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64553540
-
2 # 太史公記
三家分晉
是指中國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侯國.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的記載就從這一事件開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作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將晉公室剩餘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韓、趙、魏三國又被合稱為“三晉”.三家分晉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國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確定的標誌.
三分歸晉
東漢末年,政治極端腐敗,宦官和外戚爭相專權,豪強地主大肆兼併土地,農民紛紛破產流亡,階級矛盾十分尖銳,農民起義不斷髮生.這些農民起義矛頭直接指向東漢皇權.但是統治階級依然瘋狂搜刮人民,漢靈帝時,公開賣官鬻爵,貪官汙吏殘酷壓榨人民,人民再也無法生活下去了,終於爆發了大規模的、有組織的、有準備的黃巾大起義.在鎮壓黃巾大起義的過程中,東漢地主、官僚紛紛起兵,各據一方,形成“跨州聯郡”的割據勢力,“不可勝數”,東漢政權早已名存實亡.這些割據勢力為了各自的利益和爭奪權力,逐鹿中原,混戰不休.經過近十多年的混戰,結果,出現了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間爭戰了長達近半個世紀之久,都不能統一中國.最後先後滅亡.三家歸晉,司馬炎一統天下,確立了新的封建皇權統治.
-
3 # 野樹春秋
“三家分晉”和“三家歸晉”講的不是一個時期的事情。
三家分晉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晉國被晉國分封的十大家族架空,最後十大家族火拼的只剩三大家族“韓、趙、魏”,最後晉國被這三家瓜分掉。
三家歸晉是指三國時期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家紛爭,最後被晉國全部統一,魏蜀吳三家歸於晉的歷史事件。
-
4 # WangHaiPeng123
沒有太大區別,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諸侯爭霸,曹操擊敗袁紹佔據中原,統一北方,東吳孫權歷經三代盤踞江東之地,劉備從劉璋手上取得四川之地,所以形成三國鼎力的局面,所以說三家歸晉沒太大區別
-
5 # 天涯看點歷史號
輪迴是一個佛教概念,又稱生死輪迴,指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歷史上也不乏這樣的生死輪迴,比如春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龐大的晉國死了,然而683年後三分天下的魏、蜀、吳又三家歸晉,晉朝活了,這就是歷史的輪迴。但是需要強調的是這兩者之間的“三家”和“晉”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而且前後兩者之間並沒有太多的聯絡,所以只是名字上的巧合罷了,只是一個文字遊戲。
三家分晉
晉國是周朝的封國,出身高貴,首任國君唐叔虞是周武王姬發的兒子,但是晉國的國君並沒有因為出身高貴而變得紈絝,反而奮發有為,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和吞併,晉國成了春秋初期的霸主,是中原地區赫赫有名的地區大國,連之後統一六國的秦國、南方大國楚國都對晉國十分忌憚。
然而花無百日紅,盛極必衰是不變的真理。公元前679年,晉國發生了一件大事,被晉國國君分封在曲沃的晉國小宗,經過了幾代的努力發展和戰爭之後,取代了晉國的大宗,國君換人了,這件事被稱為“曲沃代翼”。
之後,晉獻公為了防止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將原來晉國的諸位公子都殺害了,從此晉國無公室,但是國家總是要有人治理的,於是國家權力就落到了大臣——卿士的手裡了。
隨著晉國的不斷強大,卿士的實力也不斷壯大,各家卿士之間又互相爭鬥,最後形成了趙氏、韓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六家,被稱為“晉國六卿”。 之後範氏、中行氏衰落,剩下的四卿以智氏實力最強。
公元前458年,智氏脅迫韓氏和魏氏聯合攻打趙氏,趙氏退守自己的根據地晉陽,晉陽是趙家苦心經營的根據地,三家聯軍久攻不下。後來趙氏實施反間計,聯合本來對智氏就不滿的韓魏兩家反過頭來攻擊智氏,猝不及防的智氏被擊敗。公元前457年,智氏的土地被韓、趙、魏三家瓜分,建立了韓、趙、魏三個政權,三家第一次分晉。
公元前403年,三家被周威烈王封為侯,韓、趙、魏的諸侯國地位第一次得到了周王朝的官方認可。從此,韓、趙、魏作為諸侯國從此登上了歷史舞臺,晉國雖然還保有了一兩塊土地,但是晉國已經名存實亡了。
三家歸晉
到了東漢末年,由於宦官專權和軍閥的興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成了東漢實際上的統治者,漢獻帝成為了傀儡。之後曹丕篡漢,建立了魏國,原本對曹操篡權不滿的劉備和盤踞江東的孫權也先後稱帝,分別建立了蜀漢和吳國,所以才有了著名的《三國演義》。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轟轟烈烈的三國也逃脫不了這一歷史規律。
公元263年,曹魏權臣司馬昭派兵滅蜀,蜀國經過諸葛亮之前的六次北伐已經國力虛弱,名將凋零,只剩下姜維苦苦支撐,最終面對實力強大的魏國,蜀國敗下陣來,後主劉禪投降,蜀國滅亡。
公元265年,司馬昭去世,他的兒子司馬炎篡魏,建立了晉朝。公元279年,司馬炎起兵討伐江南的吳國,準備統一天下。此時,吳國是暴君孫皓當政,國民苦不堪言,士兵也無意抵抗,最終公元280年吳國首都建康被攻破,吳國滅亡,魏、蜀、吳三家歸晉。
前後持續60年的三國鼎立之勢,最終以三家歸晉而形成統一,這恰恰與683年之前晉國被三家瓜分形成了一個輪迴,晉國死而復生,只是已經不是之前的那個晉國了,只是一個名字的巧合而已。
-
6 # 中孚鑑
三家分晉和三家歸晉,不是發生在一個時期的事情。
三家歸晉的晉春秋時的一個諸侯國。並且成為五霸之一,國力一直很強大,只不過後來晉國內部卻分為幾大家族。
趙,魏,韓,範氏和中行氏。後來韓趙魏合理打敗中行氏和範氏。最後晉國就被韓趙魏三家分了。
三家歸晉,就是三國曹魏,東吳和蜀漢,最後三家被滅,被晉王司馬炎取代。建立晉王朝。
這就是三家分晉,三家歸晉。
-
7 # 諾53632213
沒有區別,應該說不是一個頻道上的。就像關公戰秦瓊,項羽戰呂布一樣,不能比較。
前者三家分晉是戰國時期,周天子的天下,諸侯國晉國國君被三個臣下架空,且將晉國瓜分的情況。
三家歸晉是指,東漢末期三個諸侯將天下三分,分別立國登基,也就是三個同一時期的王朝王國,然後其中一個最為強大的國家裡的臣子把國家君王架空,統一了天下,又廢立了國家的君王自立稱帝,國號晉
回覆列表
三家歸晉
265年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奪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建立晉朝,史稱西晉。司馬炎稱帝后開始籌備伐吳,派王濬於益州大造船艦,以羊祜鎮守襄陽與鎮守江陵的吳將陸抗對峙。在264年孫皓即位後,交州(約今廣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兩年後吳軍意圖奪回但被晉將毛炅擊敗。269年孫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陸海兩路會師合浦,至271年方奪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屬郭馬於廣州(約今廣東省及廣西省)叛變,孫皓先後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圍剿方平定。同年晉軍率大軍南征,吳國岌岌可危。
東吳重臣陸凱及陸抗相繼去世後,晉將羊祜提議伐吳,但遭賈充反對而作罷。279年西北之亂始平,王濬、杜預上書司馬炎,認為是時候伐吳,賈充、荀勖等認為西北未定而反對。最後司馬炎決定於該年十一月大舉進攻吳國,史稱晉滅吳之戰。他以賈充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軍、中游杜預胡奮王戎軍、下游王渾司馬伷軍多路並進。280年一月孫皓急任丞相張悌率沈瑩、孫震渡江抵禦王渾軍,但皆戰敗而亡。而王濬軍沿長江配合其他晉軍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尋陽等地,杜預也奪下荊州南部。三月十五孫皓見晉軍已包圍建業,認為大勢已去而投降。孫吳滅亡,西晉統一天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
歷史上有三家分晉和三分歸晉,分別指的是什麼?
三家分晉
是指中國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侯國.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的記載就從這一事件開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作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將晉公室剩餘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韓、趙、魏三國又被合稱為“三晉”.三家分晉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國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確定的標誌.
三分歸晉
東漢末年,政治極端腐敗,宦官和外戚爭相專權,豪強地主大肆兼併土地,農民紛紛破產流亡,階級矛盾十分尖銳,農民起義不斷髮生.這些農民起義矛頭直接指向東漢皇權.但是統治階級依然瘋狂搜刮人民,漢靈帝時,公開賣官鬻爵,貪官汙吏殘酷壓榨人民,人民再也無法生活下去了,終於爆發了大規模的、有組織的、有準備的黃巾大起義.在鎮壓黃巾大起義的過程中,東漢地主、官僚紛紛起兵,各據一方,形成“跨州聯郡”的割據勢力,“不可勝數”,東漢政權早已名存實亡.這些割據勢力為了各自的利益和爭奪權力,逐鹿中原,混戰不休.經過近十多年的混戰,結果,出現了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間爭戰了長達近半個世紀之久,都不能統一中國.最後先後滅亡.三家歸晉,司馬炎一統天下,確立了新的封建皇權統治.