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圖圖醬吖
-
2 # 少年已經不年少
你朋友多大了?一般這種時候大多數都是對自己的一種自嘲吧,說完了過一會繼續奮戰,我玩遊戲有時候一失誤也會自己噴自己一句辣雞,噴完之後再搞一波就好了。
而且市面上遊戲種類這麼多,誰能說是所有型別都能玩好的,玩的不好很正常,如果喜歡玩就多玩玩多練練,遊戲職業選手還輸比賽呢,一個普通玩家玩個遊戲輸了不也正常麼,就算是單機有幾個說是能一命通關的,網上那麼多的遊戲速通影片,你可能只看到了結果,那些UP主做影片之前無數次的看攻略或者練習無傷速通的努力你卻沒看到,要是你朋友不是自嘲的話讓他看看直播學習學習高手是怎麼玩的,也看看高手也有失誤的時候,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重新再來就好了,遊戲如果一帆風順沒有對手那遊戲的樂趣可能也就減半了,黑魂為什麼當時那麼火爆,就是因為黑魂的難度,每一次打過一個地方或者弄死一個BOSS那種成就感、愉悅感真的是無法言語的。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我有個朋友玩3D遊戲暈視角,一轉滑鼠就找不到位置了,但是特別喜歡3D遊戲,通關打不過怎麼辦,他開了個修改器,每天在遊戲世界迷路,玩的不亦樂乎,如果是單機的情況也可以讓你朋友試試,也蠻有意思的,稱霸自己的遊戲世界,當然網路遊戲我們要拒絕外掛,遊戲環境你我有責!!!
-
3 # 讓冰雪淨化一切
每個人的天賦都不一樣,一種遊戲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我就不太喜歡恐怖遊戲和解密類遊戲,不能因為一種遊戲玩不好就否定一切,休閒娛樂而已,不用太認真
這個問題就好像你問一個小朋友如何對待動畫漫畫,成年人如何對待抽菸喝酒一樣
這個標題不應該在如何對待電子遊戲前加上“青少年”三字兒。電子遊戲從來都是中立的
他不管你1-10歲的兒童,11-16歲的青少年,還是16-23歲的青年人,亦或是30-50歲的中年人,只要你想,他面向所有人不僅僅只是青少年。
看這標題,妥妥的會涉及到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家庭教育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本其實很簡單:電子遊戲帶給人的是在正常生活中無法體會到的快感,樂趣,亦或是無法被社會所接受黑暗面慾望的釋放。
很多家長認為電腦遊戲會使人沉迷,但是卻不明白原因何在,你隨便找個反對孩子接觸電腦遊戲的家長問:請問您為什麼覺得電子遊戲會是孩子XX能力下降的原因呢?為什麼您覺得孩子XXX能力下降是因為沉迷電腦遊戲呢?我相信很多家長都無法給出一個合理的回答。
有些孩子喜歡割草,格鬥,射擊,動作等血腥味兒重的遊戲,是因為孩子本身他就有這種慾望,看到血肉橫飛,爆炸,各種酷炫的動作等以及刀光劍影白的進紅的出孩子本身會得到滿足,這種是滿足慾望型沉迷。
有些孩子則往往是因為現實中壓力太大,他需要找個地方放鬆,但是他又不能說隨便找個朋友故意找事,或者頂撞家長來釋放壓力,這種方式我估計也是家長們不希望看到的,因此遊戲則成為了孩子最好的發洩工具。
其他的比如孩子沉迷模擬人生等創造性很高的遊戲時,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因為一個毫無創造力的人去玩需要發揮創造力創意的遊戲時你說他能玩的嗨皮嗎?當孩子沉迷這型別的遊戲時其實代表著孩子巨大的創造力無法發揮,他有建築的才能卻因為種種限制沒辦法實現,因此才需要找一個能夠滿足他要求的遊戲去實現自己的創意
如果你能看到這裡,那麼其實問題就已經很明顯了,電子遊戲只不過是宣洩和滿足慾望的工具,而青少年沉迷於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現實中種種問題無法解決,於是才會“沉迷”遊戲
想讓孩子少玩遊戲,最好的方法其實不是強制性戒斷,而是去關注,去在乎,去與你親愛的孩子溝通,瞭解他們的生活壓力亦或者是想法和感受,然後制定如何讓孩子少受壓力,如何讓孩子釋放創意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去禁止孩子玩電子遊戲
最後呢,說到沉迷國內火爆的什麼LOL,Dota,CS等【團隊競技類】遊戲,則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個體的成就感,勝利帶來的榮譽感太少,孩子需要在遊戲中尋找這種成就和榮譽感,但是太過在意勝負也是極其錯誤的,家長需要讓孩子認識到正確的價值觀!
有人會問:那你這麼說,比賽的選手,那些名人他們比賽都打到國際去了,都上了奧林匹克了這咋還沒榮譽感和成就感啊?其實並不是。。。在選手的眼裡,他們的榮譽感首先是代表國家,其次是代表戰隊,最後才是個人,勝負同樣如此。。。在國家級比賽中,為國爭光那必須在意勝負。
但是在意勝負需要靠的不僅僅是個人英雄主義,大魔王faker也帶不動四個坑啊你說是不是,團隊競技遊戲帶來的正面影響其實是團隊之間互相交流,制定戰術,最後走向勝利的那種成就感,亦或者是不僅僅是我,我們大家都盡力了,雖然輸了卻心存榮耀的榮耀感而不是平時因為輸了一兩局就暴跳如雷的個人勝負感。
太在意個人的勝負會導致久而久之自己一旦失敗就會惱羞成怒的脾氣,因為你滿腦子想的都是自己,卻沒想到其實隊友輸了也很難受,他們有些無腦操作呢其實並不是故意如此而是沒那個技術,再想想:剛玩這些遊戲的時候,誰不是從菜逼走起來的呢?畢竟自己又不是faker二代。
其實最好的瞭解方式,不是在孩子玩遊戲的時候讓孩子一起陪你們出去逛街,也不是在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叫他們出來溝通,而是找個時間,陪孩子啊一起玩玩遊戲。
因為在玩遊戲的時候,孩子的內心往往是開放的,在玩遊戲的時候家長可以關注一下孩子的情感,提問一些有關遊戲的問題來降低孩子對自己的警惕性,然後再跟孩子溝通,因為你們放下了面子和孩子們一起玩,在孩子的內心中你們的身影依舊高大,但是架子呢卻放下了許多,在他們心裡你不僅僅是父母,也是玩伴,是朋友,在與孩子交談溝通的時候也會多很多共同的話題,這樣他們的心裡話自然而然也就願意跟你說了。
所以真正應該重新看待電子遊戲的其實並不是青少年,而是為人父母,如果父母足夠了解孩子,願意當孩子的玩伴,願意放下架子開啟孩子的心扉,那所謂的“沉迷”事件可能也就不存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