角已是常人所不能及。
職業選手術業有專攻,才能專精,在自己的位置打出最好的效果。
舉個例子,鐵人三項的選手如果分別參加游泳,腳踏車,長跑,那其成績肯定不如專業訓練游泳或腳踏車或長跑的選手強的。
-
7 # 煥鳶
你要明白一個道理,五個位置都行就等於五個位置都不行!
為什麼呢?
不說比賽。咱們就說平時排位,往往會遇見有人說什麼補位。什麼全能,什麼每個位置都能打。這樣的人,只能說每個位置都會那個幾個英雄,而且這種情況也通常出現在低端局!因為低端局看不出來太多的意識差距,混一混躺一躺就過去了!
但是在高階局不一樣!而且越高階越能看出端倪!有時候別說你位置全能能換位置打,就算不換位置換英雄打都不行!
以韓服宗師王者局為例,以虎神至強他們為例,別說讓他們去打什麼ADC輔助什麼的,就讓他們打他們最熟悉的路中上,拿不到賈克斯男刀,別說能凱瑞了能不坑已經是極限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以上的例子,同樣適合職業選手!人家玩100把上單,你玩50句上單和50局AD,把你放上路肯定打不過人家,放下路你也打不過一個100局的AD。
所以你說自己都行,其實是自己覺得都行,真拿出來賽賽,比起專精的人來說,其實是都不行!
-
8 # 何小溪遊戲說
職業選手們的背後也有說不盡的苦水與酸楚,很多職業玩家因為技術差些火候或者不適合當前版本也只有淪為換位置或者成替補隊員的趨勢,也可以說這個行業中競爭的壓力巨大。很多知名的選手都曾打過多個位置。
例如我們的WE老隊員廠長,以前的廠長可是打中單的,曾經在TEAMPHOENIX中是中單位置。在WE中卻變成了打野,以後也被定義為了打野標籤。還有我們WE的草莓曾經是一名AD,結果硬生生成為了上單,在沒有輔助保護下的單挑位,想必草莓那時候經歷過的磨練和壓力非比尋常,否則也不能取得那樣的成績。
職業選手一般指精通一個位置,除非在剛開始到一個隊伍的時候,隊伍磨合教練原因,才會讓他去打其他的位置。
-
9 # 老貓侃遊
《英雄聯盟》中全能就等於全不能,每一位《英雄聯盟》頂尖的選手都是專精於自己所擅長的一個位置,比如UZI、Faker,一個是曾經世界排名第一的ADC另一位是世界第一中單。
精力有限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英雄聯盟》擁有著足夠的英雄海,每個位置都有多達二三十名英雄的選擇,拋去弱勢以及職業比賽中不可能選取的英雄,最少每個位置都需要5-10個英雄需要選手去訓練,而如果全能5個位置一共需要25—50個英雄聯絡,因為在職業比賽中藍紅雙方各有5個BAN位,如果英雄池不夠深,那麼很容易就遭到敵方的針對,所以全能就等於全不能,全能選手需要用50倍的時間和努力才能跟的上專精一個位置的選手。
風格切換任何人玩《英雄聯盟》都會擁有的一個問題就是,每當一個長時間玩上單的玩家突然開始玩中單位置,必定會有短時間的不習慣,當玩慣中單位置後又再次回到上單位置,結果自己連線都不會打。這就是因為風格切換的原因,因為每條線上玩家需要注意的細節都不一樣,比如中路因為線短所以中單可以一直將兵線推到塔下而不擔心打野的一直GANK,但是你上路如果將兵線推到敵方塔下,不到3分鐘打野能來8回,而下路不僅需要技術更看重的是和隊友的配合,相比對線打野更注重掌握整場的節奏,那麼讓一隻打上單的選手突然去打野位,沒有長時間的練習適應根本就是其他選手的提款機。
所以說,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存在全能的職業選手唯有專精一個位置將精力傾洩其中才能做到最強大。
-
10 # 大話英雄聯盟
王憐花乃是武林中獨一無二的才子,文武雙全,驚才絕豔,所學之雜,涉獵之廣,武林中還沒有第二個人能比得上。此人不但星卜星相,琴棋書畫都來得,而且醫道也很精,易容術也很精,十個人都學不全的,他一個人就學全了。就是這麼一個無所不能的人卻怎麼也比不了沈浪。他將畢生所學融入《蓮花寶鑑》中,後來傳到龍小云手中,卻還是比不過一生只練習飛刀的李尋歡。
提莫便是英雄聯盟中的王憐花,上中下野輔哪裡都可以看到提莫的身影,一地蘑菇可以當做視野來用,一手隱身陰人甚至堪比刺客,聽起來提莫就是無敵的bug。然而如此全能的情況下也就意味著每個位置都不突出。在大賽上我只記得俄羅斯女隊成立的時候有一個隊伍選了提莫欺負女流之輩,之後便再無印象。在wegame英雄排行裡提莫除了ban率靠前外其他所有資料都是居中,是一個真正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英雄。
排位中有很多補位玩家,他們應該就是全能型的替補了哈哈。這些玩家在遊戲中雖然說不會很坑,但很少有亮點,基本上也就是混一混。(主播補位遊戲效果不算,王者打白銀黃金沒什麼可比性)
faker作為英雄聯盟第一人英雄池深不可測,且作為聯盟征戰六七年的老將用過的英雄也是非常之多。但能作為代表他的英雄也不過就那幾個。
人力有盡時,術業有專攻。即使是首發甚至一線明星在版本更換時也需要花一定時間去吸收消化,那麼“全能型替補”又要花多少時間呢?所以最後結論是全能只是一個
噱頭罷了。這種選手只可能出現在業餘比賽以及路人局中。
回覆列表
針對你的問題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們從多個角度集中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要知道現在英雄聯盟共計出了148個英雄,這148個英雄的操作玩法雖然有一些有一些相似,但是每個英雄玩的時候需要注意的細節和操作都是不同的,職業選手雖然本身的水平高於普通玩家,但是讓一個人熟悉148個英雄使用到精通我想難度你也可以想象,就算你說不是148個英雄都需要熟悉精通,只需要熟悉一部分英雄那我想5個位置可能也需要精通60個英雄,這個時間需要多少?
另外就是5個位置的打法都不一樣,簡單點說一個經常玩AD的人你讓他去打輔助,可能這個人習慣性的看到殘血兵就補一刀吧(我玩排位就是,AD玩慣了補位輔助習慣補刀),玩一個位置場次越多可能這個位置的打法風格就越深入這個人的心裡,再就是隊友配合的關係導致這個可能性不大,每個人的打法風格不一樣,每個戰隊的打法風格也都不同,一個人玩一個位置、兩個位置配合隊友打出來一個風格可能,在五個位置都能配合隊友打出風格想一下就覺得不可能。
另外我們來看一下今年LPL的新規則:職業選手註冊時在
峽谷之巔的段位標準提升到了單雙排鑽一,且進入正式名單後峽谷之巔的段位需保持在單雙排鑽一或以上。而峽谷之巔的申請條件是:2019賽季(2019年11月26日結算時)/2020賽季(新賽季) 單排/雙排 達到鑽二及以上段位的玩家。在這麼多的高階玩家中你需要鍛煉出來5種位置怎麼想也做不到吧。
綜上所述我覺得一個替補發展成全能型5個位置都能打的可能性基本沒有,LOL作為一個團隊競技遊戲,怎麼配合團隊一定高於個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